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外交官的兒子成為高考狀元:現在狀元家境好,農村孩子難考好大學嗎

人民君說:

今年北京聯考的文科狀元熊軒昂一句「農村地區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的大學。現在的狀元都是這種,家裡又好又厲害的這種。」戳中了多少人的心。

全文4485閱讀共需6分鐘

前兩天2017年北京聯考文科狀元熊軒昂,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問到:「你還相信知識改變命運嗎?

他說:

我覺得農村地區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學校,我是普通家庭長大的,但是衣食無憂,父母都是知識分子,而且在北京這種大城市,在教育資源上享受到這種得天獨厚的條件可能是外地孩子或農村孩子所完全享受不到的,這種東西讓我在學習的時候可能相對來說能走一些捷徑。近幾年的聯考狀元,也很難再看到農村裡面供養出來的,很多都是家境又好,自己又厲害的人。但我還是覺得,知識不一定能夠改變命運,但是你沒有知識是一定改變不了命運的。

這段話被斷章取義地截取轉發、在網路持續發酵,寒門難處貴子、上升通道封閉、階級固化從教育開始等等的觀點又被「再次證明」——拼爹要從上早教班開始。

難道生在農門,就只能等著長大做民工嗎?

01 「強者恆強」的馬太效應

有人說:「話雖難聽,但這就是現實。」

有人說:「條條大路通羅馬,有的人就住在羅馬。」

@知乎用戶王阿毛:

前幾天看了中央台的一個名叫《聯考》的紀錄片,從另一個側面也反映了社會階層分化在教育領域的體現。紀錄片總共分六集,講述了不同的社會層面在面對聯考和教育上的差距。紀錄片的第四集《走出大山》和紀錄片的第五集的《留學大潮下》對比鮮明。

在這個國家裡,有最貧窮的吃飯都成問題的人,在他們這裡,接受高等教育本身就是一件成本極高及其奢侈的事情。同樣在這個國家裡,有從小就在費用高昂的國際化學校里上學的年輕人,他們的家庭條件不一定都能自費出國,但是至少他們負擔得起出國前的高昂的「培訓費用」。

他們的未來,或許有一兩個窮人家的孩子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幸運獲得不錯的收入水平和社會地位,或許有一兩個家庭條件好的孩子也混得不怎麼樣。但是不能否認的是,兩種家庭出身的孩子在平均水平上已經差出了不只十萬八千里。

面對教育的問題上,窮人家的還在原來可能輸在了起跑線上,但畢竟還是一個終點,一個目的地。最可怕的是人家已經跟你不在一個跑道上了,聯考這個遊戲人家可以不跟你玩了。

而這種教育的差距性只會越來越大,階級的差距性會越來越明顯。相對來說,聯考是種種教育不公平下的相對公平的一種制度了。很簡單,大學是有限的,或者說好的大學是有限的。那麼決定誰能上誰不能上大學一定就要有一個標準,總不能誰有錢誰上大學吧。聯考的制度相對公平在於我劃定一個標準,制定一個遊戲規則,在這個遊戲里誰考得高誰上大學。我是經歷過聯考的人,同時也一直認為自己是聯考的受益者。

如果沒有聯考,我說不定現在正站在某個南方小工廠的流水線上日復一日的干著簡單枯燥的工作,作為廉價勞動力支持著祖國的勞動密集型的產業。聯考,至少給了你一個能夠看到更廣闊世界的機會。所以說:從教育角度來看,社會的階層差增大而且只會越來越大,這種階層差距尚未完全板結,但是板結只是時間問題。

為什麼在聯考這種「相對公平」的制度下,近些年農村學生越來越難考入清華北大這種名校?就連考上復旦交大這樣頂級985的也很少?

「強者恆強」的馬太效應在起作用:

「凡有的,還要加給他,讓他有餘;凡沒有的,連他擁有的也要奪去。」

我們不少人認為聯考就是讓所有的學生,無論貧賤富貴,都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了,認為只需要學生個人努力就可以進入到一個好的大學。這種觀點就有很強的迷惑性。

我們不妨打個比方,把聯考當做是一場負重長跑比賽,最後的結果是在同一時間、統一距離的前提下,誰在終點時候帶的東西多誰就取得聯考勝利。

由於人數眾多,每個學生的跑道並非是相同的,有的學生跑的是陡峭的山路,有的學生跑的是曲曲折折的羊腸小道,有的跑的是坑坑窪窪的鄉間公路,有的跑的平坦筆直的柏油馬路……

有的道路熙熙攘攘擁擠不堪,有的道路車來車往險象環生,有的道路安逸通達……

在這些道路上,我們並不禁止家長給孩子們配置好的裝備,有的赤腳,有的草鞋、有的拖鞋、有的高級跑鞋……而在負重方面,走在山路上的只能手拿肩挑,小路上的頂多推個小車,大馬路上的則可以汽車相隨……

到了終點,誰帶的「負重」多,不言而喻。故而僅僅依據考試作為入學的標準對於貧窮學生是非常不利的。

02 教育資源越來越向有錢階級集中

@知乎用戶唐缺:

教育資源這個玩意兒,確實是越來越向有錢的階層集中,窮人當然不是沒有機會,只是機會越來越少,難度越來越大。作為一個還沒有踏入社會的中學畢業生,能夠意識到這一點並且坦然地說出來,我覺得很了不起。

都不提廣大農村了,拿城市舉例來比較一下今昔吧。我以前所讀的中學,從我們那屆正式改制轉成外語學校以來,歷年來培養出了若干位四川省狀元——包括今年新鮮出爐的文科狀元。

我們是93年入讀國中的,在那個時代,學校專門為外語部修建了新的教學樓,有電教室,有微機房,有設備很好的理化實驗室,每間教室安裝電視,英語課全部小班教學,每班僅二十人左右,常年保證外教口語課以及各種和外籍友人交流的機會。在英語之外,學校也各種高薪挖其他科目優秀教師(只是後來轉為私立后反而落後了,還引發了罷課風波),保證學生不偏科。

而且,我們94年住進的新宿舍就自帶衛生間並且通熱水,這一點當時很多大學宿舍都做不到——我99年入住的北航老宿舍相比之下簡直是狗屎。

而當時的收費是怎麼樣的呢?——基本和其他成都市內的公立學校完全一致的收費,只是加收一部分的英語教材費,然後每個月220塊錢伙食費,一學期五十塊錢住宿費。你沒有看錯,那種在90年代超越很多大學的住宿條件,一學期只收五十。

在這樣的收費條件下,基本上,你能就讀任何一所成都市內的普通中學,就讀得起我們學校。入校的門檻只有一個,就是兩所外語學校聯合招考的考試分數。每年保證一批主力部隊上了分數線后免費錄取,然後再收一小部分分數不足的議價生交建校費——分不夠嘛,交錢也是理所應當。93年的議價生費用是一次性兩萬五,後來怎麼漲的就不清楚了。

你不難看出,在那個年代,對於成都市因為片區原因無法進入四七九這三所名校的國小畢業生來說,兩所外語學校可能就是最好的出路了:公開透明,拿成績去拼,考上了就能享受不錯的教育資源。

當時我的同年級同學家庭,確實有一些有錢人,也有一些中產水平家庭,但最多的是像我這樣的普通小康之家:基本家庭消費不愁,但絕不可能掏的出幾萬來上學。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家境相對貧困的,學校也有一定的減免補助政策。

後來我們那一屆的學生,基本全過了一本線,211、985一大堆,包括99年四川文科狀元。而我們大學大學部畢業的年份是2003,當時的就業壓力雖然比過去大,和現在碩博多如狗的狀況比起來還是好很多的,211、985的文憑扔出去還是有足夠的含金量。所以到現在,二十多年過去了,那些當初的貧困生、普通小康家庭子弟,普遍事業和生活都行進得相當不錯,即便沒能跨入富裕階層,至少也穩穩噹噹地站住了中產,包括一大票移民資本主義泥潭的。

對我們而言,未來命運的起點,可能就在於邁入了那所中學的大門。

現在又是怎麼樣的呢?據我的學弟學妹們在圍脖上給我的彙報,學校改成了私立學校,不斷擴招,學費倒是夠霸氣,不管分數如何,每年都要收幾萬。即便現在工資普遍漲了幾倍,考慮到物價指數的攀升,尤其是房價的攀升,每年幾萬學費也足夠卡住很多家境不富裕的學生了。

至於靠學區房去讀其他的重點中學、重點國小,那就更加不是窮人玩得起的遊戲了,知乎上相關討論串能連到月球上去了。

前些日子,我和一位認識的長輩聊天,他正打算賣掉一套正讀某成都知名重點國小的學區房。我問他,他的女兒快要到婚嫁年齡了,就不考慮未來的外孫女的學區問題嗎?

他淡淡地一笑:「我家裡的孩子要讀書,還需要靠學區房嗎?」

那一瞬間我就領悟到了教育領域裡真正的階級差距。一等人輕鬆拿好學區,二等人賺錢買好學區,三等人咬牙攢錢拼好學區,再往下……就聽天由命吧。

03 階級固化,真的在哪裡都一樣

即使上了名校,之後的路依然不好走?

之前熱議的話題比如「浙江大學大學部哥倫比亞大學碩士畢業在上海買不起房和車,找不到對象?」、「清華北大畢業生在北京難立足的現象?」,都說明即使是名校光環加持的年輕人,在大城市依然難立足。其實這種情況並不僅僅是在,哪裡都一樣。

@知乎用戶FlossDeGloss:

哥大碩=畢業就能負擔魔都房價?咋不上天和太陽肩並肩呢?

我畢業進九大投行之一,當時第一年all in 120K+(好幾年前了,當年行情不如boutiques投行,現在的話起薪應該150K+),坐標紐約。第一個完整的一年去稅去開銷之後,剩了38K(包括存款基金401K)。就這,靠我自己是想都不要想在紐約買房,首付也不要想,肝個心水的包都不能想,這個收入基本上只是保障在NY能活得比較輕鬆,不至於為經濟苦惱。更重要的是,我在周圍同事中這saving水平已經算不錯的了,還有很多人還背著學生貸款要還以至於工作前幾年根本存不下什麼錢。

對,沒錯,花街也一堆用貸款讀大學的,這意味著畢業後身上可能還背了100K+的債。以及最最重要的這些人哪個不是top出來的?別告訴我還比不上個哥大碩。不多說,懂的自然懂。

這種畢業起薪不能算低了吧?然而沒人覺得拿著top學歷工作幾年後仍然買不起房是件不正常的事,因為簡直不要太正常。投行這行有能力在NYC買房的,要麼是父母有錢的,要麼是35+歲以後才開始具有這個能力。

雖說國內一線房價很變態,難免會讓人焦慮,可你也不能焦慮到拿了個哥大碩就以為自己能買房不然就恐慌不安吧?你這還沒背100K+的貸款呢。很多人眼裡(包括我自己)壓力比國內一線小的美國模式下都沒辦法做到畢業幾年就輕鬆買房,國內一線就不要想太多了。

坦白說,當你家裡無法給予你經濟支持去買房以及你自己沒能力去買房的時候,與其浪費時間嘆息生活品質、怒罵政府、分析房市,你能做的最好的事只有趕緊把自己的事業立起來走入正軌,別無其它。

04 階級固化的今天如何逆襲?

@知乎用戶負二:

在眼下的,普通人有沒有向上的通道,能不能改變自己的社會階級?

我認為還是有的,但一定不是在成熟的組織內。像公務員,國企央企,事業單位,500強,知名外企私企,這些都是我認為比較成熟的組織,結構很穩定,從招人到錄用,從入職到打拚升職,基本上都有一套默規,即便你很優秀很拼,但也不會偏離大眾的軌跡,最多是某幾個環節你沖的稍稍快一些。

除非你有一個牛爹幫你犯規,否則加塞是不要想的,排你前面的人會努力看住身後的位置,不讓你擠上去。

如果去到新興行業,不成熟的組織,那機會還是蠻多的。比如移動互聯行業,比如遊戲行業,比如網路文學,比如網路金融,比如新媒體,比如地產中介……因為結構不穩定,行業紅利處於紛亂鬨搶的狀態,你動作快,你有手段,是有可能趁著兵荒馬亂衝到隊伍前端的。

我經常在論壇上看到有人罵中介竟然也敢月薪10萬,這些人自己名校高學歷畢業後進入央企,在同齡人里已經算是很優秀了,但如今竟然被不知哪個野雞大學畢業的中介小哥碾壓,多少會有些失落。

這就好像銀行排隊,突然新開一個窗口,那些隊尾的會毫不猶豫的涌過去,而原先排在隊伍前面和中間的人往往會有所猶豫。

總的來說我認為眼下的雖然比30年前要穩定,但依然在不同的局部發生著顛覆,你如果願意放棄穩定,去拼一下還是有機會屌絲逆襲的。

要逆襲,選擇高風險、低穩定性行業與領域是前提條件;

要很拼,這裡講的「拼」,不單是努力,同時也意味著承擔風險的勇氣——還有餘下的一半要看運氣。

圖文由人民家庭教育(ID:rmjtjy)綜合自網路,轉載請註明出處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