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金悅引領:4.20中國導彈武器你喜歡哪個呢?

東風-11【地空導彈】
DF-11(外銷名稱: M-11;北約代號:CSS-7)是一種道路-機動近程彈道導彈(SRBM),由位於湖北省的航天科工集團公司(CASIC)三江(Sanjiang)空間集團(也即是航空宇宙066基地)發展的系統。導彈和它的8輪運輸-架設-發射(TEL)車輛與俄國SS-1C Scud-B相似。東風-11是一種採用固態燃料的公路機動式彈道導彈,可安裝常規彈頭或核彈頭。東風-11採用兩級助推方式,射程較短,約為300公里。結構特點:
DF-11是一種道路-機動單級、固體推進劑、近程彈道導彈。基本型DF-11射程280~350公里並且遞送500公斤的一枚單一彈頭,改進的DF-11A增加射程超過500~700公里。基本型DF-11的特點在導彈的彈體底部有四個較大的穩定翼,但是它們在DF-11A上被移除。採用常規的高爆(HE)彈頭,導彈可能也能夠攜帶非常規彈頭,像是燃料-空氣彈藥(FAE),子母彈和化學彈頭。它可能也能夠攜帶2~20 kT當量戰術核彈頭。基本型DF-11採用一種慣性制導+終點雷達制導,具有500~600米的一個圓概率誤差(CEP)。改進型DF-11A採用慣性/全球定位制導系統和光學相關導向目標,由此獲得更好的精度和小於200米圓概率誤差(CEP)。
使用情況: 陸軍除裝備有大量遠程火箭炮外,也開始在戰區一級列裝地對地近程戰術導彈,每個戰區都組建了一個導彈旅,從公開的新聞照片看,裝備的是東風-11型或東風-11甲型近程地對地導彈。主要用於攻擊敵戰術縱深重要目標。位於台海前線的南京戰區最早裝備,大約在97年開始列編軍區直屬地對地導彈旅,該旅應下編4個導彈營,每營應編約9輛東風-11/11甲型近程地對地導彈發射車,全旅應有36輛導彈發射車。到今天各大軍區,應該都已列裝了一個軍區直屬地對地導彈旅。
型號演變:
DF-11A(CSS-7 Mod-2)是DF-11/M-11的一種改進型具有增加射程和更好的精度。改進的DF-11A(CSS-7 Mod-2)在1990年後期內被引進。 海紅旗-9 【地空導彈】 紅旗9遠程地空導彈簡稱HQ-9,工程代號10號工程,是輔助S-300PMU1(15號工程/紅旗15)的產物。是第一種區域防空導彈。2012年入圍土耳其防空系統競標。海軍版稱為「海紅旗-9」,外銷版為「FD-2000」(「FD」為「防盾」二字的拼音首字母),反輻射導彈版本為「FT-2000」。結構特點:
紅旗-9採用終端主動雷達制導,操作頻段為G波段,彈體長度為6.51m,相較俄羅斯薩姆-10防空導彈PMU系列使用的48N6系列的7.5m略小。 陸基的紅旗-9採用SJ-212相控陣搜索/火控雷達,是先前航天二院發展的凱山一號(KS-1)地空導彈的SJ-202相控陣的放大改良版,單面天線能涵蓋120度的方位角,尖峰功率1MW,平均功率60KW,能同時追蹤距離300公里以內、高度7000m以下的100個空中目標,並自動進行威脅評估,選出最具威脅的六個目標優先接戰,從雷達接觸目標到發射導彈接戰所需的反應時間約12~15秒。
使用情況:
紅旗-9防空導彈系統能一次控制6枚導彈攻擊3~6個目標(採用兩彈打一機時可對付三個目標,而對付六個目標則是六枚導彈各接戰一枚),對同一個空中目標可先後動用兩枚導彈進行重複攻擊,導彈發射間隔時間約5秒。一個完整的紅旗-9旅級作戰單位由六個營級單位組成,每個營由一輛營級控制車、一輛火控雷達車、八輛四聯裝防空導彈發射車組成,每個營有32枚備射彈,而旅級單位還有一輛旅級指揮車,每個旅最多能同時接戰48個空中目標(平均每部火控雷達接戰8個。
型號演變:
紅旗-9外銷版FD-2000陸基防空導彈搭配的偵搜/火控雷達換成更先進的HT-233(也被KS-1A陸基防空導彈系統採用)。HT-233同樣是單面天線的單脈衝相控陣搜索/火控雷達,採用C波段(300MHz)操作,每個陣列天線上有1000個以上的移相器,平均功率60KW,峰值功率1MW,最大搜索距離120km以上,對戰機目標的追蹤距離90km,波束掃描範圍為水平120度、垂直65度,可與旅級指揮中心連結,最多約能同時追蹤100個空中目標,並分配接戰其中50個目標。
霹靂-2【空空導彈】
1958年我軍在實戰中繳獲美蔣空軍美製AIM-9B紅外製導空空導彈兩發,1961年蘇聯在此基礎上仿製出了K-13空空導彈。於1970年成功仿製K-13導彈,命名為霹靂-2。結構特點
由於蘇聯K-13導彈仿製自美國的AIM-9「響尾蛇」空對空導彈,因此AIM-9、K-13、霹靂-2型三種導彈均十分相似。導彈採用鴨式氣動外形布局和模塊化艙段結構,由導引頭艙、舵機艙、戰鬥部艙、光學引信艙和發動機艙共5部分組成。導彈採用紅外被動搜尋制導,載機發射導彈后即可退出攻擊,不再跟蹤目標。但由於導彈本身的機動性、抗干擾能力較差,載機只能從敵機後方發動攻擊,不能滿足現代空戰的需要。
使用情況:
該彈於70~80年代大量裝備我軍,載機包括殲-6、殲-7等。目前霹靂-2已基本退役。
型號演變: 該彈第一個改型為霹靂-2-15,採用面積更大的彈翼及后掠式舵面,發動機段長度縮短,該彈曾擊毀入侵的敵方無人機。 隨後發展的霹靂-2甲與霹靂-2氣動外觀上僅有細微差異。1976年起開始以AIM-9E為基準研製霹靂-2乙導彈,該改型抗干擾能力較好,射程大,跟蹤能力強。乙型由於導引頭的改進,彈體頭部外形也改為錐狀,半球形整流罩由氟化鎂製成,直徑比霹靂-2要小,向後由兩段錐截體過渡到圓柱形彈體。同時氟化鎂整流罩呈乳白色(在某些光照條件下呈深色),這也是一個明顯區別。 霹靂-2-519型是並聯兩台霹靂-2發動機的霹靂-2地空導彈改型,因此全彈有三個發動機,發射裝置由單管37mm高炮炮架改進而成。
撰文/金悅引領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