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中醫不傳之秘在於「量」,經方藥量該如何把握?

小編導讀

中醫的博大精深,不僅在於幾千年的理論積澱與臨床實踐,很多細微之處,都暗藏玄機奧秘。比如中藥的用量,一直是一個很費腦筋的問題,業界盛傳的「中醫不傳之秘在於量」,關於中藥的用量問題,是很多中醫人的困擾。對於仲景方的藥量,到底該如何把握?且看本文作者如何說!

歷代度量衡是有差別的,所以雖經多方考證,如何折算《傷寒論》中的藥量至今尚未有統一標準。但是有了一個基本的說法,如重量,漢代的一兩相當於現代的15.625g。考證《傷寒論》的用藥劑量折算當今克量的問題,確屬必要,起碼會促進《傷寒論》用藥的研究。然而,考證的目的是為了臨床治病,古今藥物的質量與種類、病人的體質與病情、氣候的高下與冷暖,均有所變異,所以經方藥量之用,應遵古而不泥。現就經方的藥量問題提出以下管見。

1不必鑿求經方原量

歷代醫藥學家臨證用藥,其藥量掌握多隨當代度量衡的變化及經驗性的用藥習慣而變化。當然這種變化是有規矩方圓的,不能隨心所欲。所以,對經方藥量不必鑿求。實際上也無法鑿求,如石膏,「如雞子大」,雞子尚有大小之別,「如雞子大」究竟是多大(量)?附子「大者一枚」,何謂「大者」?有的傷寒注家主張運用經方應該嚴格按照原方原量,否則就不能取效,這種認識似乎太過死板。經方儘管是仲師所決定的,實踐也證明是行之有效的,但是它是具有一定之規的。而中醫臨床辨證論治最大的特點就是靈活,也就是說,經方貴在活用。既然活用,為什麼要鑿求原方原量?還有一個更為有力的理由,就是臨床疾病是極其複雜的,不會按照經方的原方原量而發病。

2以臨證藥效為準

現今醫者運用經方大多按傳統的折算標準,即《傷寒論》中一兩,折今一錢(3g)……臨床證實這種折算標準,無論從疾病、藥物,還是從療效來說,都基本是合理的。只是隨著疾病譜的變化和中藥質量的改變,現今臨床用藥量呈現逐漸增大的趨勢,但是大多經方的運用尚未達到原量的程度。

3注重原量比例

中醫不傳之秘在「量」上,《傷寒論》藥量之秘,尤為深邃。然衡量有變,藥物的配伍比例不變,所以只要掌握經方藥量比例,則不傳之秘,知其大要也。如桂枝加桂湯的「更加桂二兩」,依藥量習慣折算及藥量比例,桂枝用至五錢(15g)即可。

儘管歷代度量衡有異,《傷寒論》藥量折算說法不同,而經方之用卻歷千年而不衰。其根本原因在於醫者能重心法而不拘死量,遵經旨而不泥古說。

版權聲明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