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為什麼說《心經》里「觀自在」的翻譯比「觀世音」要好呢?

《心經》應該是漢傳佛教信眾中流傳最廣的一部「經」了,在內地,只要是接觸過佛法、佛教的,幾乎可以肯定,必定接觸過《心經》。

《心經》全名《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一般能見到的有兩個版本:一為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所譯,一為大唐三藏法師玄奘所譯。不過,這兩個版本的翻譯,顯然後者比前者流傳更廣、受眾更多。

在《心經》中,主角無疑是觀音菩薩,而鳩摩羅什與玄奘的翻譯,一個差別就在於,玄奘譯為「觀自在菩薩」,而鳩摩羅什譯為「觀世音菩薩」。

克孜爾千佛洞外鳩摩羅什像

「觀自在菩薩」的稱謂,其實在今天留存的典籍中,基本上只有玄奘譯的心經中有,但是不得不說,在《心經》里,「觀自在」的翻譯比「觀世音」的翻譯更好一些。

「觀世音菩薩」是大家都十分熟悉的一位大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這是一般人對她的認知。不過,「救苦救難大慈大悲」的身份標籤,在《心經》里並不是很貼切。

《心經》向來被視為般若學最精要的經典,最開始就說「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這是對菩薩修行證得果位(修行所到達的境界)的一種描述,當然,在「自覺」之後,最後也包括「度一切苦厄」的「覺他」的願力。

不過,整部《心經》著重講的,是「諸法空相」,而其中心思想是「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告訴你,一切有為法,都不是實有的,如果執著於有為法,以為一切有為法都是實有的,那就乖謬了!

黃曉明飾演的玄奘

換句話說,同樣都是觀音菩薩做主角,但《心經》與《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觀音菩薩的角色不同。

《心經》著重在敘述「諸法空相」,以及由「諸法空相」而來的一系列邏輯推導,其重點在「自覺」(自我覺悟)的方面。《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則著重敘述觀音菩薩的無邊法力,度化世人,其重點在「覺他」(度化他人)的方面。

「觀世音」的意思,乃是觀察世間的音聲而救苦救難,顯然側重在「覺他」的方面;「觀自在」則以了脫生死、自在無礙的一種境界為依歸,側重在「自覺」的方面。

因此,就《心經》而言,顯然「觀自在」比「觀世音」更符合這裡的語境。

柳公權書《心經》

傳播是檢驗翻譯優劣的重要標準,現在大眾看到的《心經》,絕大多數是玄奘翻譯的版本,鳩摩羅什所翻譯的,則流通不多。

雖然說鳩摩羅什譯本中許多名詞更為人所熟知與接受——比如羅什譯為「舍利弗」而玄奘譯為「舍利子」,「舍利子」一名後世幾乎不用——但顯然在《心經》里,玄奘法師對全文的主旨把握得更好,在文字的處理上更貼近原義。所以,最後毫無懸念地,玄奘所翻譯的「觀自在菩薩」以及全篇《心經》,能夠傳播得更廣,為幾乎所有接觸過佛教的人所熟悉。(孫悟空其實是女的不服加微信來辯:13989890347)

舍利弗(玄奘譯為「舍利子」)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