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重文輕武時代,戚繼光如何出演抗日神劇?

如果說戚繼光是一位專業抗日的大神,應該不為過。

倭患曾是明帝國永遠的傷口,朱元璋通過造反當上皇帝后,主動與日本眉來眼去,但因為該國政權混亂,外交上的努力收效甚微。

明朝末年,戚繼光幾乎是憑一已之力,克服重重困難,將囂張的日本浪人趕出了東南沿海。

要知道,由於害怕唐朝的藩鎮割據重演,有明一代都是重文輕武。

熟讀八股文的文職幹部們坐在辦公室,一杯茶一根煙,一張報紙看半天,到點都能提拔。

而在前線拚死奮戰的武將卻很少得到重用,真是「流血流汗又流淚」。

文官們認為,在戰場上打打殺殺只不過是匹夫之勇,要建設國家,還要靠老祖宗傳下來的孔孟中庸之道。

於是,一個武將,即使他打贏了對帝國來說重要的一仗,其意義未必比得過文官熬夜寫出的一篇千字文章。

軍事人才的仕途終點,不過一地總兵,相當於省軍區司令員,這大大壓抑了將士們建功立業的熱情。

戚繼光一生都在與這種官場潮流作鬥爭,其報國之志、堅決果敢和嚴密細緻,無不令人驚訝。

他是一個不世出的軍事天才,而且看起來對生活也充滿熱情,這在死氣沉沉的明朝官場來說尤為可貴。

除了「民族英雄」這個最知名的頭銜,他還是一位書法家、詩人、兵器專家和人民工程師。

他之所以令人矚目,首先因為他是一個幸運兒,特別是跟另一位勇冠三軍卻很不走運的大將俞大猷相比。

這個後面會詳細寫到。

令人噁心的倭寇

所謂倭寇,是一個歷史的產物,專指14-16世紀劫掠和朝鮮沿海地區的日本海盜。

倭指「身材矮小的人」,雖然現代日本人平均身高有了很大改善,但歷史上他們的身材確實是被嘲笑的對象。

說他們是海盜,並不完全準確,因為他們的目標不是船隻,而是陸地上的城市。

我們先分析一下,好好的百姓不做,日本人為什麼要當強盜。

14世紀,日本進入南北朝分裂時期,戰火連天。

地區狹小、資源貧乏、工作崗位偏少,老百姓三天兩頭集體上街散步,要求公平、正義和尊嚴。

不少日本人實在活不下去,開始從事人類最古老的職業:搶劫,而且是跨國搶劫。

這伙半軍事化的劫匪,尤以九州一帶的漁民最為兇悍,因為那地方最窮。

他們划著小船來到東南沿海,象徵性地幹了幾票,發現特別順利,幾乎沒有遇到什麼抵抗。

他們高興地向國內同夥發出強烈信號:此地錢多,人傻,速來!

嘉靖皇帝

當時的大明朝正是嘉靖同志執政,他上台第二年(1523年)就發生了著名的「爭貢之役」。

那一年,日本兩派政治力量先後派出宗設、瑞佐與明朝做生意,瑞佐雖然到得遲,但他雇傭了一個人宋素卿。

其父朱漆匠,由於跟日本人做生意失敗,只能以兒子抵押,宋素卿在日本生活10多年,后加入對華貿易公司。

宋以黃金千兩賄賂寧波市舶太監賴恩,得以在酒席坐在上座,而且其貨船也率先受檢。

宗設氣性大,一怒之下,殺死瑞佐,將其船隻燒得精光,聞訊趕來維持治安的明將劉錦、張鏜戰死。

隨後,緊張的明朝廷取消浙江和福建市舶司,只保留廣東一處機構,並實行嚴厲的海禁。

明朝和日本的官方貿易關係正式結束,這對本不平靜的東南沿海來說,無異於火上澆油。

由於正常的貿易渠道被堵死,在暴利的誘惑下,日本一些遊民與江浙一帶的不法商人勾結,在沿海搶劫,其中為害最盛的地區是浙江和南直隸(南京、蘇州和安徽一帶)。

......

客觀地說,作為一個工齡很長的皇帝(44年),初期嘉靖也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還經常加班加點,帝國面貌為之一新。

正當朝堂上下對他充滿期待的時候,他卻開始研究超自然力量,其中一項就是痴迷長生不老。

歷史上的皇帝們都有點封建迷信,但嘉靖不僅迷信,還非常虔誠地實踐。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官方民間都知道,皇帝做夢都想搞到一樣東西,那就是長生不老葯。

自從他的興趣曝光后,一些道士開始走紅。

1542年,在登基21年後,他乾脆搬到西苑,一心修玄,不問朝政。

皇上不想上班,給帝國帶來的影響是嚴重的。

當時的首輔嚴嵩得以專權,全國吏治敗壞,而且他還把黑手伸向軍隊,肆意吞沒軍餉,導致軍隊龐大卻軍餉不足。

在戰場上,士兵們甚至只能幾人共用一把刀,你砍累了,我接過刀再砍。

這樣的軍隊怎能不敗?

在這樣的國防守備之下,一股幾十人的倭寇居然能長途奔襲內地,一路燒殺搶掠幾千人,最後明軍完全靠人海戰術,才把倭寇活活耗死。

在戚繼光隆重登場之前,有兩個人不得不說。

一個是時任直浙總督的胡宗憲,以前在海端文章里曾提及過,他是嚴嵩的利益代言人之一。

對於胡這個人,歷史上一直有爭議。

赴任之前,他說了很多豪言壯語,大意是:我這次去,一定平定倭寇,殺掉某某和某某,不辱使命,否則絕不回京。

事實上,他也為抗日做了很多實際工作,即使他後來被彈劾,憂憤而死,也掩蓋不了這個事實。

另一位值得一提的先行者是朱紈。

在戚繼光20歲的時候,朝廷派朱紈任浙江巡撫兼提督福建軍務,他封鎖海面,處斬通倭寇的李光頭等近百人。

由於他動了某些人的乳酪,不法商人對他恨之入骨,鼓動在朝官員攻擊朱紈草菅人命,結果強硬的朱最終自殺。

此後,朝中朝外,對海禁之事噤若寒蟬,客觀上助長了倭寇的囂張氣焰。

中華帝國不可欺,一位英雄勇敢地站了出來。

這個人就是戚繼光。

一個在部隊大院里長大的軍事天才。

他的父親戚景通原是義烏「南塘」外戚戚寧之子,後過繼給伯父戚宣(時任登州指揮僉事,四品官)。

因原配張氏不育,后娶王氏,1528年生下兒子戚繼光,繼光呱呱墜地的時候,戚景通已經56歲高齡。

戚景通雖然沒有特別大的成就,但他通過「世蔭」的方式繼承登州指揮僉事後,為官清廉,政聲頗佳。

史書評價他「剛毅好學,聰明正直」,而且他為人孝順,屢立戰功。

最重要的是,他對倭患有切膚之痛,平日里更是遍覽群書,尋找克倭之良策,據說留下了幾百張文稿。

歷史的囚徒相信,對於老父親的這些文稿,戚繼光一定不陌生。

也就是說,從他剛認識字開始,他就開始思考怎麼打小日本的事情。

只有結合他的成長經歷,才能充分理解,為什麼後來面對日本人的時候,歷80餘仗,他能屢戰屢勝。

可以說,不管在戰術上還是在精神上,他一直佔據著制高點。

而他克敵致勝的法寶,是因為他訓練出了一支令倭人聞風喪膽、紀律嚴明、戰爭力滿格的新型軍隊——「戚家軍」。

他是典型的少帥,開始招兵訓練的時間是1548年,那年,他才20歲。

戚繼光:人生為一大事而來,我的大事就是打鬼子

戚繼光很不容易,之前說過,明代的大潮流是重文輕武。

就跟如今學校重理輕文一樣,學文科的同學,一般是數理化方面七竅通了六竅--只有一竅不通。

要在考試排名表上找到這些同學的名字,只能從後面找起。分文理科的時候,他們只能在大家同情的目光中,流著眼淚,收拾書包,灰溜溜地來到文科班。

......

明代的重文輕武,不是一般的嚴重。

應該說,歷史上武將的社會地位在那個時期到了最低點,一個普通士兵轉業即意味著失業。

所以,當時凡參加相親的女青年,聽到對方是當兵的或當過兵,一般扭頭就走,既不願留電話,更不願加微信。

相應地,文官的社會地位達到了中華帝國歷史上的最高點。

這個時候,戚繼光選擇學武,是很需要勇氣的。

當其他小朋友搖頭晃腦讀經書的時候,他卻在沙盤上研究攻防之術。

他最愛的書是孫子寫的(註:孫子為人名),書名叫《孫子兵法》。

他認為決定戰爭勝負的因素除了士氣和戰術,武器也很重要,所以他親自鑽研,成了一個武器專家。

如果那個時候有職稱,他應該是教授級高工。因為他的發明既充滿奇想又貼合實際,是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的完美結合。

一切都是為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

戚繼光沒有其它選擇,他的祖上幾代都擔任武將,現在光耀門楣的希望落到了他身上。

1544年(嘉靖二十三年),戚繼光因祖蔭繼承登州衛指揮僉事一職,當時他不過16歲。

這個四品官位是開國皇帝朱元璋御批的長期飯票,批准有戰功的戚家「世襲罔替」。

和150年間的數次接任一樣,這次任命很平靜,廟堂上下,幾乎沒人關注到這宗地方人亊變動。

世代根紅苗正,沒什麼可懷疑的?組織部門也只是簡單做了一下考察就公示了。

戚繼光這個名字,最初大家都實在太陌生。

但後來的事實證明,對明帝國來說,這次任命意義極其重大。

從此,戚繼光成為一名職業軍人,並以自己的天賦和努力,為明朝軍人贏得巨大的榮耀。

那榮耀,照亮了明朝官場的黑暗,為陰鷙的帝國注入了一股陽剛之氣。

他在日記里寫道,人生為一大事而來,我的大事就是打鬼子。

對倭寇的恨,他從小就種在心裡,現在逐漸長成了參天大樹。

少年將軍戚繼光上任第三年,即1546年,一夥倭寇猛烈襲擊了山東沿海一帶,沿途燒殺搶掠。

就像不時到來的火災和水災一樣,群眾對倭患也習以為常,他們本來沒多少值錢的家當。

倭寇流動作案,只為圖財,百姓以「躲」為主,等倭寇過境,再回去重建家園。

不過這次日本人來得迅疾突然,又有漢奸帶路,人民群眾生命財產遭受嚴重損失。

戚繼光聞訊追擊倭人,目睹父老鄉親慘狀,他寫下了千古名句:

呼樽來揖客,揮麈坐談兵。

雲護牙籤滿,星含寶劍橫。

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

作為一個戰地詩人,最後兩句是他的代表作,體現了他崇高的志向和大無畏的革命精神。

此後人生40年,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

正在顏值顛峰的張居正

1553年,戚繼光迎來了他的命運轉折點,可以說,沒有這個轉折點,他無法實現他的抱負。

這一年,他認識了一個人,那個人的名字叫張居正。

這有點矛盾,在明代,武將歷來為文臣所不齒,連下套使拌子都唯恐不及,還談什麼幫忙?

但命運就是這麼奇特,張居正與小自己3歲的戚繼光成了最好的朋友,一輩子。

張居正此人,是明朝最偉大的政治家,模樣也長得俊,正因為此,他後來跟萬曆皇帝的母親李太后屢傳緋聞。

明朝牛屁烘烘的大臣不少,但象張居正這樣,皇帝太后全搞定的,僅此一例。

所以各種自媒體象瘋了一樣,抓住這個皇家八卦題材猛炒,管都管不住。

年輕的時候張居正就很知名了,他的履歷可以亮瞎人的眼,5歲上國小,7歲熟讀詩書,12歲考中秀才。

13歲那年他參加鄉試,文章寫得極其漂亮,當時的湖北省省長顧璘認為他是奇才,為增長其歷練,特別吩咐下屬,此人不得錄取。

但張居正實在太厲害了,3年後參加考試,順利考中舉人。

如此低齡中舉,簡直是奇迹。大家知道,范進中舉那年是50多歲,其實那也是很多人中舉的年齡。

由於張居正太優秀太傳奇,忍不住在這裡多說了幾句。

1553年,張居正還在官場爬坡,他只是一名不得志的翰林院普通幹部,屢遭嚴蒿、徐階等人排擠,不得不回家鄉荊州休假三年。

能在芸芸武將中一眼看中戚繼光,肯定是有原因和機緣的,只是現在還是個謎。

受張居正的推薦,戚得以管理登州、文登、即墨三營二十五個衛所,專職防禦山東沿海的倭寇。

1555年他又被調往浙江擔任參將一職,防守寧波、紹興、台州三郡。

岑港之戰是戚繼光的成名戰。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倭寇進犯浙江樂清、瑞安、臨海等地,戚繼光率軍前往救援,但因為道路遙遠,等到達目的地的時候,日本人早跑得一乾二淨。

由於有張居正幫著說話,朝廷並沒有治戚繼光的罪。

在這段困難時期,戚繼光認識了他一生的戰友俞大猷,俞大他24歲,同樣志向遠大、武藝高超,但運氣跟戚繼光相比,不是一般的差。

他們在岑港共同攻擊漢奸海盜汪直的餘黨,倭寇見勢不妙,準備連夜逃走。

收到消息后,俞大猷和戚繼光發動進攻,打得倭寇抱頭逃竄。

此戰後,倭寇們記住了一個人的名字:戚繼光,連做夢都恨得牙痒痒。

戚繼光總結這次戰鬥后發現,士兵不會打仗,貪生怕死,出工不出力,是最大的短板。

在山東他就發現,明軍將驕兵惰、紀律鬆弛,業務不熟,毫無戰鬥力。

到浙江赴任后,他發現衛所的將士作戰能力一般,而金華、義烏的人比較彪悍,尤其善於械鬥,打群架,不打贏不罷休。

他眼前一亮,這正是優秀士兵的基因啊。

他在當地招募了3000貧困農民,並不斷訓練他們,最終煉成一支精銳的部隊,后稱「戚家軍」。

根據南方多沼澤的地理特點制定陣法,戚將軍又給這支部隊配備火器、兵械、戰艦等裝備,戚家軍因此名聞天下。

從1559年開始,戚家軍無戰不勝。

--僅僅在接下來的7年,就取得13場大型戰役的勝利,每次全殲敵人,而自己損傷無幾,創造了戰場上的奇迹。

......

當時京城已經有樂隊創作《血染的風采》《倭賊的惡夢》《嫁人就嫁戚將軍那樣的人》等歌曲,傳唱廣泛。

1565年的大明春晚,戚繼光還帶他最出色的將士出現在晚會現場,表演了盪氣肥腸的《鴛鴦陣》和《盾牌舞》。(待續)

識別二維碼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