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成長故事 | 這丫頭告訴你在美國」聊天「的藝術

《藝起聊》推出"成長故事"系列,關注成長中的年輕人,他們的思維往往代表時代和流行前沿,在不斷變化的生活節奏中,能帶給我們哪些啟發?

本期作者佳璇繼續為你講述。

幾年前第一次來美國浪,一次買衣服的時候,我拿著一款上衣準備去問店員有沒有同款小一點的XS號。

「Excuse me, is there any X(叉)S size for this kind of shirts?」

「…」

當時店員一臉懵逼地看著我,我還納悶對方為何遲疑了那麼久,過了幾天後才恍然大悟過來。

類似這種因為中西語言習慣的不同犯下的小尷尬相信也會發生在很多小夥伴的身上。尷尬是其一,更多是體現在中美學生之間溝通的障礙和隔閡,而很多美國真正很地道的語言習慣是國內課本上沒有的。下面講述的就是關於我觀察到的中西語言習慣差異。

美國人一見面打招呼100%會問彼此「How is it going?」或者「How are you doing?」。一天當中不同時段見同一個人,真是恨不得見八回就問八回的那種。這算是人家當地的語言習慣,只是單純出於禮貌性的問候,並沒有特別想關心你,甚至想和你深入對話的意思。無論是陌生人彼此之間的寒暄還是老友問候,」Howis it going?」就像溫暖彼此關係的「潤滑劑」,好比以前北京人一見面互相就問「吃了嗎您」一樣(但是絕對不會說八回那種)。面對這種情況,你也許會按照國內的英文教科書,拖著自己撇腳的中式發音回答「I』m fine, thank you, and you?」然後緊接著內心有種急切感,特想捎帶手也替對方回答「I』m fine, too」。最簡單的回答,你只要微笑說句「Good」, 「Pretty good」或者」Fine」類似的就好。當然,你說完后也可以反問對方「How are you?」。雖然美國人頻繁的問候剛開始確實讓人感覺有點煩,不過慢慢適應就好了。

美國人在任何時候都在不停地誇你「Good!」,沒什麼可驚訝的就來句「That』s awesome!」,屁事沒有也整一句「Oh my god!」。就拿寫作文這件事舉例。在老師批完作文後,國內遇到一位性格直爽的老師一般都會直接點出你作文的問題;在美國,好像很多老師都是在文章底下寫一摞鼓勵自己的話語,各種「Great」「Fabulous」刷遍你的文章,直到結語最後兩三句才提到文章存在的問題。從一方面來說,這是對學生的鼓勵,值得欣賞和借鑒,但是我不太明白是真的有必要寫一筐嗎?同樣的情況會發生在和一些老師發郵件溝通作業問題。給老師發過去自己的Essay,通常收到的回復中,對自己的激勵和認可佔到了一大篇,剛開始看還挺沾沾自喜,往後看才能真正發現對方想說的重點,真心繞彎子。在我對國內的印象中,大家彼此發郵件真的就是說重點,哪兒來一堆虛的套近乎。(不過這也得看情況,求人辦事肯定會說一些好話,這種中美對比只是相對來說)。

關於"Cool" 和 "Nice"這兩個詞,美國人也經常掛到口頭上,干點什麼都特CoolNice。我說我暑假回國待倆月,對方點頭回句"Cool";我談我近期的計劃,對方很正經地說 "Oh, nice!"。在某些特定的場合,"Nice"也可以當所謂的「反義詞」使用。比如說一個人被好友整了,旁邊圍觀的人大呼 "Nice!",相當於反義「幹得漂亮」那種。

還有一個常見的就是一幫teenagers跑來自己面前拽一句「Hey, what』s up man?」。這時候,「What』s up?」幾乎相當於「Hello」,所以回答「Nothing」 或者「Notmuch」就成。還記得寶寶第一次碰到這種情況時,臉上流露出的真是一臉呆萌的表情,眨著眼睛,望著對方,連個屁都說不出來。(內心獨白:哥們,你到底在說啥。。。)

我還注意到,很多初來美國的小夥伴對於各種「紙」的英文真是犯暈。在這裡,給大伙兒普及一下最常見的幾種「紙」的說法:

Napkin-餐巾紙

Tissue-一般可指家裡客廳用的衛生抽紙

Tissue Packets –外出攜帶型簡易抽紙

Toilet Paper-特指衛生間的捲紙

Wet Wipes (Flushable Wipes)-濕紙巾

Hand Sanitizer-免沖洗洗手液

而我們日常真正說的「Paper」,通常指的只是能寫字的紙。千萬不要問我為什麼知道上面這堆,這些詞都是在N次尷尬的經歷中學會的。

補充一句,有調皮的美國teenagers和你混熟之後可能會問你怎麼用中文說「F*** You」,但是在短時間內你又很難組織語言告訴對方文化博大精深,光是「F****」就有傻X,我靠,woc等各種翻譯解釋。作為經驗之人,我想說教不教取決於自己,不教又不好意思在情面上拒絕,教了就可能導致你們以後一見面對方就喊一句傻X,然後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了。所以,這之間的權衡完全決定在自己,就是提醒一下自個兒教了可別後悔。

看了這麼多,不知道您有沒有產生一種「虛」的錯覺。沒錯,在來美國念書的這近一年來,美國人在某些事情上的「虛」確實讓我有些感到不知所措。扯遠點來說,從上面這些也能看出來一個初來美國的留學生在和很多美國青少年對話時,因為語言的隔閡和文化的差異,很難讓雙方彼此之間產生一種心連心的溝通,說白了,就是不交心。對於那些留學菜鳥來說,剛開始除了和本地學生簡單的問候寒暄,彼此吐槽一些中美文化的不同,真正能聯繫彼此內心的對話真的少之又少。在我看來,相比於人的「重情面,講情義」,美國人對於「情」只限於不欠彼此的就好,抱著的是一種「只管好自己的這攤事,其他的與我無關」的態度。當然隨著適應新環境后,這種語言溝通的障礙肯定會不斷減小,不過至於美國人關於「友情」的定位,或許還是和國內有所差別。而我,還在中西文化的道路上探尋著。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