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喜茶憑什麼敢於叫板星巴克?看完不得不佩服

1. 編輯行業報告」或「市場報告發後台,獲取深圳市商鋪市場行情分析報告

2.編輯拓展」至後台,獲取全國千餘家品牌店鋪拓展人+聯繫人號碼。

3.編輯萬商會至後台,獲取2016年最新國內優質商戶品牌拓展人聯繫方式

I HOPE YOU LIKE IT

最近爆紅的「喜茶」是 IDG資本在消費品投資布局的又一案例。這家茶飲店最初發端於二三線城市,92年出生的創始人聶雲宸在5年時間內將其打造成茶飲店中的「網紅」,從華南到華東,單店日銷4000杯,喝過之人必讚不絕口……這家神奇的奶茶店背後,奧秘究竟何在?

故事要從五年前說起

5年前(2012年5月),廣東江門九中街開了一間小小的叫做「皇茶」的店,21歲的聶雲宸一人負責店面裝修、菜單設計、產品調製等工作,天氣不好時,每天只能賣出幾杯茶。

到年底,首創的「芝士奶蓋茶」由於口感極佳開始傳遍了整個吃貨圈。來年,店面開進了東莞,緊接著又發展至廣州、深圳等省內城市,勢頭髮展越來越好。

2016年初,皇茶更名為「喜茶」;2017年2月,喜茶開出上海首店——位於上海人民廣場來福斯商場。新店瞬間引來上百人的長隊,慕名而來的顧客在大廳被蛇形通道分成6條,等候少則半小時,多則6小時,就是為了購買一杯喜茶。

▲上海人民廣場來福斯大廳排隊盛況

儘管喜茶已經將店員增至40多人,分兩班倒,但火爆的場面還是「逼」得商場動用保安維持秩序。黃牛和代購的嗅覺也足夠敏銳,迅速出現在喜茶排隊區,原價20-30元一杯的茶飲被炒到七八十元,依然有人買單。上海單店目前每天賣出近4000杯,日營業額達8萬元,而這已經是喜茶的第五十多家店。

不懂茶的90后

2012年創辦喜茶,聶雲宸只有21歲,很難想象這是一個「90后」會想到去做的事情,畢竟茶的生意看起來傳統又複雜。

聶雲宸創辦喜茶的初衷只是為顧客提供原料天然又好喝的茶飲。

這是一個好久都沒有被資本找到突破口的古老行業。的傳統茶在過去10年產量翻倍,但仍長期處於「七萬茶企不敵一家立頓」的局面。相較而言,從2012年開始,星巴克在的 「圈地運動」加速, 2013年-2015年間新添了1100多家門店,這讓茶行業更為尷尬。

聶雲宸的特點就在於,他切入茶生意的方式,一點都不傳統。喜茶專業、快捷以及不斷的新鮮感,甚至在引領潮流。令人意外的是,聶雲宸此前不懂茶,可以說是硬生生「殺」入這個市場的。在此之前,他一直在創業,從開手機連鎖店的嘗試中,他得到了一個教訓:依賴銷售源和缺乏自身品牌是硬傷。

聶雲宸把關鍵問題歸結為自有產品的缺失,因此「做自己的產品」成了他下一步的明確計劃。由於可用資金很少,他決定選擇門檻不高的行業切入。「茶飲有一大特點,它可大可小,往大做可以把年輕茶飲做起來,往小做可以從一個小檔口做起。」

在確定方向之後,聶雲宸和創始團隊投入了十幾萬開始了自己的再次創業。他獨自裝修了門店,用電腦製作了廣告畫,自己調製奶茶,開張前一天還在店裡修改菜單。

在開店之前,他花了一年來調試產品,直到有一天覺得做出了大家喜歡的味道。然而開店后,生意卻很差,每天的營業額只有幾十塊錢。當時並沒有任何錢去做營銷推廣,他能做的只有每天去微博搜評價,尤其是差評,從中了解顧客喜好,不斷修改配方。

▲對待茶,像對待科學實驗一樣認真

這樣的狀況持續了半年,小店外開始排隊了,這更堅定了聶雲宸堅持產品的心。

現在回想起來,從江門這樣的小城市起步,恰好為喜茶接受最嚴酷的消費者考驗提供了絕佳機會。在沒有互聯網概念,人口缺乏流動性的小城市,口味是否受歡迎,市場會立即給出最直觀的打分。在小城市從幾乎無人問津到開始排隊,喜茶最初經歷的考驗恰巧是它的最佳試煉。

從30平米到100平米

儘管從小店起步,聶雲宸卻有著清晰的商業邏輯。

起初,他考慮的是店面坪效(銷售業績/店鋪面積),即用最少的員工、最小的面積來做出不錯的營業額,所以喜茶初期都以小店形式擴張。

聶雲宸將所有重心都放在產品上。但他也注意到,下雨天或大熱天,30平米的店面大小會帶來明顯的不舒適感。由此他意識到,喜茶的產品不僅僅是一杯茶飲,環境和體驗也是其重要組成部分,小店沒有任何品牌文化可言。

堅持「一切以產品和顧客為核心」的喜茶,從2014年中山小欖的店開始,將店面擴大到100多平米,效果立刻顯現,新店的營業額超過了之前所有門店。

▲舒適與時髦得不像奶茶店

擴大后的喜茶店,裝修風格清新而別緻,加之在珠三角已經擴張至30多家店面,且一直是排隊的代名詞,喜茶已經成了「對標星巴克」的茶飲連鎖品牌。

——但聶雲宸始終不願意如此標榜自己。在他看來,跟基礎紮實的星巴克相比,喜茶的還差太多。

聶雲宸最初的創業理念,更接近他一直崇拜的喬布斯。從零開始的他,用最純粹的方式經營自己的小店,從「世界上沒人開過奶茶店」的假設出發,提供給消費者最好的產品。

「市面上的奶茶都有椰果等各種添加,但我始終認為這種非天然的東西不是消費者真正喜歡的,只是市場沒有提供更好的東西。」 始終站在消費者角度思考,不願向傳統市場妥協,力圖提供更好的產品,這些都與蘋果「創造需求」的理念相契合。

在擁有幾千年傳統的茶,一直被看作慢文化的代表,而喜茶則把茶做成了快消品,以迎合年輕人。

從慢到快的關鍵,就在於目標群體的年輕化,產品的年輕化決定了它的快速化。將茶做成快消品,是原料到加工再到銷售一整個鏈條環環相扣的加速過程。

奇妙的是,正由於聶雲宸非行業出身的背景,促成了喜茶的獨特定位。

「奶茶就是奶加茶」,他最初的想法就是這麼簡單。循著單純的思路,他不斷找來鮮奶和茶葉進行調配,直到找到最合適的原料。正因為不懂行,奶茶行業慣用的香精茶或添加物,從未出現在他的配料中。由此,喜茶以茶為主的定位,反而成了特色。

如今喜茶最受歡迎的產品是芝士茶系列和金鳳茶王。

在2012年推出一款芝士加奶蓋的產品,聶雲宸的初衷是做一款方便用作宣傳的產品。當時,他關注到微博上最容易傳播的概念是芒果和芝士,但芒果跟奶蓋調配在一起的口感和茶並不非常搭;而芝士跟奶蓋搭配,不僅能提升奶蓋的口味,與茶的融合也更有層次感。經過幾個月時間調試后推出的芝士茶,至今仍是喜茶的招牌之一。

「金鳳茶王」則是喜茶第一次嘗試呈現茶的原味的成果。

聶雲宸根據需求和想法聯繫了供應商,專門去生產定製的茶。為了壓低茶入口的苦澀,提高回香,聶雲宸最終選了台灣南投的多款茶進行拼配,包括極品烏龍茶王,同時通過特殊熏烤進行工藝上的改良,再壓低澀味。最終出來的金鳳茶王成了市面上獨一無二的一款茶飲:透過醇厚的奶霜初品聞,帶有淡淡茶香,入口后,滿口馥郁,舌尖有天然回甘,入喉回甘更持久,茶香餘韻不斷。

▲如今特別火的水果茶

聶雲宸一直將自己放在消費者的角度來體驗產品。

喜茶做出來的東西,首先必須得是他自己喜歡的,即使賣得不錯的產品,只要他不喜歡,也會從菜單刪掉。這不是任性,而是負責,「因為我自己也是一個90后消費者,如果自己都不喜歡,我就沒有信心把它放在店裡去賣給別人。」

▲茶葉與清茶

現在,喜茶上游的茶葉供應商遍布印度、台灣、河南、廣西等地,還在不斷新增。茶葉的貨量,從最初簡單的少量買賣關係,到2015年達到了月均11噸,2016年這一數字是月均20噸。

在與上游廠商合作時,聶雲宸堅持把「以合理價格提供好茶」的理念傳達給供應商。平時賣到幾千塊錢一斤的茶葉,喜茶通過採購量、配方以及呈現方式,最終以一杯二十元左右價格的飲品呈現給顧客。「茶飲的年輕化並不等於廉價化或低檔化。」聶雲宸始終強調的就是產品品質。

▲喜茶的茶葉

從產品生產流程上,喜茶也做到了專業化和精細化。相比其他奶茶店的人員配備,喜茶的每家店都至少有10名員工來完成製作並售出一杯茶的服務,流程被分拆到足夠細,細到有人專做鏟冰塊的動作,有人負責摺疊穩定杯子的紙托……

▲開放式的製作區

1億元融資的節奏

喜茶在2016年獲得了超1億元的融資,由 IDG資本以及投資人何伯權共同投資。這是自聶雲宸投入十幾萬后,喜茶的第一筆外來資金,除此之外,幾年間喜茶沒有依靠任何外來資金和借貸,僅靠自身的盈利能力發展至今。

創業公司在獲得融資后往往會快速進行擴張,但喜茶從2016年初到現在,店面只擴張至五十多間,並且對每一家新店的開設都十分謹慎。

聶雲宸有自己既定的節奏。他經歷過每天幾十塊營業額的時期,也嘗到了品牌慣性帶來的甜頭。但即使在受到認可后,在陌生地方開店依然會經歷一個重新適應的過程,所以他深知做好的產品才是品牌的核心。直到現在,喜茶產品的研發、設計都由他親自負責。

▲LOGO、裝飾及插畫系列之一

發展至今,聶雲宸對喜茶的產品已經有足夠的信心。無論是廣州、深圳,還是上海、北京,在進入之前他都確定會有好生意,因為「好的產品是沒有地域局限性的」。

在珠三角扎穩根后,喜茶開始開拓上海和北京市場。

上海是一個茶飲品牌密集且外來品牌難以進入的地方,在重慶頗受歡迎的嫩綠茶,在進入上海后卻鎩羽而歸。畢竟Coco、一點點等傳統奶茶品牌已紮根多時,而與喜茶定位相似的因味茶大本營也在上海,但聶雲宸依然信心十足。

▲上海店

在他看來,一點點和Coco屬於傳統奶茶,並不是新式茶飲的直接競爭對手。只有因味茶與喜茶的目標消費群體在同一區間,雖然因味茶的經營理念和布局都頗有想法,但其產品與喜茶相比市場吸引力較弱,或許缺了接地氣的一面。

進入上海的計劃他籌謀已久,但作為一個區域布局的起點,首店選擇是重中之重。最早的店,選在了讓不同群體都能方便接觸到的人民廣場,以便迅速打響知名度。而在後期的布局中,會側重於寫字樓,以白領為主。

目前,上海已經有5家新店在裝修,徐匯區的美羅城店將在3月18日正式開業。喜茶2017年的經營計劃,是在珠三角和長三角地區密集開店,以便建立更好的品牌勢能,並爭取在今年或者明年進入北京,目標在今年開到100家店。

聶雲宸透露了一組數據,現在喜茶在全國50多家門店中,生意一般的月營業額達100萬元以上,生意最好的可以做到200多萬。

快速擴張的門店+高水平的營業額,喜茶的前景很被看好。聶雲宸回想只有一家店的時候,會把擴張到珠三角的目標講出來激勵店員,但大家都覺得可笑,很少有人知道,他真正的目標比這要大得多。

「以傳統文化和茶的底蘊為基礎,不止是,希望把茶帶向世界。」儘管一直低調,不願談及最終目標和大的布局,但現在,聶雲宸終於可以把自己的目標講出來了。

▲叢林電子音樂節上的喜茶

以喜茶為代表的消費升級崛起

喜茶現在線下門店超過 50 家,去年拿到了 IDG 領投的超過 1 億元的 A 輪融資,當然,這個項目本質來說應該是 PE 邏輯的一筆投資。

以喜茶為例,來講下我對於消費升級的理解。創投圈裡說消費升級說了至少有一年,但到現在我都找不到消費升級的真正定義。網易嚴選是消費升級?樂純優格是消費升級?喝奶茶、去便利店都是消費升級?到底什麼是消費升級?

我目前認為,消費升級有兩大重點:

第一,如果把所有商品或服務的價值分為「使用價值」和其他「附加價值」,那我覺得消費升級的第一個核心,是客戶願意花更多的錢,換取商品或服務更多的附加價值。

這裡所說的附加價值可能有很多種,比如體驗、氛圍、品牌、便利性等等都是。人們的可支配收入越多,附加價值的獲取成本就相對越低。

比如同樣是披薩,同樣是解決溫飽,人們就願意花更多錢去某家體驗更好的、品牌更好的地方吃。

第二,真正有錢的人,本來就在享受最好的,無所謂升級;真正的無產階級,一直在生存邊緣掙扎,也始終無法消費升級。所以,消費升級主要針對的是中產階級。

而且這不只是因為一個階級崛起,更是因為 90 后這個年齡段的人開始進入收入增長期,即進入中產階級。因為消費行為不只是和可支配資產相關,更是和消費習慣和成長環境相關。

這批中產階級的特點是精神層次先達到了更先進的水平,但物質水平難以支撐。所以,目前的消費升級其實是滿足了中間態的奢侈,即輕奢。

舉一個例子,我們假設以前市面上只有兩種咖啡,一種是 3 塊錢一杯的只有使用價值的咖啡,好喝指數是 5分(滿分 10 分),還有一種是 30 塊錢一杯的,好喝指數是 9 分的咖啡。那麼消費升級版本的咖啡是什麼?其實是 10 塊錢一杯的好喝指數是 8 分的咖啡。

就是說,目前市面上出現了一種中間態的產品,價格輕微上漲,附加價值顯著上漲,給了精神追求高,物質水平還跟不上的中產階級一個選擇,這個選擇就是輕奢,這個結果就是消費升級。

那為什麼輕奢能做到這點呢?因為 30 塊錢咖啡的定價中很大一部分是品牌溢價,那麼新興品牌就有機會把更多成本放在產品本身,並且以更低的價格來售賣了。

所以,消費升級本質是屌絲向高富帥邁的中間一步。

正如喜茶的定位一樣:產品好看又好喝,空間體驗對標星巴克,且重點是產品均價卻更低。

▲喜茶成為新一輪自拍神器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