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陳可辛: 我決定去拍網劇, 並不是賺錢, 而是為了更精緻的東西!

互聯網還是個非常新的行業,有很多東西能夠創新,還能夠用一個新的觀念去面對,這個可能是互聯網跟視頻網站對創作最吸引人的地方。」面對「網劇熱潮」,眾多知名導演紛紛「下海」,準備在這片領域中掀起一番新浪潮,陳可辛便是其中之一。

移除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作為互聯網時代的產物,網劇、網大的崛起已然成為大勢所趨。面對潮流,傳統電影人、創作人也從最初一無所知的茫然,逐漸衍生出幾種不同的態度。有如戴錦華般的堅決反對派,認為電影人拍網劇是某種程度上的墮落;有如陳可辛般以行動支持改變派,認為內容比載體更重要,好內容才是生存根本;也有一大批藉機大肆斂財派,認為無論何種形式何種內容,只要賺錢就是王道。

但無論如何,網劇、網大發展的腳步依舊無法阻擋,這些不同的觀點、看法反倒將其推向風口浪尖,成為各大影視類論壇主要探討的問題。在經過了多次孜孜不倦的討論后,反對的依舊在反對,堅持的仍然在堅持,斂財的也絲毫沒有收斂,唯一不同的是那些願意並敢於嘗試的人,終於在觀望許久后邁出了第一步。

從《甜蜜蜜》、《投名狀》到《合伙人》、《親愛的》,陳可辛的作品始終堅持著自己的味道,雖不刻意迎合,卻也從未脫離過觀眾的口味。

不得不說陳可辛是一個始終走在潮流前端的導演,他經歷過上世紀九十年代香港電影的黃金時期,也在香港電影沒落後毅然決然的選擇離開,無論是西去好萊塢,還是北上內地,他始終是引領風向的一員,同時也用每一部作品的票房、口碑和質量證明著,離開香港后,他依舊是好導演、好監製。

移除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如今,面對新潮流、新趨勢,他又一次坐不住了,但這次他的轉移卻是一次蓄謀已久的改變。早到七十年代,受美劇影響巨大的他就已經在心裡埋下了這顆種子,如他所說,「這個範疇令我非常著迷,我等這一天等了非常久」。因此,當網劇、網大迅速崛起后,他開始堅定的認為網路將是電影的出路

曾經陳可辛也為了如何迎合和討好觀眾而忐忑,但現在當電影紛紛被資本綁架時,他反而覺得電影可以不需要向資本低頭,「我們現在不是一個to C的行業,我們面對的決策人其實是to B,是一些電視台的高層,沒有直接跟觀眾的關係,這讓我想起香港電影的下滑,其中很大的原因也是到80年代最火的時候,我們都是to B而不是to C的」。

當觀眾都跑到網路上,創作者只需要直接對觀眾負責,而不是只對投資方和平台交代,這讓他感覺更加自由。也正因如此,才讓他有了「拍網劇」這個決定,雖然這個決定遭到了多方反對,甚至連自己的團隊都不支持,但面對重重阻力,他作為那個拍板決定的人,依舊在認真分析過自己的優、劣勢過後,決定繼續在這條路上走下去。

我覺得應該看到互聯網跟電影或者傳統電影內容的結合的一個更樂觀更漂亮的局面。我常常跟我的團隊說,我們要非常有自知之明,要了解自己的強向,也要非常了解自己的缺點。我知道我們不是像徐克、周星馳這樣的電影人,我們不是做奇觀電影,我們也不是做一二三四五線通殺的喜劇電影,我們做電影的時候會有自己的困擾,因為我一向是拍一些現實題材,這種真正拍給年紀大一點成熟一點或者挖得深的題材,還不是商業片,其實生存空間很小。」

拍網劇、和papi醬將合作這一系列的做法使很多人覺得,或許他只是為了蹭網劇的熱度,但事實上,在陳可辛看來,這個行業卻只是剛剛起步。「我們現在看網劇這個行業好像很火,但是真正能讓年輕人叫好的網劇還是有限。我覺得大家對網劇這個定義還是沒有好好的定下來,還有很多不同的內行,因為這個行業還是剛剛開始。」

之所以會去做,或許只是他的「反骨」,是對那些所謂的等級、規則和正統的挑戰。他想用最終結果證明,形式並不重要,作品才是王道。

「這其實都是來自於我一向對自己事業的危機感,盡量去反思我怎麼樣能做得更好,怎麼樣能跟市場更結合。現在電影確實是碰到很多的問題,但是我覺得未來的想象還是有無限的可能性。這次的危機感給我看到一個非常理想非常有可能性的新的世界,這個對我來講是個C2C的世界,是一個內容創作者to用戶的世界,沒有B在中間,沒有以前所有的層層的障礙,我覺得這個新的世界是真正使到一個本來30幾歲就要退休的電影人能做到80歲。」這才是我們所熟知的那個陳可辛。

日前,陳可辛也認真聊了聊關於網劇、關於資本、關於與papi醬的合作等一系列還不被人所理解的事。

以下內容部分根據36氪專訪編輯整理:

拍網劇的原因就是想拍,喜歡拍

提問:如今的網劇已經成為一種趨勢,但很多導演卻看不上網劇,覺得手機的小屏幕會折損很多畫面語言,演員調度也沒辦法像電影那麼自如。

陳可辛:大家還是對網劇有一種歧視,覺得網劇低一等。但是我過去這一年,看的美劇絕對比院線上映的電影要多。其實對於電影、電視劇、網劇,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想法。你要是拍徐克那些特效的片子,當然有分別。但對我來說沒分別,我就是拍人的故事。我要拍的網劇跟我要拍的電影是一模一樣的,除了《投名狀》之外,我不覺得我導的任何一部電影,比如《親愛的》、《合伙人》,以前的《甜蜜蜜》、《金枝玉葉》,在網上看和在電影院看有什麼區別。

移除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提問:很多人無法捨棄電影的理由還有電影院的儀式感,燈光一暗下來,大家就都放下手頭的事,特別專註地進入劇情。

陳可辛:五分鐘不看回來還看得懂,那就是電視劇,電影你五秒不看就可能錯過了一個很重要的細節。所以我們跟觀眾的關係在電影院裡面是全神貫注的。也因為這種全神貫注,我們就迷戀了大銀幕,就覺得不是大銀幕很難專註,其實不是。現在大家用的手機,戴著耳機,一戴著耳機,這個世界不見了,就只有這個屏幕。

提問:為什麼一定要是網劇?你認為網劇、電影、電視劇的區別是什麼?

陳可辛:曾經電影跟電視劇最大的分別,票房是電影主要的收入,這使得我們跟觀眾關係很直接。但是電視劇不是,幾個電視台的高層決定觀眾的看法。它的盈利模式是做量。每一集多少錢是死的,你做得越多,錢就賺得越多。但是電影不是,電影是越多人看,你才賺得越多。所以大家的模式跟心態,以及工作的方式完全不一樣。

現在電影面臨很大的衝擊,觀眾越來年輕,大部分的電影,在全世界,不只是,不是超級英雄片就是卡通片。成熟的觀眾已經不去電影院了。我們做電影,做完之後要供給觀眾,中間的渠道從發行到排片,到院線,大家被很多資本綁架,物業很貴,地產很貴,包括電水人力物力工資等等,所以電影院也有很大的壓力,要讓每一個座位,從白天的場次到晚上都要坐得最滿最好。排片就只能向一種類型的電影傾斜,而且他們還用了大數據,出來的結果就把電影變成跟電視台很像的情況,電影已經不再是to C的盈利模式。

決定要做網劇絕對不是今天一天的事情,已經一年多了。對我來講這個想法甚至已經孕育了30年,從我70年代喜歡看美國的迷你劇,六集八集的迷你劇,小說改編的,我當時甚至比很多大電影都更喜歡那些迷你劇要拍網劇的原因就是想拍,自己喜歡拍,而且我覺得自由度會比電影大,不是靠大明星,不是靠大IP,就是靠剪。

我在不同年代等的一直是今天,能去做這種比兩個小時長的電影,就是一個該12個小時就12個小時,該8個小時就8個小時,該4個小時4個小時,因為我們很多電影其實是3個小時硬剪成2個小時。

雖然說了很像企業家的話,但我還不是一個企業家的心態

提問:目前的網劇跟你所描述的那種網劇似乎差距很大,你要拍的更確切來說應該是電影手法的迷你劇?畢竟我們現在看到的網劇多半是五毛錢特效。

陳可辛:需要大量的電影導演加入到這個行業去,也不是我一個人,要很多導演都去做這個事情,而且還要用正確的心態去做,有遠見,做長線,這心態才行。我覺得現在再說要做網劇的,不敢說大部分的,起碼一半以上都是覺得這個是可以撈一筆的事情,但我們不是要賺錢。我知道我們拍網劇會很困難,因為不希望拍出來,觀眾覺得不又是電視劇嗎?要拍個片是很容易的,我們弄劇本,找電視劇團隊來拍,那太簡單了,肯定會賺錢。但是我們希望拍完就給觀眾耳目一新的感覺,在網上看到比電影更精緻的東西。

提問:現在的網劇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平台找好題材,投一筆錢,製作方就是一個承製的角色,還有一種就是製作方自己找好題材,拍完了賣給平台,你的網劇會傾向於哪種?

陳可辛:一定是要跟平台拍之前就談好合約,我們也需要這個費用去拍,但是我們一定會保持版權。講了那麼多商業的東西,說到底我還是個創作者。我說的所有這些東西都是居安思危,要知道我必須對市場敏感才能生存,所以我還不是一個企業家的心態,但是我雖然說了很像企業家的話。但那些都是為了保護我的創作,我的電影,我的作品。現在資金那麼多,也會面對很多商業的壓力,這些其實是導演創作很不喜歡去面對的東西。但只有人多了,量多了,口碑好了,成績好了,我才有話語權去面對資本的裹挾,這不是我一個人的事。

提問:既然需要錢的話,你的公司「我們製作」有考慮過融資嗎?相信肯定會有很多投資方找過你們了。

陳可辛:這方面我一向是非常非常克制的。我覺得資本運作太多對電影創作是傷害。資本必須看眼前的錢,把利益最大化。給你一個很簡單的例子,要是我背後是一個上市公司,我拍完《合伙人》之後,不可能拍其他的,所有身邊的合作夥伴都說你幹嘛去拍《親愛的》,應該把《合伙人》接著拍下去。又比如我做監製的《喜歡你》,從一個IP開始,那我早拍完早一年上映,可能都會比現在的票房高一倍。結果我們因為要把它拍好,拍到現在出來,它對我的品牌是賺的,但對資本來說其實是賺的不多的。《合伙人》是一塊賺五塊的那種作品,《親愛的》就是一塊賺五毛,雖然還是賺錢,但是資本不覺得賺錢就對,它需要增長率,需要這一部要賺更多倍數。我知道我一定要對資本負責,不虧錢,但是我不能跟它一樣去追利潤。

提問:為什麼會選擇與papi醬合作,是因為喜歡她短視頻的內容嗎?papi醬現在的名氣已經大不如前,不會擔心等電影上的時候,觀眾已經不買papi醬的賬了嗎?

陳可辛:其實我更注重的是內容,就算她補做短視頻,哪怕當編劇,我們也還是會找她。其實我一直想跟她做網劇,想跟她聊,但是也是一直在忙。我是比較七八十年代的知識分子(趣味),但是她是更現代,更接地氣的。至於買不買賬,我不是一直都這樣嗎?其實到最後還是看口碑,金子是亮的,還是會發光的,你的東西真的好,就算時間不對,可能沒有做到最高的利益,但是結果還是會好的。

文|賈悅琳

暴娛(baoyu_18)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繫授權。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