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雪珥:澳大利亞亟需新型外交戰略

原標題:雪珥:澳大利亞亟需新型外交戰略

是否該向「靠攏」,近期又成澳大利亞的輿論焦點。

澳大利亞首位駐華大使斯蒂芬·菲茨傑拉德日前發表公開演講,認為由歐洲和美國領導的時代已行將結束,呼籲澳大利亞把作為其外交和經濟政策的主要焦點,並「在我們的教育中注入問題研究和中文課程」,爭取讓澳大利亞對產生更大的影響。

菲茨傑拉德的講話不僅受到澳大利亞主流媒體的廣泛關注,也受到諸如《紐約時報》等美國主流媒體的注意。

在菲茨傑拉德之前,前總理基廷,前駐美、日和印尼大使約翰·麥卡錫,前外長鮑勃·卡爾等澳多位政要也公開發出向「靠攏」的呼籲。

澳政府最為引人注目的實際動作,就是公開呼籲加入TPP,填補美國退出而留下的空白。澳外長畢曉普在上月接待外長王毅時,強調在當前國際局勢不確定因素增多的背景下,澳中進一步密切雙邊合作,並加強在國際事務中的協調合作具有特別重要意義。

凡此種種,的確顯示澳有向「靠攏」的感覺。但是,澳外長畢曉普上周在新加坡演講時,卻又警告「如果不擁抱民主,就永遠無法激發全部潛力」,並呼籲美國提升亞太事務的參與度。同樣是這位外長,此前在諸如南海議題上,一直表現得相當強硬,曾因此在媒體上飽受批評。

對於這些看似矛盾的信息,應綜合理解。

澳大利亞的基本國情是「大國寡民」,這決定了其安全方面的先天焦慮,「事大主義」成為澳建國以來的外交基調,先後依靠英、美「老大哥」,忠實、甚至超額地履行了作為「小弟」的各項義務。澳美同盟建立之後,澳參加了美國所發動的每一場對外戰爭,在美朋友圈中也是獨一無二的。

然而,如同任何一種差距過大的親密關係,澳亦遭遇過頗為傷懷的「遺棄」。當年,美國一方面與秘密外交,一方面卻將澳洲緊緊推向反共反華第一線。感覺被「涮」的澳大利亞,惱羞之餘亡羊補牢,在1972年迅速實現澳中建交,成為澳獨立自主外交的典範。

川普當選后,在與澳總理初次通話時表現傲慢,引起澳朝野普遍不滿,進一步激勵澳內部推行獨立外交的呼聲,主流媒體也發表諸如《澳大利亞需要新的中美戰略》的社論。

可以說,當下是澳大利亞立國一百多年來,探討新型外交戰略最為認真和迫切的時刻。美國表現出的保守主義與孤立主義傾向,令澳極為擔憂。澳甚至召回駐全球所有大使,這種世所罕見的大動作,正是其外交顧慮的急迫表現。

澳採取「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做法:一方面加強與美國新政府溝通,爭取時間,「電話門」事件后,澳外長畢曉普在美進行高強度公關,最終成功邀請美國副總統4月份訪問澳洲;畢曉普在新加坡的講話,既是澳政客展現「政治正確」的程式化動作,也是講給美國老大哥聽的表態。另一方面,澳試圖深化同在捍衛與推進全球化方面的合作,甚至率先表態希望加入TPP。

凡此種種,都是澳大利亞不斷自我調整,試圖適應中美關係「新常態」的努力。澳為自己的國家利益計,絕不會在中美之間「選邊站」:一方面,澳美同盟是澳在二戰後幾十年來的立國根基所在,美國向澳大利亞提供的諸如安全保障之類的產品是不可替代的。即便美國走上保守主義和孤立主義,澳亦絕無可能「棄美投華」,何況這對也毫無實際意義;另一方面,澳國內市場的狹小決定其必須依靠全球市場,絕無可能推行任何反對貿易自由化和全球化的政策,絕無可能放棄與的經貿關係。

澳最佳選項必然是:推行獨立外交戰略,在中美之間扮演更為積極主動的協調角色,從而變「左右為難」為「左右逢源」。(作者是澳大利亞華裔學者、盤古智庫學術委員)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