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重審民間宗教 破除「封建迷信」的刻板印象|文化縱橫沙龍講座現場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可便捷購買《文化縱橫》2017年4月號紙刊。

《文化縱橫》_21bcr

[導讀]4月29日下午三點,由《文化縱橫》雜誌主辦的文化縱橫沙龍在北京三聯書店五道口分店舉行,此次沙龍邀請了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員、《宗教人類學》主編陳進國先生,以「重審當代的民間宗教」為題展開討論。時值五一假期,參與人數眾多,嘉賓、觀眾均從各自領域出發進行獨到專業的交流,現場氣氛熱烈。

活動現場氣氛熱烈

民間宗教問題的提出,無法脫離晚清至民國時期宗教運動這一歷史背景,這場被後來者稱為「宗教復興運動」的思潮在基層社會及海外華人華僑社會影響深遠,並與現代民族-國家的政治構建發生關聯,可謂晚近現代性進程中的獨特一環。對於那些因其「跨境性」傳播而保留火種、甚至念念不忘「老水還潮」的道(教)門而言,面對狂風驟雨式的現代化變遷,他們是如何自我調適承受「官考」的,並有怎樣不可磨滅的歷史記憶?他們是如何習得自我的知識譜系並進行傳統的發明?對於深受「無神論」熏陶的地方主政者及普羅大眾而言,「反動會道門」「邪教」「神權迷信」等等現代性話語,又是如何積澱為堅韌的歷史心性和社會刻板印象,從而彈擊出蹦極式的集體緊張感和排山倒海式的精神刺激呢?

沙龍主講人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員、《宗教人類學》主編陳進國先生

在對相關宗教現象進行解讀前,陳進國老師先從詞源學的角度解釋了「道門」「教門」的本土性,即二者指涉道教、佛教的宗派、教化,並非近世新興的教派宗教的專有名詞,而是儒釋道等各門類及其教法或場所的普通稱謂。這兩種稱謂包含了「宗教」的意義,也很準確地把握到宗教體系自身的「連續性」文明特點:作為精神實在(道)和修行教化(教)之體系(門);作為培育人之「靈性」(道)和「德性」(教)能力的系統(門);作為反映自然界和宇宙之知識體系(道)、實踐形式(教)的通道(門)。

近現代以來,在港澳台地區及海外華人中生存的民間宗教,已經形成了「信仰反哺」的復興浪潮。較為代表性的如一貫道、德教會、真空教、慈惠堂等,總的來看,改革開放后,大陸許多傳統道門開始重新獲得生命力,有些已經融合和彌散為民間信仰廟宇的形態。同時,由於傳統信仰方面的包容性和多元性,教派宗教團體的廟宇也通常以民間信仰宇廟的形式出現。不少傳統的關帝廟、呂祖廟、觀音廟、濟公廟等,其實是多種宗教形態共在的地方。

當代民間宗教的治理問題,涉及更為複雜的社會因素。陳進國老師直言,在這一過程中,堅持「薄古厚今,正視現實,加強交流,展望未來」的原則,有步驟地處理好教派團體的合法身份問題,並且正視它們作為民間信仰或民俗宗教形態的存在形式,必將提上「依法管治」的日程。

重思民間宗教

重思民間宗教,首先面臨它的「名分」問題。近現代以來,在西方話語和西式「宗教觀」的熏陶下,宗教基礎觀念的「本土化」詮釋遠未達成。陳進國老師指出,各種觀念體系的力量博弈,都會彼此形成「內在的文化關聯」,以及基於自身核心價值觀和利益取向的「話語共謀」,從而影響到特定時代和地區的宗教生態格局變遷。國家力量的主導價值體系,更是直接左右它對於各種新舊的宗教形態位置化的定格。近世「大一統」格局的演進,同樣離不開地方社會尋求文化「正統化」或「文明化」的過程,從而也孕育了國家、社會雙方對於「非正統」或「異端」的警惕;一是源自西學視域的二分界定,如宗教與迷信、現代與封建、進步與反動等等。近代「現代性」的話語構建(民族主義話語或啟蒙話語),不斷將「他者」內在化,從而形成等級化的、兩分式的反民間教派或道(教)門的偏見。

各種宗教間既然價值選擇不同,既有終級觀念上的博弈,也有利益和力量的博弈。此外,民間宗教和正統宗教,都客觀存在著組織形態上的「散與聚」運動,因此,宗教團體自身的社會資本運作和宗教結構變遷,宗教「上位與下位」的角色轉換、宗教走向世俗化程度或回歸基要主義的取向、國家力量的干預和普通大眾的參與、宗教領袖的精神指向和政治取向等等要素,也會深深影響到其正、負功能的曲線變化,從而形成宗教自身的「損益的傳統」,或者說宗教自身的文化再生產。特別是教門、道門與民間信仰、正統宗教之間的「糾纏」關聯,並非僅有排斥性的衝擊反應,更有良性的互攝和交融。因此,我們不能僅僅根據某一時段宗教團體角色定位或者被定位,去進行剛性化、等級化、邊界化、模式(板)化的界定。

活動現場

因此,陳進國老師呼籲回歸宗教生態平衡,當我們將道(教)門或濟度宗教團體回歸到「正常化」的宗教譜系之中重思,涉及對於文化內在圖式或文化秩序觀念的自我反思。我們有必要脫開各類思維定勢的束縛,立足於「文化」的跨區域網路甚至全球化的視野,進行文明式的省察。

回顧民間宗教的思考歷程,中外學者從「救世主義」或「救贖主義」的學術視角,進行了相當深入的剖析。在整合前人的思考後,陳進國老師強調,近世的教派宗教或道門,屬於以復興或傳承傳統文化為主導的混合型的宗教本土運動。我們可以用「濟度宗教運動」(Movement of Religious Salvation)的名稱,來指稱這時期在「文化圈」(及周邊的儒教文化圈)興起並被稱作「教(道)門」的宗教本土運動,其一方面帶有綜攝主義(syncretism)的強烈色彩,另一方面又保持著自身的「文化主體性」內容。我們不欲將「濟度宗教」範疇進行過度泛化的解釋,主要特指近世以來那些藉助「應世救劫」之中心母題進行創教演教的各類教派宗教運動。某種意義上說,近世以來的道(教)門運動,都帶有明顯的「救劫主義」或「濟度主義」的典型特質。

問答環節

沙龍活動例行的互動環節,聽眾們熱烈響應,分別就「民間宗教以道教身份註冊現象、民間宗教政治脫敏、性質界定」、「傳統宗教的延續」「宗教與人類的關係」等問題向嘉賓提問,進一步深化了本次演講內容。

本次活動內容基於陳進國老師最新的研究成果《救劫:當代濟度宗教的田野研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即將出版),全面剖析民間宗教問題的源起、構成、發展、現狀。預購此書,:imzonghengjun或掃描下方二維碼)並回復「購書」,屆時縱橫君會將最新出爐的簽名本送至您手中!

文化

縱橫

轉載須知

後台回復「轉載」獲取授權

進入微店

點擊「閱讀原文-進店」進入

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