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防控醫鬧「組合拳」這樣打

原標題:防控醫鬧「組合拳」這樣打

緩解醫患矛盾問題,要避免陷入對一方「過度保護」或「過度要求」等誤區,而應對雙方行為進行嚴格規範監管,患方醫鬧必須受到嚴厲懲處,醫生有責任同樣要被追責

法治周末記者趙晨熙

近日,發生在黑龍江省雞西市人民醫院的一起惡性傷醫事件,隨著犯罪嫌疑人被警方擊斃而暫時落幕。

據當地警方披露,711日零時32分許,因不滿醫院對其患病母親的搶救方式,犯罪嫌疑人楊某某在砍傷了兩名醫護人員后,又持砍刀在值班室劫持了一名女護士。在警方對其勸說期間,楊某某欲持刀刺向人質胸部,最終被開槍擊斃。

就在同一天,國家衛計委、公安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三部門聯合出台了《嚴密防控涉醫違法犯罪維護正常醫療秩序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試圖通過「二級以上醫院應建應急安保隊伍;醉酒、精神或行為異常患者由保衛人員陪診」等一系列「組合拳」來維護正常就醫秩序,嚴懲醫鬧行為。

醫生的「心頭大患」

江彥是在單位的晚班車上用手機「刷」到雞西人民醫院這起事件的。作為北京一家綜合三甲醫院的一名外科醫生,剛做完一天手術的他只有在這個時候才能抽出時間看看手機。

「如果警方沒有及時擊斃嫌疑人,被劫持的女護士很可能就會有生命危險。」同樣作為醫務人員,江彥在為這名護士慶幸的同時,也不禁為自己捏了一把汗,「如果哪天這樣的事發生在我身上,結果會怎樣?」

5年的工作時間,江彥已不害怕面對臨床上的疑難雜症,因為那些還是可以靠醫學技術去儘力解決。但面對一些醫患糾紛,患者及家屬的態度和做法卻令他感到「有苦說不出」。

今年年初發生的一件事就曾讓江彥「緩」了很久。

在為一位年齡稍大的患者做甲狀腺手術前,他告知家屬有一種新型藥劑可以用在手術中,提高手術切割精準度並對患者聲帶進行保護,但這種藥劑只能全自費,由患者自行選擇,當時患者的老伴選擇使用。

手術很成功,但術後患者子女找到院方,投訴江彥誘導患者使用自費葯,存在過度醫療。儘管醫院一再解釋這是患者自行的選擇,但當初簽署同意書的患者老伴並沒有為此「發聲」。

最終醫院列出有患者家屬簽字的單據,事件才得以平息,其間江彥曾受到過患者子女的辱罵,但還算令他「慶幸」的是「對方沒有採取更極端的手段」。

據醫院協會此前的一份調查顯示,全國有73.33%的醫院,出現過病人及其家屬用暴力毆打、威脅、辱罵醫務人員的情況,有近6成的醫務人員受到過語言暴力,13%的醫務人員受到過身體上的傷害。醫生工作壓力來源的統計中,「醫療糾紛多」佔比已僅次於「工作量大」,成為縈繞在醫生心頭的大患。

這樣的狀況也使得越來越多的醫師對執業環境感到不滿,據《醫師執業狀況白皮書》統計,有近7成醫務人員表示不希望子女從醫。

這些數據至少江彥是認同的,在他當醫生的朋友中,凡是執業超過4年以上的,幾乎沒有人敢說自己沒經歷過醫患糾紛,沒被患者或家屬用各種方式指責過。

「不怕你告、就怕你鬧;不怕流淚、就怕流血。」也成了醫生圈中一句最無奈的調侃。

防控環節前移

為了有效預防和解決醫患矛盾糾紛、打擊醫鬧等行為,此前國家曾多次出台相關政策予以治理。

20131220日,國家衛計委等11個部門印發的《關於維護醫療秩序打擊涉醫違法犯罪專項行動方案》就明確,對拉橫幅、違規停屍等擾亂醫療秩序等行為,要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有關規定進行查處;「醫鬧」構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2016330日,國家衛計委、公安部等4部委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做好維護醫療秩序工作的通知》,明確要求對多次到醫療機構無理糾纏或揚言報復醫務人員的患者及家屬群體,列清單重點關注。

對比此次《意見》,醫療衛生法專家卓小勤認為,其中有些條款是對以往規定的升級。

比如,在醫院安保人員設置上,20131022日,國家衛計委、公安部印發的《關於加強醫院安全防範系統建設指導意見》中提出醫院保安數量按照不低於在崗醫務人員總數3%的標準配備。

《意見》則進一步要求,二級以上醫院應當在公安機關指導下建立應急安保隊伍。同時,公安機關應當在有條件的二級以上醫院設立警務室並配備相應警力,警務室民警應當每天帶領醫院安保隊伍在重點時段、區域進行巡查,及時查處違法犯罪活動。

「由公安機關指導並親自配備警力隊伍,要比當前絕大多數醫院從社會安保公司聘請保安在專業性和安全性上有極大的提升。」卓小勤向法治周末記者指出,醫院配備民警的一項重要意義就是便於執法。由於醫院安保人員並不具有執法權,因此,對實際中的一些醫鬧行為只能進行一定程度的勸阻,但有時反而容易激化矛盾,有執法權的民警參與其中,能夠在事件發生初期及時制止,對醫鬧者也有較強的震懾作用。

不過,卓小勤提出,落實時各醫院配備警力需要根據醫院風險特點、病患數等合理設定,人員過少可能無法及時處理大型事件,配備警力過多,又可能浪費警力資源。

除強化安保力量,《意見》還明確要求,醫療機構應做好涉醫矛盾糾紛排查處理,二級以上醫院必須設立專門部門受理群眾投訴,主動排查處理醫患矛盾糾紛。

「實際中很多釀成慘劇的醫患糾紛在最初是可以避免的,就是因為一些醫院投訴舉報機制不暢,沒有給醫患雙方提供良好的溝通平台。」卓小勤曾到過多家醫院調研,發現,很多醫院雖然都設立了患者投訴部門,但卻對此類工作缺乏敏感性和積極性,對一些顯見矛盾或危險因素依然採取「拖」的處理方式,導致矛盾激化。

重申醫院主動處理醫患矛盾意在重視前端排查。卓小勤認為,與以往文件對醫鬧的重打擊相比,此次《意見》的內容更多前移到了「防控」環節,「預防為主也應是今後解決醫患矛盾的核心理念」。

醫院安檢恐難執行

「進醫院是不是也該安檢?」每每在一些惡性傷醫事件發生后,都會有醫務工作者發出這樣的期盼,今後這或將成為現實。

《意見》要求二級以上醫院開展安檢工作,並將加強安檢安保措施作為重點舉措積極推動。這意味著今後去醫院就診,患者可能要先通過安全檢查。

其實在2016G20峰會期間,浙江省中醫院湖濱院區就試行過「先安檢、后看病」的做法,進出人員及攜帶的包裹等都要接受檢查。據醫院工作人員向媒體透露,僅一個上午,安檢人員就在東門查到了七八把管制刀具。

新規強調入院安檢是在嚴把「入門關」,是為了減少惡性傷醫事件的發生。站在醫務人員的角度,江彥為其點贊,但他擔心廣大患者可能不會買賬。

法治周末記者在醫院隨機採訪的5名患者及家屬的態度佐證了江彥的擔憂,他們均對醫院安檢持有一定異議。

「現在就醫人數這麼多,如果每個人還要安檢,時間耽誤的會更長。」一位患者家屬直言,捷運安檢尚且不時有突髮狀況出現,在醫院這種爭分奪秒的地方安檢恐怕更容易引發衝突,他感覺安檢的做法雖然意在保護醫務人員,但對就醫者而言未免有些「激進」,可能會進一步阻礙醫患雙方的信任,激化矛盾。

法治周末記者了解到,為防止暴力傷醫,在2004年美國職業安全衛生管理局頒布的第一版《醫療和社會服務工作者防止工作場所暴力指南》中就規定了「醫院大門必須裝備金屬探測器,以避免兇器入內……」

從國際經驗來看,醫院安檢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卓小勤認為,民眾應以包容的態度去理解,畢竟一旦出現惡性醫鬧事件,醫院的任何人都可能受到傷害,此舉也是在保護所有民眾的權益。

不過,對於安檢落實的情況,卓小勤不太樂觀,如果沒有警方的支持,單靠安保人員監督安檢,也許民眾不太配合,一旦沒有堅持下來,可能就會流於形式。

陪同就醫有待商榷

如果說醫院安檢的規定可能會讓就醫者不太「舒服」,那麼《意見》要求建立的「特殊人群就醫接診制度」,則令一些醫生覺得有待商榷。

所謂「特殊人群」,是指遇有醉酒、精神或行為異常的患者就診時,要安排保衛人員陪診,一旦出現突發情況要立即採取措施,確保醫務人員及患者安全。

對此,醫師協會法律事務部主任鄧利強解釋稱,醉酒是當前急診傷醫事件的一個原因,偏執的患者在發生醫療糾紛后,常常不接受處理糾紛的正常途徑,這種情況下,保衛人員的參與對於保障接診醫師的安全很有必要。

法治周末記者走訪幾家醫院了解到,當前對於醉酒等患者,如果出現耍酒瘋等影響醫療秩序的情況,醫院安保人員會予以制止,但並沒有陪診要求。

江彥曾經在急診室接觸過一些醉酒病人,大多都有朋友陪同就診,而在患者與醫生一對一治療時,病人一般不會有太過激的反應。

看病是有隱私權的,自己看病身旁必須有外人「陪同」,可能會令病人感到自己被視為特殊群體,受到所謂的「監視」,反而更容易引發矛盾。

陪診制度的初衷雖然是好的,但江彥認為一定要把握執行的度,比如,即使陪同也不參與病人診療過程,要在診室門外等候等,否則反而可能給患者、醫生帶來負面影響。

卓小勤也指出,《意見》要求的醉酒情形一般好把握,但認定精神或行為異常卻不好把握,主觀認定上的偏差極易激發新的醫患矛盾,要謹慎為之。

醫患糾紛的成因非常複雜,其中既有患者及家屬專業醫療知識匱乏,對診療結果期望過高,也確實存在一些醫生出現醫療事故或過度醫療等情況。

因此,卓小勤強調,緩解醫患矛盾問題,要避免陷入對一方「過度保護」或「過度要求」等誤區,而應對雙方行為進行嚴格規範監管,患方醫鬧必須受到嚴厲懲處,醫生有責任同樣要被追責。同時,通過暢通各類維權通道,推動強制醫療責任保險全覆蓋等措施來從根本上保障醫患雙方的權益。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