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未來5年留住100萬人才,武漢展開人才爭奪戰

[摘要] 「5年內將100萬大學生留在武漢!」 2017年2月,武漢正式喊出了這一口號。兩個月後,武漢市招才局成立,武漢市委常委、組織部長楊漢軍兼任局長。

時代周報記者 付聰 發自武漢

一場人才爭奪大戰在武漢打響。

「5年內將100萬大學生留在武漢!」 2017年2月,武漢正式喊出了這一口號。兩個月後,武漢市招才局成立,武漢市委常委、組織部長楊漢軍兼任局長。成立當天,雷軍、陳東升等6位與武漢淵源深厚的企業家出任「招才顧問」,另有10人出任「招才大使」。

5月19日清晨,下著小雨,時代周報記者來到武漢市招才局,辦公室里的工作人員各自忙碌,楊漢軍已經帶著隊伍前往武漢人才市場調研。「自招才局成立以來,每個人都上緊了螺絲,一直在快節奏工作。」武漢市招才局的工作人員劉瑾(化名)告訴時代周報記者,「近期的工作重點是兩個,一個是百萬校友資智回漢工程、另一個是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計劃。」

作為世界上每年培養出最多大學生的城市,武漢一直面臨留不住人的窘境,嘗夠了「為他人做嫁衣裳」的苦澀和無奈。在發展動力不足的今天,這份苦澀和無奈更加凸顯。時代周報記者查閱武漢統計局數據顯示,2016年以來,武漢固定資產投資特別是工業投資持續走低。去年前三季度,全市億元以上工業項目同比減少163個,民間投資占投資比重同比下降2.3個百分點,經濟發展活力明顯不足。「武漢對人才資源的深度開發不夠,很多優秀人才外流。在經濟發展方式從『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轉變的當下,全國各地都搶著招才引智,坐擁『近水樓台』,武漢不能錯失『得月』先機。」在招才局的成立大會上,武漢市委書記陳一新的發言擲地有聲。

人才流失

武漢是高等人才的重要產地。數據顯示,武漢擁有89所高等院校,包括武大、華科等7所重點高校,每年在校生人數突破百萬,但武漢的人才流失一直相當嚴重。以2014年的數據為例,當年武漢市應屆畢業生人數為30萬,只有10萬選擇留在武漢,其餘2/3基本流向沿海地區。2016年最新的數據顯示:留漢大學生上升至15萬人,但武漢依然是人才「輸出地」。武漢招才局的相關人士直接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一直以來,武漢每年培養大量人才,本地人才卻大量外流,這切切實實是我們的痛點。」

武漢人才都去哪兒了?螞蟻金服在2015年作了一份名為《大學生就業流向報告》的大數據調查。調查顯示,前五大熱門的跨省就業遷移路線中,3條與武漢有關,分別是武漢到深圳(第1)、武漢到北京(第2)、武漢到廣州(第5)。「華科是華為的娘家、華為是華科的東家,」這句一度在論壇上流傳的諧謔之語,成為武漢人才流出路線的真實寫照。

「過去,武漢一直側重吸納外省以及海歸人才,卻忽略了自己身邊的這筆寶藏。」武漢招才局的工作人員向時代周報記者坦言。華南城市研究會副會長孫不熟則對時代周報記者分析說:「武漢人才外流,除了城市的吸引力與一線城市有差距,也因為武漢地區交通發達,人口流動比其他二線城市更容易。」

為了留住、引進人才而設的武漢市招才局,不是全國第一個。2013年3月,時任浙江金華市委書記的陳一新創立了全國首個「招才局」;2015年5月,時任浙江溫州市委書記的陳一新力推溫州人才工作「十條新政」,被譽為當時浙江全省含金量最高、支持力度最大的人才政策;2016年12月,陳一新履新武漢市委書記,也把對人才的重視帶到了武漢。2017年1月,陳一新在武漢市第十三屆黨代會上提出要「大力推動招才引智」;3月,武漢成立「招才引智工作領導小組」,陳一新任組長;在招才局的成立大會上,陳一新表示要把招才引智列為武漢的「一把手工程」,與招商引資的「一號工程」相互策應、共同發力,打造武漢趕超發展「雙引擎」。

校友雷軍

「這次我凌晨坐最晚一班飛機到漢,還沒下飛機,5個區委書記已經和我取得聯繫,這讓我感受到了與過去完全不同的招才引智的勢頭。」招才局成立當天,小米科技董事長兼CEO雷軍打飛的專程回漢接受「招才顧問」聘書。同時獲聘的還有泰康保險集團董事長兼CEO 陳東升,他感慨說:「走南闖北幾十年,第一次看到在機場迎接我們的是人社局局長,組織部部長。」從履歷上看,獲聘企業家均與武漢大有淵源。以雷軍為例,作為湖北人,他在武漢大學讀了4年書,創業也從武漢起步。未來,招才顧問和招才大使將負責為武漢引進一批世界頂級產業科學家、創新創業領軍人物和城市合伙人。

2017年3月初,武漢召開全市招商引資大會,會上,武漢市委書記陳一新指出,要充分發揮武漢校友資源的「特殊作用」,將校友招商作為招商引資的新突破口和生力軍,實施「百萬校友資智回漢工程」。武漢招才局相關人士對時代周報記者解釋:「我們不是為了把這些人才、企業家綁在武漢,而是為了武漢新一輪的招商引資,實現互利共贏。一個企業家最看重的就是一座城市的投資環境和上升空間,現在武漢就有這個機會。」

招財顧問和招財大使不是空頭銜。5月初,雷軍又回到武漢,給武漢市委做專題報告,分享了他的創業經驗。會上,雷軍還收到了一張28年前的名片—「武漢現代電教技術研究所三色計算機部」,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家創業企業。雷軍感慨良多:「我對武漢的感情非常深,非常希望能為家鄉做一點事情。」而陳東升受聘后,在美國演講時直接向在場的企業家推薦到武漢投資。

此外,武漢招才局還聯繫了82家武漢高校,意在整合高校校友會,尋找可以合作的企業家,號召校友企業家回漢投資,給予政策上的支持和優惠。

二線與一線城市之戰

武漢留住人才的另一項重大工程,是五年內留住百萬大學生創新創業,平均每年要留20萬,任務扎紮實實。面對這樣艱巨的任務,武漢拋出的殺手鐧是:房子+戶口。

2017年3月,武漢推出專項政策解決留漢大學生住房難問題,宣布大學生在讀期間,可以個人名義繳存公積金;4月,武漢放寬大學生落戶條件:畢業3年內的普通高校大學生,憑畢業證即可申請登記為武漢常住戶口;畢業超過3年的大學生,只要在武漢有合法穩定住所,與就業單位簽訂了就業合同、繳納了社會保險,就可申請落戶武漢。武漢招才局的相關人士表示:「武漢不拼重金拼環境。但與其他城市相比,武漢的房價處於窪地,這確實是我們的一個優勢。」

按照此前出台的樓市限購政策,外地人在武漢購房需提供2年社保證明。但為了留住大學生,武漢開了綠燈,間接為大學生在武漢購房掃除了路障。實際上,這也是新一輪人才大戰的特點之一:不再是北上廣深之間的你爭我奪,而爆發在一線城市和二線城市之間。

4月中旬,武漢、成都、長沙、合肥、南昌等5省會的城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在武漢召開聯席會議,就自由職業者和在校大學生自願繳存使用公積金等議題達成合作行動計劃。5月9日,南京發布了一條房產新政:對於非南京市戶籍居民家庭,凡是取得碩士及以上學位的,在南京工作,則在江寧、浦口等五區購房不需要提供社保證明。

在「高房價趕人」在北上廣深上演的同時,這是一出留住人才的大招。上海副市長翁鐵慧就曾在今年1月的上海政協會議上警告:上海新進的碩士、博士等,有很多都被周邊地區給吸引走了,非常大的原因就是住房太貴。而哈工大深圳研究所院院長姚英學也在去年吐槽稱,他面談了190位國家長江學者和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最後只引進了十幾位,大多數跑掉的,都是因為住房問題。

孫不熟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採訪時分析:「武漢這幾年的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加快,與一線城市的吸引力差距縮小。在這個意義上,武漢的百萬大學生留漢計劃如果成功,就等於在給深圳、北京、廣州這樣的城市『斷奶』,一線城市準備好這一挑戰了嗎?」

本網站上的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片及音視頻),除轉載外,均為時代在線版權所有,未經書面協議授權,禁止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聯繫本網站丁先生:[email protected]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