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中國歷史上第一批官派留學生又稱留美幼童的曲折求學路

1872年-1875年,晚清重臣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人倡導發起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洋務運動,希望利用西方的科學文化知識挽救垂死的清王朝。

根據洋務運動的切實需要,第一批留學生主要學習科技、工程等辦洋務急需的學科。考慮到語言問題,最終決定選10歲到16歲的幼童出國。因此 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留美幼童。

按照計劃,首期留美幼童名額為120名。從1872年起每年派30名,至1875年派完,預計留學時間15年,經費一律由清廷支付。

1872年8月11日,經清朝政府批准,在陳蘭彬、容閎率領下,第一批留學生梁郭彥、詹天佑等30人從上海坐船赴美,開始留學生涯。這些在大輪船上蹦蹦跳跳的孩子此刻也許不會想到,他們稚嫩的肩上擔負著為國尋求富國強兵之路的使命。

為了讓初到美國的孩子們適應英語環境和美國的生活方式,容閎按照美方的建議,將孩子們分別安排在了美國東北部新英格蘭地區的幾十個美國家庭里。

經過兩三年的英語補習,多數幼童進入了更高一級的學校學習。在美國的國小、中學,幼童們接受的是一種全新的教育,加之小孩子特有的適應能力,初來美國時的生活困難已經不復存在了,孩子們很快融入了美國社會。

這些遠離父母和家國的孩子們個個學慣用功,成績優良。他們因為用功過度,加之身體單薄,常常病倒。還有3人積勞成疾,客死美國。

根據不完全統計,到1880年,共有超過五十名幼童進入美國大學學習,其中二十二名進入耶魯大學,八名進入波士頓的麻省理工學院,一人進入哈佛大學,三名進入了紐約哥倫比亞大學。

留美幼童在美國的幾年時間,接受的是西方的教育,過的是美國式的生活,小孩子思想簡單,非常容易「美國化」。

清政府中的一批人倡導辦洋務,本身是希望在保持封建政治和文化傳統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進技術挽救垂死的清王朝,其思想精髓即所謂「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派遣幼童赴美,是希望假外國人之手培養出一批掌握西方科技知識,但骨子裡滿腦袋封建綱常禮教的衛道士。幼童留美的結果卻與這一初衷大相徑庭。

留美幼童的「美國化」讓清政府不能容忍,1876年,清廷派吳子登出任留美幼童監督。他一到任,就將幼童們召來,嚴加訓斥,並下令開除了兩名信基督教者,引起許多學生的不滿。此外,吳子登還加重幼童們的中文課程,突出進行封建道德和禮儀教育,使幼童們非常反感,對吳子登的話就是不聽,只聽從容閎一個人的號令。惱羞成怒的吳子登頻頻向清廷寫奏摺,還給李鴻章寫信,講留美幼童如何「美國化」,講容閎如何放縱幼童,如何目空一切等等。只憑一腔熱血報國卻對政治一無所知的容閎根本沒有在意吳子登的這些行動,也不進行反駁。清廷上下對吳子登的一面之詞信以為真,連曾紀澤(時任駐英、法公使,曾國藩之子)這樣開明的官員都認為留美幼童難以成才。

1881年,吳子登請求清廷將幼童們全部撤回,迅速得以批准。從8月21日起,除少數人抗拒不歸外,首批留美幼童分3批啟程回國。

這批飽受歐風美雨熏陶的學子是礦業、鐵路業、電報業的先驅。他們中出現了今天清華大學、天津大學最早的校長,出現了最早的一批外交官,出現了中華民國的第一任總理。回國后的這批西學所造之子歷經晚清政壇的跌宕起伏,目睹了近代的榮辱興衰。

然而,隨著歲月的流逝,除了詹天佑的事迹為人熟知外,120名大清幼童赴美留學的故事,卻風流雲散、湮沒無聞了。

留美幼童的命運,離奇曲折;他們的故事,美麗而憂傷。

他們有一個永遠的名字:留美幼童。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