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從這些物品看明朝人的奢侈生活

每個朝代都有奢侈品,在古代,特別一些達官貴人,更為奢華生活而不斷追求完美。在明朝,一些日常用品製作得相當奢華,不但是質地,做工也頗為考究。

鑲寶石手鐲

在江西省南城縣長塘街益庄王墓出土,徑6.5厘米、寬2.6厘米,重139克。相當奢華。

孝端皇后鳳冠

孝端皇后的這件鳳冠,是用漆竹紮成帽胎,面料以絲帛製成,前部飾有九條金龍,口銜珠滴,下有八隻點翠金鳳,後部也有一金鳳,共九龍九鳳。金鳳鳳首朝下,口銜珠滴。珠滴可以在走動的時候,像步搖那樣隨步搖晃。翠鳳下有3排以紅藍寶石為中心的珠寶鈿,其間點綴著翠蘭花葉,冠檐底部有翠口圈,上嵌寶石珠花,后側下部左右各飾點翠地嵌金龍珠滴三博鬢,博鬢上嵌鏤空金龍、珠花瓔珞,似金龍奔騰在翠雲之上,翠鳳展翅翱翔於珠寶花叢之中,金翠交輝,富麗堂皇。此冠共嵌未經加工的天然紅寶石百餘粒,珍珠5000餘顆,造型莊重,製作精美,採用的工藝有花絲、點翠、鑲嵌、穿系等。

這件鳳冠的主人孝端皇后生前無子,結果引發了一場是立恭妃所生的長子朱常洛還是鄭貴妃所生的三子朱常洵為太子的「國本」之爭,影響明末政局甚深,使萬曆朝成為明朝歷史上由治轉亂的轉折期。

玉發冠

此發冠玉質為青玉,有褐色沁。冠內掏空,外表雕琢五梁,下部呈長髮型,兩側捲雲狀,下有孔用以插簪使發冠固定。這樣形狀的冠飾在明代較為流行。冠是用來束髮的髮飾,亦用來表示官職、身份與禮儀之用。束髮冠出現於五代,宋代較為流行,明代則更為興盛。明代發冠較多見的是梁冠式玉發冠,其上有一到八道梁不等。

明代的發冠多出土於貴族墓藏中,與同樣表示身份地位的帶飾相比卻少的多,可見束髮冠不像玉帶是隆重官服中的必備之物。並且,由於地位身份的差異,玉發冠的形制也有不同,而庶民是不可用玉材質的發冠。

鑲玉佛寶石鎏金銀簪

簪頭為彎勾形,簪頂部為橢圓形銀質花絲佛光背托,底部製成蓮花形底托,鎏金有脫落。中部鑲白玉雕佛像一尊,佛像直立,面部清秀,五官清晰,身穿寬袖長衣,上刻衣褶紋,左臂彎曲於腹部,挎一可活動的包袋,上刻斜方格紋。頭頂戴寶冠,冠頂又有一銅鎏金坐佛,下有蓮花座,冠兩側有寶繒下垂。玉佛兩側有銀質花絲梵文,蓮花座下端的底托上鑲三塊紅寶石、兩塊藍寶石。

造型美觀,工藝精湛。銀鎏金、白玉佛、紅、藍寶石鑲嵌在一起,顏色絢爛,富貴華美,氣派非凡。反映出明萬曆時期皇室裝飾品的工藝風格。定陵出土了大量的簪飾品,從定陵出土的簪飾品來看,將玉、各色寶石和金銀銅鑲嵌在一起的工藝非常流行。

掐絲琺琅魚藻紋高足碗

這件琺琅器,撇口高足,配木製底座,碗內為白色地,飾以魚藻紋,碗外為天藍地,飾番蓮紋。掐絲琺琅器,是在金屬胎體上,用細銅絲鉚焊成圖案,加填各種琺琅彩釉料,經高溫成色,最後磨光成器。這種工藝品的製作技術,在明代景泰年間(公元1450~1456年)日臻完善,成品多以藍色為地,色澤晶瑩,又被稱為「景泰藍」。

「景泰」是明代第7位皇帝朱祁鈺的年號。

福壽吉慶紋緙絲椅披

這件椅披長133.5厘米、寬52厘米。椅披紅地藍邊,由三組圖案構成,圖案中有壽瓶及花的紋飾。

雙螭耳回紋玉杯

杯為青色玉料,呈青灰色,局部有醬色沁斑。直口,深腹,圈足。內壁光素無紋,外壁口沿處飾雲帶紋一周;外壁立體圓雕兩螭龍為器耳,螭龍無角,頭及雙臂攀於杯沿,身彎曲成弓形,雙腿蹬住杯壁,長尾狀系蔓藤繞在杯腹。這種以螭為耳的玉杯明代多見,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

玉「萬壽富貴」紋執壺

青白玉質,局部有黃褐色沁紋。體呈八棱扁形,附蓋,壺口為子母口,束頸,斜肩,長腹,撇足。獸首吞流,流與頸間鏤雕一螭龍相連,流底與壺脛部攀附一鏤雕螭龍,壺柄頂部與壺口之間鏤雕一螭龍紋。壺蓋琢「壽」字紋及蓮花紋,蓋頂紐部琢透雕龍紋,龍紐下部與壺脛之間連一條由39個橢圓形小環組成的長鏈。壺口沿繪一周回紋,頸部繪蓮花紋,腹部繪蓮花紋和蓮瓣紋,壺體兩面分別篆刻「萬壽」、「富貴」二字。

此件執壺為明代宮廷用器,是明代玉器中的精品。

素三彩菊花耳瓶

素三彩是明代新出現的瓷釉新品種,它以黃、綠、紫三種釉色為主,不用紅色,在白瓷胎體上直接加彩或刻繪,然後罩一層「雪白」,再次入爐經低溫燒制而成。其中以三色中某一色為地,則被稱為某色地三彩,如黃地三彩、綠地三彩、紫地三彩。素三彩成器后明凈優雅。

琉璃香爐

江蘇南京市出土。廟宇供器。圓口微侈,兩側有長方形豎耳,圓腹,圓底,下有三獸首形足。腹部一側中央鏤雕一朵盛開的牡丹花,並以綠葉相襯,兩龍戲珠穿於花葉之間,龍前綠框黃地方匾,陰刻「景泰四年正月」年款;另一側中央飾一朵盛開的葵花,兩鳳相背立於花叢之中,兩耳分別陰刻「□人張敬」、「匠人喬貴」。該器釉色以黃綠為主,色彩絢麗,鏤空技巧高超。

宣德雲紋銅熏爐

明代煉銅水平很高,產量及用量都很大。明朝宣德年間(公元1426~1435年)生產的銅熏爐,後代稱為宣德爐,亦稱宣爐。明宣宗朱瞻基認為當時典禮用的禮器與古制不合,下令工部查考秦漢禮器形制,並結合宋代官、汝、定、哥等瓷窯器物形制,更制禮器,供典禮及寺院用。宣德爐以優質銅鑄造,造型古樸,端莊沉穩,款識雋永,以褐色、茄皮色、藏經色等為多,深得世人鍾愛。這件雲紋熏爐銅質優良,造型秀麗雅緻,氣勢宏大,熏香效果極佳,並有楷書「大明宣德年制」款。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