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新技術應用成為普惠金融核心驅動力

在,普惠金融也已經成為促進創新創業,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關鍵。在2016年的G20峰會文件、「十三五」規劃、2017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等重要文件中,都有關於普惠金融的描述。

可持續模式助力普惠金融

「數字普惠金融在業務模式、技術屬性和風險特徵等方面的新特點,帶來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新挑戰,如風險治理的挑戰、數字鴻溝的挑戰、基礎設施的挑戰和監管適應性的挑戰,這些挑戰需要引起普惠金融從業者的高度重視。」6月3日,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李東榮在2017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上指出。

與會嘉賓一致認為,新技術的應用將加速普惠金融的落地,但與此同時,監管層也需要加強對行業監管,確保行業持續規範發展,真正讓新技術的應用為普惠金融服務。

李東榮強調,「在推進數字普惠金融的過程中,不能僅依靠技術單兵突進,或者把技術過度地神化、泛化,而應該研究推動包括政策、制度和技術等在內的一攬子系統性的普惠金融解決方案。」

據了解,普惠金融的定義由聯合國在2005年提出,指用可負擔的成本為有金融服務需求的社會各階層、群體提供適當有效的金融服務,包括小微企業、農民和城鎮低收入人群等弱勢群體,都是重點服務對象。

上海黃金交易所理事長焦瑾璞告訴經濟時報記者,「數字普惠金融是擁有更加多元的服務主體與產品,既包含了傳統金融機構對其傳統普惠金融業務的數字化創新,比如,手機銀行和互聯網銀行等,也包括了一些新型非金融機構提供的互聯網金融產品,比如,網貸、第三方支付、互聯網保險和股權眾籌等。」

業內人士指出,即使從全球範圍來看,目前大部分做普惠金融的機構都很難發揮出全力。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找到一個可持續的模式,從而制約了普惠金融的推行。

為此,京東金融CEO陳生強對經濟時報記者表示,「要做普惠金融,必須找到低成本、可持續的模式。就目前來看,傳統金融機構踐行普惠金融急需解決的就是變動成本高、信用風險高的問題,而科技公司正好可以助力金融機構改變自己的成本結構,並通過貸前、貸后管理降低信用風險,優化服務能力。」

儘管如此,當下小微企業、「三農」等薄弱領域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仍然存在。如今,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技術正在成為助推普惠金融的重要手段。尤其是近幾年來,互聯網金融的蓬勃發展逐漸成為踐行普惠金融的重要載體,並推動普惠金融加速向數字普惠金融的轉型。

過去,絕大部分金融機構都會把工作重點放在貢獻度最高的20%的客戶身上,而剩下的80%的客戶由於成本高、風險大、規模小,往往很難從大型金融機構獲得良好的金融服務。因此,發展普惠金融被全球各國所重視。

數字技術催發金融行業變革

凡普金科創始合伙人兼CEO董祺向本報記者表示,「直到今天,整個金融業依然在轉型過程中,金融科技領域作為傳統金融的有效補充,就是要將金融服務覆蓋到那些傳統金融機構無法覆蓋的地方,在助力實體經濟發展的同時刺激傳統金融業的轉型。」

據悉,去年10月,凡普金科的品牌正式從原來的「普惠金融」升級為現在的「凡普金科」,這一升級背後,除了繼續致力於「讓每個人都享有簡單、公平的互聯網金融服務」的普惠金融外,也強化了公司「數據驅動業務、技術改變金融」的理念,加速公司向金融科技的轉型。

董祺認為,「金融科技領域的業務模式較為簡單,就是用技術去連接人和金融。在這一過程中,技術的創新將起到決定性作用,為普通人提供覆蓋其不同生命周期、多元化和低門檻的金融服務,這也是金融科技領域獨特的生存之道。」

陳生強認為,「科技公司可以通過互聯網的方式觸達到傳統金融難以觸達的人群。尤其以互聯網為基礎的科技公司通過自身的生態建設,擁有了很多場景,這些場景就可以降低金融機構的獲客成本。」

如今,在新技術的催化下,數字普惠金融已經不再是一種趨勢,而是正在發生的行業變革。董祺認為,「在強監管周期下,金融科技領域依然有兩大機會:技術創新和補充性金融。也就是說,金融科技領域的發展要通過技術的創新和應用,降低金融服務的門檻,真正成為傳統金融的補充,成為數字普惠金融的踐行者。技術創新驅動補充性金融不僅能夠促進整個經濟的轉型,也能夠使在整個金融科技領域持續領跑全球。」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