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我就是我,不一樣的「低血糖」!

我,就是夜間低血糖。

來源丨醫學界內分泌頻道

相信不少糖友有過類似的疑慮:「空腹血糖偏高,我該不該把晚餐前的胰島素/口服降糖葯加量?」此時,醫生會告訴你要視具體情況而定,並拋出兩個醫學術語:「蘇木吉現象」和「黎明現象」,向你解釋。

搭上「過山車」的血糖值

談及「蘇木吉現象」,糖友們或許感到陌生,但事實上,它一點也不罕見。它是指夜間低血糖后出現清晨空腹血糖飆升的現象,有個詞可以概括,就是「反跳性高血糖」,通俗些講,當人體發生低血糖后,體內的升糖激素分泌增加,便促進肝糖原分解為葡萄糖而使血糖升高(也可理解為機體的自我保護機制,避免因持續低血糖而發生危險)。

與之相類似的,便是常被稱為其「孿生」現象的「黎明現象」。通常是指患者夜間未曾發生低血糖,其血糖在每天黎明以後(即凌晨3點至8點)逐漸升高的現象,相較於「蘇木吉現象」在糖尿病患者中更為常見,亦可見於健康人。

正由於上述兩種現象表現相似(均表現為清晨空腹高血糖),導致了臨床上容易被混淆,也印證了醫生「視具體情況而定」的說法。

動態監測血糖或可鑒別

既然已知「夜間低血糖」是區分兩種「孿生」現象的關鍵,那及時發現低血糖便顯得尤為重要。目前,最常用的鑒別方法即動態血糖監測,具體做法為:從夜間零點開始監測血糖,每隔2小時測一次,直至第二天早晨。如果在黎明前後發現有低血糖(測得血糖值<3.3 mmol/L),則為「蘇木吉現象」;如果夜間沒有發生低血糖,而是血糖逐漸升高,凌晨3時血糖>3.9 mmol/L,同時早餐前空腹血糖>8.0 mmol/L,即表現為「高后高」,就可判定為「黎明現象」。

一圖讀懂:蘇木吉現象VS黎明現象

(圖片來源醫學界內分泌頻道,點擊可查看原文)

值得注意的是,「黎明現象」發生時患者可能沒有任何典型臨床表現,常常由於早餐前出現空腹高血糖和三餐后高血糖難以控制,故而引起注意。此外,空腹血糖並不能完全代表全天的血糖控制水平,如果平時只查空腹血糖,並以此作為了解病情和調整藥量的依據,那麼有可能造成某種假象,而誤導治療。

風格迥異的處理方式

既然引起「孿生」現象的原因截然不同,那麼兩者的處理原則也將「大相徑庭」。

有學者指出,遇到「蘇木吉現象」建議減少晚餐前(或睡前)降糖藥物的用量,並注意睡前適當加餐,以避免夜間發生低血糖后空腹血糖反跳性升高。

目前,克服「黎明現象」最為理想的方法是使用胰島素泵(定時定量釋放基礎胰島素以糾正清晨空腹高血糖),但該方法由於其經濟及技術等原因不能廣泛被接受。此外,睡前注射中效胰島素也是臨床常用的方法之一,但對於門診患者而言,仍然存在使用不方便、胰島素劑量易過量造成低血糖等缺點。

對此,睡前口服二甲雙胍被研究證實能顯著提高胰島素與外周組織的敏感性,減輕胰島素抵抗;並減少肝糖原的產生和輸出,增加基礎狀態下糖的無氧酵解,減輕黎明高血糖毒性,從而有效控制空腹血糖。更值得一提的是,單獨使用二甲雙胍一般是不會引起低血糖的,安全性高,因此是一項值得推廣的治療「黎明現象」的方法。

二甲雙胍片劑主要的副作用表現為消化道反應,經小劑量起始服用后可改善,適用於多數可耐受患者,但是,仍有少部分糖友無法耐受,而不得不放棄使用二甲雙胍藥物治療。

其實,調整劑型后便可減少服藥后所產生的胃腸道反應,以鹽酸二甲雙胍腸溶膠囊(

君力達®

)為例,其採用雙層防酸的腸溶膠囊殼包裹二甲雙胍,胃中不溶解,到達小腸后迅速崩解,如此,生物利用度高,且減少對胃腸道刺激。

降血糖效果佳,不良反應率低,提高患者依從性,適合長期服用,是治療2型糖尿病的首選藥物之一,也是克服「黎明現象」的有效手段。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