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文獻展的神話」 | 設計敘事

縱觀卡塞爾文獻展視覺設計的發展歷史,可見視覺設計一直在其獨特的位置上發出聲音,

並逐漸由個體的藝術表達發展成為針對特定

「文獻展的神話」視覺設計,是一次在跨文化策展視野下,探索展覽視覺傳播方式的設計實驗。

卡塞爾文獻展視覺設計發展歷史

阿爾諾德·博德這一代人對藝術及其影響力的理解是受到包豪斯學派影響的。前四屆卡塞爾文獻展(1955-1968年)的平面設計風格很大程度上受到國際著名的「卡塞爾海報、書籍與雜誌平面藝術學派」或稱「卡塞爾海報學派」的影響,而該學派的兩位代表就是阿爾諾德·博德和卡爾·奧斯卡·布萊斯。兩位的設計都承繼包豪斯學派的傳統,屬於典型的「戰後現代主義」美學風格。卡塞爾學派在審美上注重客觀性和明確性,希望在此基礎上發展出本學派的獨特圖像語言,開創一種新的國際主義風格。卡塞爾學派通過客觀的印刷技術、清晰簡明的繪圖、結構主義的塊面劃分,對平面設計進行創新,對卡塞爾文獻展和整個德國平面設計的發展產生了深遠而持久的影響。

第一屆卡塞爾文獻展海報

第二屆卡塞爾文獻展海報

第三屆卡塞爾文獻展海報

卡爾·奧斯卡·布萊斯(1925-2016年)生於科隆,是畫家和平面設計師,他那具備整體觀念和創新精神的設計風格是推動這一發展的重要力量。1958年,卡爾來到卡塞爾,在工藝美術學院擔任講師。1964年他以藝術家身份參加了第三屆卡塞爾文獻展,布萊斯為第四屆卡塞爾文獻展設計了海報及其他宣傳材料,之後的幾屆文獻展在平面設計上也由他作為主導。其中,1987年第八屆文獻展的視覺設計尤為巧妙,布萊斯甚至為此專門創作了一個雕塑。

第四屆卡塞爾文獻展海報

第六屆卡塞爾文獻展海報

第七屆卡塞爾文獻展海報

第八屆卡塞爾文獻展海報

美國藝術家埃德·拉斯查(1937-)是第一位為卡塞爾文獻展作平面設計的藝術家。他為哈羅德·澤曼的第五屆文獻展繪製了平面設計稿。這屆文獻展廣受讚譽,成為一代經典。而在拉斯查為這屆文獻展所做的平面設計稿中,字母組合「Docu」、「menta」以及數字「5」皆由橘黃色背景上的蟻群構成。這個設計被用於第五屆文獻展的海報和畫冊封面。拉斯查的設計極具顛覆性、創造力和藝術感,讓人過目難忘,是無與倫比的傑出作品,與第五屆文獻展的藝術總監哈羅德·澤曼那強烈的「顛覆核心」(subversive core)的策展風格相得益彰。

第五屆卡塞爾文獻展海報

繼卡爾·奧斯卡·布萊斯和埃德·拉斯查之後,大設計公司的時代終於拉開了序幕,平面設計不再是單人的藝術作品,而是設計公司的團隊成果。此後的文獻展在平面設計上每每超越傳統,越來越具有當代性、活力與生機,在設計上也反映出變化的思想潮流。在第九屆文獻展的平面設計中,楊·荷特引入了獨特的黑白天鵝意象。第十屆文獻展的標誌則引發了強烈的爭議:代表文獻展的字母「d」被「X(羅馬數字「十」)覆蓋,彷彿宣告「文獻展不會發生」一般。

第九屆卡塞爾文獻展海報

第十屆卡塞爾文獻展海報

在第十一屆文獻展中,奧格維·恩維佐深度挖掘了全球化世界的多元性和多彩性,用五種不同的顏色代表在全球五個不同地點的五個「講台」上分別舉行的學術討論,其中,卡塞爾文獻展本身就是第五個「講台」,用深藍色表示。在第十二和第十三屆文獻展的設計中,都強調了打破常規的文字和數字書寫方式,以示對舊有模式和刻板觀念的批判與反思。

第十一屆卡塞爾文獻展海報

第十二屆卡塞爾文獻展海報

第十三屆卡塞爾文獻展海報

「文獻展的神話」視覺設計視覺延異

「文獻展的神話」整體視覺設計試圖以東方視角來完成對卡塞爾文獻展60余年歷史的視覺梳理與闡述,既要體現對卡塞爾文獻展精髓的學術把握,更要傳達一種德國的時代精神在美術館場域中建構的跨文化的對話與交流。

在啟動設計之初,並未急於建立一個全新的角度和想法,而是立足於深度解讀背景材料——策展理念、展覽主題、展覽內容和展覽結構,讓設計方案從中「生長」出來。通過分析最終歸納出「陌生感」、「闡述性」、「神話性」、「文獻性」四個設計關鍵詞。后三者很易理解,如何理解「陌生感」呢?首先,展覽的標題「文獻展的神話——阿爾諾德·博德與他的後繼者們」中並沒有出現熟悉的「卡塞爾文獻展」字樣,對觀者來說,第一眼的認知是陌生的;其次,「阿爾諾德·博德」這個德文名字,讓大多數非專業人士陌生且迷茫;最後,「神話性」在某種程度上也折射了陌生感。於是陌生感成為視覺形象設計的一個切入點:把視覺形象陌生化,增加公眾審美感知的難度和時間長度,可以激起他們對展覽更強的好奇心與關注度,讓公眾與視覺形象之間產生對話。

展覽的視覺設計包括兩個部分:一是展覽視覺識別系統設計、二是展覽空間展示設計。下面詳細闡釋「文獻展的神話」展覽視覺識別系統設計。

核心圖形是展覽主視覺的核心和基礎,前13屆文獻展可以被描述為許多不同的符號和意義,在核心圖形的設計上,選擇其中任意一屆或十三屆的符號都不合適。於是以中英文標題的「印章式」組合來呈現,因為它既能客觀的詮釋主題又可暗示展覽的地域性。陌生感是通過新設計一款中文字體來實現的,這款「文獻長黑體」端正、勻稱、舒展,具儀式感。英文字體則選擇由德國人設計的Akzidenz Grotesk字體家族中的長體,與中文的「文獻長黑體」進行搭配,二者形式統一,節奏和諧。「documenta」一詞代表卡塞爾文獻展,是題眼,將其尺度放大並以傾斜的方式置於核心圖形的1/3處,讓它成為核心圖形的點睛之筆,可以凸顯展覽的專屬性和國際性。整個核心圖形嚴謹且不失動感,力圖呈現理性的思考及學術氣息,期望公眾能「觀之有形,辨之有意」,從中體察到包豪斯風格的延續及德國理性主義設計風格的演繹,體悟隱於其中的展覽主旨。

▲核心圖形

輔助圖形是核心圖形的延展性表達,與核心圖形組合使用,延展於不同比例、尺度的衍生物料。德國建築師密斯···「少即是多」理念給了設計以靈感,擯棄裝飾性,從「the myth of documenta」中提取md,進行疊合關係的圖形化處理,形式簡潔直率,兩個字母與核心圖形既有衍生關係,又能傳達文獻、闡釋意味。黃色的豎排英文分別是展覽4個板塊的標題——重建(reconstruction)、轉型(transformation)、一切皆可(anything goes)和國際話語(global discourse),將它們提取出來不僅呼應了展覽的策展結構和策展理念,而且增加了輔助圖形的視覺層次。

▲輔助圖形 用於新聞發布會講座背投圖學校官網

色彩系統是展覽主視覺中最具感染力的層面,也是決定展覽視覺氣質的最直接因素。在色彩的甄選上,遵循感性(直覺)和理性(邏輯分析)結合的方法,分別從卡塞爾文獻展的歷屆主視覺和德國國旗中,抽離出黃色作為主形象色,黃色象徵輝煌,充滿活力;用中性且有文獻感的深灰和淺灰做為輔助色,與黃色形成對比,色彩以漸變方式處理,以契合文獻展的神話意境。

▲色彩系統

2-1 海報(招貼)

展覽海報是一種張貼於公共空間,快速、準確傳達展覽信息,吸引觀者,使其產生心理共鳴的傳播媒介。展覽海報除了功能性,還有一點非常重要,就是審美性,悅目方可賞心,在美術學院,海報能否有「顏值」擔當,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展覽視覺解決方案的成敗。

文獻展的神話」海報

邀請函是公眾能夠近距離、初次認知展覽的重要視覺傳播媒介,本屆文獻展的邀請函,是以「文獻+邀請」的功能訴求切入設計的。它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印於小尺寸拉頁上的13屆文獻展海報(A),另一部分是邀請函的基本信息(B),兩部分依靠隱藏的磁鐵紙吸附在一起,A部分封面印有核心圖形,可以與印有輔助圖形的B部分自由組合,這種緊密的磁吸關係,恰好表達了檔案與文獻展的關係,也增加了趣味性。在印刷工藝上,嘗試了一種新的油墨印刷方法,專色疊加:專色黃疊印金屬銀,這讓邀請函的氣質更加經典而隆重,也使邀請函有了一定的收藏價值。

文獻展的神話」邀請函

導覽冊是指導觀眾觀展,並可隨身攜帶的紙質傳播媒介。在設計之前先對文本信息進行分類、分級,然後再以精確、理性的排版完成信息的清晰呈現。由於導覽冊是免費派發,所以在保證視覺品質的前提下,採用了最經濟的紙張、印刷和裝訂方式。

文獻展的神話」導覽冊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後繼報道-

展覽設計團隊

主創設計/紀玉潔

設計協助/閔志伊,張元,袁倩欣

文字來源/「文獻展的神話」導覽冊

紀玉潔:《展覽的視覺延異——「文獻展的神話」設計思考》

圖片拍攝/董慧萍,李標

主辦:中央美術學院、德國柏林自由大學文化與媒體管理學院

承辦: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

協辦:聖佳曦和集團·大千當代藝術中心

特別支持:卡塞爾文獻展資料庫

策 展 人:克勞斯·西本哈爾,余丁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

微博: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