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淺論法院調解制度

原標題:淺論法院調解制度

隨著審判方式改革的深入,民事訴訟尊重當事人權利的理念得到極大發揚,但同時,隨著時代的不同發展,將調解作為民事訴訟的原則、偏重調解的做法也產生了一些負面效應。

一、法院調解制度存在的缺陷

(一)調審結合的審判模式易造成強制合意

首先,法院調解實行的是調審結合模式,即調解和審判可以動態轉換、交互運行。在實踐中,由於調解人員具有雙重身份,即調解者和裁判者。雙重身份的存在既使法官較於其他調解者更易於獲得調解成功,但同時,所謂的調解自願原則不能真正貫徹實施,使調解協議的達成並非真正建立在自願原則的基礎之上。其次,調解是一種風險較小的處理案件方式,判決可能引起一方當事人甚至雙方當事人的不服,當事人提出上訴后,就存在著發回重審或者改判的可能,這就意味著一審法官要承擔很大的風險。所以,法官傾向於採取調解的方式解決糾紛,而造成「合意的貧困化」。

(二)調解制度中的一些具體規定不盡科學

《民事訴訟法》第89條規定:「調解書經雙方當事人簽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那麼,意味著調解書在送達當事人簽收之前,對當事人雙方並無法律約束力,當事人任何一方無需理由均可以反悔。民法通則第57條規定,民事法律行為從成立時起具有法律約束力。行為人非依法律規定或者對方同意,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而調解協議是當事人自由意志的產物,完全符合民事訴訟法律行為的生效要件。允許當事人無特殊理由反悔,有違法律的規定。而且,還造成訴訟效率低下,損害法院權威。

二、法院調解制度的改革構想

(一)確立調審分離的審判模式

要改變調審合一的模式,建立審前調解制度。在庭前準備程序中,由不參加與庭審的助審法官根據當事人的自願,在經過雙方當事人相互交換證據后,主持並引導雙方當事人達成和解協議,並由法院《簽發民事調解書》,確認其法律效力並賦予其強制執行力。在這種審判模式下,調解者不再具有雙重身份,真正實現意思自治的原則。

(二)賦予雙方當事人以程序選擇權

一個具體案件,是否採用合解的方式解決,不能以主審法官的意志為轉移,主審法官作為一個公正、中立的第三方,只能提出建議,適時地為雙方協商、對話創造條件,使其雙方自願達成合議。一旦當事人一方或雙方不願以這種方式解決糾紛,就應立即轉入審判。法官在這個合意糾紛解決機制中始終處於中立、公正、消極的地位。

(三)完善調解程序中一些相關規定

在具體的制度構建中,要對調解的期限作一規定,這樣可以避免案件久拖不決,從而維護當事人的程序利益,保障訴訟的效率。對當事人的反悔權加以限制,規定當事人可以反悔的具體情形,沒有法律規定的特殊情形,當事人不得隨意反悔。陳璐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