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新閱讀】兩代人的孤獨

《愛在別離時》

[美]安娜·昆德蘭著

張海香譯

重慶出版社(2017年6月版)

綠箜

《愛在別離時》的故事並不複雜,女主角艾倫畢業於哈佛大學,在紐約有一份體面的工作,卻因為母親的癌症不得不放棄一切回到小鎮,照顧家人。她太像是大部分年輕人的縮影,忙於在大城市的一切,工作、男友和瑣碎日常。倘若不是母親生了病,甚至不會抽出時間和母親一起做點什麼事,讀書,下廚,或僅僅只是聊天。

但正是因為這樣的契機,艾倫才發現自己從前對母親的了解太浮於表面,她絲毫不了解自己的母親,按她的說法就是,「母親就像是晚餐:為了生存,我需要她,卻未曾留意她的想法。」曾經所有對母親的認知,僅僅是基於「母親」這個形象---她操持家務,處理瑣事,井井有條地收拾著一切。與父母之間的關係往往是這樣的:我們彼此相愛,卻絕不會時時刻刻親密無間。由於代溝、三觀不一致或者別的什麼,總之我們常常因為無法相互理解而產生隔膜。如果說要抱怨生活、吐槽日常、傾訴感情問題,我們的第一選擇從來都是朋友,而不是家人。以至於成年之後,與父母的關係會讓人越發有種孤獨感。

但實際上不只是我們有這樣的感受,父母同樣,有著不被子女理解的苦惱,於是雙方間的關懷被迫只停留在噓寒問暖之上。

小說里,艾倫對母親的誤解在於,以為母親懦弱、平庸、乏善可陳,她和母親討論簡·奧斯汀,討論《傲慢與偏見》里的伊麗莎白和簡。她一點也不知道母親原來喜歡讀書,而且還有自己特別的見解,「各國女作家不應該狹隘地把女人分成聰明和甜美這樣的小類。」她這樣說。而奧斯汀筆下的簡·班尼特是個暗含深意的意象,母親就是這個意象背後的真相,一個像簡·班尼特這樣溫順善良、卻又堅忍的人。

其實比起親情,文字中令人感受到更多的是個體的孤獨感,那種「誰都不是真正理解我」的感覺,艾倫是孤獨的,患了絕症的艾倫母親是孤獨的,冷淡紳士的教授父親也是孤獨的,誰不是呢。《愛在別離時》全然沒有翻譯小說的隔閡與生澀,紐約和北上廣一樣,朗霍恩就像任何一個不知名的故鄉,而艾倫太像是我們自己。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