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古人大智慧: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道德經》有雲,「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有人曾說,哲學家,只有老子一個,莊子半個,此句未免過於誇張,但老子「為而不爭」方能無往不勝的至高境界卻值得現代人借鑒。

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為而不爭」的前半句是「聖人之道」,如何「為」,關乎為人處世之道。

孔子曾就此問道於老子,老子說「水利萬物而不爭」,孔子聞言悟道:「眾人處上,水獨處下;眾人處易,水獨處險;眾人處潔,水獨處穢。所處盡人之所惡,夫誰與之爭乎?」

適當放低姿態,故能與世無爭。但同時,它又無所不利,潤澤萬物。

孔子有句類似的話是「矜而不爭」,骨子裡的矜是氣節,但流露於外卻只能是驕。君子內心高潔,但姿態謙下。

不爭無用之爭,方能立於不敗之地

老子一向的主張是:退、守、弱、柔。保全了自己,於是立足不敗之地。

古代亂世多暴君暴民,暴君殺暴民,暴民殺暴君,你來我往,整個時代都受罪。這可說是老子思想產生的原因之一。

再回過頭來看「為而不爭」,其實包含了一種策略,因此後世也有軍事家把它當做兵家的韜略來看,不爭無用之爭,乃至以弱勝強。

「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當年紅軍打游擊戰的十六字,不能不說是得益於《道德經》的靈感。

為而不爭,言不爭執語不爭辯

「不爭」在老子《道德經》里出現頻繁,偶爾也做「不諍」,這或許代表老子對人們最表淺的要求,即語言上的不爭執、不爭辯。

論語也常見類似的句子,如《里仁》:「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學而》:君子「敏於事而慎於言。」

不管是聖人還是君子,管好自己的嘴是基本修養,巧言令色的人向來為孔子所不齒,最重要的是——君子是要說真話的人,而真話更要慎言。

這個時代,謠言是流傳最快的,炒作是最受關注的,謾罵、討伐、煽情……或許每個時代都是如此,只是在說話尤其容易的當下,閉嘴是門學問。

「為而不爭」是人生修養的最高境界,所產生的最終結果就是「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不爭」,並不是讓人無動於衷而無所作為,而是勸人們凡事要順其自然,不要一味的強取豪奪。人世間的覺者也都是「為而不爭」的心態,默默的為他人奉獻而不求回報,與他人沒有任何紛爭,對社會與自然沒有任何索取,那確實是一種超凡脫俗的崇高的精神境界。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