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虹野:高校用好職稱評審權尚需解決五大問題

虹野:高校用好職稱評審權尚需解決五大問題

文/虹野

近日,教育部、中央編辦等五部門聯合發布《關於深化高等教育領域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的若干意見》。《意見》明確,高校教師職稱評審權將全部下放至高校。

名義上,教授、副教授評審歸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在實際操作中則是按照學校推薦名額進行評審。基本上只要高校內部評審通過,上級主管部門就會批准。可以說,高校教師職稱評審權的下放只是做到了「名至實歸」,由職稱評審所帶來的矛盾依然存在,甚至隨著評審權力的下放,這些矛盾衝突將更加劇烈。高校能否用好職稱評審權,關鍵還在於能否解決五大問題。

一、職稱與崗位不分的問題。

職稱一般指教師的崗位職務,也代表教師專業技術水平。當前高校普遍對教師的專業技術職稱和專業技術崗位沒有進行區分。只要獲得教授職稱,不管這位教師做的具體工作是什麼,哪怕是在收發室,高校依然認定其在履行教授的崗位。這就出現了最讓人詬病的現象:職稱越高幹活越少。占教授名額,不做教授工作,擠壓其他教師上升渠道,這是當前高校教師之間矛盾的根源。所以說,高校擁有職稱評審權力之後,首先就要釐清各級職務的崗位職責,對各個崗位進行考核,尤其要對高層次人才的勞動進行考核,做到人盡其才。

二、「同工不同酬」的問題。

正是職稱和崗位的一體化,使得高級職稱無論幹什麼都領取統一標準下的職稱工資,這導致了高校教師「同工不同酬」。很多講師干著和教授一樣的工作,甚至更多任務,結果工資與他們相差幾倍。能否解決職稱與薪酬的矛盾不僅僅事關教師個人利益,更關乎教育公平和社會公平。職稱與崗位分離意義深遠,只有二者分離開來,按崗取酬,才能實現同工同酬。

三、聘用過程中科學評價人才的問題。

職稱代表著教師的專業技術水平,達到教授標準的人很多,但是崗位有限,如何聘任考驗高校用人的水平和能力。

在當前高校行政化比較嚴重的情況下,追求效率依然是高校管理的主旋律。高校沒能在職稱評審中對不同專業的細微差異進行更加專業的判斷,也許是管理者「不屑」對不同專業的學者在本專業中的學術能力和地位進行細分,也可能是「沒有能力」區分。簡單量化的管理等於把學術評價權力交給了期刊編輯,在國內期刊編輯水平普遍不高的情況下,這種簡單量化管理是非常不負責任的。而且學術研究也很容易跟著研究熱點走,嚴重抑制科學創新。僅僅通過簡單的學術量化管理來進行聘用,而不深入到教師研究在具體領域的價值,這樣的聘用只能使得成熟領域的教師更加容易通過論文和項目獲得支持,反而在創新領域的教師容易受到打壓。這種簡單粗暴的評價方式非常不利於創新人才的成長。

四、專業技術職務與管理職務分離的問題。

高校中普遍存在著「雙肩挑」的現象,「學官」現象尤其普遍,幾乎所有的「院長」「校長」「處長」都是「教授」,但是幾乎不履行教授職責,即便是履行教授職責,也更多的是「侵佔」學術資源,而後進行「分發」。 這些教授們通過行政權力獲取學術資源,他們對「官」的追求遠遠超出對學術的熱愛。不少人甚至將管理職務與專業技術職務視為跳板,「學官」與「官學」一體,從而「平步青雲」。「學官」佔用了大量的學術資源,讓大量學者無法晉陞。

五、職稱評審中的腐敗問題。

正是職稱和崗位一體化,才使得「雙肩挑」成為可能,也使得「不勞而獲」「少干多得」成為可能,正是其中蘊含巨大的利益,有人才會鋌而走險,在職稱評審中行賄受賄。高校職稱評審權下放之後,高校管理者在高校內基本上沒有制衡的力量,職稱評審腐敗將是最令人擔憂的現象。而能否形成獨立於行政權力之外的學術委員會則是杜絕職稱評審出現腐敗現象的關鍵。

這五大問題關係到高校的科學運轉,解決不好,那麼,職稱評審權力下放將會給本已嚴重行政化的高校「火上澆油」,其後果將不堪設想。

(此為蒲公英評論網站首發作品,轉載請務必標註來源,違者必究。)

虹野 中華教育改進社理事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