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孩子缺乏創造力?考慮過他壓力大、不開心嗎

編譯 七君

我們這個時代非常看重創造力這個詞。

有人說,孩子天生就有許多創造力,但是不正確的教養會扼殺他們的創造力,讓他們變得平平無奇。也有人說,創造力以大量的知識積累作為基石,沒有充足的知識儲備,也是創造不出什麼像樣的東西的。

但是一直以來,大家似乎都忽略了一個和創造力有關的重要因素:情緒。

因為要上太多輔導班、要做太多作業的孩子情緒恐怕不會太好。在這種消極、緊張的狀態下,孩子會有很好的創造力嗎?

先看一看那些極具創造力的人是如何做出大發現的吧。

有許多歷史記錄顯示,許多著名的發明家常常在愉悅的神遊狀態中想到石破天驚的新點子。

比如在1881年,大發明家尼古拉•特斯拉在去布達佩斯的旅途中患上了重病。他的摯友安東尼•席格提(Anthony Szigeti)於是常常帶他外出散步,放鬆心情。有一次,當他們在觀賞日落的時候,特斯拉突然一個激靈,腦中劃過了旋轉的磁場的圖像。正是這個靈感讓他後來發明出了天才的交流電系統。

▲ 特斯拉

19世紀的著名有機化學家弗里德里希•凱庫勒•馮•斯特拉多尼茨(Friedrich August Kekulé)也有一個類似的故事。當他在做一個關於頭咬著尾巴的蛇的白日夢時,突然頓悟了苯環的結構。

▲ 弗里德里希•凱庫勒•馮•斯特拉多尼茨和他發現的苯環結構

當愛因斯坦扭盡六壬的時候,也喜歡以莫扎特的音樂作為休閑娛樂的方式。

這些案例都在提示,放鬆和愉悅能使人迸發出創造力。那麼這一點是否得到了研究的支持呢?

一項發表在2007年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USA)上的研究對此表示了肯定。

在這項研究中,多倫多大學的心理學家讓一些人聽不同情緒的音樂,然後看一看不同的情緒對他們的創造力是否有影響。

一些人聽了巴赫的旋律歡快的 Brandenburg Concerto No. 3.,一些人則聽了憂傷的曲子。研究者們發現,和那些聽了憂傷曲子的人相比,那些聽了歡快曲子的人更能把一些不相干的詞,比如「割草機」、「原子」、「外國」聯繫到一起,找到這三者的共同點,給出創造性的答案。

該研究的作者之一 Adam Anderson 認為,歡快的情緒可以讓人更樂於接受各種各樣的信息,「當你情緒好的時候,你比較容易注意到平常容易被忽略的東西。好心情的你不會管中窺豹,而會從全景的角度看待世界。」

那麼,消極的情緒對創造力有什麼壞影響嗎?

一直以來,許多學者認為消極的情緒會讓人視野狹隘,把精力集中在點而不是面上,忽略了問題的全貌。積極的情緒會打破這個局限,增加信息輸入,從而提升創造力。

和愉悅一樣,放鬆也能夠增加創造力。

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的心理學家 Jonathan Schooler 和同事發現,處於放鬆的狀態下的人會更加有創造力。

在發表在心理學頂級期刊《心理學年鑒》(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上的論文中,Schooler 和 Jonathan Smallwood 提出,在做一項困難的任務時,如果先從簡單的部分開始,大腦就更放鬆,接下來再處理複雜的任務就更加得心應手了。

他們認為,在進行複雜任務時需要非常專註,但此時大腦處於線性思維(linear thinking)中,創造性被壓抑;如果從簡單的問題入手,大腦就更具有創造力,這可以彌補接下來專心致志時的創造力不足。

簡而言之,Schooler 認為,要讓大腦在專心致志和放鬆之間不斷轉換,這樣才能以最有效率、最有創造力的方式解決複雜的問題。

那我們再回過頭來看一看,你和孩子的每日生活,是否會對創造力有不利的影響。

在節奏飛快的現代生活中,你和孩子幾乎每天都需要分析處理大量問題,這些事情需要你們的大腦集中注意力,絲毫不能有鬆懈。下班或者放學后,你和孩子可能也在不斷地接收大量信息,比如看電視、打遊戲。

實際上,想要提升創造力的話,你需要讓大腦休息一下,給它放個假。一刻不停地參加這個活動、那個補習班,讓大腦沒有反思和消停的時機,創造力和想象力可能就會隨風而逝了。

那麼,怎樣在忙碌的生活和學習中放鬆大腦,為創造力充電呢?

一些專門從事創造力研究的心理學家給了一些建議。

散步

▲ 愛因斯坦在普林斯頓大學里散步

《指環王》的作者托爾金、大文豪狄更斯,還有愛因斯坦都喜歡漫步。2014年的一項發表在《實驗心理學》(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上的研究發現,和那些不經常散步的人相比,那些每天散步的人的創造力更好;而和在跑步機上散步的人相比,在戶外散步的人能想出更有創新性的比喻。

走出舒適區

不要總是反覆操練已經獲得的技能和知識,你和孩子需要學習新東西、嘗試新事物。去從沒去過的地方旅行,學一門外語,和圈子外的人交流都是不錯的方法。

一項發表在《應用認知心理學》(Applied Cognitive Psychology)上的研究發現,增加多樣化的經驗有助於開闊思維模式,使人產生有創造力的解決方式。

多花時間娛樂

從事玩耍研究的先鋒人物斯圖爾特•布朗(Stuart Brown)在《玩耍》(Play)一書中指出,人類是唯一不再在成年後玩耍的哺乳動物。

這很不好,因為積極心理學的領軍人物 Barbara Fredrickson 通過研究提出,玩耍有助於提升積極情緒,使人更有創造力。所以,你應該讓孩子有時間去和小夥伴玩耍、在大自然里撒野。

勞逸結合

需要集中精神的任務和相對容易的任務要交替進行,不要一直讓大腦處於緊繃的狀態。沃頓商學院教授 Adam Grant 認為,這種緊張和放鬆交替的工作、學習方式可以讓大腦得到有效的休息,從而提升創造力。

小心物極必反

有節制的情緒對創造力更有好處,「開心到飛起」也不利於創造力的產生。

斯坦福大學同情與利他研究中心主任 Emma Seppala 表示,「如果快樂的情緒過於高昂,那麼它和消極情緒一樣可以消耗人的精力。當我們壓力很大,或者情緒過於激烈時,創造力都不容易產生。」

耶魯大學藥學院的神經科學家 Amy Arnsten 也贊同這一點。她認為,要讓大腦保持良好的創造力功能,情緒管理是很關鍵的;既不要樂開了花,也不要悲傷到逆流成河為好。過於強烈的情緒,不管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都會損害前額葉皮層(PFC)的功能,而這個腦區和創造力有關。

Arnsten 解釋道,在受到和情緒相關刺激時,前額葉皮層會釋放出多巴胺。適量的多巴胺能讓人愉悅放鬆,但是過量多巴胺會使前額葉皮層功能失調,損害判斷力和創造力。

所以要小心了,感覺太好了也會使人盲目。

不過癮,請戳

樹懶為什麼要用盡一生的運氣,在同一個坑裡便便? | 睡前科學故事

導致孩子近視的不是電子產品,而是宅

如果宇宙的歷史壓縮到一年,人類出現在哪個月?

雞走路時為什麼腦袋一抖一抖的?

睡到半夜醒來啥情況?你可能返祖了 | 睡前科學故事

為什麼狗臉有很多種,貓臉就那麼幾種?

你為什麼不記得吃奶時候的事情了?

如果人是猴子變的,那世上為什麼還有猴子?

運動後腿酸是因為乳酸嗎?可惡,又被騙了

貓和狗為什麼喜歡被摸頭?

壓力大的時候為什麼會拉肚子

為什麼很多事情,睡一覺就感覺好多了?

你為什麼有10根手指?

外科醫生的衣服為什麼不是藍的就是綠的

為什麼歪果仁不會亞洲蹲?可能是因為這根筋不對

為什麼你臉大、鼻塌、咪咪眼、小短腿?

圓滾滾的河魨一生只能生氣7次?

一隻螞蟻走丟后的8種可能結局

狗狗歪著腦袋是為了賣萌嗎?把科學帶回家 ID:bringsciencehome

給孩子最好的科學教育

轉載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我們

圖片來源:Better Than Success, Cool Mom Picks, Amazing Tesla, Biblioklept, Today's Parent, Karp Rehab

參考文獻:

Fredrickson, Barbara L. "The broaden-and-build theory of positive emotions."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Biological Sciences 359.1449 (2004): 1367.

Lee, Christine S., David J. Therriault, and Tracy Linderholm. "On the cognitive benefits of cultural experience: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udying abroad and creative thinking." Applied Cognitive Psychology 26.5 (2012): 768-778.

Oppezzo, Marily, and Daniel L. Schwartz. "Give your ideas some legs: The positive effect of walking on creative thinking."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learning, memory, and cognition 40.4 (2014): 1142.

Rowe, Gillian, Jacob B. Hirsh, and Adam K. Anderson. "Positive affect increases the breadth of attentional selection."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04.1 (2007): 383-388.

Smallwood, Jonathan, and Jonathan W. Schooler. "The science of mind wandering: empirically navigating the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66 (2015): 487-518.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