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後人類世界的最終皈依

文/寶木笑

科幻小說其實和其他任何的文學類型一樣,它們從未離開我們的生活太遠,或者可以說,它們就是某種生命思考的延續。科幻小說在這方面一直有著先天的優勢,從一般公認的第一部科幻小說《弗蘭肯斯坦》便能看出這樣的端倪,瑪麗•雪萊塑造的科學怪人更直擊人心的地方卻是人性善惡的探求。此後的科幻小說得到飛速發展,但不管太空歌劇還是硬科幻故事等各種類型,真正流芳的科幻經典永遠和這種對生命與人性的思考緊緊相隨。究其原因,也許是科幻小說在人類科技等方面的幻想為人們展示了未來的無數可能,更為重要的是,這實際上讓人類社會和自身得以進入一個類似極限的文本狀態,科幻小說就像是一個實驗室,考驗人性,思索生命。

《弗蘭肯斯坦》劇照

正是在這種意義上,A.G.里德爾的《逃離2147》是一本非常合格的科幻小說。里德爾先是讓故事以一次墜機事件開端,上來就將主人公尼克和哈珀等人物置於一個極端的環境,但這次墜機卻並非一次一般意義上的事故,而是一次經過精心策劃的時空穿越,倖存者從2015年穿越到了2147年。故事一直在緊迫感中急速地前行,倖存者不但沒有得到未來救援的溫暖懷抱,還被不明身份的襲擊者一直追捕。未來的世界讓倖存者充滿迷惑和震驚,那個一百多年後的人類世界顯然經歷過極為輝煌的文明階段,但在2147年卻只剩下空寂的街道和廢棄的建築,人類彷彿已經因為某種原因而滅絕。

這是典型的後人類世界的故事,當然里德爾也延續了其《亞特蘭蒂斯》系列的反烏托邦風格,即科技的迅猛發展並未帶來一個人類光明的未來,科技最終倒伏在了人性的複雜面前。《逃離2147》也正是如此,故事的發展完全是抽絲剝繭式的,層層的謎團逐漸解開,原來人類在未來建立了「泰坦」這樣一個組織,極力發展宏偉的科學計劃,並最終成功,世界最終掌控在100個被選中的「泰坦人」身上(他們被極度保密的不老術改造)。當有人足夠優秀,可以為人類發展做出更為巨大貢獻的時候,一個「泰坦人」可以在其餘99人至少過半數同意的情況下放棄自己的身份,讓給新人。

但這種貌似設計完備的更替制度,必然會遭遇人性的考驗,後人類世界出現了災難性的逆轉。「泰坦」集團的兩個主要創始人在愛情和親情面前,選擇違背「公心」,決定將不老的技術偷出來救治自己的愛人和親人。然而負責偷盜的人卻將盜取的技術向全世界進行了公布,這當然也是人性的正常反應,在我們向來「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社會尤其容易理解。但是在世界其他政府研製不老技術的時候,這一技術發生了可怕的變異,一種類似早衰症的瘟疫開始席捲全球,造成了全人類在短短時間內迅速滅亡。這種某種「失誤」造成的意想不到的大災難和歷史轉折,在描寫後人類世界的科幻作品中並不少見,比如《生化危機》中的「T病毒」,其起源就是創造者為了醫治女兒疾病而研製的變異基因。

這裡就涉及到一個問題,何為後人類世界,又為何這樣的災難最容易發生在後人類世界。其實,後人類世界是一個與未來世界相對的概念,在時間段劃分上看,後人類世界應該介於當前人類社會和未來世界之間。這也就決定了後人類世界自身的特質,在科技水平上後人類世界已經實現了飛躍,人類已經擺脫了當前世界的種種技術限制,正在向更偉大的文明進發,但卻還未達到真正的未來。如果做一個不恰當的比方,未來世界是《星際迷航》或者《星球大戰》,那麼後人類社會則是《攻殼機動隊》亦或《神經漫遊者》。未來世界中的人類已經有著一定的確定走向,他們也許仍然面對著各種危險,但顯然已經跨過了反烏托邦式的歷史倒退的災難期。如果未來世界對於人性和生命更像是一座伊甸園,那麼後人類世界無疑是人性和生命的裁判所。

為世人熟悉的《星際迷航》企業號

來自《星球大戰》的殲星艦

因此,我們在後人類世界的文本主題中能夠更多嗅到「賽博朋克」的「反烏托邦」味道。「賽博朋克之父」威廉・吉布森的《神經漫遊者》直接催生了《黑客帝國》系列,帶動了布魯斯・斯特林、約翰・謝利、路易斯・謝納、帕特・卡迪甘等一大批當代優秀科幻作家。而《神經漫遊者》的調子和《逃離2147》是很相近的,他們的作品沒有繼續一般科幻小說熱衷的太空旅行、人機大戰、外星生物入侵等過於超越現實的題材,而是在緊扣現代科技現實的基礎上,對科技發展進行克制地展望。比如,《逃離2147》中Q-net全球量子網路的描述,特別是直布羅陀大壩的假設——在直布羅陀海峽建立一座雄偉的大壩,從而永久解決歐洲和非洲經濟發展乏力的問題。

《黑客帝國》中的現實世界

如果細細品味《逃離2147》和「賽博朋克」作品的這種對科技發展幻想的剋制,我們不難發現,這實際上反映了此類作品在主題上對「後人類世界」謹慎樂觀的潛意識。《逃離2147》雖然故事感非常強,但其文本的整個基調還是一種反思,里德爾沒有十分用力地渲染科學的恐怖,對科技可能給人類帶來的福祉也沒有盲目樂觀,而是冷靜地向讀者展示了「泰坦」集團的種種後人類世界的強大技術,讓讀者自己去審視自己的內心,去反思人類社會的走向。這實際上是延續了科幻小說探討人性與科技關係這一經典話題,繼續引發我們對「我們是誰,我們從何而來,又將去往何方」這一古典問題的思考。

不必諱言,對這個問題的思考必將引出一個科幻小說不得不面對的主題極限:從科技細節的幻想方面,我們能夠完全不顧忌現實的局限,一味天馬行空,但從人性複雜的角度,我們也許就不能再肆意妄為了。完全拋開這種人性的複雜性,將未來描述成為人人成為聖賢的天堂,或者一味描述人性中的醜惡,將未來描述成人人淪為魔鬼的地獄,都是科幻作品的一種最大的失敗。正是在這樣的意義上,《逃離2147》是沒有明確的反派的,不管是為了愛人和親人拋去「公心」而決定盜取不老術的「泰坦」創始人,還是最終將不老術技術向全世界公布的盜竊者,甚至在研製過程中變異了不老術基因造成瘟疫橫行的各類科學家,其實他們都只能算作並不完美的真實的人。

相比之下,處於巔峰時期的「泰坦」集團的後人類世界卻是一個不管是科技還是制度都幾乎「完美」的世界。特別是「泰坦」集團刻意創造的第5項也是最後一項奇迹:泰坦人本身——即通過技術讓被選中者實現長生不老,這些被選中者必須是人類世界最偉大、最聰明、最富創造力的人,雖然這個「泰坦人」的委員會只有100個名額,但卻可以進行程序公正的更替,為的就是激發全人類創造更美好世界的信仰和激情。「泰坦人」的想法在本質上與二戰後後人類主義的論調很相似,後人類主義者提倡運用科學技術,使自然的進化讓位於技術干擾的人為的進化,認為通過人工智慧、數字化技術、遺傳工程、基因改造和電子彌補術等手段,人類將實現從自然人、肉體人向技術人、電子人的進化。

《攻殼機動隊》中的現實世界

毫無疑問,這已經涉及到後人類世界最後皈依的問題,這多少像是我們俗語里的「坎兒」,邁過了這個「坎兒」,後人類世界將真正邁向未來,否則人類毫無未來可言。如果縱觀幾乎所有的「賽博朋克」類的科幻作品,甚至涉及面更廣一些,幾乎所有優秀的科幻作品其實都有意無意地將人類邁過這個「坎兒」的方向設置為更多地依靠科技的發展。而這種設置必將帶來一種人與技術之間的強烈對抗,也即里德爾在《逃離2147》作者手記中提到的:「儘管被新的技術團團環繞,我卻仍舊百思不得其解,不知道我們是否正在創造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還是僅僅在使它加速前進。」

優秀的科幻小說都帶有強烈的人文反思色彩,說得更確切些,就是對後人類世界最終皈依的一種強烈的人文關懷,在這方面,《逃離2147》是值得被關注的。需要著重指出的一點是,這種反思也跨越了時空的限制,在各個時代的優秀作品中得到反覆印證。前面提到的科幻小說的最早實踐者瑪麗・雪萊,她在十九世紀工業時代來臨初期,就設想了技術複製生命的可能性及其後果。而《神經漫遊者》與《逃離2147》有著更多共鳴,《神經漫遊者》的迪恩靠重設DNA活了一百三十五歲,行將死亡的阿西普爾利用超低溫冷凍技術讓自己每隔一段時間就自動「復活」,他的妻子則製造了兩台超級計算機,把自己的思想、性格數據進行上傳保存,藉以實現永生。

《神經漫遊者》確實是佳作,很值得一讀

但不管是哪一種技術,其最初的意圖都是宏大而美好的,即衰老和死亡本是人類的宿命,這種面對永恆時空的脆弱讓人困惑甚至悲憤,同時也限制了人的力量,因此讓科技加速發展、打破這種限制自然成為想當然的選項。然而,這隻能算作後人類世界必須要突破的某種障礙,卻不算是決定性的那個「坎兒」。在《逃離2147》的最後,里德爾借女主哈珀之口說了這樣一段話:

「尼古拉斯對我說過好幾次。這也許是他對我說過的最誠實的事情。所有泰坦奇迹,他們的技術,只不過是在讓世界加速,卻沒有解決我們真正的問題:人性。他們沒有讓人性變得更加寬容或是更加善解人意。他們沒能讓我們更容易去接受,也無法改變我們的內心。那才是真正的挑戰,那才是他們應該為之努力的東西。而不是技術、創新,或是建築工程。我相信亟待改變的是我們對待彼此的方式,這才是我的人生中缺失的那種挑戰,這才是我會如此不開心的原因。」

哈珀回顧2147之旅的這段話無意中卻點破了更多的命題:後人類世界的皈依問題實際上揭示了科學的雙刃劍屬性,更揭示了人如何才能繼「上帝已死」之後,邁過福柯所說的「人類是時代的產物,而且人類可能正接近它的盡頭……人將被抹去,如同海邊沙灘上的一張臉」。在很多描寫後人類世界的作品里,佔有壟斷技術的大公司、統治網路的超級計算機才是世界的主宰,人類要麼受制於公司的控制,要麼受制於機器,無力掌控自己的命運,最終淪為信息海洋的一個符號,傳統意義上的「人」被科技解構了。

如何在利用飛速發展的科技的同時,避免這種解構,維護和重建人類的人文價值與主體性,正是《逃離2147》此類優秀科幻作品的最大主題和文學意義所在,而這對於人類來說十分重要。因為,未來其實並不遙遠,現實也足夠殘酷,比如二十年對於人類歷史來說或許連一瞬都談不上,但如果將二十年前人們對網路和電子產品的依賴程度與今天對比,我們無疑會大驚失色,原來技術已經以一種令人瞠目的速度無聲地滲透進了我們的人生和生活。

泰坦神話

在這樣的背景下,里德爾在書中對後人類世界的核心奇迹——「泰坦人」的設定顯然是一種隱喻。在古希臘,泰坦統治的世界被譽為「黃金時代」,他們極端強大,卻因為與父親天神烏拉諾斯的互相仇恨而彼此傷害,陷入詛咒和混亂,最終被宙斯為首的奧林匹斯神族推翻並取代。里德爾以「泰坦人」的神話與書中「泰坦人」的奇迹進行互文對照,其意圖不言自明:後人類世界的最終皈依絕不在於力量的強大,而應該是全書最後的那個溫馨浪漫的橋段——「晚餐吃到一半的時候,我們(筆者註:男女主人公)把剩菜包裹起來,放進冰箱打算明天再吃,然後為夜晚撥旺了爐火,朝著卧室走去。自我有記憶以來,這是我第一次不再為未來感到擔憂」。

—END—

————————

更多文字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寶木笑說(baomuxiaoshuo

講述老百姓自己的讀書生活。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