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寶寶要不要穿鞋?真相原來是這樣

每年天一熱,老人們就開始盯緊寶寶的腳丫子,囑咐「寒從腳底生」,「小孩兒沒6月」,「一定要穿襪子,不然容易受涼生病。」

除了老人,對於寶寶們光著腳丫在地上走來走去,媽媽們也是常常制止。

但你可你可知道讓孩子在在乾淨、舒適、安全的環境里光腳行走,不僅不會著涼生病,還有不少意想不到好處?

是的,夏天讓孩子光腳不僅不容易生病,反而有利於足部血液的循環,提高抵抗力和耐寒能力,預防感冒或受涼腹瀉等疾病。

在國外的幼稚園裡,經常可見到成群結隊的寶寶在老師的帶領下,赤著腳,繞著操場或沿著走廊有組織地進行慢跑,這就是著名的「赤足教育」。

實踐證明,寶寶赤足訓練一段時間后,絕大多數體質增強了,身高、體重增加了,連傷風感冒也很少發生。

感覺統合失調不是病,但是小時候不干預,長大無法改變。

0~3歲是感覺統合的形成期,3~6歲是最佳矯正期,6~13歲是彌補期(此階段花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努力,但是矯正效果不一定好)。

13歲感覺統合基本定型,難以矯正。這就是為什麼有的孩子小時候很聰明,但長大后卻很一般了。

這個季節還可以讓寶寶光腳在戶外玩耍,感受沙子、草地、水......

寶寶通過接觸不同質地、不同溫度、不同軟硬的物體,來刺激腳部豐富的觸覺神經,促進感官和大腦發育,增強記憶力,提高身體協調性。

不花錢就能在家做的感統訓練,還要活生生的被你禁止。你這當媽的真是太沒有人道主義精神了。

「寶寶走路不穩怎麼辦?」光腳訓練!

「寶寶走路不抬頭怎麼辦?」光腳訓練!

寶寶扁平足、腳內翻、外翻怎麼辦?光腳訓練!

艾瑪,光腳簡直是寶寶學步的神奇助攻

對於初學走路的寶寶:光腳能讓腳趾更好地抓住地面,不僅不易滑倒,還有助於寶寶學習掌握平衡,讓他學得更快、走得更穩。

光腳可以讓腳部神經直接感受到來自地面的壓力,更好地感知地面高低變化。

如果學步期穿鞋,這些感覺就會收到鞋的阻隔,寶寶就需要通過低頭看地面來判斷,時間久了就會低頭走路。

光腳時,小腳不用受到鞋子的束縛,腳形可以自然生成,光腳更能鍛煉足底肌肉和韌帶,促進足弓的形成,有利於緩衝走跳時引起的震蕩,預防寶寶扁平足和腳內翻、外翻等。

很多家長在寶寶學走路初期,就迫不及待的給孩子穿上學步鞋。可是大部分人都誤會了學步鞋,學步鞋並不能幫助學走路,只是保護寶寶的腳在外不受傷害。

腳底有很多穴位,光著腳走路,等於直接的穴位按摩,能健脾益腎,鎮靜安神,對小兒遺尿、消化不良,小兒便秘等都有一定的療效。

光腳還能促進腳部以及全身的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孩子食慾大增,促進生長。

很多家長一摸腳丫子溫涼,就覺得孩子冷,忍不住給他套雙襪子。但是手腳涼就代表寶寶冷么?不見得。

寶寶的血液循環系統發育還不完善,手腳位於血液循環末端,距離心臟較遠。

再加上嬰幼兒末稍部位血循環較差、供血量少,以及皮膚較薄,所以根據手腳溫度判斷冷熱是不準確的。

正確判斷寶寶冷熱的依據是摸頸后,最合適的溫度是頸部溫熱,手腳溫涼。正常健康的寶寶,夏季一般是沒必要穿襪子的。

即便是在空調房,只要不是溫度過低,或是空調口直吹寶寶,光腳是不會導致著涼的。

當然新生兒和早產寶寶除外,他們的體溫調節功能尚未發育完善,自身產熱不足,體表散熱面積又大,需要格外注意保暖,這時候的小襪子還是很必要的。

對於部分體弱或是身體不適(腹瀉或是感冒)的寶寶,也可以穿上薄棉襪。

老一輩的觀念是希望孩子捂著,現代科學卻證明,孩子的新陳代謝速度比大人要快,更容易出汗,捂出的汗,如果再遇上冷風,反而更容易感冒生病。所以,孩子應該比大人少穿一件,也不需要穿襪子。

雖說,寶寶光腳丫走路好處多多。不過,在準備讓寶寶赤腳撒歡的同時,大家長也要做好以下工作。

◆確保地面安全

在寶寶活動的範圍內,請提前收拾乾淨,並確保地面等各處無尖銳硬物。

◆做好防護工作

在天氣寒冷或炎熱的時候,謹防孩子小腳丫內凍傷或燙傷。外界環境不好、不安全的情況下,不妨讓孩子穿上防滑襪再走路。

◆保持雙腳衛生

無論是在室內還是室外,只要寶寶光腳走了一段時間,就要及時給他清洗腳掌。

為了避免寶寶小手受涼,在空調房裡,最好讓寶寶穿上襪子,以防孩子拒不抵抗力下降,使寶寶患上感冒等疾病。

現在,有些童鞋安全性難以保證,可能存在有害化學污染等問題,若是孩子小腳不穿襪子直接接觸,便失去了一層保護。

而且寶寶光腳穿涼鞋,小腳丫容易受傷,最好穿上薄棉襪再穿涼鞋。只要寶寶身體健康,家裡環境合適,小編還是建議,讓寶寶光著腳多活動活動。

這不僅因為寶寶光腳好處多,更因為寶寶天性不愛束縛,光腳能給他們帶來無窮的快樂。

想讓您的孩子成為最棒的未來之星嗎?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