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書法小課堂| 4.學習書法為何一定要臨帖?如何正確臨帖?再忙也要看

稍有書法常識的人都知道,臨帖是學習書法的必經之路,但每天又能堅持做到多少呢?

那麼克服書法學習中的不臨帖就是很突出的一個首要問題。

要知道,很多不入流的書法愛好者,其作品難以進步的根本原因,不臨帖佔大頭,更有甚者,本身毫無根基,卻標榜個性,大寫特寫,盡情展示,精神雖可嘉,殊不知被業內貽笑大方。

一、你為什麼不想臨帖?

一、懶;

二、覺得無聊、枯燥、沒意思;

三、過多的個性與主見太強烈。

實際上,這三者可以說是相輔相成,但也有實質上的不同。

懶是人的天性,是人性很正常的一面,但對待學習書法,如果懶,說的毫不誇張一點,就是完蛋,一無所成。

但從懶也透出一些問題,為什麼懶?是真的懶,不想學,還是貪玩?(尤其是少兒)還是覺得沒興趣?

這就過渡到不臨帖的第二個理由上了。

很多人覺得學習書法很枯燥,無聊,沒意思,特別是就著墨水和碑帖來回臨摹,是多枯燥的事啊!

其實,從簡單意義上的學習書法,到知道臨帖重要性,本身就是一個過程,簡單的學習書法,自己寫,抒情達意,也是一種樂趣,到了臨帖的時候,說明是對書法的又一種感悟,上了一個台階、甚至是對自己審美觀有了新的理解。

臨帖帶給學習書法者確實很多啟迪,有的人在臨帖的路上飛躍了,有的人倒下了,有的人固定不前了。

說明臨帖確實是學習書法很關鍵的一面,覺得枯燥無味而不臨帖的人絕對是錯誤的。

名家常說,看帖十遍不如臨帖一遍,由此可見臨過程是一種實踐操作,一種轉化,一味地看帖,只會提高眼界,往往最後會造成眼高手低,嚴重者還會養成心高氣傲的脾氣。

而臨帖實際上並沒有想象的那麼枯燥,深入進去,其實是很快樂的。

那麼如何來準確克服學習書法中臨帖與不臨帖的三大問題呢?

這個主要結合自身,也許有的人根本就不懶,也很勤奮,但方法不對,也許有的很真的很懶,絲毫沒有興趣,那就難了,如果還能堅持恐怕只能邊寫邊悟尋找樂趣了。

臨帖的過程確實是一種挑戰,建議大家臨帖之前一定要好好的先讀帖,分析作者當時的創作心情以及所臨帖的整體章法氣息結字,儘可能的先一行行臨,逐字推敲,甚至雙鉤,最後再整體臨習追求原帖的藝術豐茂,直到熟練,進而演化為自己的東西,便可以嘗試意臨背臨等。

這個一連串的過程實際上是很有趣的過程,而沒有深入臨帖樂趣中的人往往會覺得這些枯燥,所以進入臨帖狀態並非易事,臨帖是長久以來堅持書法學習中非常重要與不可跨越的一步。

關於興趣,能夠進入臨帖狀態,本身就說明對書法有一定理解,這時,同樣是堅持臨帖,保持興趣,通過臨帖掌握方法技巧用筆章法等,儘可能改掉自己原始意義上錯誤的筆法特徵,並請相信優秀的書法名帖能傳閱千年至今不衰必定有它所存在的道理,所以臨帖時一般要尊重原帖,摒棄自己過多的筆病,另外自己的東西不會因臨摹而泯滅,個性的東西還是適當要有的,但這都建立在深厚的傳統臨摹學習基礎上而蛻變出的。

時人往往學習書法心情浮躁,下筆甚快,此也為臨摹之大忌,其實臨摹書法跟打太極拳一樣,慢就是為了快,在慢中看清字型結體用筆等方能更好的掌握轉化。

不過值得強調的是,臨摹所選擇的帖,一定要是傳統意義上的經典名帖,而不可盲目跟風時下人鄙俗之作。

二、為什麼一定要臨帖?

1.臨帖就是學音樂的練譜子,只有反覆進行摹仿和練習,才能使自己下筆就合轍就範,寫出的字具有傳統書法的法度和神韻。

如果不臨帖,老是按照自己原有的寫字方法和習慣練下去,或者隨心所欲,任意揮灑,那麼其結果只能是背道而馳,越練越糟。

這正如孫過庭在《書譜》中說的:「任筆為體,聚墨成形,心昏擬效之方,手迷揮運之理,求其妍妙,不亦謬哉!」

學習書法跟學習別的藝術一樣,開始總得有個幕仿的過程,從摹仿中去體察、領悟其所以然(即造就此種藝術的法則和技巧),不可能一上手就搞創作的。

2.另外,漢字的書法藝術是我們的傳統民族藝術,它總是在繼承的基礎上不斷創新的。

明代謝肇制在《五雜姐》中說:「凡學古者,其入門須用古人之法度,而其究竟,須運自己之丰神,不獨書也。」

謝氏的話不但說明了我們的傳統書法應該有所發展、創新(即後代的書家當寫出自己的丰神),而且還說明了這種發展與創新當以繼承(即用古人之法度)為基礎。

3.臨帖就是掌握古人的法度,熟悉前賢的一書寫技巧。只有這樣才能不失掉書法的傳統性、民族性,才能具有創新的堅實基礎。

古往今來,許多有成就、獨樹一幟的大書法家,沒有不重視臨帖的。一部傑出的王羲之《蘭亭敘》,歷代臨習者不計其數,至今尚有許多名家的臨本流傳,而王羲之本人,也是出入百家才最後形成自己的風格的。

當代一些成就很大,負有盛名的書法家,也都是揮毫數年,臨帖不中輟的。他們把古帖當作自己最好的老師,不斷從中吸取新的營養,寫出新的意境。

現在有人懷疑學書必須臨帖的命題,想走捷徑,急於求成,這是很不明智的。

現在也有一些書手正苦於傳統的東西太少而不得不回頭補臨古帖的課,這教訓當是對懷疑論者的一劑極好的清醒劑。

三、如何正確臨帖?

字帖應放置於書案左上方。硯台放在右上方,練慣用紙正對自己,不能歪斜,書寫時紙可上下左右移動。 墨不可蘸得太飽,養成完后再蘸的習慣,不能寫一筆就蘸墨。

書法格式為從上到下豎寫,先右後左。每天的臨帖時間應保證半小時以上,至少應寫三十字,節假日也不要間斷。如欲在書法上有所成就,這點時間是很不夠的。

初學可參照點畫運筆動作圖示,但千萬注意這只是為初學方便而提供的圖示。事實上點畫的運筆都是一氣呵成的,決不是簡單的機械動作的重複。因此,臨寫點畫既不能信手塗雅,也不能像木偶一樣動作僵化。一定要在老師的指導下在臨習中逐漸領悟筆法,否則一旦形成不良習慣,糾正起來就不容易了。

字的結構要經過長時間臨習才能掌據。應先看清楚字再下筆,盡量養成看一個字寫一個字的習慣,不能看一筆寫一筆。特別要注意第一筆起筆的位置。初學只要能把字工整地寫在格子中間就算達到目的了。

米字格是供臨習書法的界格紙,臨習時對照範本字形,掌握點畫位置,充分利用米字格,能幫助我們儘快掌握字的結構安排,為過渡到「背臨」奠定良好的基礎。

1、用筆是筋肉是趣味,結構是骨架是理性。

外形的東西從理,也就是說,字的外形、結構、筆畫的位置等從理,從字理,反映的是規則和法度;而筆則從書,反映的是趣和味。這是兩個原則。外部形態的東西是一目了然的,合不合規矩一看便知;用筆則是書法本體的東西,粗細,放收,快慢,墨的濃淡,都是書法本身要求,決定字的味道,用筆不同決定趣味不同,而字形結構是理性要求,是漢字的形體美要求,必須嚴謹,無論行書還是隸書,這是書法的基礎,這是兩個不同的原則,臨帖就是在學習這種理法和原則。

2、找出筆畫的共性與個性。筆畫同特點不同。

創作時把碑上的字形拿過來,用不同的手法去表現,也就是用古人的字形,但不一定用他的手法,創作中手法決定風格,手法變了風格也就變了,而手法是非常多的,我們現在示範的只是一般的,不同的碑其手法不一樣,張遷、鮮於潢相類是一種,禮器是一種,而曹全又是一種,你如果能把這些碑的手法都掌握,創作時把它們用於同一張作品中,那你就是大腕。

3、臨帖在對不在多,在理不在法。

臨帖者往往追求數量,對一個帖,不停的重複臨摹,而不去動腦筋想,形成抄帖,這樣很難進步。每一個字要熟練,先向象里寫,再往熟練寫,再背臨,要學會過單字關,不能只抄帖。

4、先象后熟,逐字過關。

現在要換一種方式,一個字寫五、六遍即可,照著寫兩遍,一定要往像里寫,然後找感覺,比如背著寫,看能否記住,再進行用筆的動作訓練,從速度、虛實、比例等方面提煉著去寫,有針對性、有目的的去訓練,把每一個字都寫透它,也就是從生到熟到背到各種轉換,不斷提煉,最後放開去怎麼寫都高級。也就是說,哪怕只吃一個豆也一定要把它吃到肚子里去,吃得東西不在於多而在於能不能發揮作用。

5、要站在古人的基礎上去把古人的原則借鑒過來。揣摩古人意圖。

一定要弄懂原理,直接照搬古人沒用,照搬古人是沒腦子,你只是古人的手不行,你得是古人的腦子才行。能不能發展要看你能不能科學,科學才能發展,不科學還發展什麼,事就是這麼個理。

要站在古人的基礎上去把古人的原則借鑒過來,原則、方法、標準、規律、基本技法等借鑒過來以後,你自己要做一個加工廠,要思索、研究、試驗,而科學的試驗、合理的試驗,才能是有效的試驗,這樣用在創作上才行。

6、陰陽協調是味道,端莊、嚴謹是核心。陰陽協調,端莊嚴謹。

漢碑分碑陽和碑陰,碑陽的正文講究,刻工刻得也講究,到了碑陰,寫得不講究,他刻得也不講究,寫得隨意刻得也隨意,這種講究與隨意也反映的是一種刀法。

因此,要把碑陽的東西方當成規範、法度,把碑陰的奇趣當成變化的手法,研究學習碑陽時是為了取法學成規矩,其筆法的嚴謹、講究、細膩,起筆、行筆、收筆等規範度都是碑的極致,而學趣味一般學碑陰。前邊法度嚴、趣味差,死板,後邊法度差、趣味妙,兩者正好互補。

7、碑陽筆法嚴謹、講究、細膩,起筆、行筆、收筆等規範度都是碑的極致。陽碑即法。

碑陽的規則法度雖然死板,但他也告訴你一種變化意識,這種意識雖然不如碑陰顯得活潑、輕靈,卻可用碑陰的起收筆的狀態去改變碑陽里的那種狀態,用後面意的東西去化前面法的死板,這不就行了嗎。而一味的誇張,一味的加粗,其實不是變化,只是讓人看到我們思路上的一種混亂和模糊。

當你理解了這些,就會在臨帖時學到碑陽的嚴謹法度,規範技法,又會學到碑陰的率性個性,藝術趣味,兩者結合使作品莊重而不呆板,輕靈而不輕浮。

8、能消化,有目的、有思想地臨,爭取成為古人第二次創作。志在古人第二創作。

你看米芾的這個「奉」字,從方向上,第一筆稍微往上去,第二筆往下來,第三筆又往上去,這三個筆畫的運行正好是三個不同的方向,方向上互相交叉,這是筆的運動方向,那它是否就是單純的往上或者是往下呢,還不完全是,往上的同時還有點往下闔和感覺,是裹著筆的,三個筆畫都是如此,所以它把這三個運動方向裡面又增加了內在的東西,總體往上還往下,總體往下還有點往上,每一筆都較著勁,就像我拉你過來,你不得不過來但還不想過來,綳著勁,這就是由筆畫的限形產生的彈性,一種力度。

9、最關鍵不在像不橡,在合不合理。

臨帖不是要你臨的多像,而是取其外在的態勢與內在的品格,技法告訴你的不僅是運動狀態,而且是一種生命狀態。對於書法,明眼人特別注重勢,也就是運動狀態的把握,民間寫字,一般都是看字形、結構,而從專業上講,則不是關注其字形結構而主要是關注字勢和筆勢。

勢,主要是說一種勁或架勢,一定是一種運動狀態,人有某種勁或架勢,它反映了人的某種心態,字有某種勁或架勢則反映了這個字的神采,表象反映出一種運動狀態,卻告訴你一個內心的東西,同時也就給某一筆畫或某一個字賦予了一種品格。

10、關注字勢、筆勢,把握其運動狀態和生命狀態,顯其神采。求筆勢,顯神采。

我們要把字寫活,寫出一種生命狀態,喘著氣動起來,比如米芾的這個:「勝」字,左低右高,這三個豎著的筆畫,不是直上直下,不是垂直而是斜一點,總體有種上躥的感覺,而且還帶著橫勢,只要把這個意思寫出來了,字勢掌握了,運動狀態掌握了,就可以放開寫了,怎麼寫都行,只要字勢出來了,別人一看就知道是米芾。

米芾就是善於營造一種險勢,每一個筆畫都動起來,還較著勁,特別有味道。因此要通過這種字勢和筆勢的關注,去把握字的運動狀態和生命狀態,表現出特有的神采。

總而言之,學習書法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拿同類藝術作比較,比如音樂,很多歌唱家在青年時代便可揚名,而書法基本還遵循一定的書齡特徵,較為緩長。

而且其過渡中的迷茫也為同類藝術之最,在這個物慾橫流的金錢消費時代,所承受的社會壓力也較為突出。可見,學習書法其實也是一件在孤獨中尋求享受的藝術門類,尤要耐得住寂寞,特別是臨帖。

《聖手書法課堂》將於每月的第一周和第三周的周六晚上7:00-9:00開展直播答疑,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加小編微信號(w18672981319)並備註「書法直播」,共同傳承傳統文化!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