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他靠4間平房、7個員工收購農產品,2年賺300萬,後來把一瓶花生油做到180億,靠的就是這一招!

來這裡找志同道合的小夥伴!

他33歲接手物資站,只有4間平房和15萬欠款。此後6年,他不斷創新,最終成就獨門秘籍,一舉打破外資壟斷,硬是把一個鄉鎮小廠做成國內花生油第一品牌。他就是山東魯花集團的董事長,孫孟全。

來源 | 碩士博士圈(phdmaster)

編輯 | 陳啟

1950年3月,孫孟全出生於山東萊陽。萊陽位於膠東半島,獨特的季風氣候帶去充足的光照,「春多風、夏多雨、秋晝暖、冬寒冷,」兩千多年來,山東就是花生的主產區,1979年,萊陽花生畝產更是突破500公斤。「全國花生屬山東,山東花生看膠東」絕非浪得虛名。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孫孟全高中畢業后,就去了姜疃鎮的物資站,專門收購花生和玉米。剛開始不覺得,到了年底才知道是好差事,其他管木料、建材的同事天天發愁,「低價收不回來,高價賣不出去」,唯獨孫孟全輕鬆加愉快就完成收購任務。

這邊很省心,領導便把重心轉移到了建材上,發力囤積了一大筆貨物。沒有想到,到了1983年,建材價格一路走低,根本賣不出去,最後物資站竟然欠下15萬的外債。

這個時候,33歲的孫孟全進入領導的法眼,讓他當站長。說是當官,其實也沒有什麼管的,因為收購站的人全走光了,只留下7個老弱病殘的,賬上唯一的大件就是4間平房。

不過,人再少也要吃飯。孫孟全接手的第一件事就是砍掉五金、建材等虧損嚴重的項目,「將全部精力放在收購農產品上。

彼時,山東已是全國著名的花生輸出大省,一年的出口量佔全國的60%。1984年春天,南美遭遇旱災,全球花生價格一路上漲,孫孟全覺得機會來了,他果斷從銀行貸款3000塊,一口氣收購了500斤花生,並第一時間送到濰坊進出口公司,結果一單就掙了8000多。

到了1984年秋季,花生收成不怎麼樣,地瓜卻大豐收,但是穀賤傷農,地瓜價格一路跌了40%。鎮上一共就2000多戶人家,卻有3萬斤賣不出去。鎮政府為減輕老百姓負擔,回收800多斤作為員工食堂的午餐,但是根本解決不了問題。

孫孟全也在琢磨,不過他的著眼點是地瓜除了吃,還沒有其他的用處?很快,他發現地瓜里的澱粉大有可為。於是,當年10月,孫孟全趁著去青島碼頭送花生的功夫,找到當地一家酒精廠,「手裡有3萬斤地瓜,一斤1塊8,只掙2毛,要不要?」

廠長一聽就樂了,「有多少,要多少,比買袋裝澱粉便宜多了!」這個時候,有人勸他把地瓜收購價再壓壓,「壓低就是廠里的利潤啊!」但被孫孟全斷然拒絕,「還往下壓,讓老鄉怎麼活?」最後他以1.6元的市價把3萬斤地瓜照單全收。別看一斤地瓜只掙2毛,但架不住量多啊!一算賬,孫孟全竟然還賺了5000塊!

一賺錢不要緊,就此攤上好運了。事後,當地1000多個老鄉拉著條幅找到孫孟全,「多虧了你,要不然地瓜全爛地里了!」此後,聽說孫孟全要招工人,結果一下子來了100多人。從此,孫孟全就和青島的8家酒精廠形成長期合作關係,「定期提供地瓜。」2年下來,靠著花生和地瓜,物資站攢下了300多萬的家底。

但是,孫孟全也苦惱,工廠淡旺季太明顯,「要麼閑著沒事幹,要麼忙起來沒日沒夜,剝殼剝得手指頭磨破了皮」。是啊,花生與地瓜一年就春秋兩季,冬天沒活乾的時候,只能給工人放長假。

怎麼辦?孫孟全決定搞深加工,「要讓花生一年四季都能盈利,就必須朝下游延伸!」

就這樣,1986年,孫孟全那300萬還沒捂熱乎,又全砸進了魯花植物油廠。

然而,花生油可不是誰想做就能做的。孫孟全碰到的最大難題就是如何去除花生中的磷脂。很多企業採用化學高溫榨油法,就是用溶劑浸泡農作物,去除黃曲霉毒素,但花生的內部營養受到破壞,孫孟全不甘心,「絕不能讓消費者食用一滴不健康的油。」

天然磷脂對身體發育很有好處,但是對煉油來說卻是一場災難,因為農作物中的磷脂,很容易感染黃曲霉毒素,即使經過高溫殺毒,練出的油也含有高致癌物。

工廠技術員勸他,「難度太大,老外都搞不定,咱們怎麼可能做出來?」孫孟全卻不信邪,「要做就做最好的花生油,外國人解決不了,人未必就不行!

於是,1986年5月,孫孟全從廠里抽了20個人,組成技術團隊。前後失敗了30多次,終於在3個月後做出1斤樣品。然而,果然不出所料,樣品根本不達標,「磷脂含量嚴重超標,水化過濾后營養破壞嚴重。」

「哪裡不行就補哪裡,必須搞定!」此後6年,孫孟全帶領全體魯花人,硬是突破了「榨油、營養、脫脂、保鮮、祛毒」等5大技術難關。

第一突破,純物理壓榨

為保證油質,避免花生和任何有機溶劑接觸,1986年底,孫孟全從緊張的經費中擠出20萬,買回6台物理壓榨機,「依靠螺旋的擠壓力,將內部油脂擠出,只榨取第一道花生原汁。」

3個月後,油是出來了,但是卻沒有油香。

第二突破,生香留香

針對花生油不香的缺陷,孫孟全和10來個技術員研究了整整半年。直到1987年9月,孫孟全從油炸花生米上得到啟發,「焙炒花生,激發並保留花生的原香。」

果然,經過焙炒的花生油立刻具備獨特差異,「普通油做菜要1兩,魯花只用半兩就夠香了!」

第三突破,無水化脫磷技術

油汁榨取成功,孫孟全開始著手解決磷脂問題。能不能不添加任何溶液,採用無水化物理脫磷呢?大夥琢磨了大半年,都沒有想出好主意,據說最後的靈感是一位總監看到家裡的洗衣機脫水。此後,工廠引進5台大型離心機,「通過高速旋轉脫脂。」

第四突破,恆溫儲存,天然保鮮

為不破壞花生油的營養,孫孟全果斷放棄了其他油廠採用的圓形露天儲油罐,而是建起一個100平米的室內儲存倉庫,「避免花生油的暴晒」。

同時,使用密閉儲油罐,中間充滿氮氣,「配合花生天然含有的維生素E,起到抗氧化作用,有利於油汁的保鮮。」

第五突破,去除黃曲霉毒素

去除黃曲霉毒素是最為關鍵的一步,也是最大難題。實驗過程中,孫孟全堅持不用任何化學試劑,而是研究植物本身的纖維,「嘗試對花生油進行過濾。」

在2年多的時間裡,他帶領團隊先後試驗1萬多次,最後在農大一位高人的指點下,終於成功去除了花生油中的黃曲霉素,「沒有對花生油原有的營養產生任何不良作用。」

到了1992年,孫孟全的5S物理壓榨法終於成型,「雖然成本大大增加,但油汁純天然,確保人體健康。」當年5月,魯花5S壓榨一級花生油緩緩從油管中流出,全場沸騰了,「全面保留營養成分、綠色健康、香味濃郁、節省用量。」

經檢驗,品質遠遠超出同行水平。國家首先聞風而動,1993年,國家糧油行業參照魯花的生產工藝,重新修訂了花生油品質的國家標準,「魯花花生油成了業內質量的最高標準。

然而,有了好產品只是第一步,消費者會買賬嗎?就在孫孟全全力攻克技術難關之時,其他的企業也沒有閑著。新加坡的嘉里糧油與中糧合資推出金龍魚食用油,「告別散裝食用油,開啟糧油的小包裝時代。」之後,中糧又推出福臨門食用油,糧油的2大品牌就此形成。

此時,魯花還只是山東一隅的鄉鎮小企業,儘管5S物理壓榨獨門絕技在手,但規模太小,根本無力與兩大知名品牌抗衡。

於是,1994年,孫孟全找上前來採購花生的外商,「我們提供油,你們負責市場。」出人意料的是,外商頭如搗蒜就同意。孫孟全很納悶,他多了一個心眼。果然,發現魯花散裝油入庫后,就被外商添加到其他的油品種中,「稀釋花生油,當做調和油對外銷售。」

孫孟全震怒了,「魯花只為消費者提供純正的花生油,否則馬上中斷合作。」面對國內巨大的市場,外商不得不服軟。

不過,花生油是純正了,但是現實很快給了孫孟全一個響亮的耳光,當年6月,一個月只賣出去2瓶,「魯花花生油定價昂貴,消費者不買賬。」

「摻兌」油賣得好,純正花生油卻銷售慘淡,什麼情況?答案很快就找到了,人家牌子比魯花硬!「那就在魯花品牌下功夫!

但是,談何容易。要知道,當時,國內食用油有50多個品種,魯花如何走出紅海?銷售總監很犯愁,「魯花要做花生油的第一品牌,但是沒有錢怎麼辦?」當然,這難不倒孫孟全,1996年10月,他略施小計,就通過和外商搞「易貨貿易」,一舉拿來7000萬資金。

這回,孫孟全決定把7000萬全在廣告上,「不把消費者砸暈不收兵」。當年年底,魯花登陸央視,重點突出花生油的特性,「炒菜不起沫、不冒煙,「一顆花生剝開,從中流出純凈的黃色油汁。」

這還沒完,1997年,孫孟全又在各個地方台密集轟炸。短短一年,伴隨著「滴滴魯花,香飄萬家,」「味,魯花香,」魯花花生油徹底火了,到了1997年年底,銷量一舉突破1000萬。

此後,孫孟全果斷把重點放在管理質量上,「好口碑要靠好產品保證。」1998年初,山東一家糧庫低價處理陳年油料,採購員想為公司省錢,結果被嚴厲制止,「絕對不能為了一時便宜,而壞了魯花的口碑!」那年5月,萊陽一家超市想定製一款調和油,要求魯花降低花生油的配比,孫孟全二話沒說,直接就斷絕和那家超市的合作,「不誠信的企業,魯花寧可不合作。」

1999年,孫孟全乾脆在每個採購基地設立5個信息員,「每年到花生種植區考察,跟蹤花生長勢。」同時,孫孟全在生產車間設立巡檢員,跟蹤記錄花生,「確保每一批次的原料都能追本溯源,查到源頭。」

孫孟全賺錢了,他沒有忘記當年支持他的鄉親們。2000年的秋天,山東花生大豐收,送花生的農民排起了20多里的長隊,但是大夥很擔心,「會不會降低收購價格。」沒有想到孫孟全當時就貼出告示,「全部按照原價收購,魯花絕不幹過河拆橋的事!」

而且,孫孟全要求當天收購,當天貨款,「不拖欠,不打白條。」最高峰時,工廠每天要收購2000多噸花生,僅貨款支付就高達1200多萬。已有10年種植經驗的姜鵬深有感觸,「自打成為魯花的花生種植戶,就過上天天閉眼數錢的日子,年收入超過20萬!」

高品質的油品+強大的後援團,銷售還叫事?果然,2003年,萊陽、濰坊、青

島、河南等地300多個經銷商一擁而上,工廠門口常年排著2公里的長隊。生意實在太火了,以至於長期合作的外商只能打著友情牌,才插隊預定500噸花生油。

2008年,孫孟全走出山東,先後在河北、河南、江蘇、安徽、湖北、遼寧等地建廠,種植花生配套基地500萬畝,年收購花生100多萬噸,帶動300多萬戶農民致富。到了2010年,孫孟全研製出菜籽油、大豆油、玉米油等5個系列,年營收突破10億大關。

此時,食品行業開始細分產品,「不同等級、不同價格。」但孫孟全一直堅持分類不分級,「魯花的油產品全都一個標準,只做最好的。

魯花花生油一出名,很快,李鬼就來了。很多食用油明明只含有10%的花生油,卻敢標註是花生調和油。是可忍孰不可忍,2013年,孫孟全一舉公布魯花旗下調和油的配方比例,業內一片嘩然。你想啊,糧油的配方是一個企業最重要的「飯碗」。突然蹦出來這麼一個「傻大膽」,把配方全都公開了,不就等於砸自己飯碗嗎?

不過,孫孟全卻相當自信,「就是要讓消費者知道什麼樣的油才是好油!」

如今,魯花花生油暢銷全國28個省市,並出口20多個國家,年產花生油50萬噸,一年的營收超過182億。

不與人競爭,敢於與無人競爭。」這就是堅持品質、敢於創新的孫孟全。

在這裡,讀懂正和島,

和6000多位島鄰分享財富背後的人生故事。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