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揭秘 Techmeme:一個扎克伯格每天早上必讀的網站是如何煉成的?

編者註:有這麼一個網站,幾乎所有的科技圈大佬都是它的忠實讀者,幾乎所有的科技媒體從業人員都要將它放在自己收藏夾的頂端(包括我本人)。但就是這樣一個影響力極大的網站,它的創始人卻一直極為低調。同時,他真的意識到了自己的網站對這個行業施加的巨大影響力了嗎?

本文來自 Buzzfeed,原文標題為「Meet The Man Whose Site Mark Zuckerberg Reads Every Day」https://www.buzzfeed.com/charliewarzel/meet-the-man-who-shapes-techs-narrative?utm_term=.ct7ob2eKx#.pw3v5a2jG)。

當 Gabe Rivera 被人發現時,他的希臘羊肉串才吃了一半。那是在舊金山市區的一個繁華的美食廣場上,Rivera 正在安靜地用他的午餐。然而,他想低調用餐的計劃還是失敗了,因為一家中型科技公司的公關人員通過那一頭亂糟糟的頭髮在人群中發現了他,並熱情地邀請他參加當天晚上的行業派對。

當然,Rivera 已經被邀請過了,不過他還是給出了得體的回復。那位公關代表顯然因為這種偶遇而非常激動,他一直在雜亂的桌子旁以及嘈雜的環境中纏著 Rivera 不停地說話。在離開前,這位公關代表就像嘗到了什麼美食一樣,閉著眼睛搖著頭,發出了「我一直超級愛這個網站!」的感嘆。Rivera 的臉色看起來既保持著親切,但也不得不帶上了一絲尷尬。

當我們終於沒人打擾時,我問他在舊金山這周圍是否會經常被人認出來。Rivera 很不屑一顧,他後來說道:「我必須要說,Techmeme 還是一個非常小的網站。」

這種謙虛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有點錯位。是的,相比 Facebook 或者 YouTube,它確實還是一家小網站,但這個科技新聞聚合類的網站影響的人卻是那些創造了 Facebook 和 YouTube 的人:Mark Zuckerberg 和 Sundar Pichai 都是它的忠實讀者,同在這個行列里的還有 LinkedIn 的 Jeff Weiner、Facebook Messenger 負責人 David Marcus、Twitter 的前 CEO Dick Costolo、微軟 CEO Satya Nadella。已經轉型成為種子輪風投家的前 YouTube 產品經理 Hunter Walk 告訴我,他每天會查看這個網站 3-5 次,「這是我每天早上起床后要瀏覽的網站之一」,Walk 在郵件中說道,「在我看來,矽谷中有很多像我們這樣的人都在使用這個網站。」這裡面還包括了新聞工作者:Rivera 每天對於新聞的品味經常會影響世界各地的新聞報道內容。自己不用寫一個字,通過外界龐大的記者和編輯團隊,Rivera 正在塑造整個科技圈的故事。

即使對矽谷那群擁有巨大權力的人來說,Techmeme 也有著強大的影響力。作為這家網站的創始人,Rivera 已經用超過十年的時間悄悄定義了矽谷的產業敘事方式。但 Rivera 並不願意,也對此感到不適——去認為他的影響力如何影響了這個世界上最重要也最有能量的產業。所以,最後的結果是,Rivera 把自己當成是一個擁有廣泛讀者的內幕人士,用大多數情況下匿名的方式在舒適的家中運營一個博客網站。這可真是一種認知上的差異。

Rivera 今年 43 歲,但看起來只有 30 多歲。他擁有諷刺、自嘲和輕微神經質的特徵,說話的方式也並不直接,經常會再回去修改自己剛剛說過的話,用我之前一位採訪對象的話說,就是「眼神一直在移動,缺乏自信的侵略性」。

(2006 年 Techmeme 創立不久時的網站界面)

在 2005 年創建 Techmeme 之前,Rivera 是 Intel 的一名工程師。他的這家網站是一個自動化的新聞聚合網站,主要做的事就是把其他主流晦澀的科技網站鏈接聚合起來。此外,他也在政治領域做了一個相似的網站 Memeorandum。這兩個網站的屬性都是去解決 RSS 雜亂無章的問題,為各個主題領域提供最好的消息源。到了 2008 年,為了提高網站上的新聞質量和多樣性,Techmeme 又轉向用人工的方式來做這件事。

關於 Techmeme 的一切以及它長久以來的成功似乎都違背了創立一家流行網站的現代智慧。它沒有原創內容,不做社交,也沒有移動 App,只是在 Twitter 上有一個社交網路賬號。它的盈利模式就是在網站上開闢了一塊「贊助商(Sponsor Posts)」內容以及「招聘信息(who』s hiring)」內容(Rivera 不接受任何的外部資金)。它的頭條通常都是爆炸性的新聞以及一兩行略顯笨拙的新聞摘要。舉個例子,TechCrunch 的這個新聞標題很完美:Facebook & Google Dominate The List Of 2016』s Top Apps。然後 Techmeme 將其變成了「Nielsen』s 2016 top apps by monthly uniques: Facebook, up 14% YoY to 146M; Messenger, up 28% to 129M; and YouTube, up 20% to 113M; Amazon hits #10, up 43% to 65M」。

在最初的 7 年中,Techmeme 一直保留著它 2000 年代中期的超鏈接雜亂無章的設計風格;在 2012 年重新設計之後,它現在看起來像是一個純文字內容的新聞主頁,但仍然避開了最「標準」的網站導航功能。在這個「網站主頁」被認為是生命線的時代,Techmeme 的主頁卻基本上只有文字,再無他物。

(2008 年時他們的頭條樣式)

此外,如果你搜索「Techmeme killer」的關鍵字,你會看到一大堆諸如 ePlatform、New York Times Blogrunner、Google Blogsearch、Newspond 等相似的失敗案例,他們現在都消失了,而 Techmeme 還在,即使它在 Twitter 上的處境也很慘。

Google Ventures 的合伙人、同時也是 TechCrunch 前作者的 M.G. Siegler 告訴我說,他認識的大多數記者都會定期瀏覽 Techmeme,「我知道的許多風投公司也是一樣,這是快速了解這個行業內需要知道的信息的最好方法。」Popular Science 的主編 Joe Brown 將 Techmeme 描述成是屬於內部愛好者的出版物,「它就像一個小餐館一樣為你提供最喜歡的菜肴,對於那些對科技感興趣的人來說,僅僅是知道『Techmeme』就已經是一種榮耀和地位的象徵了。」

YouTube 全球通訊和公共事務主管 Chris Dale 就承認自己是一個「Techmeme 成癮者」,他的瀏覽器主頁上也有一個 Techmeme 的書籤,他在會議中間會經常查看,「在郵箱之後,我下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去查看 Techmeme」,他說道,「如果你的公司在 Techmeme 上的消息是正面的,那就很棒;反之,如果消息是負面的,你就知道後面的幾天你都會過得很艱難。」

(LinkedIn CEO Jeff Weiner 對 Techmeme 讚不絕口)

就是這樣,Rivera 聽起來就像是一個新聞從業者。Techmeme 每天從數千則新聞中發布 30-40 則消息,這意味著 Rivera 和他的團隊需要不斷去選擇哪些是重要的,哪些不重要。這可和雜誌主編在扉頁上的「主編的話」不一樣。

「就像一個公司的性騷擾新聞吧」,Rivera 說道,「我們的新聞覆蓋面究竟到哪裡?如果我們把這種醜聞都做一次更新,那用戶會不會認為我們太小題大做了呢?他們會不會認為 Techmeme 成為了這個話題的倡導者呢?」(最終,Rivera 解決了在這種文化話題上的尺度問題:他們會選擇的是那種對行業有重要影響,或者已經觸達到一家公司底線的事。)

而有趣的還包括了那些 Techmeme 沒有選擇的新聞。搜索「Techmeme for Theranos」(編者註:Theranos 這家血液檢測公司也許是過去幾年科技圈中最大的醜聞,半年時間就從估值 90 億美元變成一文不值),你只能得到 4 個結果,裡面還沒有最先爆出這個新聞的《華爾街日報》。Rivera 告訴 BuzzFeed News,他們決定不收錄《華爾街日報》消息的原因是因為這家媒體平時並不追蹤醫學技術。

當我問他是否將自己視為記者時,Rivera 似乎對這種分類沒有興趣。「我猜也許不是?我的意思是,這只是一種定義」,他說道,「這純粹是一種語義上的東西,我們做新聞類的事情,我也會去編輯編輯們產出的內容,大概就是這樣。」

我覺得這是一個真實的答案,但這種輕鬆和謹慎的態度可以減輕他從責任感帶來的負擔,畢竟他運營的是一家關鍵公司決策者們每天都會瀏覽的網站。舉個例子,當他們在 2014 年被 Business Insider 問及流量的相關問題時,Rivera 告訴他們,「那種獨家內容對於像 Techmeme 這樣的聚合網站來說是很糟糕的統計數據。」這不是說謊,因為 Techmeme 的讀者們不會只停留在他們的主頁上。

畢竟,雖然 Techmeme 的編輯團隊會討論一些有爭議的話題,甚至是為此投票,但 Rivera 還是那個擁有最終決定權的人。「當我真的關心某件事的時候,我會試著去影響大家」,他說道,「並且通常我也能獲得勝利。」

我要求與 Rivera 見面,其中大部分的原因是因為我自己和他的網站有密切的利益衝突關係。多年以來,我都對 Techmeme 的排行榜系統感到沮喪,這個排行榜是通過記者的存在感(他的報道在 Techmeme 上出現的次數)及領導力(他的報道被其他來源引用的次數)排出的。在科技博客的全盛時期,Techmeme 的排行榜經常會引發優秀內容發行商之間的激烈競爭,他們會爭相在新聞發布或拆箱視頻中做「第一名」。那些日子已經基本過去了,儘管有時記者們還會因為某些消息來源被 Techmeme 收錄而在 Twitter 上爭吵,這都讓 Rivera 開心。但是,Techmeme 在推動記者追逐某些特定內容方面仍然扮演著特殊的角色:行業醜聞、高層洗牌、產品更新…這些也許對風投家和 CEO 們更重要,而非普通用戶。

(Techmeme 的排行榜)

2011 年,Siegler 發布了一篇博文,稱「科技博客是一場遊戲」,裡面只有 3 個關鍵因子:pageviews(網頁預覽)、scoops(獨家新聞)以及 Techmeme。他同時補充道:「Techmeme 是最有趣的遊戲,業內人士都讀這個網站,所有嚴肅的科技博客都想知道他們在 Techmeme 排行榜上的位置。」「我認為 Techmeme 絕對是那些無關緊要的垃圾內容的推動者,這是他們長久以來的負面部分」,Brown 說道。

隨著它覆蓋的內容逐漸從產品報道轉向了科技產業的商業與文化,Techmeme 的排行榜也逐漸褪色了,但它的影響力仍然留在很多記者和編輯的腦海中。「Techmeme 有一群有影響力的受眾,所以我一直覺得被他們選中是一個很好的驗證,這證明了你提供了一些有意義的內容」,說話的人是 The Verge 的編輯 Casey Newton,「我不會為了登上 Techmeme 去寫故事——我寫那些故事是因為他們本就是新聞。但無論怎樣,自己寫的內容能被 Techmeme 收錄總是很開心的。」

看看 Techmeme 的排行榜和排名前 30 位的內容發行商,很顯然,這家網站往往傾向於那些披露了內幕的博客,其中許多都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比如產品發布、更新,以及深度的報道和分析。TechCrunch——這家長期以來以近乎全面的科技內容聞名的商業發行商——自從 Techmeme 排行榜發布以來就長期佔據頭名的位置。這兩家網站之間還有一些個人的淵源,在 Techmeme 剛剛成立那會兒,Rivera 是在 TechCrunch 創始人 Mike Arrington 那裡租了一間房子。Rivera 還曾經約會過 TechCrunch 的作者 Alexia Tsotsis——她在 2012 年成為了 TechCrunch 的合作編輯。

Rivera 不認同這種個人關係以及甚至暗示可能存在利益衝突的觀點,儘管他承認 Arrington 早期在 TechCrunch 為 Techmeme 所寫的報道絕對有助於(「definitely helped」)提高他們的知名度,但他同時認為這主要是因為科技愛好者 Robert Scoble(編者註:知名科技博主,他的 Scobleizer 博客在業界有很大的影響力)在 2005 年時候把 Techmeme 和其他一些他自己喜歡的博客一起放到了網站地圖上,「我們不會給任何一家發行商優惠待遇」,他說道。

(Techmeme 現在的界面)

午餐過後,在 BuzzFeed 舊金山的一個嚴肅的會議室里,Rivera 打開筆記本查看自己的網站。他會在 Slack 聊天窗口和 Techmeme 軟體的窗口(其中會日常覆蓋 11000 多個網站和博客)之間來回切換,在將注意力轉向網站內部之前,他會先篩選一遍各級通知。「呃,我們真的需要在設計上下點功夫了」,他嘆了口氣,「但我猜,在某種程度上,這也就是我們本來的樣子。」

盯著這個他花費 10 年心血的產物,Rivera 似乎是矽谷中少數不關心規模的人之一,這在今天已經不多見了,甚至有點讓人感到欣慰。因為不受增長性指標的干擾,Techmeme 到目前為止避開了大部分現代發行方式的誘惑,取得了成功。它沒有去激勵讀者發布原創作品,也沒有去鼓勵大家發布別人的作品,甚至沒有想要激發讀者點擊那些它所聚合的故事。你不會在 Snapchat 上看到它吸引眼球的舉動,也不會發現它在 Facebook 上試著去做直播。在這個意義上,Techmeme 甚至都不是一個出版發行商或是我們日常意義上的「門戶網站」。Rivera 所做的事大概就是:一個人對一個變化無常卻又飛速發展的行業進行了日常穩定且嚴肅的記錄。這很適合 Rivera。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