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這起恐怖案件雖然才過去4年,卻已留下難以磨滅的痛

為了紀念美國獨立戰爭,每年4月的第三個星期一,波士頓均會舉辦馬拉松比賽。

這一天,是美國愛國者日。

而波士頓,也是全球首個舉辦城市馬拉松比賽的城市。

2013年4月15日,就在波士頓,傳來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

當天在馬拉松比賽現場,發生了兩起爆炸事件。

這兩起爆炸,間隔時間大約在12秒。

這起被歐巴馬定性為恐怖襲擊的爆炸,造成了3人死亡,近200人不同程度受傷。

逝者中,有一名餐廳經理,一名留學生,以及一名8歲的小男孩。

這事,令人心痛。

今天,小丑要推薦的,就是根據這起案件改編的一部電影。

今年1月份剛在美國上映,評分不低。

豆瓣8分,IMDB有7.5,爛番茄上為80%新鮮度。

導演彼得·博格和主演馬克沃爾伯格繼《深海浩劫》,《孤獨的倖存者》后,再次合作的這部:

《愛國者之日》

關於這起案件,HBO在2016年也拍了一部紀錄片:

《馬拉松:愛國者日爆炸案》。

它記錄下了這起爆炸案后的現場情況,追捕罪犯的過程,以及受難者的心路歷程。

當時所有媒體的新聞圖片,路人手機中的素材,當時一手的新聞圖片和視頻,都被放到了影片裡面。

而在這部《愛國者之日》中,也延續了紀實的風格。

它將真實畫面與電影故事相結合,力求真實。

本片的素材,還來源於波士頓警方的各種資料和調查筆記。

本片同樣也詳細講述了這起爆炸案的始末,警方追捕兇手的過程,以及受害者的心路歷程。

我們先來回顧下這起案件的偵破過程。

在爆炸發生后,警方迅速成立了指揮部。

並迅速鎖定了兩名嫌疑犯,於車臣來到美國定居的兄弟倆:

26歲的塔米爾南·沙尼耶夫和19歲的喬卡·沙尼耶夫。

鎖定嫌疑犯后,4月18日,警方公布嫌疑人照片,請求民眾提供破案線索。

(此為電影畫面)

4月19日凌晨,一名籍男子孟丹給警方電話,聲稱他被該爆炸案疑犯劫持。

對方搶走了他的車。

根據這條線索,警方迅速部署警力,追蹤那輛被劫持的車。

其後,在一條巷子里,警方與兩名嫌疑犯交火。

這個過程中,哥哥塔米爾南被擊斃。

弟弟喬卡逃逸,逃逸過程中,喬卡開的車碾過被擊倒的哥哥。

4月19日,弟弟喬卡躲藏在當地居民家後院,被居民發現並報警。

當晚,喬卡落網。

這樣一條時間線描述,是符合新聞報道的節奏的。

但在《愛國者之日》中,在戲劇性上,則是對這場追捕做了電影化的處理。

它並沒有對這個過程進行加油添醋,但卻讓使這個過程呈現出一種緊湊感。

尋找嫌疑犯的過程,是通過閉路電視,高科技手段,再通過時間線反推找到的。

我們都看到警方在4月18日發布了嫌疑人照片,尋求市民提供線索。

但是,電影中向我們道出了警方發布信息前的矛盾心理:

如果公布照片,就等於告訴嫌疑犯,我們還不知道他們的身份。

如果他們是無辜的,那我們就成了罪人了。

隨後,節奏也不斷加快。

兄弟兩人看到新聞后,弟弟喬卡要求哥哥塔米爾南給他弄一把槍。

而哥哥的方法,則是帶著弟弟去大學,搶校警的槍。

從這裡開始,則開始了一場警察和兇手間的追捕戲。

電影沿著時間線,講了以下幾件事:

兇手劫持籍男子孟丹,及至孟丹逃脫報警;

警察追捕兇手,經歷街頭交火,全城封鎖后,先後將兩名兇手抓獲。

由於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因此在這個過程中,電影的手法依然相對紀實,並沒有做成偏商業的氣氛。

但所營造氛圍,卻一直讓我有種緊張感。

這樣的緊張感,他伴隨的是一種無常。

被兇手攻擊並搶走槍之前,那名大學校警正坐在警車裡,和對講機那頭的同事說著正常的工作安排。

被兇手劫持並搶走車之前,孟丹正在自己的車裡和女孩發簡訊。

而在遇到兇手之後,電影也通過諸多細節的配合,將這份緊張再次往上推。

被劫持的孟丹,和兇手坐在自己的車裡,卻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對面一輛警車經過。

隨著兇手將其越帶越遠,孟丹的惶恐不斷上升。

想著跳車逃生,但平時簡單的鬆開安全帶,開車門的動作,此時卻如此難做。

內心不斷掙扎著要不要拼一把,一個來小時,如此難熬。

導演有幾次讓觀眾以孟丹的視角來看周圍的環境,這種緊張感更甚。

尤其是在孟丹的視角上,看到門把手和安全帶的特寫,加上那不敢亂動的手,還讓小丑有種手心冒汗的感覺。

最後追捕弟弟喬卡的戲份也是。

喬卡躲在一艘蓋著布的船里。

他沒有出來,警察不敢進去。

一塊布,外面是嚴陣以待,裡面則是未知的危險。

這種紀實性與電影化結合的巧妙,是小丑覺得《愛國者之日》好看的地方之一。

而另一個好看之處,小丑覺得就是裡面的情感部分。

這些情感,來自於這起事件中,無辜的普通人。

這起事件,竟然真實地發生在他們身上。

因為真實,所以有著極大的衝擊力。

電影對於這些普通人設計的故事線,先是平行,後面才是交匯的。

那一天,對於這些人來說,只不過是一個每年要過的節日。

一對年輕男女,在馬拉松的前一天,吃著簡單的外賣,計劃著明天去馬拉松的安排。

那一天,也是馬克沃爾伯格扮演的警察覺得很糟糕的一天。

已經是警長的他,竟然被委派去當治安維持官。

如果沒有發生那起事件,這又是一次讓他覺得沒面子的工作任務。

但出門前,依然和心愛的妻子吻別。

孟丹沒有去參加馬拉松。

他去某家餐館推銷他的業務。

那天,他還在自己新買的車邊,和的父母通了視頻,嘮著家常。

有一名父親,帶著孩子來到比賽現場,準備觀看比賽。

孩子還小,估計父親是想讓他感受一下。

或許,他還準備了一番話,回家的時候打算和孩子探討下今天的收穫。

可是,突如其來的這場恐怖襲擊,卻使這些人的命運交匯。

他們的生命中,就此經歷了一場劫難。

或許,有些人的命運從此發生變化。

而,又有些人的生命就此戛然而止。

受難者之一的8歲兒童,他的父親為比賽選手。

當時,這孩子與妹妹、媽媽一起在終點線迎接父親。

但隨著那爆炸聲想起,妹妹受了重傷,被炸斷一條腿。

媽媽倒下被送去急救。

而他,則再也看不到家人。

片中,通過馬克沃爾伯格哭著說出:

那個8歲的小孩,就躺在那邊一動不動,我們不得不把他的父母從他的身邊拉走。他的父母都崩潰了。

有的人,來的時候是滿懷愉悅和興奮。

但是,事件發生后,他們要面臨的,是在醫院中醒來后,發現自己已經被截肢的事實。

這樣的事情,讓人感到憤怒。

但這其中,卻也有著生命的頑強力量,這樣的力量卻是感人的。

一對夫婦因為這起爆炸事件,兩人都被截肢。

經歷了這一切后,他們決定重新站起來。

三年後,丈夫戴上義肢,再次踏上了這條馬拉松的賽道。

走過那條令他傷心,改變了他的人生的賽道后,在終點,他和妻子相擁而泣。

這一幕,感動了太多人。

這些經歷,都取材於事件中的真實人物。

片尾,這些真實人物再次被剪輯到影片中。

這時候,這份力量,就有如馬克沃爾伯格在片中所說:

壞人先進攻,而我們也要想辦法反擊。當壞人向你進攻,你只要使用一個武器反擊,那就是愛。

這份愛,並不是形而上地去上綱上線。

而是在苦難面前,大家互相團結在一起。

這就是給予兇手最大的反擊。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