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騰訊傳1998-2016:中國互聯網公司進化論

分 類: 企業管理

作 者: 吳曉波

內容簡介

從1998年開始創業到成為世界級互聯網巨頭,騰訊以即時通信工具起步,逐漸進入社交網路、互動娛樂、網路媒體、電子商務等領域,在超高速發展的同時亦飽受爭議,在「3Q大戰」的激烈衝突之後又進一步走向開放……騰訊的發展路徑,亦是互聯網企業成長的縮影。我們可以看到,的互聯網人在應用性迭代和對本國消費者的行為了解上,找到了自己的辦法,並開始領跑全球。

作者簡介

吳曉波:著名財經作家,「吳曉波頻道」、藍獅子出版創始人,常年從事企業史和公司案例研究。著有《大敗局》I和II、《激蕩三十年》《跌蕩一百年》《浩蕩兩千年》《歷代經濟變革得失》等廣具影響力的財經書籍,著作兩次入選《亞洲周刊》年度最佳圖書。

精彩書摘

創業:1998—2004

「羞澀文靜的馬化騰怎麼可能成為一個企業家呢?」所有接受我訪談的馬化騰的中學及大學同學、老師,無一例外地都發出過這樣的感慨。就連馬化騰自己也沒有料想到,他將創建一個「大企業」。他與創業夥伴張志東曾規劃,到第三年的時候,雇傭員工人數將達到18個。當OICQ——也就是日後的QQ上線時,他們把用戶的極限值設定為10萬人。馬化騰還幾次三番想把公司賣掉,卻沒有人願意接手。

不過,馬化騰最幸運的是,他身處在一個「大行業」和「大時代」。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理查德·泰德羅在描述鐵路和電報的商業意義時說:「任何能打破對於人、產品和信息的時空限制的新發展,都會對商業運作的方式產生巨大的影響。」在人類歷史上,崛起於20世紀90年代的互聯網經濟顯然是一個與鐵路和電報同等重要的商業發明,它重構了信息的傳播方式。而則在改革開放的20年後,搭上了互聯網經濟的第一班列車——如果美國是這列火車的車頭,那麼則是掛在後面的第二節車廂。我們可以說,是在互聯網運動中受益最大的國家。

馬化騰是改革開放之後的第三代創業者,與之前的農民辦企業、「城市邊緣人」經商以及官員下海不同,馬化騰創辦騰訊,更大的驅動力來自於興趣,他對信息技術擁有與生俱來的熱情。深圳是第三個提供互聯網接入服務的城市,而馬化騰是全國最早的幾百名網民中的一位,並且管理過一個名氣不小的站點。馬化騰和其他四位創業同伴都出生在城市中產階級家庭,其中四人是中學和大學同學,他們對互聯網——而不是金錢本身,有著宗教徒般的狂熱。

小阿爾弗雷德·錢德勒在研究美國早期工商企業的發家史中,提出過著名的「成長四階段」論,即積累資源、資源的合理化利用、持續增長和對擴展中的資源的合理利用。回顧騰訊的早期成長史,我們清晰地看到了這一演進的軌跡:通過QQ實現了用戶資源的積累,以創新的盈利模式實現用戶資源的獲利兌現。然而,這並不是一個必然的過程。

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到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滅,的互聯網企業全部都是美國式的仿製品,新聞門戶、郵箱、搜索,包括即時通信工具,無一例外。騰訊在很長一段時間不被業界看好,很大的原因在於,它的仿效對象——由以色列人開發、後來被美國在線(AOL)收購的ICQ從來沒有實現過盈利,甚至一直到我寫作此書的時候,也沒有另外一款即時通信產品找到了好的獲利方式。所以,馬化騰必須做對一些事情,其中很多是美國人沒有做過的。

做對的事情之一:騰訊對ICQ的模仿建立在微創新的基礎上。它把信息留存從客戶端轉移到伺服器端,從而適應了當時的上網環境,還先後發明了斷點傳輸、群聊、截圖等新穎的功能。從騰訊的案例中可見,互聯網從業者在應用性創新上的能力和速度並不遜色於任何國際同行,這一特徵與電子產品、汽車、醫藥、機械裝備等領域發生的景象完全不同。

做對的事情之二:除了技術的微創新之外,互聯網的商業應用還受到一個地區的網路環境、用戶習慣、支付體系、國家政策等客觀條件的影響。因此,本土企業往往有更大的優勢。騰訊很早就提出了「用戶體驗」的概念,它富有創意地推出了「會員服務」、虛擬道具出售、Q幣等服務型創新,從而使得QQ由一款沒有溫度的即時通信工具逐漸轉型為一個「類熟人」的網路社交平台。在這個意義上,騰訊是全球最早的社區網路的試水者之一。

做對的事情之三:馬化騰在創業不久后便開始謀求資本市場的支持。幸運的是,在他滿世界找錢的時候,風險投資已經進入,IDG、盈科、MIH在騰訊的早期發展中起到了很重要的資本輸血作用。騰訊也是第二家在香港聯交所上市的互聯網公司。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