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對台灣武裝抗日的幾點甄辨

1980年代以前,台灣的歷史教育作為形塑國家意識的重要手段,把「歷史」作為自己的歷史,所要形塑的國家意識當然也是「意識」。但1987年解嚴之後,這種情形卻有了急遽的轉變,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所謂「台灣主體意識」的加強。「台灣主體意識」使台灣史研究成為新的顯學。「中央研究院」及各大學歷史系所,開始加強台灣史的研究,並紛紛將台灣史從原來的歷史系所中分離出來,成立新的台灣史研究系所,台灣史的研究成果也如雨後春筍般地生長出來。但其中有一些專家學者,有意將「台灣主體意識」導向「台獨意識」。他們打著經世致用的旗號,將研究重點放在「日據時期的歷史」及「原住民的文化與族源」上。他們以「原住民文化與族源」的研究,試圖擺脫情結上最大的負擔——「唐山移民」的後裔身份,來達到塑造新的「台灣民族」的目的。而他們對於「日據時期歷史」的研究,往往側重於將台灣一切美好的事物歸因於「日據時代的經驗」,刻意隱藏一些不愉快的經歷,以重塑這個時代的記憶,企圖以強調台灣現代化始於日據時期,台灣的經濟成就主要依賴於日本人當年的建設,藉以貶低清朝統治以及光復后國民黨政府的統治,來達到脫離聯繫的台灣認同,及造成這種認同的歷史記憶動向。這種錯誤的歷史觀,在台灣武裝抗日運動的簡釋上也有所體現,即是將台灣抗日中尋求台灣民族自決及獨立的因素與今天的「台獨」聯繫起來,利用錯誤的「去化」的「台獨」史觀,以各種台灣史書籍及改革中、國小歷史教科書,逐漸將台灣主體性問題,在歷史觀上導向「台獨意識」,以改變台灣人的歷史認同與愛國之心,故我們必須以歷史史實給予甄別與反駁。

「台灣民主國」為抗日運動的原點

「台灣民主國」,是1895年5月25日台灣被迫割讓給日本後台灣官民為自救而成立的所謂「共和國政體」。「台灣民主國」的方案,是台灣省內外的官紳共同醞釀而成的。台灣紳民由於歷經一連串爭取朝廷重視、地方大吏支持和列強援助、反對割台無果的情況下,開始籌劃自主保台,醞釀以自立民主政體的形式,反抗日本的領有,根據萬國公法之「民不服某國,可自立民主」①之條,認為只要台灣「獨立」成為「一國」,再向外國求援,或許可以避免被割讓的命運。

煙台換約以後,台灣紳民皆知割台之事已無可挽回。5月15日,丘逢甲率領台灣士紳與唐景崧等,集議於台北籌防局,眾皆認為:「萬國公法有『民不服某國,可自立民主』之條,全台生民百數十萬,地方二千餘里,自立有餘。」②這是自主保台之議的初步醞釀。同時,台灣士紳又發電報給總理衙門、北洋大臣、南洋大臣、閩浙總督、福建布政使及全台陞官,表明獨立的意圖:「伏查台灣為朝廷棄地,百姓無依,惟有死守,據為島國,遙戴皇靈,為南洋屏蔽。」③

5月21日,丘逢甲、候補道林朝棟、內閣中書教諭陳儒林等,在台北籌防局聚會。陳季同再申前議,於是自立民主之策乃定。遂鑄金印一顆,文曰:「台灣民主國總統之印」,制長方形「藍地黃虎」旗,「虎首內向,尾高首下」,以示臣服於中朝。丘逢甲等共議,推唐景崧為民主「總統」。

24日,將宣言譯成外國語並送至各國駐台領事館,25日上午9時舉行獨立典禮,宣布成立「台灣民主國」。唐景崧被推為台灣民主國的總統、劉永福被推為大將軍、丘逢甲則為義勇軍統領。「台灣民主國」將制定好的「黃虎旗」為「國旗」,將刻有「民主國寶印」為「國璽」,建年號為「永清」,台北為其首都。

對於「台灣民主國」,一些別有用心的台獨立場的學者,試著將「台灣民主國」視為一個「事實」「獨立的國家」,而將其放在台灣人民從十七世紀以來反抗異族統治的脈絡下來解讀。認為,「台灣民主國」和台灣歷史上之前的政治運動相比,具有以下三大特點:在獨立宣言中主張所有的國務都由公民公選出來的官吏來推動;明確地表達以台灣作為領土的建國運動;它是首次嘗試亞洲任何其他國家所未曾經歷過的共和體制。④

「台灣民主國」在事實上並非與今天西方的各民主國家相同。它是特殊環境、特別狀況下的特別產物。史實充分說明,它的成立不過是及台灣官方上層領導階級用來尋求國際支持、藉以嚇阻日本攻台的權宜作法。其成立宣言中的「恭奉正朔,遙作屏籓」之語,明確表明其對的忠誠。故連台灣主體史觀的創立者與推行者李筱峰都認為:「『台灣民主國』不能算是一次真正的台灣獨立運動。清廷的官吏在甲午戰敗后,想以台灣作為和談的籌碼,但恐台民不服,因而必須在台灣製造抗日行動。」⑤

故「台灣民主國」雖然短暫,但設計是屬於清朝或之下。它並不具備一種完全獨立自主的地位,且「民主國」也是一種過渡性的短暫組織,它設計當台灣歸還的任務達成后,它就自行結束。

從以上歷史史實可以看出,「台灣民主國」的成立,主要是迫於當時急迫形勢的需要。「民主國」一成立,便立即任命新的官職以填補空缺。這樣,台灣抗日的領導體系才得以維持,並對其後台灣的反割台武裝鬥爭起了組織保證作用。「台灣民主國」雖名義上為「國家」,但實質上其設計屬於之下。它成立的本身,就是台灣人民對抗日本侵略鬥爭的步驟,其後的對日抗戰,更是中華民族抗日戰爭的原點及重要組成部分。

辛亥革命引爆了第三波武裝抗日

1902年,總督府以誘惑、欺騙、強迫等手段,殘酷殺害武裝抗日首領及同志數千人後,台灣各地開始平靜起來,但實際上各地反日義士攝於日本人的威權,反日情緒處於埋藏期,一旦有導火線,反抗運動就像火山一樣爆發。受辛亥革命的影響,從1902年到1915年,台灣各地爆發了多起武裝抗日活動,這也是台灣人武裝抗日的第三期。此時期陸續有13起零星武裝抗日事件。在這些事件中,有11件是1911年大陸辛亥革命的影響而發生,特別是其中的4件明確要與大陸的辛亥革命相呼應。儘管這樣,依然有別有用心的台灣研究者硬是將這些事件與所謂的「獨立意識」聯繫起來,借普通民眾對台灣史的不了解,來誤導民眾的歷史觀,以達到相關塑造台灣人民的主體意識的目的。他們竟然在維基網站上公然宣稱在「這13起事件中宣稱台灣與大清帝國友好的有4件,稱王稱帝、要自立台灣王朝的有6件,兩者皆可的1件,不明其目標的2件。由此數字可以發現,欲自立「台灣獨立國家」或政權的比例,超過與大清帝國友好的部分。」⑥維基的觀點體現台灣個別學者完全無視歷史事實。這個時期幾大武裝反抗殖民統治者的起義的歷史史實,足以辯駁台灣某些台獨學者有意篡改歷史的險惡用心。

北埔事件是此時期第一次大的起事。當時正值佐久間總督加緊征討山地,派遣一批批軍隊及警察隊討伐番人。當局擬召北埔管內之隘勇,援助大溪嵌,隘勇們不願意前往,心存怨氣。居住在北埔支廳月眉庄的蔡清琳,素仇恨日本人。他到處宣揚已經與祖國軍隊約定好,祖國大軍將從舊港登陸,先攻佔新竹,漸次擴展到全島,最後光復台灣。隘勇們皆信以為真,表示願意參加。蔡清琳採取同樣的方法,勸誘山地同胞,山地同胞更是表示支持。

林圯埔事件起源於林啟楨事件。劉干藉此事件招集庄民集會,藉神佛指示,宣傳曰:「我前日在國姓爺廟,夢見三聖人對我指點,命我為明朝崇禎帝義子,驅逐日人,救民於水火,故你等須聽我之命令指揮,共成大事,事成之日,得地得管,皆從所欲,如有不聽命令者,余必處之死刑。」⑦1912年3月23日清晨,劉干指揮同黨,襲擊了距林圯埔約十里的頂林派出所,殺死日本人巡查飯田助一、川島與川及巡查補陳霖仔。⑧

土庫事件是嘉義廳大埤頭庄青年黃朝,平素非常關心祖國的各種事情。辛亥革命成功的消息傳到台灣,給這個年輕人很大的鼓舞,他與忘年交黃老鉗,為祖國革命情懷所感染,相互稱為同志,討論以何種手段獲得同志,認為:祖國革命成功,推翻滿清二百餘年帝業,定「中華民國」基礎,我亦人也,豈不能驅逐日人,而為「台灣國國王」乎?林圯埔劉干只有十餘人,猶能擊殺警察,而使頂林派出所全滅,我若廣集同志,又何愁革命大業不成。⑨

西來庵事件是日本據台時期最後一次武裝反抗事件。主要領導人為(閩)福建人余清芳。余清芳以西來庵廟作為籌劃革命的基地。他對信徒傳播,日本原本只有佔領台灣二十年的運,現在已將要期滿,屆時大陸會調派軍隊相助,我們應該裡應外合,迅速將日本人擊退。⑩他還宣傳日本暴政,喚起群眾的民族意識,而且利用扶乩請神諭等方法,讓信徒們相信台灣革命一定成功。總督府認為事態嚴重,派出台南步兵第2聯隊約一千人進行鎮壓。根據當地人盛傳,死難者達3,200餘人。⑪這場屠殺是1895年乙未戰爭以來規模最大者,因此有不同的數據留傳,最多者有謂屠殺30,000餘人。不過根據考證,三千餘人是一個較可信的數字。⑫9月22日余清芳余部也遭日本軍警逮捕。

從以上事件史實來看,無一不與相聯繫,他們或寄希望於祖國的幫助或受辛亥革命成功的鼓舞,他們都有強烈的民族意識,根本沒有今天的「台獨意識」,他們即使有宣稱「獨立」也是希望台灣脫離日本殖民統治,並將其作為回歸的前提。

日據台灣後期沒有抗日活動的說法是錯誤的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之時,台灣已經被日本殖民統治了四十二年。儘管如此,總督府馬上於9月10日,根據近衛內閣的「國民精神總動員運動」,通過了國民精神總動員實施綱要及本部規程,在總督府設立本部,組織本部參與會,下設州廳支部、市郡支會、街庄分會,開展國民精神總動員運動。總督府又以禁止報紙漢文欄,廣泛利用大眾傳媒手段,採用廣播通訊、出版報紙雜誌等方式,向台灣民眾灌輸日本「被迫戰爭」的思想,皇民化台灣人民,以圖安定殖民地的民心。但這些都無法阻止台灣人民對祖國大陸的深切關心,除了有些人內渡到大陸,參觀抗戰活動外,台灣島內各種反抗的言論及行動也有很多。大量源文件證明,台灣同胞在「七七事變」爆發后,雖身處日本的殖民統治下,仍在台灣各地不斷掀起反抗日本侵略、預言日本必敗的反抗言論及行動。

從日本防衛省防衛研究所現藏史料來看,這些文件是根據當時台灣憲兵隊長、總督府警務局長、各州知事及廳長的通報編纂的,由台灣軍方高級長官向日本陸軍最高長官提供的情報數據,例如在1923年9月1日,台灣軍司令部參謀長秦雅尚,報給陸軍次官梅津美治郎的「台軍作第43號」密件:《通過北支事變看本島人的皇民化程度》。

這十八份數據,記錄了從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后,從8月中旬開始到1940年6月的三年間,台灣島內民眾大量的充滿祖國情結與民族大義的反抗事件及反日言論。台灣民眾的反抗行為及言行,應令日本殖民統治者極為擔心,認為台灣民眾「還是過信方面的實力,由於民族觀念而視為祖國,誹謗日本,有過半的民眾希的勝利乃至台灣要回歸祖國。」⑬由於數據龐多,本人僅就第一件文件《通過北支事變看本島人的皇民化程度》的文件進行整理研究,通過這份檔案文件可以看出,在這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裡,台灣島內就有70多件反抗事件發生。

1、以投書形式出現的反抗事件,計共9件

2、以落書標語形式出現的反抗事件,計有4件

3、以具體行動進行的反抗事件,計有6件

4、以言論行為出現的反抗事件,計有52件

這份數據表明,儘管七七事變爆發時,台灣已經被日本殖民統治了四十二年,但台灣人民心中仍然強烈懷念著清朝時期自由的生活方式,強烈地不滿總督府的各種苛政,憎惡日本殖民統治者;也因無法改變的民族性,視為其祖國,並心向祖國,其所表現出來的思想內容大致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首先、台灣人民在高壓的殖民統治下,對統治者充滿憎惡。

其次、因領土廣大,資源豐富,而確信方面在戰爭中的實力,相信祖國必然在戰爭中獲得勝利;

第三、認為這場戰爭是因日本侵略而爆發的,中華民族進行的是正義的戰爭,必將得到俄、美、英等國的支持,這是方面取得最後勝利的一個重要原因。

第四、從民族主義大義出發,以血緣為臍帶,視為其祖國,堅決反對日本侵略自己的祖國,「吾等流著祖先之血,不忍心同族被殘」,切望其勝利。

第五、以此次戰爭為契機,號召台灣人民團結起來,發起台灣獨立運動,使台灣擺脫日本的殖民統治,先期達到自治獨立,以為回歸祖國懷抱創造條件。

第六、期待勝利后,台灣能夠回歸祖國的懷報,台灣人民也因此獲得自由。

以上史實所反映出來的「七七事變」後台灣人民的各種反抗行動,實質上就是1946年林獻堂率「台灣光復致敬團」前往南京和西安時所言的本意,即「須知台胞在過去五十年中不斷向日本帝國主義鬥爭,壯烈犧牲,前赴後繼,所為何來?簡言之,為民族主義也。」資料還表明日本殖民統治者對台灣人民反抗行動的嚴苛鎮壓,有時就因一句牢騷的話語,就會被拘留長達29天。台灣人民的這些反抗,也許更是總督府後期強力推行皇民化政策的一個誘因。因為殖民統治者自己也在這份資料坦言:「通過北支事變所反映出來台灣人的皇民化程度,十分令人寒心。」⑭

小結

綜上所述,台灣抗日運動分為武裝抗日與非武裝抗日二個大的分類,它們貫穿於整個日本殖民統治台灣五十年間。武裝抗日行動大多發生於1895年-1915年之間,也就是在日本領台的前20年。這20年的武裝抗日運動,沒有任何的今天所謂的「台獨意識」。1915年以後,台灣抗日運動轉為維護台灣文化、爭取台灣自治的非武裝抗日形式,但這期間發生了原住民武裝反抗日本殖民統治的霧社事件。這個時期的「自治、獨立」意識,也與今天的「台獨意識」完全不同,它是脫日本殖民地的「自治、獨立」意識,其歸向點是回歸。1937年七七事變以後,台灣各地反抗行動與反抗言論接連不斷,只是由於當時總督府極力的鎮壓,且秘而不宣,致使今天的史學研究者與一般民眾很少知悉,大量源文件證明,台灣同胞在「七七事變」爆發后,雖身處日本的殖民統治下,仍在台灣各地不斷掀起反抗日本侵略、預言日本必敗的反抗言論及行動。故台灣一些別有用心的學者篡改歷史,將台灣武裝抗日中的一些「因素」強與所謂的「台灣主體意識」聯繫起來的作法完全是無視歷史史實。

註釋

①《台海思痛錄》,《近代史資料》1983年,第1期,第7頁

②《台海思痛錄》,第7頁。 

③黃昭堂,《台灣民主國研究》,前衛出版社,2006年,第61頁。

④黃昭堂:《第二次大戰前「台灣人意識」的探討》,《台灣淪陷論文集》,財團法人現代學術研究基金會,1996年,87頁。

⑤《台灣,我的選擇!國家認同的轉折》台北:台北玉山社. 1995年,第73頁。

⑥參見:http://zh.wikipedia.org/wiki/台灣抗日運動(閱讀日期:2015年5月9日)

⑦井出季和太著、郭輝編譯:《日據下之台政》卷二,第411頁。

⑧井出季和太著、郭輝編譯:《日據下之台政》卷二,第412頁。

⑨井出季和太著、郭輝編譯:《日據下之台政》卷二,第415頁。

⑩蘇乃加:《日據時期台灣武裝抗日事件之研究─以西來庵事件(1915~1916)為探討主題》,私立文化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6月,第20頁。

⑪庄德:《余清芳革命四十年祭》,《台灣風物》,第5卷第10期,1955年10月,第14—20頁。

⑫王曉波:《台灣史與近代民族運動》,帕米爾書局,1986年,第91頁。

⑬《「北支事変を通して見たる本島人の皇民化の程度」送付の件》,日本公文書館藏檔:C04120039500。

⑭《「北支事変を通して見たる本島人の皇民化の程度」送付の件》,日本公文書館藏檔:C04120039500。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