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沒有休閑的孩子無法在學習道路上走得太遠

· 很多家長把孩子送到培訓機構去,並不是基於孩子的成長,而是基於孩子的成績;不是基於對孩子未來的希望,更多的是源於自己內心的恐慌

· 儘管大家都在送孩子去培訓機構的路上,但沒有一個人覺得這條路應該繼續這樣走下去。完全可以想象,沒有休閑的孩子,在學習的道路上無法走得太遠

· 教育培訓行業是一個特殊的行業:以人的成長作為服務對象。利潤是企業之本,但對孩子可持續成長的關心,則是教育培訓機構的利潤之源,更是教育培訓機構的良知所在。

說到孩子們的學業負擔,作為一種現象,人人都覺得,似乎有些「過量」了。但具體到孩子上什麼班、補什麼課,很多人又覺得,都是應該學的,沒有什麼減得下來。

這種情況在教育界並不例外。對待教育現象,人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但在具體的教育問題面前,不管是面對學生,還是面對自己的孩子,絕大多數人都束手無策。

因此,把減輕學生過重的學業負擔視為目前亟需解決的教育問題,這是大家達成的共識;但究竟如何減,這就不僅是態度或者認識的問題,而是一個非常專業的問題。沒有深刻理解教育本質,就難以定位學校教育,就更難引領教育培訓機構,從而營造出風清氣正的教育格局。

我們把應試教育趕出了學校,而它卻依然在培訓機構和家庭中遊盪,遠離了學校教育的規範。

教育是一項漫長的事業,也是一個「慢」的事業。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需要大量投入,但又是一個不能急於獲得回報的事業。

按照美國教育學家杜威的觀點,似乎所有對外在教育目標的設定,都是對教育本質的反叛。教育是促進孩子成長的事業,而孩子的成長是不能用具體指標來衡量的,也不能把孩子的成長局限在具體的指標或數值上。

於是,學校中的紙筆測試、學生的考試成績、學生的班級排名等傳統的教育質量標準,都成了應試教育的「幫凶」——它們要麼被禁止,要麼被弱化,成了教育領域中那隻人人喊打的老鼠。

當然,對考試成績的弱化,對成績排名的禁止,也自然而然地成了推進素質教育的業績。哪所學校不再追求學生的考試成績,也不再對學生成績進行排名,似乎這所學校的素質教育就搞得越好、辦學理念就越科學。我們完全把曾經引以為榮的評價方式和評價標準,趕到了今天學校教育的對立面。

可是,當我們把應試教育都趕盡殺絕了,素質教育在學校就蓬勃發展起來了嗎?把昨天的評價方式和評價標準取消了,就給我們樹立了更科學的、更有希望的評價標準和希望了嗎?

曾幾何時,為了促進國小的素質教育,我們在多年前就取消了「小升初」考試,希望國小能夠徹底擺脫國小應試教育的壓力,從而更充分地實施素質教育。的確,今天的國小應試教育的成分小了,素質教育的成分大了,孩子們對學校的感覺肯定比以前更好了。可是,學校不搞應試教育,沒有了對成績的依賴,沒有了成績排名,學生就真的解放了嗎?

或許可以這樣說,在學校里,我們取消了應試教育的形式,但並沒有真正取代應試教育的質量標準。我們把應試教育趕出了學校,而它卻依然在培訓機構和家庭中遊盪,並且脫離了教育行政部門的約束,遠離了學校教育的規範。由此一來,對孩子們的傷害反而更重。

因此,再美好的教育理想,再科學的教育理念,都要在教育實踐中生根發芽,都必須形成自己的質量標準,去引領和督促學校和家庭在這條康庄大道上走下去。沒有清晰的質量標準,完全由學校或者家長的教育覺悟來決定,不管是美好的教育理想,還是科學的教育理念,都只能「紙上談兵」。

與之相反,哪怕那些已經被明令禁止的教育質量標準,在沒有被科學的質量標準取代之前,依然擁有強大的生命力。它們不但沒有因為被禁止而消失,反到因為被禁止而顯得更神秘,更讓人恐慌。

試問,送孩子去某數學競賽輔導機構的家長,有幾個相信自己的孩子是數學天才?送孩子去某英語培訓機構學英語的家長,有幾個相信自己的孩子有語言天賦?之所以早早地把孩子送去培訓機構,不是因為相信孩子的天賦,也不僅僅是出於攀比,更主要的是內心的恐懼。

在沒有標準判斷自己家的孩子好與不好時,我們不能比誰家的孩子更優秀,那就比誰更願意為孩子付出。當然,我們並不主張用一個標準來讓大家競爭,但我們一定需要一個標準,來對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做出引領。

學校不能再用一味退讓的方式解決學生過重課業負擔的問題,而要用一種更加積極的態度、更加專業的做法,引領和指導學生的學習。

儘管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成為一個熱議的話題,但是這些過重的學業負擔是如何生成的?最近幾年發生的一個變化是:從學校的課業負擔,向校外的課業負擔轉變;從單純的學校教育問題演變成了複雜的社會問題。

既然學生過重課業負擔問題的性質已經發生變化,那麼我們認識這個問題的思路就要轉變,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也要重新建構。

原本放在學校就可以解決的問題,現在變得有些難以掌控。甚至可以說,正是因為我們只在學校裡面解決問題,沒有把學校的教育價值更充分地體現出來,這樣反倒是為社會培訓機構開展應試教育提供了時間和機會。所以,要解決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不是要弱化學校教育,而是要強化學校教育,讓學校教育更加專業化、更加科學化。

當學校是學生過重課業負擔的生產者時,解決問題的主要思路就是提升學校的教育教學水平,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解決問題的主要方法,就是減少學校的教學時間,減輕學生的家庭作業。可以這麼說,通過對學校層面的深度治理,儘管學校教育教學水平有了多大的提升,大家還是有爭論的,但對學校內部補課現象的治理,對學校課後作業的規範,取得的成績還是有目共睹的。

但是,學校在學生過重課業負擔上的退讓,似乎並沒有解決問題,反倒是讓出了學生課餘生活的指導空間,為各種各樣社會培訓機構的大舉侵入提供了機會。當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只是學校教育問題時,這個問題還能受到教育行政部門的規範,還會受到學校自身教育理念和專業倫理的制約,可一旦這個問題進入繁雜的社會,並由各種培訓機構引入市場機制以後,這個問題就變得更加複雜,治理難度更大。

當前,學校不能再用一味退讓的方式來解決學生過重課業負擔的問題,而是要用一種更加積極的態度、更加專業的做法,來引領和指導學生的學習,營造一種風清氣正的教育環境。

需要明確指出的是,學校積極的態度,並不是恢復昔日廣為詬病的補課,也不是加大課餘作業的數量,而是要在教育理念的引導上,要在評價標準的設置上,真正體現學校教育的專業價值。學校教育不但應該是一種主流,更應該是一種主導。但目前,佔領學生學習制高點的,主導學生學習方向的,社會培訓機構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多。在這個時候,我們要大聲呼喚,學校教育應該挺身而出了!

為什麼在基礎教育階段,學校應該是主流,學校教育應該是主導?是因為處於這個階段的學生,他們需要的是能力的提高和素質的提升。儘管知識與技能也不可忽視,但這個階段獲得知識與技能的主要目的,不是參與到社會生活,而是藉此轉化為自身的能力和素質。這就意味著,學校要回歸「教育本質」,要把對學生知識的學習、技能的訓練,轉變為能力的培育和素質的提升,要用科學的教育理念引領學生學習的方向、主導學生的學習過程。

所有的培訓機構,不管用什麼方式獲得了「合法性」,激發了家長們的送學動機,如果它們失去了「合理性」,這種動機就不可能持續下去。

讓人難以想象的是,教育培訓機構的「飢餓營銷」會取得這麼大的成功,學生培訓會「凌駕」到學校教育之上,甚至對學校的招生產生負面影響……這樣的結果,究竟是學校教育的「示弱」導致的,還是教育培訓機構的「好強」形成的?但毫無疑問,這樣的結果肯定是不正常的,是大家都無法接受的。

儘管,很多家長都在送孩子去培訓機構的路上,但沒有一個人覺得這條路應該繼續走下去。我們完全可以想象,沒有休閑的孩子,在學習的道路上無法走得太遠。

讓家長們把孩子送到培訓機構的動力是什麼呢?曾經家長們對學校補課的指責,對學校應試教育的批評,現在沒有了。如今,當家長們不得不帶著孩子去教育培訓機構補課,而且補課還得按照市場標準甚至「超市場標準」收費。要知道,對很多家庭來說,這可是一筆不菲的支出。

難道教育培訓機構是在實施素質教育嗎?家長們送孩子去培訓機構真的能夠提高孩子們的能力和素質嗎?當孩子在學校有不良表現時,還會有老師的關心,還會有同學的幫助;可是在學校,那些沒有上過培訓班的孩子就會被事先培訓過的同學「欺負」:要是你在培訓機構沒有學好,那就證明你還需要接受更多的培訓;要是你在培訓機構學好了,那就更能證明接受更多的培訓具有價值。可以說,正是在這種荒謬的競爭中,在這種恐懼與恐慌之中,培訓機構才獲得了「合法性」。

但是,所有的培訓機構,不管用什麼方式獲得了「合法性」,激發了家長們的送學動機,但如果它們失去了「合理性」,這種動機就不可能持續下去。

誠然,教育培訓讓一些家長和孩子嘗到了一點「甜頭」,比如,幫助孩子們掌握一些專業的知識與技能,習得一些學習方法。但從長遠來看,教育培訓市場要健康發展,必須對孩子的成長有一個精準定位,要把孩子的可持續發展作為培訓的出發點,並以此作為教育培訓機構的使命。

教育培訓是一個特殊的行業:以人的成長作為服務對象。除了獲得利潤之外,還應該比其他商業機構或者上市公司承擔更大的社會責任。利潤是企業之本,但對孩子可持續成長的關心則是教育培訓機構的利潤之源,更是教育培訓機構的良知所在。(作者系華東師範大學教師教育學院院長、教授)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