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軍師聯盟》下部《虎嘯龍吟》9、10月份將播,司馬懿性格大變、三國正式混戰、諸葛亮「有驚喜」

《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下文簡稱《軍師聯盟》)於上周五收官。結局中,曹丕大赦天下,司馬懿被貶為庶人回鄉,看似風平浪靜的曹魏實則暗潮洶湧。伴隨著曹丕走向龍椅的孤獨背影,這部傳奇三國劇的上半場就這樣戛然而止,為觀眾留下諸多懸念。

該劇製片人吳秀波在接受新京報專訪時透露,《軍師聯盟》的下一部《大軍師司馬懿之虎嘯龍吟》預計今年9、10月份登陸熒屏。該劇導演張永新則表示,下部司馬懿的身份會變為「託孤重臣」,進一步走入曹叡、曹芳時代的政治權利中樞,並遇到人生中最大的對手諸葛亮。但對於李晨飾演的曹丕是否還會繼續出現在下部,張永新表示「不能劇透,觀眾也許會看到驚喜。」

對於有觀眾評價《軍師聯盟》徹底把司馬懿塑造為「白蓮花」一說,張永新遺憾地表示,如果上下部一起播出,可能觀眾就不會存在這個質疑。「我們並未對其洗白或抹黑,下一部司馬懿將縱橫捭闔、左右逢源,性格也會與上部有非常大的轉變。」

下部看點:

1,魏蜀吳三國混戰

上部中幾乎所有的筆墨都鋪陳在對曹魏的描寫,而三國中的蜀國、吳國卻只是驚鴻一瞥。但據悉在《虎嘯龍吟》中,不僅會出現三國混戰的場面,相較上部的「和平」,下部也將徹底進入戰爭時代。「上部我們刻意沒有拍戰爭,因為我們希望能夠反思,戰爭並非美好。但下部還是會出現上方谷之戰、失街亭等知名戰役,而且我們會從曹魏視角切入,呈現也會和以前的三國戲都不一樣。」

2人生對手諸葛亮現身

繼於和偉等戲骨在上部狂飆演技之後,《虎嘯龍吟》中的諸葛亮也將由另一位演技派王洛勇出演。對於諸葛亮形象的呈現,張永新笑稱「這是不能劇透的驚喜」,但他也透露,該劇對諸葛亮形象的詮釋會在尊重所有觀眾對這段歷史的認知上,進行有限度的創作,「這個人物的創作我們是非常謹慎、非常注意把握分寸的。」

3,曹叡並非簡單角色

除諸葛亮之外,《虎嘯龍吟》也會是歷史人物曹叡第一次以這麼多戲份出現在三國作品中,「曹叡在歷史中是有名的迎客之君,同時他也會有非常複雜的恩怨情仇。他比他的父親和爺爺,更多了一些手段,少了一些顧及。而他和司馬懿之間又是君臣又是託孤的關係,使他們之間的博弈會非常驚心動魄。」

新京報:上部一場仗都沒打,有觀眾質疑4億投資都花到哪裡去了?

吳秀波:有成本的因素,最重要的是這部劇就是一個文戲,只不過大家都把三國題材當成武戲看。如果拍武戲,我拍司馬懿幹嗎呢?我拍趙雲多好。前半部分我們就用了一個戰爭的場面。關羽死了以後,路上有一個孩童騎著牛,唱著一首悲傷的兒歌,「十五從軍去,八十始得歸,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整個中原年年戰亂、百姓十之存一的慘境,表現戰爭實則為了反對戰爭。

新京報:不能塑造一個有缺點的主角嗎?司馬懿在三國時代,如果不詭計多端而是像劇中一樣,恐怕生存不下去。這部劇和普通女子入宮,學會裝扮用計,一步步往上爬是一個套路。

吳秀波: 以前講司馬懿的故事都是從司馬懿奪得了軍權,和諸葛亮對陣祁山開始講起。也就是說,這部劇上半部講的其實全都沒有。劇情也不是根據歷史改編的,而是編劇和主創根據觀眾樂趣、需求完成的一個創作。如果是歷史劇,我幹嘛叫《軍師聯盟》?那是一個電子遊戲的名字。所以,《軍師聯盟》就是一個古裝劇。

我兩年前開始籌拍這個戲,不誇張地說,至少三十個人勸我別拍這個戲了,用看著一個老藝術家走在即將腐朽的末路上的眼神看著我。《三國演義》本身就是一個大劇本,從桃園三結義起,到草船借箭,到空城計,全是假的。我不知道在那個年代有沒有人說不可能有借東風,不可能有桃園三結義。

怎麼寫是羅貫中的需求。他就要站在劉備的立場寫這段故事,他沒有背叛自己的情感,被人看到的時候,看者感到樂趣,還能對整個故事保持一定疑問,這才是最偉大的作品。

新京報:對上部的播出效果和口碑是否滿意?

吳秀波:其實我一點沒覺得這個劇品質高。能成現在這樣,第一,是我在拍戲過程中積攢了很多人脈關係;第二,這些人脈關係對你對質量的要求有認同,他們成全了我,我才能成全這個戲。技術永遠有更高的標準,真正讓我以為在這個戲上做到無愧於自我的是我們的戲劇狀態。現在都愛提「匠人精神」,我對匠人精神的體會是,第一層匠人做出來的東西要好;第二層是自己做出來的東西比曾經做得好;第三層是活著就得做這件事情,只有做這件事情才能活著。於和偉就超越了他曾經的角色,我特別開心地說,他在這裡演的曹操就是比他以前演的劉備強,不服都不行。因為他演戲的時候有一個「場」。

新京報:這一部是否留有一些遺憾?

吳秀波:遺憾當然是會有的,再給我一年時間,再給我一點錢,我能拍得比這還好。

新京報:目前第二部是否確定了初步的檔期?

吳秀波:大約會在9、10月份,金秋時節。

新京報:以後還會做製片人嗎?

吳秀波: 如果我做演員的命運依舊叵測的話,我只能如此。其實我挺開心了,我做了演員,並且幸運地碰上幾個很好的劇本。當然了,人總是嚮往幸福和希望這段時間和曾經幸福的時候一樣,所以我是為了做演員才做製片人,絕不是因為演員當得特牛了我要去當製片人,所以接下來再讓我當製片人和監製的唯一原因,就是因為我想做演員,沒有別的原因。

1,節奏緊湊不拖沓

上部:《月旦評》拍了15天剪成十幾分鐘 下部:涉及殺伐決斷,節奏更快

相較其他古裝劇為增加劇集長度,肆意加入「回憶殺」等「注水」情節,《軍師聯盟》選擇了單刀直入,用42集講完了司馬懿從青年到中年,20年間發生的所有重大事件。例如在前四集中,「衣帶詔」風波、曹操出征官渡、楊修主持「月旦評」、曹丕任五官中郎將等事件全部有所體現。而後續荀彧、郭嘉、楊彪等歷史人物也如走馬燈般一閃而過,即便是擔任主角的曹操也在播到23集時就撒手人寰。

張永新認為,目前國內觀眾偏好的就是緊湊的節奏,而非冗長的敘述,而且上部的故事橫跨了司馬懿兩個人生階段,大幅度的推進也能使起承轉合更加明朗,「現在很多電視劇里,明明一集能講完的事情,非要放到三集去講,這裡面的原因很複雜。但我認為,本著正常的敘事速度,戲劇內容不需要拖泥帶水。」

據悉《大軍師司馬懿》上下部的粗剪版長達105集,但為保證快節奏,張永新忍痛剪掉了20多集的鋪陳戲份,「像開篇的《月旦評》,我們其實拍了15天,原本可以剪成半個小時,大概三分之二集,但這樣太長了,所以最後只剩了十幾分鐘。」張永新表示,為了觀看效果,導演必須有壯士斷腕的狠心,「一部戲即便拍的非常精彩,但放在規定的情境下若完整呈現有可能會拖慢劇情,必須有所取捨。」

但據張永新透露,由於下部將涉及更多戰場上的殺伐決斷,因此劇情的節奏會比上部更快。「下部司馬懿將展開與曹叡、曹芳、諸葛亮的勾心鬥角,這個過程是懸疑迭起的,因此也絕不能拖沓。」

2,服飾用色謹慎除了楊修例外

一部劇想要做到口碑與收視成正比,不僅劇情要引人入勝,服化道是否精美且符合史實也成為觀眾評判的標準之一。《軍師聯盟》的造型設計師陳同勛曾透露,他們在拍攝前四個月就介入到這部劇的設計工作中。從設計到完工,最少經歷了16個月,共設計出三、四千套服裝。

張永新形容《軍師聯盟》服飾的特點就是「古拙又現代」。「古拙」即在服飾用色上十分謹慎,灰、黑、藏藍形成了男性角色服飾的主要色調,即便是女性角色,也主要以淺藍、淡粉、深紫為主。「我們一定是選用過渡色系,而並大紅、大綠。像劇中的紅色也不是純粹的艷紅,你仔細看可以看到紅里透著黃、朱、紫等。」除了色彩的表現,服飾的樣式也最大限度的還原了漢服的細節,「例如直裾和曲裾、搭袖子和祐紉的方式,這些我們都考量了兩漢的服飾設計邏輯,一定不能違背歷史。」

但由於兩漢時期的紡織和印染技術尚不發達,如果該劇停留在一比一的克隆,必然會和觀眾的審美違和,所以張永新與設計團隊也為該劇服飾加入現代元素。比如像司馬懿、張春華、曹丕等人的衣服,領子雖然也是用紉的,但外披的翻領方式實際上借鑒了西服的立體裁剪法,「他們服裝上的紋飾也不再是扁平化,而是一種現代的立體化。」

但這樣的設計理念也有例外之處。例如楊修的服飾則以艷藍為主,花紋偏向繁瑣的青花瓷紋理,帛冠衝天也十分顯眼。張永新表示,楊修的服飾是刻意為之,「楊修性格張揚、輕浮,在某種意義上,服飾也需要與人物性格形成邏輯關係。」

質疑一:歷史邏輯混亂?

第一集華佗為張春華剖腹產,頭胎出生的應是司馬師,即公元208年,隨即衣帶詔事件爆發。但《武帝紀》記載:(建安)五年春正月,董承等人謀泄,皆伏誅。」「衣帶詔應發生在公元200年,而非208年。

華佗死於公元208年,官渡之戰發生於公元200年,但在劇中華佗竟然先於官渡之戰被殺。

歷史題材究竟應該更符合歷史,還是更側重戲劇性,這對於導演和編劇來說都是難以權衡的問題。據悉,《軍師聯盟》也曾在編劇階段與歷史顧問團隊探討,希望嚴格按照歷史的時間邏輯來創作,「但我們發現若是這樣,整個故事的敘述可能會非常像流水賬。而且這部劇的時間跨度又長達十幾年,單是司馬懿躲避曹操的徵辟就用了七年,那這七年該如何通過按部就班的戲劇來呈現呢?」

因此,張永新團隊的共識是「歷史歸歷史,戲劇歸戲劇。」張永新表示,三國故事中最為經典的《三國演義》的創作邏輯其實也是傳奇故事,真正歷史中也沒有所謂空城計和上方谷之戰,但故事的精彩可以讓大家規避對其歷史性的探究,「我們的定位也並非歷史正劇,而是一部講故事的傳奇劇。我們的創作初衷是為大家講一個精彩的故事,所以戲劇性都是為故事服務。但我們也不是信馬由韁的胡說,還是保持『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理念。例如華佗在該劇中只是一個引子,因此對事件重新排列組合我們認為在戲劇角度是可以允許的。」

製片人吳秀波也告訴記者說他在籌拍期間看《三國演義》、看《三國志》、查魏國史料、王公貴戚、名人文士對司馬懿的品評。弄出的第一稿符合史實,但毫無戲趣,大概只完成了男性對三國的認知,吳秀波拿給太太看,太太很不感冒。吳秀波想雖然是男性題材,但觀眾是女的啊。於是換了個女編劇寫,到最後女觀眾也覺得挺好看。

質疑二:用詞錯誤?

曹操尚未自立為王時便自稱,郭嘉便對曹操稱

曹操使用的管中窺豹、楊修使用的蒲柳之姿,兩詞都是出自南朝《世說新語》。

對於觀眾糾正的用詞錯誤,張永新表示,其中「臣」、「妾」二字在歷史中並非「稱王」后才可使用。「臣是從象形文字轉變而來,兩漢時期一些父與子之間的家書,兒子也會稱父親為『大人』,稱自己為『臣』。」與此同時,劇中大臣自稱「臣」的橋段都是發生在曹操開府之後。曹操從擔任太司空,到後為丞相,雖未為王,但都位列三公,「曹操已有開府的權利,因此其他人對其稱臣並非虛構。」

但對於成語典故使用上的時間錯亂,張永新表示,這類錯誤確實是非常遺憾的事,「因為戲的篇幅比較大,確實有掛一漏萬的事情出現,對於觀眾的批評指正我們很開心,也虛心接受。假如再有一些時間的話,我們會把它做得更嚴謹,梳理得再仔細一些,作為導演這也為我留下了遺憾。」

質疑三:女人戲家庭戲過多?

曹操去世后,司馬懿與正室張春華、側室柏夫人的家庭爭吵戲份佔據了大部分筆墨。

對於《軍師聯盟》徹底淪為女人戲的說法,張永新不認同。他認為,雖然曹操去世后,廟堂之爭看似開始變為張春華與柏夫人之間的妻妾爭鬥,但實際背後真正的權利博弈者還是司馬懿和曹丕。「柏夫人是司馬懿的妾,但同樣是曹丕的棋子。在這個棋子的去留過程中,看似是張春華捍衛權利,但實則是司馬懿在擺脫曹丕的裹挾。」在他看來,司馬懿和曹丕亦師亦友,又是互相提攜的君臣,他們的爭鬥不能再像司馬懿和曹操,僅局限於朝堂之上,「但可能是我們鋪設的手段太深了,觀眾好像沒有完全看懂。」

但除了戲劇性的設計之外,張永新也坦承,家庭倫理橋段也是希望能夠吸引更多女性觀眾觀看。「當初我說要拍三國劇,家裡的女性成員直接表達了她們不想看,這也是目前觀眾中存在的現象,但我們希望觀眾群更寬泛。」因此此次連演員性別的配比上,張永新都經過了慎重考量,希望加入女性視角;同時他也用相當的篇幅呈現了曹丕與甄宓和郭照之間的關係,「我關注到網上有很多女性朋友都在為甄宓的命運提心弔膽,甚至說想拍死曹丕。我覺得這些評論都挺有意思的,至少我們做到了儘可能符合不同受眾的審美。」

對於有的觀眾說《軍師聯盟》中軍師出現得不多,吳秀波回應稱:「覺得很多了,郭嘉、苟彧、楊修、司馬懿等都可以稱作軍師。同時,國家有國家的軍師,家庭也有家庭的軍師,張春華、柏靈筠又何嘗不是司馬家的軍師呢?」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