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深度 | 如果做教育像做蔥油餅一樣輕鬆,那還要教師做什麼?

小編說

「教育改變人生」,指的是從蒙昧走向解放;從苦難走向光明,即精神的轉變,而不是獲得功名與利祿實現「翻身」的工具。

吳非,原名:王棟生,江蘇省特級教師,南京市名教師

教育帶來的是「改變」,

而不是「翻身」

教育改變人生。

式的宣傳是「從一個山村窮孩子成為當地首富」,「白手起家,創立了自己的公司」,「經濟翻了身,又當上了政協委員」,低一些的,則「有房有車,過上了富裕生活」。

如果教師從事的是這樣一種幫人「翻身」的工作,那教育真和做蔥油餅、烤麵包一樣輕鬆。

「教育改變人生」,指從蒙昧走向解放,從苦難走向光明,這是精神「改變」;

人接受教育的願望是「改變」固定的境況,而非僅僅從貧困走向富裕,更非從「被壓迫」轉為「壓迫」,讀書如果僅僅把自己變為一個權勢者,欺凌者,又有什麼意義?

02

錯誤的教育

比沒有教育更糟糕

對教育,如果十分之一的社會人有正確的認識,五分之一的教師能有教育理想並恪守教育常識,這個國家的教育並不難辦。

然而我們不能高估環境。功利的教育就是逼死人的教育,是偽教育,把人教成粗鄙的利己主義者的教育。

文革前後,我在社會上見到的一些文盲,對時事世事的見解,一點不比讀書人差,他們依靠口耳相傳的常識,牢牢記住生活給予的人生經驗,即使強勢宣傳無孔不入,他們也不輕易放棄個人見解。

當年鬧騰不己的,倒是最有資格「文化大革命」的讀書人,從「立人」這個意義而言,文革前十七年的教育,也是失敗的。

反常識的教育扭曲人。比如,全國一千多萬從事經濟工作的人,基本學過會計學,但大批會計不敢說自己沒做過假賬,哪個會計宣誓不做假賬,他可能就得失業。

社會價值觀扭曲,哲學中有毒的那一部分在專制政治和金錢至上的文化中迅速發酵,在壓迫正常教育。

雖然這是個正派人艱難生存的時代,但青年一代的路只能靠自己走,不必對他們宣揚什麼「成功」。

自由快樂,合理做人,能做到並不難,只要「不和他們玩」,就能拓寬精神空間。

你既然不知道他在想什麼,憑什麼認為他是「胡思亂想」?

學校,是學生做夢的地方,學生處在「有夢」的年齡,所以,學校應當保護學生的夢想。也因為如此,學生必須和既理性也有夢想的教師在一起。

現在的麻煩往往是「非常現實」的一代教師指導在做夢的學生。

常常聽教師說:「不知這些學生怎麼回事,都高二了,成天胡思亂想」,「作業總是少做,卻有空寫一本子詩」,「成績一直上不去,倒是想到西藏去」

……

我不太理解:你既然不知道他在想什麼,憑什麼認為他是「胡思亂想」?他寫詩,有什麼不好?詩比「作業」有趣多了。什麼時候有規定,考試成績不優秀的學生不配去西藏?

總之,兒童、少年以及邁入青春的高中生,他們可以想他們願意想的事,這個年齡應當做些夢。

幾乎所有的孩子在開始上學時總是愉快的,把上學作為美好的事;而一旦發現考試成績與家長的喜怒、教師的臉色有關聯后,壓力便出現了,恐懼和不安開始追隨他。

他原來以為自己長出了翅膀,應當飛翔,飛得很高;上學了,他希望教師能給他一雙有力的翅膀;或者,他仍以為自己是有翅膀的,希望教師至少能告訴他一個方向。

然而,老師冷靜地教訓他:「你現實一些吧,別做夢了,來,就從這裡,開始爬……」

有夢的學生進了無夢的學校,就如同想飛的人被鎖進了地獄。牢籠關不住鳥的夢想,然而時日久遠,鳥的翅膀會退化,即便有飛的慾望,也會喪失飛的能力。

教育不是獲取

功名與利祿的工具

如果教育只是用物質化的夢想把兒童和少年教得只知「拼搏」、「奮鬥」、「成功」、「勵志」,只知刻苦而不懂得趣味與快樂,那還算不算「教育」?

教育要讓人美好而和諧地生活,而不是汲汲於功名利祿。當今社會文藝熱衷宣揚錦衣玉食的富貴生活,就連廣告反映的生活畫面也趨於富貴化,缺乏「普通人」的文化意識。

不要讓學生對學習的認識總是帶著強烈的物質慾望!

在這種文化環境熏染下,學生把讀書學習當作「脫離底層」的途徑,對學習的認識總是帶著強烈的物質慾望。

經過奮鬥「發達」之後,在社會上「出人頭地」(包括榮歸母校,大筆捐錢),這在很多人看來是一種非常體面的人生。

我不否認個人奮鬥的合理性,然而這些不能成為教育的目的,倘若教育之果僅僅以這類形式呈現,說明社會的文化教育觀仍然停留在比較低的水平上。

那些從小就被教育要去追名逐利的人,無論如何掩飾,都難以遮蓋品格與教養的缺陷,都遏制不了無邊的物質慾望。

有位教師回憶自己的中學時代,說對那個只教了一學期語文的老師印象最深,因為他在課堂上公開宣稱「讀書就是為了今後做大官,掙大錢」

那個老師後來終於當了校長,頗有權勢,然而他沒想到:當年的學生記住了他課堂上的猥瑣之論,並一直在觀察他。

學生為什麼會記住他那番話?因為他們多多少少受過些正常教育,有判斷是非的基本能力;教師的猥瑣言論侮辱了學習宗旨,學校就可能鄙俗不堪。

無夢的孩子,

是我們教育想要嗎?

我很困惑:

基礎教育階段為什麼會出現那麼濃烈的功利主義色彩?

為什麼那些有理想有夢想的教師,反而經常處在被邊緣化的境地,甚至會被學生當作幼稚的一群?

把一個兒童教得太「現實」了,他就不會有任何夢想。如果在他邁出每一步之前都告訴他:你不能輸,如果你輸了,你的人生就完了。那這樣的兒童是沒有夢也不會做夢的。

這種無夢的兒童,沒有朋友,只有對手;沒有合作,只有競爭;沒有高尚,只有利益;沒有快樂,只有「成功」……

然而,學生過早失去夢想,還會有「明天」嗎?他們能拯救自己么?這個社會還會好起來么?一個有夢的學生如何看待無夢的老師?一個有夢的學生如何看待不準做夢的課堂?一個有夢的學生如何看待不敢做夢的同學?

和一些過去的學生交流,我發現,他們人到中年,仍然有夢想,對未知世界保持好奇心,能對新事物作出理智判斷,他們始終有學習探究的意識,他們滿足於基本生活保障,不為「利」而辛苦,在公共社會和私人空間,都能保持讀書人應有的修養和品格。

這樣的生活態度,不是教育界那些「急吼吼」的人能想象出的。這樣的夢想,庶可接近魯迅所說的「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獨家 | 北京芳草地國際學校劉飛:讓國際「化」在教育中

獨家 | 北京第二實驗國小華應龍:我就是數學,但我絕不僅僅是數學

獨家 | 北京中學夏青峰:用信任培養創新人才

權威 | 學區房沒用?2017年,教育部對國小、國中、高中的招生要求全在這!

權威 | 足球納入中考和聯考!為了校園足球,教育部這次「玩」真的!

我們在一起,可以成為改變的力量!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