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家在黃島讀書會 | 聆聽·品讀·回味

聆 聽 ~

品 讀~

回 味~

文/陳馨

讀楊聞宇先生的文章源自一本書——《笑我痴情》。

捧讀細品,《兵與酒》、《直面人生》、《至今思項羽》,讀到了兩個字:立和力。立,巍然矗立,有種站在那,迎風不倒的豪氣;力,是文字間充斥著向上的勢氣,正氣凜然。以前沒讀過什麼軍旅作家的作品,不禁疑惑這是軍旅作品的文風還是先生為文的特色?待讀過《薯憶》《羊肉泡》《關中野趣三章》及《雁陣》后,那兩個字仍在其中。文如其人,這做不得假,深信先生為人即如此。

聽聞《家在黃島》要組織讀書會,主講人是楊聞宇先生,便積極報名,想一睹先生風采,聆聽先生的創作談。

佩服《家在黃島》主編靜靜的組織能力及用心。會場布置得井然有序,會旗、簽名牆、主講台,都各有醒目的「家在黃島」標識。路口、門口、樓梯口有旗幟引導。門口指示牌下芬芳的鮮花撲鼻的香氣引你入室,偌大的一面簽名牆,一角富貴牡丹渲染著熱烈,提筆簽名手都有些抖,字怕上牆啊!惟恐寫得太差對不住這樣的盛情。講座正廳里,牆面上水墨、水粉畫精心布置,掛軸與畫框相間,簡潔又極富美感。小角落裡,還有一個個套娃站在那,她們也想聽聽先生的講座,從套子里出來了嗎?大大小小排成隊,一副聽話的模樣……

先生來了,衣著樸素,笑容慈祥,謙和親切。

先生開講沒有過多寒暄,直入正題。說即是讀書會,就先講閱讀後講創作。

先生講讀書,講讀《水滸傳》讀古典詩詞。先生熱愛古詩詞,他談到自己的許多作品集都以詩句為名:《江清月近人》、《不肯過江東》、《大風起兮雲飛揚》等等。

我的思緒神飛到先生的一篇文字——《白雲深處留侯祠》,題目是不是就來詩句「白雲深處有人家」呢?這篇文章曾品讀再三,特別喜歡,先生學養深厚,對於古典詩句及典故常在文中適時拋出。留侯祠周邊「嶺高氣寒,綠意淡漠,可喜的是,山愈深而溪水愈清,溪水愈清便山花愈艷。……山高水細,松樹卻漸漸密集起來,山麓的矮嫩枝幹隨著山勢陡升也增高變粗,彷彿是高處的老松統率著四下里的新松在登高、在攀援。山巔現一巨碑,刻著『酒奠梁』三字。」當時在讀這段描寫時,曾閃現《水滸傳》的身影,現場聆聽先生所講,似乎從這篇文章里找到了他讀書寫文的根源。

先生講讀《水滸傳》,他以自己的喜好推薦這四大名著之一,並說自己對四大名著的認知中,深覺《水滸傳》最接近平民生活,展現普通的世態,極接地氣。讀古典文學古典詩詞,要多讀細品,體會其意境之美,從中吸取營養。歐陽修的《醉翁亭記》和范仲淹的《岳陽樓記》為先生推崇薦讀,《古文觀止》亦是可讀之書。但先生並非迂腐的老學究,他對讓現在的小小孩們背誦所謂的國學並不贊同,認為有些東西是隨時代而逝的,沒必要全都撿起。他提倡閱讀外國文學,蒙田、泰戈爾、肖洛霍夫等名家。外國文學中的自由與哲思是我們所缺少的,閱讀要注重取長補短。

先生的讀書觀簡單明了,讀好書,讀精品,這也是很多讀家所推崇的。而先生講讀書要細,要用心,要有所思有所悟。去讀一個作家的代表作,如果喜歡可以反覆讀,從中領悟文字的美,體味文學之情。

談到散文創作,先生說「散文如水」,這真是讓人叫絕的比喻。為散文下個定義很難,說不好到底什麼是散文;為散文下個定義又很容易,有人說除小說詩歌之外的即是散文。先生嫌其籠統敷衍,但要自己說什麼是散文確也難以定義。但「散文如水」是先生自己對散文的感知和把握,他說水無形,放在什麼樣的容器中就呈現什麼樣的形狀,水自由,能成溪能化瀑能平靜入湖能奔騰入海……

不知先生的《散文是水》是怎樣的一篇美文,沒讀過卻又想起《白雲深處留侯祠》,這篇文中,先生寫景抒情,談歷史講人物,行文如水,最後突發奇想,「我若為帝」將會怎樣?

「第一天登基,我第二天必率群臣到留侯祠來。鼓樂聲中,燃起雞骨拐杖粗的高香,隆重參拜張良爺爺的神像」不僅如此,還要「鄭重地問群臣:『你們是要吃山珍海味做大官、腰纏萬貫住高樓呢?還是要仿效張先生,辟穀深山,羽化登仙?……』」讀此,忍不住笑,群臣若是遇先生這樣的帝王,該怎樣為難呢?可先生是仁慈之人,即使為王也是體恤下臣的王,他竟讓群臣自願選擇去留,卻又極肯定的講「我深信,不會有一個留下來的,甚至,他們在暗暗地嘲笑張子房哩:『傻瓜,真真的天字一號大傻瓜!』」先生就這樣將神思的一筆注入文字,調侃詼諧地說人生、人性,為文自由洒脫不拘泥。接下來「『我若為帝』的黃粱夢做得正香,身子猛地打個仄歪,小車已倏地閃過『酒奠梁』,朝著寶雞方向俯衝了。」夢回現實,重到來時路,一個迴環,使得行文自然迴轉,而結尾處「秦川的夏忙季節馬上要來了,這些掃帚要在800里平原上綽去麥糠麥芒,掠出燦亮亮的金粒兒,擁起小山堆一樣的糧食……」民以食為天,你我皆平民,像留侯那種超然實是極少人能達到的境界,樸素平淡的文字放在結尾處闡釋人生大道理。

細品此文,先生為文的特點,先生所持散文如水的觀點,可見一斑。

隨先生的作品神思飛揚,可耳畔分明響著先生那濃重的關中鄉音:沒有人會教會你寫作方法和技巧,不要去讀一個作家的「寫作技巧」的書,要去讀他的代表作,用心從中領悟文字的魅力。先生如此說。寫散文就像學騎腳踏車,無論別人怎麼說要扶好車把,眼看前方,腳蹬腳踏子,你不親自上車嘗試,大膽地往前踩踏,扶正車把,自己體驗騎車的感受,摔它幾下子,是學不會的。先生的講解生動又貼切,其實為人為文皆如是啊。

做事需要天賦,而有天賦未必都會成功,成功最終屬於持之以恆者。先生這樣認為,還用一個爺孫騎驢的故事告訴我們,為文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見。各種文體皆可嘗試,選定自己最喜歡的那種就要不斷勤奮努力。先生在講文學創作,又是在講做人處事。

「散文是寫作的第一個台階」,先生總結。我們的生活本身就是散文,我們初學寫作的國小課堂上寫的就是散文,的確,散文在抒寫我們自己,相對易寫易把握,但寫好卻不那麼容易了。正如一個看似簡單的事,你想把它做得完美絕非易事。功夫在詩外,先生談李白、杜甫之詩作中的神來之筆,看似簡單,卻是厚積薄發,日積月累地努力促成。沒有什麼事輕易能成功的,寫作亦然。

先生之言無不發自肺腑,實在,真誠,與文字打了一輩子交道,出了數本散文集的他仍對文字心存敬畏,虛懷若谷。

先生講座之前,有幾位年輕的文友傾情朗讀其近作《溫暖的記憶》。聽讀,文字的節奏舒緩淡然,文中把那些往日的記憶一一梳理,梳理出一片溫暖之情,讀之聽之感動。

「在這個世界上,誰窺知了水神的奧秘,彷彿也就覓得了天地間至美、大美的真諦,這樣的人物,超凡入世,在歷史進程中會留下行進的痕迹。」先生的《水文行跡》中的一段話。他如此寫水,由水及人。而聽讀他的文字,可感年愈古稀的先生性情似水,柔和亦平靜。人生的思索已沉於文字,人生的智慧已清靜如水。聽之讀之,恍覺清泉入心,叮咚作響。

會後,做事盡善盡美的主編問詢文友們對讀書會的感受,她覺得籌備時間倉促,做得不夠好。其實形式再完美也永遠是最次要的,而內容如果似涓涓細流滋潤心田,誰能說此次讀書會不成功呢?

作者簡介:陳馨,家住黃島街道轄區。兒童文學愛好者,寫作者。喜歡孩子的純真無邪,希望自己永葆童心。

投稿:[email protected]

編輯:jing1qiu(靜秋)

校稿:陳馨

家在黃島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