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哥窯的冰裂紋如何鑒定?

哥窯列入宋代名窯,最早見於明宣德年間的《宣德鼎彝譜》,該書說;「內庫所藏柴.汝.官.哥.均.定」,把哥窯排在汝窯.官窯之後,排在鈞窯.定窯之前,哥窯被定為宋代名窯,而且當做重要收藏。

哥窯造型有瓶.爐.洗.盤.碗等物。就器胎說薄厚不同,胎質又有瓷胎與砂胎之分;胎色也有黑灰.深灰.淺灰.土黃等幾種不同色調;釉色有粉青.月白.油灰.青黃各色;從時間講,應有早晚之別,從產地講恐也不是出於一個窯口的產品,情況是很複雜的。因為至今也沒有找到哥窯的窯口,無法確定真偽,但從出土或傳世哥窯與宋代官窯相對比來看;它們的造型及胎釉老化特徵都是相通的,自古就有官哥不分的說法,本人認為是有道理的。

明代《格古要論》中描述哥窯紋;取冰裂鱔血為上,梅花紋次之,細碎紋紋之下也。這裡講的是崇尚紋路美的哥窯,最好的開片紋路是金絲鐵線。依現代人看;冰裂鱔血紋也是好比欣賞一部優美的神畫,拿在手中;看著那優美的造型,那溫潤的釉面和自然生長的各種紋路,會讓你百看不厭.愛不釋手。

一般來說,哥窯的釉面光澤較少,有一層像酥油之光,釉面有一種皮膚出油汗的感覺,釉質較深濁不透,釉厚薄不勻。但也有一種最好的哥窯瓷;釉層極其細膩滑潤,光澤明亮而溫潤,精光內斂,整體的感覺是玉而非瓷。

宋哥窯的大開片並不是全黑色,而是黑中閃陰藍色的感覺,線路稍粗色深,線路長而且相互連接,這應該是當時出窯開片時塗抹上去的炭黑色。小片紋的線路細而彎彎曲曲,發鐵黃或鐵紅等深淺不同的顏色,這和所處的環境有關;在土中埋藏的時間越長,土中的鐵滲透進開片的色就越深,反之就淺,和時間是成正比的。小片紋的線路就好比人到老年自然出鄒紋一樣;上千年春夏秋冬,熱脹冷縮及土內對瓷器的壓強變化,便會自然產生細小的彎彎曲曲的開片,傳世時間長的也有空氣中的氧化物對它的腐蝕作用。小片紋的線段短並與深色線段相連,但它們卻是各自不同的兩張網。新瓷的裂紋都比較平直,裂口都比較寬。裂紋將釉面切割成的裂紋都成帶有角度的四邊形五邊型等幾何形,而古瓷是在漫長的歲月中,隨著環境的變化緩慢形成的,裂紋的線條彎曲自然。

宋哥窯的紫口鐵足是它的典型特徵,但也有有鐵足沒紫口的。所謂紫口所指口部向下流釉,露出胎的紫黑色胎質所言。宋哥窯因多次上釉釉很厚,放大鏡下觀泡,釉泡層層疊疊,有聚沫攢珠的感覺。但也有的泡很少,看不清楚。高倍放大鏡下看;釉上和釉層內,必然會生長出白色.灰白或泛褐鐵色的土繡花結晶,釉內部生成棉絮狀.雪花狀.碎渣狀等等各種形狀的莫來石晶體。胎底一般是用墊餅或裹足支釘支燒,底足塗醬色護胎釉,製作規整。

宋哥窯的燒結溫度在1250度左右,稍有欠火,以手扣之聲音有些木啞,在陶與瓷之間。

傳世哥窯主要收藏於故宮博物院及台灣省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及流散到國外的也不少。近些年,各地大力進行基本建設,也出土了一些數目不祥的哥窯瓷器,在一些收藏家手裡也有一些。

哥窯尤其是宋代哥窯瓷器;它的器形優美端莊高雅,尤其得到歷代皇親國戚.文人雅士的喜愛,能真正見到真面目的人很少,能得到一件真器就更不易,大的拍賣公司也很少拍到宋哥窯瓷器。有藏友不惜高價買到宋哥窯瓷器,但卻打了眼買到了贗品,是件很使人痛心的事。所以,多學習一些手中有真品的藏友的收藏心得的知識,比那些手裡沒有真器,只有書本理論知識的一部分專家的鑒定要強得多。僅以亭頤多年收藏的一點經驗體會,以釋藏友。能使藏友少走彎路,便是亭頤的初衷。

放大400倍

褐黑色大開片稱鐵線,大開片裡面的小開片稱金絲,它們是各不相干的兩片網,金絲線開片彎彎曲曲寬窄不一,是經千年以上時間慢慢形成,污物已深入釉里。

下兩圖是故宮宋代哥窯瓷器,具金絲鐵線特徵。

網友收藏的宋哥窯瓷片截圖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