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卡木昂,一起『穿越』回古代吧!

把東西放袖子里是什麼體驗?

原來古人袖子是這樣的

小時候看電視,總會有這樣的好奇:古人能輕而易舉從袖子里掏出很多東西,但垂著手臂時又什麼都掉不出來,這袖子里「藏」著的口袋是怎麼回事兒呀,究竟能裝多少東西呢?今天就讓我們來一探究竟!

歷史上,漢服分為垂胡袖和琵琶袖,垂胡袖的回肘很長,穿的時候袖子會堆積在手上,形成自然皺褶,一般適用正式場合。而琵琶袖袖口很小,跟手腕差不多,而且前胸旁邊的剪裁都是貼身的,所以東西根本不會掉出來。

古代有身份的人穿寬幅大袖,一般袖子里會「藏」著口袋,口袋縫製方法也很講究,開口的方向要與袖子相反,而且呈收口的梯形。這樣,把銀子、書信放進去的話,即使雙手下垂或作揖,它們也不會掉出來啦。

其實,古人的東西也並不是都放在袖子里,如果是碎銀或輕便的物件,有時也放在衣襟或腰帶里,或者裝在腰上掛的荷包、香囊里。清朝入關后,這個習慣才被強令改掉,統一成了窄袖衣服。

古人如何清潔牙齒?

楊柳枝當牙刷將藥材煮成牙膏

一口整齊潔白的牙齒是每個人都想要的,所以我們每天早晚都會各刷一次牙,還要養成餐后漱口等好習慣,以此來進行口腔的清潔。那麼古人是如何保護牙齒的呢?

最早的牙齒潔具是楊柳枝,晚唐時期人們就把楊柳枝泡在水裡,待要用時咬開它,裡面的楊柳纖維就會出現,如同細小的木梳齒,古人就可以用它來清潔牙齒啦,古語「晨嚼齒木」就是這麼來的。

在宋代,也已經有了類似牙膏的替代物,古人以茯苓等藥材煮成「古牙膏」,早起用來漱口,或用楊柳枝蘸上「古牙膏」清潔牙齒。也有用布、手指或者上面提到的古代牙刷,蘸了青鹽擦牙齒,然後用清水漱口。

從古書記載來看,到了南宋,城裡已經有專門製作、銷售牙刷的店鋪,那時的牙刷是由骨、角、竹、木等材料,在頭部鑽孔兩行,上植馬尾製成。到了元代,一般人也用柳枝當牙刷,牙刷形態已有現代牙刷的雛形,配合中草藥製成的揩齒粉末刷牙。

3

古人雨天出行都穿什麼?

有高級雨衣和防雨鞋套

隨著雨季的到來,全國多地出現大到豪雨,各種雨具也都派上了用場。那你知道古人遇到雨天時出行都有哪些雨具嗎?

襏襫:先秦時出現的原始雨衣

古人最早使用且使用範圍最廣的原始雨衣叫「襏襫」(音讀bó shì),出現於先秦時期,就是後來通稱的「蓑衣」。

襏襫不僅避雨效果好,而且空出的兩隻手可以幹活。不只是農民雨天喜歡穿,漁夫雨雪天垂釣時也常穿。

油衣:絹絲製作的高級雨衣

高級雨衣「雨裳」款式插圖

在古代,高級一點的雨衣不用莎草、蒲葵一類來製作,而是用絹絲製作,外塗油脂,所以被稱為「油衣」,後期塗刷桐油,甚至油漆。油衣避水性極好,與現代雨衣功能十分接近。

在紙張發明以後,古人製作油衣的材料發生變化,開始選用成本低、防水效果好的油紙。晚清時,國外塑料雨衣進入。

笠:古人使用最廣的遮雨帽

頭戴斗笠的船民

與現代雨衣不一樣,古人穿的雨衣不帶帽子,故雨天出行還要戴「笠」一類雨帽。笠是晴雨兩用帽,遮陽用的叫「涼笠」,蔽雨則稱「雨笠」。

油靴:唐代出現的防雨鞋

古人雨天出行除了身上披的、頭上戴的,腳上還要有穿的,稱為「油靴」。油靴在隋唐時已出現,宋元時開始流行。這種靴子一般不直接穿在腳上,功能相當於鞋套。

4

古人如何與外國人交流?

唐三藏原來也是翻譯達人

在古代,語言不通,人是怎麼和外國人交流的呢?

是一個近鄰很多的國家,經歷了漫長的多民族融合的過程。從有歷史記載的文獻來看,遠在周代就有半官方的翻譯人員了。到了秦漢時期,隨著對外交流和商業活動的開展,官方就正式設立了「九譯令」、「譯官令」、「譯官丞」等職位。自此開始,各個朝代都正式的設有口語或者書面語的翻譯人員。

每個朝代的官方翻譯都有不同的官職名稱,都很有意思,南北朝時叫「譯令史」,隋唐時期叫「通事舍人」,宋代叫「潤文史」,明朝叫「譯字生」。到了清朝,翻譯的官職就很接近現代了,叫「通譯官」。雖然歷朝歷代都有翻譯人員,但是他們的級別普遍不高,清代的通譯官一般也就七品、八品,在駐外使館里工作的稍高,但也是五品。

那麼,古時的翻譯主要從哪兒來的呢?

在唐朝以前,和尚是外語中文互譯、交流的主力。比較著名的就是唐三藏,他為了學習佛教經典,遠赴印度帶回大小乘佛教,然後把自己在印度學習的梵文,翻譯為漢語記錄下來。去印度的時候,唐三藏還將的《老子》等中文經典也帶了過去,譯成梵文留在印度。

另一個重要來源是通商和戰爭。從漢代開始,對外活動就逐漸頻繁。官方十分重視招募翻譯人員,這些人員主要來自通商的商販,以及長期生活在邊界地區的邊民。的一些經典著作,比如《易經》、《論語》等都傳入外國,這也助推了不同語言的互譯工作。

到了元代,由於疆域廣闊,版圖橫跨歐亞,民族眾多,朝廷設立了專門的官署負責翻譯工作。明朝延續了這個傳統,設立了「四夷館」,通譯印度、泰國等周邊國家的語言文字。清朝將四夷館更名為「四譯館」,乾隆將其與負責外交接待職能的「會同館」合併,更名為「會同四譯館」。清朝後期,隨著海外留學的人越來越多,翻譯工作無論是口譯還是書面翻譯,都已經比較流暢了。

原來,生活處處皆學問,古人真是智慧多多呀!

溫馨提示

吳橋金鼎古籍位於河北吳橋經濟開發區,是由新聞出版署批准設立的印刷古籍圖書的生產企業。建廠十餘年來,以弘揚祖國傳統文化為己任,以做「最美的書」為宗旨。

線裝書史上的六個第一

2006年影印了最全的百科類書——《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2013年影印了最大的佛教巨著——《乾隆大藏經》

2016年建立第一家線裝書博物館——河北古籍印刷博物館

2012年入選線裝書行業唯一一家省級文化產業示範單位

2013年金鼎古籍線裝書工藝——入選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2016年金鼎古籍(河北古籍印刷博物館)入選河北十大文化產業項目

感謝關注【金鼎古籍】!歡迎點擊右上角分享。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