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月薪三萬,還是撐不起孩子的一個暑假。燒錢教育真的好嗎?

· 去美國遊學的學生在NASA太空營體驗學習。杭州青少年活動中心供圖

又是一年一度的暑期到來,家裡的熊孩子該怎麼安置呢?

這兩天,有一篇題為《月薪三萬,還是撐不起孩子的一個暑假》的文章在家長的朋友圈裡瘋轉,講的是月薪三萬的企業高管媽媽,才勉強能負擔孩子的暑期花費。其中最大的支出,就是去美國遊學,也由此引發了很多不一樣的聲音。

這位高管媽媽的支出賬單如下:

女兒去一趟美國遊學,10天20000元;

女兒平時在家需要請阿姨照顧,5000元;

7月份鋼琴考級,每周要上兩節鋼琴課,200元一節,一共2000元;

游泳班2000元;

英語、奧數、作文3科培訓班6000元。

隨著「走出去」門檻的降低,越來越多的家長和學校意識到樹立孩子國際視野,培養國際交往能力的重要性,因此,「帶著學習之名,遊走異國風情」的暑期遊學項目也日漸火爆。

目前,國內遊學市場的主力軍是「00后」甚至「05后」的青少年,他們的父母大多是40歲上下的青壯年人群,接受過「應試教育」洗禮,相比老一輩人群,他們更樂於創造條件讓孩子脫離刻板的教育模式,渴望讓孩子接受新式教育,從小養成國際化的思維方式。

根據英孚教育提供的一份全國性調查問卷數據顯示,在中國小生中,18.2%的被訪者表示曾參加過海外遊學,北京、上海、廣州名列前茅,分別佔12%、7.6%、5.4%。其中,47.2%的人在16歲~24歲第一次出國,而不滿16歲就有此經歷的孩子佔26.9%。

有留學機構人士算了一筆賬:僅按人均消費3萬元來計算,赴海外遊學的市場總規模大約能達到上百億元。而根據《2016年國際遊學發展報告》的預測,這一領域在10年後將形成萬億級市場。在暴利的驅動下,遊學產業鏈早已延伸至學校、旅行社、留學中介等。

北京中凱國際旅遊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陳世濤透露:「市場上最常見的14天美國遊學團,價格在3.5萬元左右,其利潤基本有6000到8000元。之前沒有價格戰的時候,這樣的產品會賣到4萬到4.5萬元之間,毛利最高能到40%。」

· 截圖來源:新東方2017暑期遊學項目

目前,美國、英國、澳洲、新加坡、歐洲都是遊學的熱點地區,並且發展出各自的特色,滿足人「名校情結」的美國高校游也大受歡迎,而文化、藝術之旅則成為歐洲遊學的項目特色。

中企哥上網查詢了全國各大遊學機構、旅行社的暑期遊學夏令營項目,發現各種線路讓人眼花繚亂。據了解,今年新東方暑期的歐美線路早已經爆滿,現在只能提前預約寒假的項目。

重遊輕學問題突出

「遊學,最大的目的應該建立在同齡學子的交流之上,讓學生走出去,感受一下各國的文化氛圍,與同齡人同吃同住同交流,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達到遊學目的。」這是大多數家長的心聲,然而很多參加過遊學的學生和家長,都用「坑」這個字來作為概括。

一邊是孩子們「貪玩」的想法,一邊是家長「望子成龍」的意願,一些遊學機構正是抓住了這兩種心態的偏差。

最終結果是,孩子們蜻蜓點水式的經歷普遍讓家長們對半個月左右人均花費了三五萬元的遊學失望不已,對遊學的投訴也逐漸增多,「大學游變成校園游」、「英語得不到提高」、「遊學變購物」等質疑聲不絕於耳。

某國際學校諮詢第三方平台運營人李夏就總結了可能存在的遊學「陷阱」——

參觀上課「坑」:參觀名校有兩種形式。一種是校園遊覽,這種活動在不少學校官網上就可以免費預訂,有志願者來講解。斯坦福大學官網的校園遊覽介紹中有具體說明參觀的時間、地點,參觀內容等,且已註明是免費。還有一種是在學校里上幾天課。不少國外大學的很多公共資源是可以租借的,有些教育機構租下這些大學的公共空間,然後請外國人上一些非本高校的正規課程。

語言「坑」:國外遊學很重要的目的是鍛煉孩子的語言能力。但家長可能忽略一點,孩子在國內英語不是特別好的話,去國外交流會遇到很大障礙。李夏提醒,美國有一些家庭專做學生生意,自家的小樓住幾十個學生,一屋子人很難有與外國人交流的機會。

實習、志願者「坑」:申請美國大學很重視學生的「志願服務」經歷。於是很多機構打著「志願者」的名頭,組織學生去海外志願服務,這些內容聽著吸引人,其實又是一種坑人的方式。不僅需要自己花錢,志願服務的內容也僅占很小一部分,其他更多的時間都是在玩。

家長為何選擇「燒錢式」教育

「燒錢式」教育的背後既有炒作,更有家長的焦慮。一位家長以博弈論解釋家長們爭相"燒錢"的怪圈。

譬如校外補課,教育部門呼籲減負,對於家長及學生來說,選擇有以下三種:

如果所有人都減負(合作),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線上;

其他人減負你增負(背叛),你將取得相對優勢;

其他人增負你減負(背叛),你就會處於弱勢地位。

權衡利弊后的家長有可能選擇合作么?絕無可能,只有互相主動增負。

另外的各種特長班、國內外遊學,也是同理。

「燒錢式」教育帶來的更大惡果是人為打破了基礎教育所追求的起點公平。「尤其是農村孩子、底層家庭、弱勢學校的學生。」江蘇省社科院何雨博士認為,「在這種規則下,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各類培訓、遊學機構。"

但本質上來說,家長要「燒錢」,為孩子提供更好的資源,是由於人們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對多元化教育模式的期待,對深化教育改革的呼喚。

如不能將招錄製度改革做足做透,不能堅定推進教育優質均衡化工作,教育難題就得不到根本解決,家長們互相攀比、花式燒錢的現狀,就會持續上演。

遊學市場的監管和引導處於半真空狀態

儘管很多家長對遊學的高昂費用和路程設計表示質疑,但遊學機構表示最重要的還是「讓孩子高興。」

「只要孩子高興了,家長怎麼樣都好說。」重慶某旅行社負責遊學業務的經理坦言,項目活動內容設計上關鍵要看能不能「討好」孩子。領隊老師們都知道,不管孩子在國外學到多少知識,但一定要讓他們高興。只要高興了,即使是「游多學少」,買了一推紀念品,家長們也不會找麻煩。

北京某中學的班導徐老師告訴中企哥,想靠十幾天時間就深入了解外國文化顯然是不現實的。再加上現在很多遊學項目都是旅行社組織的,在課程設計和增長見識方面就會更欠缺,顯得「虛火旺盛」。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則稱,當前因監管不力及家長與學生在選擇遊學項目時缺乏理性,從而導致「游而不學」或「游多學少」亂象,嚴重影響了遊學市場的規範發展。

2012年4月,教育部等四部委曾聯合下發通知,其中規定,不得以營利目的組織出國夏(冬)令營等有關活動,並規定主辦單位應是中國小校、教育行政部門所屬的對外教育交流機構或者共青團、少先隊與婦聯組織,可以委託國家旅遊局許可經營出境旅遊業務的旅行社承辦。

不過至今,這一行業仍未能得到有效的管理。在教育功利化的背景下,以參觀名校、語言培訓為噱頭的遊學夏令營仍備受市場追捧。儘管產品乏善可陳,但回報極高,一些名不副實的線路甚至是100%的盈利。

與此同時,劣幣驅逐良幣,那些真正具有價值和意義的夏令營項目卻被「吃吃喝喝玩玩」的遊學營打敗,面臨招不到生的窘境。

為了規範遊學旅行服務流程,提升服務質量,引導和推動遊學旅行健康發展,國家旅遊局今年初發布《研學旅行服務規範》行業標準,已於2017 年 5 月 1 日起正式實施。

不過公益法律文化學者沃興偉直言,從目前遊學市場分割來看,除了教育機構和旅行社佔據大部分市場之外,還有不少民間自發行為,組織方更是良莠不齊,且存在很大安全隱患,遊學內容的監管和引導也幾乎處於半真空狀態。

業內人士指出,對遊學行業和市場的監管,目前主要是工商和旅遊部門負責,教育部門話語權還比較弱。儘管已經有一些文件出台,但真正實現對遊學市場教育內容的監管尚有「一定距離」。

但是,在遊學引導上,也有一些國際上的成熟做法可以借鑒。比如美國遊學夏令營中,領隊老師須參加相關資質培訓並持證上崗。而日本則要求主辦單位必須在遊學前做好活動規劃,闡明活動目的和預期教育成效,務必在出行前做好學生安全教育。

在調查過程中,普遍教育界人士都表示,家長和學生端正對遊學的認識很重要,遊學不能趕時髦,一定根據實際需要量力而行。

本文整理自 經濟網。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