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生化危機:終章」餵飽了遊戲粉,卻因劇情雷同、製作粗糙被詬病

遊戲與電影這兩個看上去都能產生巨大商業價值領域的「串場」歷史可以追溯到1982年,遊戲機市場霸主雅達利發行的「E.T.」因質量粗糙成了第一場失敗的影游互動。但此後仍有不少開發、贊助商頻繁步入後塵,試圖以「影游互動」的模式來延伸將各自領域的IP價值,效果都不算好。

電影作品改編成的遊戲很少能延續原先領域的輝煌,票房火爆的電影「美國隊長」中漫威的超級英雄們可謂是所有公司垂涎不已的形象,然而2014 年配合「美國隊長2」發行的手游上架一周多就跌出了 App Store 暢銷榜前 150;榮獲2015年總票房排名第三的影片「尋龍訣」,改編的遊戲排名僅在 App Store 里排第 528 名。

而遊戲改編成的電影成功案例也不多,不久前上映的遊戲神作「刺客信條」也以票房一般口碑不及格的成績折了。從這一角度講,「生化危機」倒是成了遊戲改編電影領域罕見的系列影片,但口碑卻從第一部到最後一部一直中規中矩且有明顯的下降趨勢。第六部「生化危機:終章」以「收官之作」的噱頭推出,在國人盤踞的豆瓣里評分不算太糟糕,但爛番茄卻僅有33%的好評率。

毒毒以一目十行的速度掃了遍影評,基本上有兩類人為影片貢獻了高分評論。一類是從15年前開始一路追下來的資深玩家,此類人群給電影的好評大多出於對遊戲的強烈熱愛。雖影片對遊戲中的設定有了不少改變與重造,但絲毫不影響這些忠誠冬粉們在影片中各種超能力的展現上尋找到了久違的親切感。當然,也有一類人群因「目標值錯位」而給出好評,比如一部分抱著「不敢看恐怖片」心態的觀影者,會因情節不恐怖還透漏著人性而給出高分。

但很多對遊戲不是很「粉」或者像毒毒一樣超愛科幻片且對劇情內容有一定要求的觀影者,基本對此片的評價都不太好。當然,光說一部片子不好是不負責任的,下面就專門來談談「生化危機:終章」這部影片的幾大瑕疵。

國民老公力捧媳婦,被指江郎才盡

導演保羅·安德森(Paul W.S. Anderson)拍攝過很多諸如「異形大戰鐵血戰士」「死亡飛車」等濃濃「電玩風」口味的影片,根據其影片「兵人」改編的遊戲更是火得一塌糊塗,奠定了「電玩導演」的稱號。「生化危機」系列是導演為了表達自己對老婆米拉·喬沃維奇(Milla Jovovich)的愛意而專門為她打造的電影。

從這一角度來看,「生化危機」系列影片更像是米拉·喬沃維奇一場長達15年的個人秀,裡面的主人公至始至終都是她飾演的女主愛麗絲。愛麗絲是一個類似超人的人設,各項能力指標遠超出一般人,在每一部中只肩負了一個使命:通過「遊戲打通關」的方式拿到疫苗,並阻止下一個野心家毀滅地球和人類的舉動。

開始的兩部因在殭屍題材中融入新穎的生化變異元素而包攬了無數冬粉+科幻迷的好評。但從第三部開始,這位「媳婦迷」導演就因過度捧老婆甚至到了影響電影協調性的地步而被詬病。這種問題到了《生化危機5》中達到了頂峰,影片因充斥大量女主的慢鏡頭和各種pose而變得異常拖沓,那個新銳暴力風格的科幻導演早已不復存在,很多遊戲粉都開始變得不再買賬。

與此同時,被他熱捧的米拉·喬沃維奇雖演技了得,卻因人設的「量身定做」而顯得在角色上沒有任何突破。毒毒懷疑這部大片拍完后,好萊塢都沒人敢找米拉繼續拍影片了,因為怎麼拍都像是愛麗絲附體。這種演員其實國內也不少見,就像所有人一說起范冰冰都是鎖定在了「金鎖」的印象上,外加後續拍的一些沒有突破的角色,而導致此類演員給人一種從頭到尾一個風格的印象,有的甚至始終走不出來。

過於簡單的劇情+特效

聽名字,想必大家大概都能猜出來電影的劇情梗概。人類為做所謂的生化實驗而導致基因突變產生殭屍,他們希望通過基因改變而製造出全新的或者說更高級的人類——克隆人,而女主愛麗絲則一直為了這一目標在「失去T病毒」 和「獲取T病毒」的能力模式中不斷切換。

「公式化」的劇情

按理說毒毒接下來要說說這部影片的劇情了,然而此片基本屬於無腦打+防守喪屍攻城的遊戲套路,還真沒什麼故事可言。再加上導演賦予女主一個「超人」一般的人設,致使在打鬥過程中顯得超乎想象的無所不能。雖也會在通關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但最終都肯定能取得勝利甚至連中級boss都能打敗。

當然,你可以把女主的人設理解為美國的一種「個人英雄主義」,愛麗絲是更高級人類的象徵,她的精神世界也代表了人類的良知以及對和平、善良的嚮往。所以即便世界將被毀滅甚至在各種怪獸層出不窮打擊人類的大背景下,只要存有良知且夠善良夠勇敢,就依舊可以摧毀任何邪惡的力量。

然而這種「正義戰勝邪惡」的手法當真不太高明,打鬥的劇情也存在很多不合理甚至是明顯的bug。比如反派抓到女主還不殺,放坦克後面光明正大給她跑路的機會。最後的決戰更是奇葩,終極大boss把女主打的毫無還手能力卻就是不殺,最後被主角光環爆發的女主一個手榴彈炸倒了。反正就是每次覺得女主要死了的時候,都能發現一線生機並奇迹般的滿血復活,實在是令人費解。

此外,90%的劇情都是在路上不停的奔跑與打架,女主每一部都是從蘇醒的地方跑到生化實驗的本源地浣熊市拿到疫苗拯救人類。每一部也都是一邊跑一邊救人,然後和救的人再一起邊打怪獸邊跑路,最後把boss摧毀再拿到疫苗。途中完全不用費腦,只需要跟著女主一路跑一路打就ok了,根本沒什麼所謂的圈套與陰謀,直接把觀影體驗降低了一個檔次。

大跌眼鏡的製作

與那些成本動輒上億還經常打腫臉充胖子的大片相比,「生化危機」則顯得想當「保守」,每一部的製作成本都在3000萬到6500萬之間。而這部眾望所歸的終篇的預算僅僅只有4000萬,特效水準甚至比不上15年前3400萬成本的第一部來的猛烈。

片中主要通過陰暗潮濕的暗色調,來讓影片籠罩在一種暗無天日的絕望感中。不光整個打鬥過程灰濛濛一片,就連殭屍與怪獸的類型都能一隻手數的過來。基本上機槍就打完了,更沒有什麼視覺上的衝擊力,致使很多抱著「最後一部特效高級」想法的觀眾都失望而歸。

與高口碑系列影片的區別

其實系列影片在國外並不少見,已經拍了5部的「碟中諜」「007」等影片其實在北美的票房和口碑也都不錯。主要原因就是雖然都會保持此系列大方向上的一慣性,但每一部在人物風格、劇情設定上的差異也都很明顯且毫無違和感。雖然也有一些「個人英雄主義」的人設傾向,但遇到的困難和對手都有明顯的差別,以至於拍出來的效果有耳目一新的感覺。

而反觀「生化危機」系列卻有點一部不如一部的感覺,一樣的風格+人物設定,一樣的大背景+劇情梗概,基本相差無幾的特效,看來看去真的還不如自己打個通關。

當然,不知道是國內的遊戲冬粉太多,影迷對特效的要求不高,還是李冰冰參演的「生化危機5」在國內上映所起的作用。總之在北美票房口碑雙低的情況下,國內票房卻高達11.12億,一度讓國外友人直呼詫異。其實從此前的「魔獸」就能看出來,雖然內地觀眾一直被吐槽觀影水平依然有限,但至少我們還是比較重情義的不是嗎?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權可刪除)

金融界不務正業的電影發燒友一枚

專註於各式影片毒辣點評

關注「金融毒舌女」微信公眾號,來一起玩兒吧!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