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從前慢:從古畫中看古人的慢生活

文學家、畫家木心曾在《從前慢》中寫道,「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我們從字裡行間感受到一種清新淡雅的味道,不掙扎,不猙獰,不恐慌。再回首千年前,唐代詩人王維有詩云「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他獨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彈著古琴以抒閑情。在生活節奏快速緊張的今天,讓我們從古畫中看看古人慢節奏的生活吧。

《游春圖》卷,隋,展子虔作,絹本,設色,43cm,橫80.5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這是一幅山水畫,描繪了人們在風和日麗,春光明媚的季節,到山間水旁「踏青」遊玩的情景。全畫以自然景色為主,人物點綴其間。湖邊一條曲折的小徑,蜿蜒伸入幽靜的山谷。人們或騎馬,或步行,沿途觀賞著青山綠水、花團錦簇的勝境。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一艘遊艇緩緩蕩漾,船上坐著的幾個女子似被四周景色所陶醉,流連忘返。山腰和山坳間建有幾處佛寺,十分幽靜,令人神往。

《游春圖》卷(局部)

《游春圖》卷(局部)

畫家運用細而有力的線條勾畫出物象的輪廓,人物雖然小如豆粒,但一絲不苟,形態畢現。山石樹木只用線條畫出,可以看到行筆的輕重、粗細、頓挫、轉折的變化,但尚未見到唐代以後繪畫中出現的皴擦技法。

《游春圖》卷(局部)

《游春圖》卷(局部)

作品的色彩濃麗厚重,山石樹木均以礦物製成的石青、石綠顏料賦色,以青綠的色彩為主調,建築物和人物、馬匹間以紅、白諸色,既統一和諧,又富有變化。亮麗的色彩亦更好地襯托出大好河山盎然勃發的春天氣息。

《蓮塘泛舟圖》頁,宋,絹本,設色,縱24.3cm,橫25.8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蓮塘泛舟圖》頁(局部)

畫面長松密林,坡陀水閣。水閣內二女子,一執扇閑坐,一憑欄眺望,坡下蓮塘,一女泛舟而來。圖頁中的水閣以細筆勾勒,刻畫精微,設色淡雅,雖大不盈尺卻美崙美奐。此圖高度寫實的繪畫風格繼承了北宋畫院的傳統,而蓮塘的迷濛與空靈增添了畫面亦真亦幻的抒情效果。

《文苑圖》卷,五代,周文矩作,絹本,設色,縱37.4cm,橫58.5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文苑圖》卷(局部)

《文苑圖》卷(局部)

作品所繪琉璃堂人物故事,據考即唐玄宗時著名詩人王昌齡任江寧縣丞期間,在縣衙旁琉璃堂與朋友宴集的故事,與會者可能有其詩友岑參兄弟、劉眘虛等人。《文苑圖》繪四位文士圍繞松樹思索詩句,有倚壘石持筆覓句者,有靠松干構思者,有兩人並坐展卷推敲改詩者,情態各異,形神俱備。

《重屏會棋圖》卷,五代,周文矩繪,絹本,設色,縱40.3cm,橫70.5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圖繪擺設精美的室內,四位身份高貴的男子於棋桌前的情景。他們神態各異,舉止不同,有的催促落子,有的舉棋不定,有的觀棋不語,真實地反映出觀棋者與弈棋者不同的神態。儘管畫中沒有標註這些人物的姓名,但經過幾代學者的深入研究,逐漸確認出本幅作品的畫面主人公及其內容。

《重屏會棋圖》卷(局部)

圖中描繪的是五代南唐中主李璟的宮廷行樂生活。有關此圖情節的記載最早見於北宋《王文公集》卷五十中王安石的《江鄰幾邀觀三館書畫》詩,詩中指認出圖中頭戴高帽者為李璟;南宋初年的王明清在《揮塵三錄》中記載了他以家藏的李璟肖像畫與此圖進行考辨的過程;元代袁桷《清容居士集》和陸友仁《研北雜誌》則考證出會棋者是李璟兄弟四人,屏風所畫為白居易《偶眠》詩意。最終指明圖中人物具體方位的是清吳榮光《辛丑銷夏記》所錄庄虎孫的跋語:「圖中一人南面挾冊正坐者,即南唐李中主像;一人並榻坐稍偏左向者,太北晉王景遂;二人別榻隅坐對弈者,齊王景達、江王景逿。」

《重屏會棋圖》卷(局部)

作為寫實性的繪畫作品,作者在逼真地刻畫出人物肖像特徵的同時,也真實地描繪出室內的生活用具,如投壺、屏風、圍棋、箱篋、榻幾、茶具等,為後人研究五代時期各種生活器用的形制以及早期皇室的行樂雅集活動提供了重要的形象資料。

《蕉陰擊球圖》頁,宋,絹本,設色,縱25cm,橫24.5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蕉陰擊球圖》繪南宋貴族庭院里的嬰戲小景。庭院內奇巧的湖石突兀而立,其後隱現茂盛的芭蕉數叢。石前的少婦正與身旁的女子專註地觀看二童子玩槌球遊戲。一童手持木拍正欲坐地擊球,另一童子則向他急急地喊話。圖中四人的目光同時落於童子所欲擊打的小小球體上。構思巧妙,情節生動,顯示出作者善於觀察人物並且捕捉生活細節的能力。

《蕉陰擊球圖》頁

在宋代類似於《蕉陰擊球圖》的作品很多。以寫實的筆法描繪民間生活、反映「市井細民」的審美趣味是宋代繪畫的一大特色。當時湧現出眾多繪風俗畫的著名畫家,如王居正、張擇端、李嵩、蘇漢臣等人,他們的作品以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而在繪畫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蕭翼賺蘭亭圖》卷,宋,絹本,設色,縱26.6cm,橫44.3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唐何延之《蘭亭記》詳細地記載了監察御史蕭翼從辯才處智取《蘭亭序》真跡的故事,明代李日華、近人余紹宋皆認為不可信,但是據此畫成的《蕭翼賺蘭亭圖》在宋及以後多被反覆臨仿。

現存宋人摹《蕭翼賺蘭亭圖》計有三本,除北京故宮藏卷外,另兩卷分別藏遼寧省博物館、台北故宮博物院,其中遼博和台北故宮藏本較為完整,北京故宮藏本相對較簡略。

《蕭翼賺蘭亭圖》卷(局部)

該圖繪四人,左為一僧端正地坐於一竹篾坐墊、靠背的椅上,面部的笑容、捋起的衣袖及右手前伸的動態,表明他正在興緻高昂的談論某事,較為端正的身姿似又暗示了他一貫的謹慎和剋制。圖右繪一中年書生和僧人相對坐於鼓形凳上,面容清瘦,專註的表情和身體前傾的動態,表明了他對僧人談話的極力迎合。中年僧人、書生身後各有一童子相隨。在人物動態和藝術風格上,該本和遼博本較為接近,但省略了僧人身後僕從烹茶的情形,另在僧人坐姿、僕從及器物等上與遼博本也有不同之處。

《貨郎圖》卷,南宋,李嵩作,絹本,設色,縱25.5cm,橫70.4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這是一幅人物風俗畫卷,畫面上貨郎肩挑雜貨擔,不堪重負的彎著腰,歡呼雀躍的兒童奔走相告,喜悅之情溢於言表。貨擔上物品繁多,不勝枚舉,從鍋碗盤碟、兒童玩具到瓜果糕點,無所不有。在商品流通尚不夠發達的南宋時期,貨郎們走街串巷,一副貨擔就是一個小小的百貨店,貨郎們不僅為偏僻的鄉村帶來所需的貨物,也帶來各種新奇的見聞,貨郎的到來往往象節日般熱鬧,李嵩在圖中就描繪了這樣一幅場景。

《貨郎圖》卷(局部)

畫家藉助貨郎這一題材表現了南宋市井生活的一個側面,那些令人眼花繚亂的物品,雖然今天有很多已不明其用途,但卻真實地記錄了南宋百姓的生活方式,是民俗學家不可多得的珍貴史料。

《貨郎圖》卷(局部)

畫面中人物的塑造主要依靠線描勾勒,細秀的筆劃輔以淡雅的設色,使畫面古樸沉著。人物動態鮮明,無一雷同,顯示出畫家的寫實功底。繁而不亂的貨物描繪得一絲不苟,更顯示了李嵩「尤長界畫」的技巧。

《伯牙鼓琴圖》卷,元,王振朋作,絹本,水墨,縱31.4cm,橫92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伯牙鼓琴圖》卷(局部)

這是一幅人物故事畫,畫中的故事最早見於《呂氏春秋》一書。畫的是俞伯牙與鍾子期兩位知心朋友之間的深厚友誼。畫面上共有五人,左邊是伯牙,他面目清秀,蓄長髯,披衣敞懷,端坐石上,雙手撫琴。伯牙的對面是子期,也坐在石上,身著長袍,低頭靜心諦聽。兩人的身後共有侍童三人站立。

《伯牙鼓琴圖》卷(局部)

作者用生動、準確的筆墨刻劃了兩個主要人物的外形特徵和內心活動,彈琴者的專註,聽琴者的入神,都躍然絹上。為了襯托兩個主要人物,作者還安排了三個侍童,並借用次要人物的不同反應來表達伯牙和子期之間用琴聲傳遞感情並成為「知音」的友誼。這幅畫在人物心理活動的描繪上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伯牙鼓琴圖》卷(局部)

在繪畫技法上畫家王振朋很好地繼承了北宋李公麟的「白描」畫法,線條挺拔有力,富有彈性,既連綿不斷,又有輕重、粗細、緩急、頓挫的變化。畫中部分衣帽用淡墨渲染,石塊略加皴擦,這些豐富而簡潔的表現手法使畫面有變化而又含蓄,明快又不顯單調。

《挾彈游騎圖》軸,元,趙雍作,紙本,設色,縱109cm,橫46.3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挾彈游騎圖》軸(局部)

畫中一烏帽朱衣人,乘黑花馬於平坡上緩緩而行,手執彈弓,悠然仰望,似在搜尋獵物,眉目生動傳神。圖上人馬先以淡墨勾線,后施色彩,暈染勻凈。樹木則用雙勾填色,工整精細。全圖畫風古樸雅緻,有唐人筆意。自識「至正七年四月望仲穆畫」,鈐「仲穆」、「 天水圖書」二印。元至正七年為1347年。畫幅上方有元人迺賢題詩數行。

《挾彈游騎圖》軸(局部)

古今以游騎射獵為題材的圖畫不可勝數,但大多是對射獵場面的描繪,如此圖般繪寫遊獵之人閑適地搜尋獵物的作品則寥若晨星,別具巧思,耐人尋味。趙雍獨具一格、匠心獨運的繪畫風格於此可見一斑。

資料來源於網路,僅供公益觀賞,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後台聯繫我們。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