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我為什麼只想和你唱?

導語:我很理解主編每當有一季影響力較大的節目即將收官時,都會要求我們有一個梳理和總結。可是當她讓我寫《我想和你唱》的時候我依然愣了一下。作為觀眾時我們享受它高質量的音樂和節目的流暢感,作為點評,我反倒認為它在首創開發星素之間新型社交關係、拓展台網聯動觸手等方面的探索才真真是功不可沒。

音樂之外,才是大心思所在

思考一件事,只談論事情本身的表象,往往會失之於表面。評點《我想和你唱》,只談論它音樂的專業程度、編曲的高設計感、汪涵們熟練的接拋梗等等……這些意義不大。特別是對於湖南衛視團隊來說,這些都輕車熟路。這些元素算是一檔高質量音樂節目的剛需和基礎。這種基礎是以資源導向為主的——理論上你只要擁有豐富的藝人資源、專業化程度很高的編導團隊和執行團隊,再加上捨得花錢,幾乎人人都有機會做到這些。一個節目平台的這些資源實力就像是賺錢,你不夠用的時候它就是你的死穴(這些硬邦邦的資源實力,已經把百分之八十的其他平台攔在了第一方隊之外),可是當你達到一定程度之後,競爭對手之間都拉平了。同體量對手之間,這些已經處於「拉平」狀態的龐大資源能創造多少價值,重點就不再是明星咖位的比拼,而是你以什麼思路來調動和使用它們。

因此我猜想在觀看節目時,讓觀眾跟隨節奏,沉醉其中的,當然有「資源」創造出來的節目高質量,但肯定不是全部。

「我想和你唱」,這幾個字作為一檔綜藝節目名字時很有意思。當你把重音放在「我」字上讀出來的時候,昭示著這檔節目很可能要做的是「明星和冬粉之間的人際關係」。當把重音放在「唱」字上讀出來的時候,這檔節目很可能要做的是「純粹的音樂性」。我在第一季節目開播的時候就饒有興緻的觀察著兩個主持人開場時怎麼說這個題目,汪涵習慣把重音放在「我」字上,而韓紅總是會大聲的喊出「唱」字。這個重音差異一直持續到迄今為止的所有節目上。好像在主持人口播開始,就明晰了《我想和你唱》的雙邏輯重點——冬粉和明星的人際關係、高品質音樂。

團隊在剛開始立項的時候一定也糾結過節目重點的設置。《我想和你唱》立項是一檔音樂節目,音樂節目「硬剛」音樂的專業性是天職。可是如果只痴迷於追求音樂專業性一來容易顯得冰冷和曲高和寡。二來因為這條路沒有盡頭,所以總會有人試圖超越。三來會無意間拔高節目的參與門檻(得很會唱的才能參與),不利於節目擴大參與人群。而如果只做「明星和冬粉的人際關係」,上述問題倒是能夠解決,可容易變成明星見面會或者歌友會,節目內容又會變得稀寡和封閉,變成「鐵粉的天堂,路人的路過」。所以確定「雙重點邏輯」是一個非常機智的決定。可隨之,節目的製作難度就會倍增。

為這篇稿子,筆者採訪了幾位節目的鐵杆觀眾,聽過他們的反饋,現在看來製作團隊經歷的這些「痛苦」非常值得。

孫剛毅,男,31歲。他是眾多唱將型歌手的冬粉,特別是歌手袁婭維的「假牙」(冬粉)。他在全國各地看過無數次袁婭維的現場。現實生活中,他是文學專業的博士在讀生,並三次獲得過「校園歌手大賽」的冠軍。他熱衷於跟小夥伴討論袁婭維在「R&B」演唱中「次強拍加入轉音時的氣息控制技巧」,也經常在微博上跟眾多「假牙」一起「黑袁婭維」講段子。但他從不在偶像的微博下留言表達支持,也極少看音樂類的綜藝節目。甚至包括袁婭維上的節目也是快進到聽完歌曲后馬上關掉。可他在完整的看過《我想和你唱》第二季的全部節目後跟我講,「覺得舒爽而勵志」。「我覺得自己在音樂上雖然不能成家立腕,但最起碼是有研究的,所以我非常不爽看到『腦殘粉』在音樂是啥都沒聽懂的情況下一句『我永遠支持你,你是最美的』就打發了歌手,這沒意義!」,「在這個節目裡邊音樂質量的層次感和編排是到位的,同時我也看到了對於冬粉和明星之間關係的尊重。明星和冬粉都是人,是人的社交關係就應該是平等的。這種平等在這個節目里的表達就是,歌手可以通過一起跟冬粉唱一首歌,真切的感受到因為她的音樂風格,帶給音樂同好者的能力提升,並且冬粉們唱的還非常棒,會讓歌手吃驚的那種棒。」「很戲劇化,而且我完全接受這種表達方式!」

他還告訴我,他甚至因為節目中,歌手袁婭維輕輕的把跟她共同合唱的歌迷向舞台前邊推了一下這個動作紅了眼眶。

首創開發「冬粉&明星」之間的 「新型社交關係」

冬粉和明星互為充分必要條件,兩者互為成立的基礎。「冬粉&明星」之間的關係是一種人際關係。但是這種人際關係的表達方式變化是巨大的。關係的「開始形式」,從有「明星」這個概念本身沒有發生什麼大變化,要麼「始於顏值,要麼始於作品」。可是這種人際關係的遞進方式變化巨大。早期明星們高高在上,傳播渠道是單向向下的。彼此互動成本很高,冬粉們接受明星的影視作品、音樂作品、海報,喜歡他熱愛他追隨他。

隨著溝通成本劇烈降低,冬粉個人意識和個人能力的持續走高,年輕的、普遍接受過高等教育的粉兒們,開始在心理認知上強化「個人意識」,並追求通過某種方式獲得跟偶像的「角色平等」,不再甘心充當「人肉背景」……這一點在不同階段的「素人選秀綜藝」上,明星的角色表現尤其明顯——早期:明星是犀利毒舌的老師,具有選手命運的決定權。如《超級女聲》;中期:明星依舊有強大的決定權,但是方式變得柔和,素人選手也具有小範圍的「反轉權利」。如《好聲音》;現在:《我想和你唱》中,素人在明星面前獲得「更大的、平等的舞台權利」。

《我想和你唱》節目組理順的表達邏輯是:

冬粉是素人

↓↓

素人可能成為明日的明星

↓↓

所以冬粉即明星

↓↓

即便不是,冬粉也希望自己獲得跟偶像「平等」的舞台

「一頭熱」不是好買賣,「兩頭熱」才叫良性資源調動

邏輯理順,攤子支好,如何吆喝和調動大家來參與和觀看就是一門學問了。

在這門學問中,「台網聯動」是一個美好、切實、新銳和無比艱難的操作理念。前邊的幾個好詞很容易理解:互聯網在我們生活中的佔比大家心裡都有數,巨大的「互聯網洪流」對傳統媒體形成了不小的衝擊大家也都知道。這種衝擊電視要去「正面硬抗」的話不太現實,所以早在大約十年前就有聰明人提出了「台網聯動」這個概念。可這個美好的概念在電視節目製作的實際操作中,多年來一直很尷尬。大家「聯動」的要麼不咸不淡,要麼乾脆就是「硬尬互動」。

在一次次生搬硬扯、聲勢浩大的尷尬之後,製作人們都乖乖的接受了「電視播完網站播」,「一切互動止於在網上作宣傳和前期話題,最多後期投個票」這樣的「台網互動」。極少有節目敢把互聯網通道作為電視節目的基礎部分來運作。不過倒是有不少電視節目中「沒計劃做互動」的片段在網上火的一塌糊塗。搞得電視人們普遍有點惆悵。

「台網聯動」成或者不成核心在於電視產品和互聯網產品之間,是否「訴求完全一致,使用場景基本貼合」。在這個規則里,任何「你我本我緣,全靠我硬撐」的牽強感都可能是「尬互動」的原因。

《我想和你唱》節目組第一季和第二季撬動的「聯動」思路是一樣的,只是第二季埠更多,高達十幾個。集中在直播平台、「唱吧」類音樂互動平台、網路電台等這幾大項。

在這個互動思路中,電視節目的用戶群體和這些互聯網聯動平台的用戶群體基本上是完全一致的:都是音樂愛好者、都是有表現欲和表達欲的人、都是年輕人群體佔據絕大多數、都跟明星、時尚這些關鍵詞有緊密聯繫………最巧妙的是「節目報名」這個行為的使用場景,和這些互聯網平台的使用場景幾乎完全一致——「反正在任何互聯網時間段里,你直播也好、錄製也好都要唱嘍,我們節目報名也是唱嘍,隨手點個按鈕什麼都不耽誤嘍,要是一不小心被選進了湖南衛視唱,那可就好處多多嘍,沒選上你也沒有任何影響和打擾嘍…….」

基本上對於用戶來說,「報名」這個動作,屬於高回報,零成本。

小羅,今年27歲,陝西榆林人。他是一個裝修施工隊的負責人,兼職水電工人。每天他有三分之一的時間都花在互聯網的各種直播平台上,以看為主,自己直播為輔。熱愛唱歌,一張嘴高亢清脆,有非常明確的陝北「信天游」風格。「他們說我唱啥歌都是一個味道。」小羅自己憨憨的笑著說。今年他在我朋友圈裡唯一一次發圖,就是在《我想和你唱》第二季某場「互動時間」里,他有一個不到三秒的鏡頭。「我最喜歡的歌手是韓磊,第一季就參加過,這是我第三次錄視頻報名了,沒想到這次就選上了。下次韓磊老師要是再來,我一定錄個好的。」現在小羅現在直播間的頭像,就是這次的視頻截圖,其中他黝黑的臉和左上角的湖南衛視台標都很顯眼。

「使用場景」這個詞電視人並不熟悉,可是在互聯網產品人看來絕對是重中之重,它將直接決定產品的使用頻次、影響力、設計風格、推廣渠道等幾乎所有產品因素。而在《我想和你唱》與互聯網平台之間的「使用場景貼合」,所形成的「平台用戶→報名選手」的轉換率是驚人的:

一二兩季,平均每個明星合唱的互動參與人數在五到八萬人之間,取中間值六萬,每期節目三個明星,總共二十三期:

6萬人*3明星*23期節目=400萬左右參與人數

龐大的參與人群勢必會給合作方帶來新的「紅利」——合作平台之間形成了用戶互相轉化的良性循環。這種數字巨大「良性循環」,一方面可以為《我想和你唱》節目組創造海量的備選視頻,讓節目組儘可能選擇他們想要的「高質量演唱者」(這就是為什麼常常讓觀眾覺得,節目中即便是沒有被選擇的素人選手,實力都足以在普通選秀比賽中奪冠),另一方面,也會讓合作方感受到「有利可圖」,從而形成非常良性的助力。

同時,《我想和你唱》節目的「使用場景觸手」絕不僅僅局限於單純的線上。

同同,女,大三學生。由於顏值高唱歌好,經常是朋友聚會時KTV主角。雖然她沒有參與過《我想和你唱》的報名視頻錄製,可是她告訴我「你造這是什麼情況嗎?我們去KTV時,點歌系統里就有《我想和你唱》,甚至商場里的『KTV亭子里』里都有,超誇張的。」

所有的「戰略構想」都將歸票於「落地執行」

「雙邏輯重點」、「機智的調動和使用資源方法」這些思路固然巧妙,可在節目製作過程中本身的製作能力和製作風格往往是節目質量的最直觀因素。

自《歌手》節目之後,湖南衛視節目製作團隊似乎就對百人左右的「小劇場模式」有了一種「迷之執念」。這跟東方衛視動輒喜歡「搞個大場面」的錄製風格形成了鮮明的區別。

《我想和你唱》節目兩季都保持「一百五十名觀眾」的錄製場面。「小劇場」和「大場面」的錄製現場各有特點,很難評判優劣。可是單就在《我想和你唱》的節目場景中,面對現場細緻入微的樂器團隊live演奏和更細膩的編曲、演唱,從收聽效果來說,「小劇場」可能在現場觀眾的收聽體驗中有更明確的優勢,有利於現場氣氛的調動,更容易形成「團團圍坐」的收聽氣氛,攝像機找人、抓拍觀眾都更好操作,現場統籌工作的操作難度也更低…...優點多多。

《我想和你唱》的剪輯團隊同樣很有特點。他們會在插入動畫特效的時候,暫停節目進程,單獨上完動畫特效之後再節目繼續。所以觀眾在收看節目的時候,體驗到的收看節奏是「噠噠噠噠~空~~噠噠噠噠噠~空~~」。這個節奏很有自己的腔調。在這個節奏的「空拍」處,最常見的節目效果就是延續兩季的「小黑人」特效。

在觀眾的印象里,湖南衛視的節目中能兩季節目「用一個梗傳世而依然能讓觀眾會心一笑的」,恐怕只有《歌手》里導演的那瓶水和《我想和你唱》里的小黑人了。保持一個「有傳承」的笑點,搭建自己獨有的「話語場」,對於一個系列節目來說很重要。《天天向上》中汪涵調侃錢楓時,用上海口音說出的「來呀來呀來呀~~~」,「上有天堂,下有某某」,《快樂大本營》中的「馬欄山坡姐」等都算作此列。

任何電視節目總結和評議,人們一般都不敢用「完美」這個詞。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探討清楚「利弊」這件事,就已經很難得了。同樣在《我想和你唱》第二季節目中,也依然存在著諸多探討,如:在音樂質量得到保證的同時,節目中呈現的演唱數量需不需要增加?「評議團」的藝人選擇方面是否「選人得當」?在演唱過程中,評議團的開口時機是否合適?插入的植入廣告是否生硬等多個問題。

文章最後,用文章一開頭出現的「在讀博士生孫剛毅」給我寫的一張便條作為結尾,這是他得知我要寫有關《我想和你唱》的文章時,特意現場寫給我的。

「這些點是我看節目時候的想到的,寫給你作為參考,你辯證的使用。」

他說這話的時候語氣輕鬆,可眼神真摯。

看的出來,他是真想跟著一起唱……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