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互聯網創業黃金時代就要結束了

編者按:矽谷是創業的標杆,近期矽谷科技巨頭的不斷收購交易,壟斷性質越來越凸顯,這就像曾經的電子硬體創業,巨頭的壟斷性地位讓小公司更難做大,《VOX》刊文指出互聯網創業的黃金時代要結束了,繼電子硬體、軟體、移動互聯網之後,下一個巨頭有可能出現在互聯網之外的領域。

矽谷是這樣一個地方:幾個傢伙呆在車庫或者寢室就可以鼓搗出改變世界的企業。1970年代出現了蘋果和微軟,1980年代出現了AOL,1990年代出現了亞馬遜、雅虎、谷歌,2000年代出現了Facebook。

然而到了2010年代,創業有乾枯的跡象。當然,大家還是在創業。上一家真正成功的大型科技創業公司是Facebook,它已經13歲了。

到去年截止,Uber似乎註定會成為矽谷新的科技巨頭。然而Uber CEO因為不討人喜歡辭職,公司的未來陷入不確定狀態。在過去十年裡,還有一些其它的科技公司成立,但是無法達到相同的等級。Airbnb是美國估值第二高的創業公司,僅次於Uber,價值310億美元,相當於Facebook估值的7%。其它一些企業估值更低,比如Snap、Square、Slack。

到底怎麼了?最近我拜訪了矽谷,將問題帶給一些科技高管和創業投資者。

矽谷公司Social Capital的一名投資者Jay Zaveri說:「當我們回看1990年代的谷歌和亞馬遜,感覺有點像哥倫布、達伽馬第一次出航離開葡萄牙。」

Zaveri認為,早期的互聯網先鋒摘到了容易摘到的果子,佔據了一些利潤豐厚的業務,比如搜索、社交網路、電子商務。當後來者進入時,比如 Pinterest、Blue Apron 進入時,能分到的東西少了。

其它一些人告訴我說原因不只如此。有些東西會威脅科技巨頭的統治地位,今天的科技巨頭預測威脅更厲害了,能夠搶先發難。怎麼做到的?它們積極向新市場擴張,當潛在競爭對手相對較小時就收購它們。一些批評人士指出,控制互聯網基礎設備的關鍵部分,在這方面巨頭們做得更好了,它們封鎖了道路,早期互聯網企業需要通過這些道路走向大眾市場。

原大學部技產業活躍多變,現在變得更像傳統寡頭了,市場由一些大企業統治,它們站在產業的頂峰,位置似乎越來越穩固了。

科技巨頭早早收購、經常收購

在科技大變革來臨時,DEC、Sun Microsystems、AOL和雅虎紛紛倒下,它們曾經風光一時,這些故事矽谷的每一個人都知道。風投家Phin Barnes告訴我,今天的科技巨頭對自己的錯誤深入研究,不想再犯同樣的錯。

Barnes還認為,今天科技巨頭(Facebook、亞馬遜、谷歌、微軟)的管理團隊對存在風險的理解更好了。

以Facebook為例,智能手機推出時它迎來大考。Facebook最開始是以桌面網站崛起的,當行業向移動設備轉移時,Facebook很可能就會成為平庸之輩,正如雅虎一樣。但是扎克伯格清楚意識到觸摸屏移動設備的重大意義,他要求工程師開發移動App,並將這件事當成公司的優先大事。

扎克伯格所走的路跟谷歌是一樣的。2006年,谷歌花了16.5億美元收購YouTube,這個網站當時正在崛起,成為互聯網最流行的終點站。還有一件事更重要,2005年穀歌收購了當時無人知曉的移動軟體公司Android,最終為谷歌的智能操作系統奠定根基,成為統治者。

事實證明,這些收購意義重大。排行顯示在Facebook之後WhatsApp和YouTube是互聯網最大的社交網路。如果將網站排除,接下來就是Instagram。如果這些企業都保持獨立,它們輕易就能威脅大型競爭對手,比谷歌、Facebook。可惜,現在它們都成為了谷歌、Facebook帝國的一部分。

亞馬遜也採取了相似的策略。2009年,亞馬遜收購了網路鞋店Zappos,第二年又收購了Quidsi,它是Diapers.com的母公司,這是一個流行的、面向新手父母的網站。

保持獨立的科技公司面臨很大的競爭壓力

並非每一家科技創業公司都接受了巨頭的收購要約。例如,2013年扎克伯格向Snapchat開價30億美元,Snapchat CEO Evan Spiegel拒絕接受支票,2017年讓公司IPO,公司更名叫作Snap。

為了回應對手,Facebook複製Snapchat的許多功能。Facebook旗下的Instagram去年抄襲Snapchat流行的故事功能Story,不到6個月,Instagram自己的故事用戶比Snapchat還要多。

不只如此,Instagram還抄襲了Snapchat的「lenses」,它可以讓用戶拍出古怪的照片,比如在自拍照中將耳朵變成兔子耳,或者是狗耳朵。因為投資者擔心Instagram的壓力,所以Snap股價下滑。

Yelp CEO Jeremy Stoppelman 拒絕了谷歌、雅虎的收購,2012年讓公司上市。谷歌為了反擊挑戰者,推出了自己的本地評論服務。按照 Jeremy Stoppelman 的說法,谷歌利用搜索市場的壟斷地位為自己的本地評論產品謀取不公平競爭優勢。

6月份,Stoppleman接受採訪時表示:「谷歌開始對分佈進行操縱,開始掩埋有機搜索結果。」Yelp頁面在谷歌搜索結果中的位置下降,吸引新用戶更困難了。Yelp還是很流行的,在美國完全可以保持繁榮,不過Stoppelman認為谷歌的行為妨礙了Yelp在國外擴張。

因為競爭激烈,獨立創業公司可能會選擇賣身。Diapers.com 母公司 Quidsi 最開始拒絕了亞馬遜的提議。為了反擊,亞馬遜大幅下調尿布的價格。

《商業周刊》記者Brad Stone寫道:「當時Quidsi高管將一些因素考慮進去,比如他們所知道的運費、寶潔工廠的批發價,然後計算出亞馬遜的虧損額度,3個月亞馬遜在尿布上虧損1億美元。」Quidsi是VC支持的創業公司,它無法承受這麼大的虧損,於是公司在2010年賣身給亞馬遜。

現代消費科技創業公司需要龐大的戰爭基金

典型的互聯網創業公司(比如雅虎、eBay、谷歌、Facebook)可以用很少的錢啟動,幾年內就可以盈利。

Floodgate的一名投資者Mike Maples說:「創辦Facebook時扎克伯格有一個很大的優勢,一般人創業會面臨很大的壓力,扎克伯格卻很輕鬆,他可以慢慢擺弄自己的創意。」

2004年扎克伯格成立Facebook,當時運營網站不需要多少錢,即使網站有100萬用戶也不需要多少錢。這樣一來扎克伯格很快就可以盈利,Facebook繼續增長,網站的利潤越來越高,這樣公司就有足夠的錢收購新企業。

現在情況不同了。

當投資者意識到它可以成為利潤極高的統治級科技公司,他們就會願意投入更多的資源,確保自己的創業公司能夠統治市場。比較諷刺的是,這樣做會導致市場上的每一家企業更難盈利。

駕乘分享市場正是這樣的,Uber與Lyft打了很多年的價格戰,Uber燒掉了幾十億美元,較小的競爭對手也損失了幾億美元。食品配送行業也出現了同樣的情況,企業花了很多錢吸引客戶。

另一個變化在於:老牌科技公司對平台的控制力越來越強,而創業公司要通過平台接觸用戶。

Yelp的Stoppelman說:「『將你的郵件地址告訴我,我會發郵件邀請你的朋友來Facebook。』Facebook正是靠這種方法成長起來的。Facebook允許別人在自己的平台干同樣的事嗎?肯定不行。它們會說:『每安裝一次給我4美元,我們每一次會幫你奪取一名用戶,讓你在整個過程中賺到許多錢。』」

雖然構建線上服務的技術成本更便宜了,比以前任何時候都便宜,但是要將App或者服務放到潛在用戶面前,企業必須花許多錢打廣告。最終,這些錢大多數流向了谷歌、Facebook。

創新的屬性正在改變

這些批評的確是事實,但是不要誇大它。雖然現代創業公司面臨很多的挑戰,但是如果創業公司擁有真正革命性的大眾產品,無疑會找到辦法接觸客戶。我們沒有看到任何新的大型互聯網公司崛起,可能是因為建立龐大而利潤可觀的線上服務機會有限。

幾個月前,Juicero為網路帶來許多樂趣,這是一家創業公司,銷售高價榨汁機。事實上,這種設備適合超級富豪使用,它居然能夠融到資金,這說明投資者找到對大眾很有吸引力的產品。

Juicero只是一個極限案例。再看看最近的一些互聯網創業公司,它們的產品更主流,比如Snap、Square和Pinterest,儘管如此,在成立最初的幾年裡,它們的革命性還沒有蘋果、亞馬遜、谷歌那麼明顯。

這種事情之前也曾出現過。1950年代、1960年代、1970年代,半導體製造產業曾經出現過創新大爆炸。最終市場暗淡下來,只剩下一些大企業,比如英特爾、三星、高通,它們統治市場。但是矽谷的創新並沒有止步,只是關注的方向不再是硅晶元。

到了1980年代,一些出色的公司成立,比如微軟、Adobe、Intuit,它們為PC開發軟體。這些公司現在還在賺錢,賺得還很多,連英特爾也在賺錢,只是對於桌面PC軟體創業公司而言,成長的空間有限。

App與線上服務也會觸及同樣的轉折點。在網路瀏覽器、智能手機上能做的事情也許只有那麼多,可能谷歌、Facebook、Snap已經「鎖定」了最重要的市場。

當然,這並不是說創新就會止步。只是創新與我們過去20年看到的大不相同了。

例如特斯拉,從某種意義上講,它是一家典型的矽谷企業。公司設在Palo Alto,招募了許多程序員,設計了許多東西,比如觸摸屏界面、自動駕駛軟體。

從另一個角度看,特斯拉又與矽谷企業不同。蘋果在製造iPhone,特斯拉在加州Fremont運營汽車工廠。Uber和Airbnb自己不想要汽車和房子,特斯拉花了幾十億美元建造電池廠。

即使谷歌、Facebook、亞馬遜繼續統治線上服務,也並不意味著在更廣泛的層面上它們會繼續成為科技創新的領導者。創新可能會朝著不同的方向轉移,比如電動汽車、送貨無人機,而不是智能手機App。矽谷、互聯網、創新是一體的,可以互換,我們早就習慣了,不過下一輪創新似乎與我們過去看到的完全不同。

【編譯組出品】編輯:楊志芳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