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名作賞析 | 雪景山水系列

《美術報》第59期 封底

酒杯春醉好 飛雪晚庭閑

楊昇(傳)《蓬萊飛雪圖》

□ 李振偉

碎玉飛墜,瓊枝橫斜。一場雪,便能讓琉璃世界降臨於人間,而古代的雪景繪畫猶能表現出茫茫天地中的那一片凈潔,以及文人士子對這境界的詩心與詠嘆。面對輕盈飄落的雪花和滿世界的素白,約二三好友,對坐窗前,溫一壺老酒,暢飲終日,何其美哉。

《蓬萊飛雪圖》,傳為唐代楊昇作。史載楊昇活躍於公元714743年,與張萱、楊寧同時任史館畫直。擅長沒骨山水,法張僧繇。兼善人物、台閣,工寫真,嘗為玄宗、肅宗畫像,論者謂「深得王者氣度」。

飛雪之處,不定蓬萊,而作為仙境的蓬萊,紛紛飄落著雪花,更添空靈之意境。畫面為冊頁,中景一山拔地而起,幾乎佔滿右半幅畫面,山峰婀娜而左傾。山腳密林叢竹掩映下,有樓閣屋宇數座,廡殿其頂,朱漆其窗,可知規制頗高。前堂帷幕半卷,略可見立屏、几案、書籍,主樓中一高士頭戴烏巾,端坐窗前,似在觀賞窗外美景,又似在等待友人前來。順其視線而望,不遠處的一座石橋上,一朱衣高士拄杖而行,應為前來赴約。中景山腳處,叢林梢頭,露出一廟宇屋脊和一方塔,方塔為唐代典型的四面方塔。

此畫以沒骨法繪成,所謂沒骨,是指直接用顏色作畫,不用墨筆立骨。最初由南朝張僧繇創始,其形式是用青綠重色畫的山水畫,並染出明暗部分,在敦煌壁畫中,也有這樣的畫例。這種畫法打破了前代慣用的「勾線填色」法,以色筆取代墨筆,直接渲染,從而產生了一種全新的風格。其後楊昇傳張僧繇法,擅作沒骨山水。而此畫中雖有墨線,實則隱於顏色之中,使人有見色而不見墨之感。畫面除了山體大部分以白粉渲染,樹梢與屋頂,也以白色或點或染,天空與水面罩染淡墨,山陰與石根分染花青,明暗的對比烘托出森然寒意。元代著名書畫家柯九思題詩云:「仙山一夕遍瓊瑤,萬木森森長玉苗。處處樓台相掩映,素娥白鶴正逍遙。」

【唐】佚名  京畿瑞雪圖  絹本設色  42.7cm×45.2cm  故宮博物院藏

瑞雪凝清禁 祥煙冪小松

佚名《京畿瑞雪圖》

□ 李振偉

唐朝江州刺史李渤,有一次問智常禪師:「佛經說『須彌藏芥子,芥子納須彌』,未免太玄妙離奇了,小小的芥子,怎麼能容納一座須彌山呢?」智常禪師微微一笑,轉而問曰:「聽說你『讀書破萬卷』,是真的嗎?」

「那是當然。」李渤道。「那麼你讀過的萬卷書現在都在哪裡呢?」智常禪師又接著問。

李渤抬手指著頭腦說:「都保存在這裡了。」智常禪師說:「我看你的頭顱只有椰子那麼大,怎麼可能裝得下萬卷書呢?」

李渤聽了之後,恍然大悟。

「芥子納須彌」為禪理,「方寸圍昆閬」則是古代畫家將之表現於有形畫面的具體描繪。南朝宗炳在《畫山水序》中說:「今張絹素以遠暎,則昆、閬之形,可圍於方寸之內。」此幅《京畿瑞雪圖》為紈扇,縱橫也不過尺許,描摹物象之繁複,非通過專業訓練者不能為之,「經營位置」即是言此。後世畫家也多有這類作品,在未見真跡時,感覺萬里江山浩浩無涯,而一旦看到真跡,會立刻驚嘆原畫尺寸竟然如此之小,如李成《晴巒蕭寺圖》、王希孟《千里江山圖》、王蒙《丹山瀛海圖》等,方寸之中,可納須彌,於此可以想見。

此畫傳為唐代作品,作者已佚。描繪雪景樓閣,畫法古拙,大青綠設色,今大部已剝落,山石皴法為小斧劈,並以金線勾勒,略帶李思訓父子「金碧山水」特點。本幅無款識,右裱邊有明代著名鑒藏家項元汴之孫項聖謨題識:「唐雲麾將軍李思訓畫《京畿瑞雪圖》,宋宣和御府藏物也,定為神品第一。古胥山樵項聖謨獲於梅花和尚塔前,得秘玩焉百金亦勿與易。」可知項聖謨在拜訪梅花和尚塔時得此畫,並認為此畫曾藏於北宋宣和御府,頗為珍賞。裱邊另鈐收藏印「平書珍賞」「平泉書屋主人審定印」二方。

本幅畫面幾乎全被山巒籠罩,前景山腳水面上一處樓閣殿宇,坐落於二層高台之上,是為「水殿」,唐代李乂有詩云:「水殿臨丹御,山樓繞翠微。」樓宇富麗堂皇,極盡奢華,重檐歇山頂、十字脊頂、攢尖頂等各種建築模式幾乎囊括殆盡。山巒重重疊疊,山腰處亭台樓閣也隨處可見,近者描繪巨細無遺,遠者依稀可見形闊,屋檐上的覆雪宛若煙雲漂浮。畫橋游舫、瓊枝飛瀑,使人目不暇接。途中描繪的人物有宴樂雅集者,有孤途行旅者,似乎無固定的主題。

此畫在清代以前未見於著錄,也缺乏早期的收藏印記和題跋作為斷代的佐證,而且目前尚無公認的唐代同類作品可資比較。因此,其時代歸屬在學術界一直有不同看法。有學者將畫面中建築裝飾的細部,如琉璃瓦、格子門、木牌坊和斗拱的形製作為

「詳辨古今之物,商較土風之宜」的物證,認為不是唐人作品,而是南宋「臨安城以外地區或民間畫家所繪的裝飾畫」。

【北宋】范寬(傳)  雪景寒林圖  絹本墨筆  193.5cm×160.3cm  天津市藝術博物館藏

天地風霜盡 乾坤氣象和

范寬(傳)《雪景寒林圖》

□ 宋雪雲鶴

歲寒三九,風霜雪雨後的山水世界彷彿靜止在了冰凍的世界里,宇宙乾坤的流光似乎也凝結在了這一時刻。就在這樣靜和的冰雪世界中,古人以絕妙的畫筆勾勒出眼前萬籟俱寂的雪景,也給後人留下一份生動的風景瑰寶。若論雪景山水,則不可不提范寬的《雪景寒林圖》。

本圖以三拼絹大立幅圖描繪雪霽后靜謐的山林氣象,畫面以北方秦嶺峻拔險絕的峰巒作為對象,表現在畫面上,更顯雄渾,以聳入天際的山峰為主景,其厚重的體積幾乎佔據了全畫幅一半。主峰后的遠山層層屏立,如萬笏朝天;山頂上的皚皚積雪也與鬱郁寒林相照應,層層山巒的前後交錯似有身臨其境般的景深感。主峰旁有小丘凸起,成拱衛之勢,朦朧寒煙於其間氤氳過渡。

山麓水邊密林數重,後有村居屋舍,一人張門而望。屋舍外,一條蜿蜒小道逐漸消失在茫茫寒煙中,一旁的高丘上,密林之間蕭寺掩映,為此畫的點睛之處。其後交錯的山脊曲折向上延伸,層層的林木,掩映的群山,都在寒煙和溝壑的蜿蜒曲折中連成一體。

此畫筆墨濃重潤澤,皴擦多於渲染,層次分明,以細密的雨點皴與蒼勁堅挺的粗筆勾勒,表現出山石和枯木銳枝的質感。天景與水面皆以墨色罩染,使整幅畫面渾然一體,最微妙處莫過於對雪景、寒煙的處理,房屋橋徑上綿密的積雪,和遠山近丘上的雪蓋,都是以留白的手法,表現「雪意」。溝壑山岩上又以渲染的手法,巧妙過渡,潔白的積雪與蒼鬱的山岩自然而然地融為一體。

范寬的傳世作品不多,而此圖尤為難得,清代收藏家安岐稱其為

「華原生平傑作」。前景樹榦中,隱然有名款「臣范寬制」四字,因年久字跡漫漶不易辨認。關於此圖是否為范寬之作,史家尚有不同看法,但說它是宋畫中代表范寬畫派的重要作品,則是大家公認的。

【元】 黃公望 九峰雪霽圖 絹本墨筆  117.2cm×55.3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氣清群玉府 光徹滿壺冰

黃公望《九峰雪霽圖》

□ 李琳

元代張伯雨在《戲題黃大痴小像》中寫道:「全真家數,禪和口鼓,貧子骨頭,吏員臟腑。」(《輟耕錄卷》)對黃公望的形象描繪得相當生動,作為好友,黃亦曾有作品相贈,在其70歲時畫了一幅《為張伯雨畫仙山圖》。

說到黃公望,最為人熟知的應該是其名作《富春山居圖》,其與倪雲林並稱「倪黃」,一高逸一瀟洒,為有元一代繪畫的代表。雖然他師事趙孟頫,但能獨闢蹊徑,風格絕出,深得董巨一路精髓,時人翰林柳貫贊其「董米之間稱合作」。清代惲南田《甌香館畫跋》提到:「一峰老人為勝國諸賢之冠,後為沈啟南得其蒼渾,董雲間得其秀潤。」亦可見其影響之大。

黃公望一生所作雪景作品不少,如《快雪時晴圖》《剡溪訪戴圖》,以及這件《九峰雪霽圖》。

明張丑《清河書畫舫》載:「大痴畫格有二。一種作淺絳色者,山頭多岩石,筆勢雄偉;一種作水墨者,皴紋極少,筆意尤為簡遠。」《九峰雪霽圖》當為後者。此圖作於元至正九年(1349),時年黃公望已81歲高齡。他以單純的墨筆寫意手法彙集畫出江南松江一帶的九座道教名山,時稱「九峰」。該圖系贈江浙儒學提舉班惟志,時值正月春雪放晴,寒氣逼人,畫意肅穆而靜謐。

此圖雪中高嶺、斷崖層層疊疊,錯落有致,潔凈、清幽,宛如神仙居住之所。畫家採用荊浩、關仝和李成筆意,並參己法而成,用筆靈動,皴染簡潔,鬆動輕盈的筆觸在絹上表現得淋漓盡致。圖中的近、中景皆以干筆勾廓疊石,坡邊微染赭黃,兩邊相連的斷崖、崗埠,下面的陂陀相揖,溪畔叢林間有茅屋數間;遠處群峰聳峙,泠然秀拔,畫面山石几乎全為留白,以淡墨襯染出雪山,如暗夜中的美玉,溫潤可人;又如月光下的冰晶,清徹無比。畫上自題:「至正九年春正月,為彥功作雪山,次春雪大作,凡兩三次,直至畢工方止,亦奇事也。大痴道人,時年八十有一,書此以記歲月雲。」

李日華《六研齋筆記》記黃公望

82歲時為孫元琳作畫:「體格俱方,以筆腮拖下,取刷絲黑白之勢,而以淡墨籠之,乃子久稍變荊關法而為之者,他人無是也。」亦可作此圖技法之註解。

【明】 謝時臣 武當紫霄宮霽雪圖 絹本設色  198.9cm×98.8cm  上海博物館藏

容儀粲冰雪 環佩響瓊瑤

謝時臣《武當紫霄宮霽雪圖》

□ 錢文舉

宋人喻良能《紫霄宮》詩云:間關穿木杪,詰屈轉山腰。自昔形清夢,於今到紫霄。容儀粲冰雪,環佩響瓊瑤。安得顧吳手,憑渠圖素綃。對紫霄宮極盡溢美之詞之後,仍未盡興,遂感慨何時能有像顧愷之、吳道子等畫家那樣用畫筆來描繪呢?數百年後,明代畫家謝時臣的《武當紫霄宮霽雪圖》和喻氏形成了跨越時空的映照。

謝時臣,字思忠,號樗仙,吳(今江蘇蘇州)人。擅長山水,師法吳鎮,得沈周筆意而稍變。其筆力雄壯,縱橫自如,且多作長卷巨幛,頗有氣勢,姜紹書《無聲詩史》說他「頗有膽氣……氣勢有餘,韻秀不足」。謝時臣為職業畫家,且創作力旺盛,筆墨功力不輸同輩之人,更難能可貴的是,與同在蘇州地區的其他「吳門畫派」畫家只寫眼前之景不同,他真正做到了圖繪真山真水,作品生氣鮮活,同時又不秀媚,莽莽蒼蒼,如在目前。

《武當紫霄宮霽雪圖》即為其忠實於自然實景的畫作,從畫上自題可知,作為海內奇景,他「少年親歷其地」,但由於「筋力」不如從前,作畫時幾乎是憑藉其超強的記憶,所以景象依然如在目中。至於因何而畫,題記中略有點涉,但語焉不詳。相同的題材還有《武當南岩霽雪》,自題中謂景色皆「歷歷在目者」,聯繫此件「以示不忘」,可推知其對武當有獨特的情懷,或許與進香修道有關。

此畫構圖飽滿,前景巨石上青松挺立,山中有石階,經兩邊高大寒林、松樹而通向上山石道。路旁泉水奔流,發出喧鳴聲。遊人坐轎、騎馬、步行者皆有,半山道有暖亭一座。石道蜿蜒,依山而鑿,直通紫霄宮。峰頂開闊處,紫霄宮殿宇莊嚴整肅,掩映在山岩青松之間,遠景山頭以淡墨繪出,山上的雜樹以筆尖點厾而成。巧妙處在於,石如雲聚,皴筆精練,以墨和淺色層層渲染,天空填以淡墨,以襯托山石的雄峻和積雪的厚實。

總體而言,此畫用筆勁健,山石以小斧劈皴為主,略近北宗,但又與當時的

「浙派」縱橫習氣有明顯不同,而是更為規矩謹嚴。構圖雖繁雜,主脈卻清晰,故整體感很強,局部描繪也自然精到,可見其功力之深厚。

【明】 董其昌 燕吳八景圖·西山雪霽 絹本設色 26.1cm×24.8cm 上海博物館藏

雲移銀闕角 日轉玉廊腰

董其昌《燕吳八景圖·西山雪霽》

□ 陸琉璃

歷代以來,文人士大夫謚號「文敏」者屈指可數,而書畫界內亦僅兩人,一是元代的趙孟頫,一是明代的董其昌,皆為畫壇之冠冕。

董其昌,字玄宰,號思白,後人尊為董思翁。他才思敏捷,通禪理、精鑒藏、工詩文、擅書畫,《畫史繪要》評其:「山水樹石,煙雲流潤,神氣俱足,而出於儒雅之筆,風流蘊藉,為本朝第一。」

董其昌從登進士第到退休的40余年間,雖曾多次退隱,但在京居官的時日較多,他的一些作品也完成於北京。傳世作品中的《燕吳八景圖》即在北京任上所作,董其昌在35歲登進士第之後,選為翰林院庶吉士,並出任皇長子講官,期間作此畫,八幅畫作分別為描繪北京與吳地即上海松江一帶的景色。從各幅作品看來,可以大致領略董其昌的繪畫思想,即他並非如後世所言的「崇南抑北」傾向。其中有「南宗」一系的畫法,如仿米山水與仿高克恭畫法的;也有「北宗」一系的畫法,如仿唐代金碧山水及南宋劉松年畫法的。另外還有仿南北朝張僧繇畫風的,如這幅《西山雪霽》,作品風格標出,迥異他作。

此畫為團扇,一尺見方,無論是畫中物象,還是用筆用色,都極為簡略。圖中描繪雪后江山,一片凈潔。近景巨石掩映下,屋舍儼然,岡阜上挺立數株雜樹,葉已全部脫落。中景高峰傾斜而上直插雲霄,山腰處有樓閣數座。最為奇特的是,此畫用色頗為特別,山石用石綠,上部塗白粉以示積雪,而屋宇用硃色、樹木用赭石,全為紅色系,與偏冷色的山體形成鮮明的對比,而又統一在絹的本色之中,毫無突兀之感,並襯以白雪,益顯清凈明朗。圖中自題「仿張僧繇」,張僧繇為南北朝時期的畫家,據記載,他曾在建康一乘寺用朱及青綠畫凹凸花,並且其《觀碑圖》也是全部用色彩畫成,不用勾出輪廓線,因而,張僧繇被視為沒骨法的開創者。宋人樓觀在一幅山水畫題識中說:「梁天監中張僧繇每於縑素上不用筆墨,獨以青綠重色圖成峰嵐泉石,謂之抹(沒)骨法,馳譽一時,后唯楊升學之,能得其秘。」

古人畫作,有時雖題為仿某家法,但實際上大多是以

「六經注我」之法,借前人筆墨抒自己塊壘。董其昌的《西山雪霽》,正是這類作品的最佳闡釋,名為仿張僧繇,但實際更多是自己在想象中的探索之作。

【清】袁江 梁園飛雪 絹本設色 202.8cm×118.5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開堂振白拂 高論橫青雲

袁江《梁園飛雪》

□ 趙伯言

李白《梁園吟》雲「平台為客憂思多,對酒遂作梁園歌」,春秋時宋平公所築的「平台」,和西漢梁孝王的故園「梁園」,曾經高朋滿座,集一時之俊傑,高詠不絕。但千載而下,風流不再,只能供後人寄託懷古之幽情。

《梁園飛雪》,為清代袁江繪。袁江,字文濤,號岫泉,江蘇揚州人。雍正時召入宮廷為祗侯,工山水樓閣界畫,他的侄子袁耀亦工樓閣界畫,同享盛名。叔侄二人曾受揚州的山西鹽商聘請,赴晉作畫,因此作品在北方流傳較多。

據史籍載:「二袁善山水樓閣,初學仇英,中年得無名氏所臨古人畫稿,遂大進。」二袁的山水畫境界皆十分峻異、幽奇,再補以樓閣長廊,皆如仙境一般,引人入勝,這和元明清已降常見的山水境界完全異樣。他們的山水畫有寫生一類,有想象一類,有仿古一類,三類畫中皆有他們想象的成分,或根據名山大川、奇園異境,或根據古畫中的奇境加以變化、誇張,務使幽奇。

此圖可視為袁江繪畫特色的代表,畫中山川景緻,一覽無餘,遠觀有山水排空而來的浩蕩之感,細審則無處不精,令人流連。山體捲曲玲瓏的皴法線條與樓閣長廊縱橫穿插的界畫之法形成鮮明的對比,但又和諧統一、渾然一體。園囿之中松柏相應,翠竹垂柳相生,宛若世外桃源。園中水殿內,一朱衣士人憑欄凝視,周圍的家眷僕人各自照應;後面主殿內布置奢華但又不失精緻,女眷數人執瓶插花,院中一人持梅而往,應似折得初春雪后的第一枝梅花。全圖描繪精細入微,渲染也恰如其分,意境自生。畫上自題「梁園飛雪,庚子徂暑,邗上袁江畫」。

袁江和袁耀的山水畫最為突出的還是他們把青綠山水的傳統繼承下來,並發展到一個新的境界。青綠設色也與仇英不同,略近於北宋末期的院畫青綠山水,多用直線勾皴,主要靠青綠色去表現,而二袁的山水畫用線多曲筆,線條中頓挫轉折,著意變化,並加以點子皴和釘頭皴,或類於范寬畫法中的短條皴,但又不完全和前人的畫法一樣。其山水皆捲曲玲瓏,看得出是受揚州南京等地園林中假山的影響,但是畫出來氣勢非凡。

主管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單位:國家畫院

國內統一刊號:CN11-0292

國內郵發代號:1-171

海外發行代號:C9257

►聯繫我們:[email protected]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