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雲南新聞】蒙自城區緩堵保暢再「出招」 「待直區」破解環島分流難題

改造前

改造后

隨著車輛逐年劇增,蒙自市

的城市道路發展已經跟不上車輛增長的速度,導致蒙自城區主要街道路口時常發生擁堵。蒙自市公安局交警大隊從去年開始科學研判城區道路的交通秩序管理,在蒙自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力推進城區「緩堵保暢」工作的深入開展。

科學改造

天馬路與銀河路交叉口的天馬環島處於蒙自市最大兩條主幹道交叉口,是連接南北貫穿東西的咽喉幹道,改造好天馬環島是城區通暢的首要任務。蒙自交警大隊結合當前城區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實際,創新管理服務手段,完善道路交通基礎設施,用信號燈和路面分流區的方法,將天馬環島進行了科學改造,將原先擁堵的環島變成了暢通的景觀道路。

在天馬路上班的小鄒每天駕車往返於天馬路和銀河路之間。「以前只要一下雨,上下班期間在天馬環島那裡起碼要堵10多分鐘,雨大時還會因視線問題發生擦碰。去年底,環島區域被交警科學改造后,這個問題就不再突出了。現在走環島已經不會堵了,只要按照指示通行,最多等一個紅燈就可以順利通過。」

順著小鄒的指引,記者來到天馬環島,矗立的紅綠燈和路面上清晰的待左轉道和待直行道分區凸顯出了蒙自交警的創新舉措。目前,天馬環島有車行信號燈16組、人行信號燈14組、標誌標牌23塊,標線施划1.27萬米,來往車輛可以按照信號燈有序通行,高峰期或雨季都不會輕易出現擁堵現象。

設待直區

天馬環島於1993年建成,24年來,天馬雕塑站在環島中央,看著往返穿梭在這個城市的車輛,高峰時期,從這裡經過的雙向車流每小時可達3600輛次。

因為環島佔地面積大,來往的車流原先都是按照逆時針方向繞環島通行。「以前這裡是蒙自城區經常發生擁堵的地點之一,每天都會有四五起擦碰。高峰期每個方向都要安排一名民警指揮疏導交通,堵車時還要增派人員,一組8名警力都不夠用,還經常叫其他中隊的警力來支援。」正在執勤的協警高陽說,「安裝信號燈后,這裡不堵車了,半年來我印象中只有一兩次小擦碰。現在這裡固定4名警力,工作輕鬆多了。」

對於這個環島的改造,蒙自交警大隊的民警們煞費苦心。從方案的設計到最後的反覆論證,再到現在的暢通,整個過程凝聚了民警們的心血和大膽創新意識。

「我們的第一套方案是直接把環島拆除,可考慮到群眾對天馬塑像有著深深的情結,我們又開始了第二套方案——保留塑像改造環島的論證和通行設計。最終,我們確定給環島增加信號燈來解決原先遮擋視線的問題。」蒙自交警大隊科技設施中隊民警杜波介紹。

「可是增加信號燈還是沒辦法解決高峰期車流的擁堵問題,我們反覆考察,學習借鑒全國各地的經驗,創新思路,依據自身實際開創了待直區的設置。」杜波說,待直區的設置就是通過環島外圍的空閑區域,實現了人行過街斑馬線與機動車停車線在空間上的更好利用。假設停車線提前,勢必影響行人過街,開創性設置待直區,機動車可利用人行信號燈為紅燈這一時間,進入該區域等待直行。待直區的有效利用,可以使每個信號周期通過路口機動車的數量增至10-12輛。

安全通行

蒙自交警大隊教導員王舟介紹,「雖說待直區的設置在全國可能未曾有過先例,但使用下來的實際效果確實有效。按照同樣的思路,我們對非機動車也採用了待直區的設置,收效也很好。」

環島待直區設計的突破性主要體現在最大化利用環島外圍區域,同時保障行人過街的安全性等方面。該設計在進出環島的每個方向都對機動車設置了4組信號燈,4組信號燈同步運作,目的在於為進入待直區或待轉區的駕駛人提供更人性化的視覺參照。

設計之初,每個路口單方向一個信號周期為135秒,等待通過時間是85秒,最大通過輛是50輛。但隨後問題又出現了,右轉的車輛和非機動車道要實現分流。於是,民警們又將車道前移,將以前環島的余留空間面積劃出,通過信號燈的指引進行平交道路的分流。考慮到環島后側行人的通行安全問題,民警又專門設立了行人安全島,並將通過時間設置為25秒。後來又設置了專門的斑馬線和人行信號燈,保證了行人的安全。

2016年全年,天馬環島內發生道路交通事故262起。2016年12月15日環島改造啟用,至4月20日,環島內發生交通事故23起,且都屬於擦碰事故,均以不遵守信號燈運行方式有關(信號燈設置初期,有部分駕駛人尚不熟悉其運行方式)。以前在高峰時段,環島擁堵的情況日日可見,改造后,擁堵明顯改善,且車輛等待時間最多不超過2個信號周期就能通過。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