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阿加莎·克里斯蒂:「人人都有謀殺的慾望」

阿加莎·克里斯蒂,這個名字的意義遠超出「通俗暢銷作家」,它甚至已掙脫「世界偵探文學」框架的束縛。從30歲出版第一部《斯泰爾斯莊園奇案》,到84歲的最後一部《帷幕》,在其長達50餘年的創作生涯里,阿加莎寫了80餘部偵探小說,作品被翻譯成超過103種語言,總銷量突破20億本,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和法國總統戴高樂都是其忠實讀者。

阿加莎·克里斯蒂(Agatha Christie 1890~1976),英國女偵探小說家、劇作家,三大推理文學宗師之 一。她開創了偵探小說的「鄉間別墅派」,即兇殺案發生在一個特定封閉的環境中,而兇手也是幾個特定關係人之一。她始終以動機分析人性,為讀者展現特異怪誕的心理世界。

她讓閱讀從貴族走入平常家庭,不僅在書,她的大量作品更被改編成影視劇——戲劇《捕鼠器》在舞台久演不衰;電影《東方快車謀殺案》曾獲多項奧斯卡獎;赫爾克里·波洛和簡·馬普爾小姐,這兩個由她塑造的偵探,更是在電視劇中大放異彩。在這個講究「IP」的時代,阿加莎成了真正的英國最大文學IP。

我們會好奇——謀殺,這一最不可原諒的罪惡,為什麼吸引我們這樣樂此不疲地將其文學化乃至娛樂化?在憑藉一個指紋就可以找出罪犯的今天,為什麼我們依然愛看比利時偵探波洛戴著他的夾鼻眼鏡,端詳嫌疑人的表情?為什麼在已經熟知她「鄉村別墅派」的風格、「密閉空間犯案」模式和「開會式」破案套路后,我們依然對她筆下的謀殺欲罷不能?

答案在人性。雖然善惡並存於人性中,但阿加莎將惡的部分彰顯,讓那些對邪惡的感知仍舊渾噩的普通人驚悸,警惕自我被貪婪、仇恨和孤獨所腐蝕,警醒自我不要被邪惡所控制。「人人都有謀殺的慾望」,這日常性邪惡的戲劇化表達,是阿加莎偵探小說最大的魅力。

阿加莎·克里斯蒂相信人性本惡。終其一生,她都在描寫日常性邪惡。在其80多本推理小說中,看不見現代犯罪里變態的犯人——他們都是普通人,可能是老實深情的丈夫(《尼羅河上的慘案》)、救死扶傷的醫生(《羅傑疑案》)、青春逼人的模特(《五隻小豬》),主持正義的法官(《無人生還》),甚至是天真無邪的孩子(《怪屋》),他們沒有特殊性,他們就是我們。

人性里天生的邪念導致罪犯的普遍存在,他們可以是任何人,但邪惡卻是相通的。對此,人類無能為力,需要我們做的也許只剩下——不要讓邪惡侵佔了心房。

人性七宗罪:不要讓邪惡進入你的心房

撰文 | 新京報記者 柏琳

第一宗:冷 漠

人物:醫生

罪行:冷漠

案件:羅傑疑案

手法:割喉

地點:書房

對一個男人,你怎麼敲詐他都行——但對一個女人,你就不能逼得太厲害,因為女人的內心有一種說真話的強烈願望。她們被逼得太厲害,在危急時刻,她們不顧安危而最後陷入絕境,為圖一時的極大滿足而把事實吐露出來。

事件:鄉村醫生謝潑德,中年單身,和姐姐一起住在金艾博特村裡的祖宅里。他四處行醫,出入在愛嚼舌頭根的女人和失意的男人之間。人過中年,日子過成了一潭死水,曾依靠敲詐來的錢財做投機生意,企圖打翻身仗卻血本無歸。

不料他敲詐錯了對象,一步錯步步錯,被勒索的女人自殺了,死前寄出的一封信讓謝潑德面臨人生危機。他冷靜地完成了殺人,剩下的時間都在和大偵探波洛周旋。這樁平靜的謀殺案,震撼人心的地方在於兇手的自述——帶有一種成就感,當然也有失落,要是波洛不來這個村子種西葫蘆就好了。

在還沒那麼現代化的英國鄉村,鄉村醫生除了治病救人,更多承擔了「拯救靈魂」的角色,而這樣一位披著「道德教化」外衣的醫生,不甘心人生走向平庸灰敗的終點,於是一點點積累起了惡。這邪惡居然成了他庸碌一生里唯一的「亮點」。越是平庸的人,越渴望生命中發生「驚奇」。這種渴望強烈到畸形的地步,不惜用別人的生命,乃至自己的生命來成就。作為醫生,他的良知早已被不甘心所吞噬,謀殺的對象是誰並不重要,這是徹頭徹尾的冷漠。

第二宗:偏 執

人物:小孩

罪行:偏執

案件:怪屋

手法:下毒

地點:一座怪屋

孩子們會把慾望轉化為行動,而絲毫不受良心責備。一個孩子對他的小貓生氣了,說「我要殺了你」。於是就用鎚子去砸小貓的頭——然後非常傷心,因為小貓再也醒不過來了!

事件:富商利奧尼迪斯在家中被人毒殺,他孫女索菲亞的男友查爾斯試圖從住在這幢怪別墅里的11個人中找出兇手。隨著調查的深入,一家人之間的相愛表相被猙獰的真相撕裂。當最終的冷血殺手指向的是家中才13歲的小女孩喬瑟芬時,所有人都難以置信。

長得丑且孤僻的小姑娘,家人總對她視而不見,任其扭曲地成長。暴躁的一家之主爺爺總是罵她,而父母和親戚也對她不聞不問。終於有一天她殺了爺爺,進而又殺了廚娘。理由很簡單:「爺爺不讓我學芭蕾」、「廚娘總是罵我,她啰嗦。」這簡單的理由背 后,隱藏的是人性里未經控制的原始殘忍。

在這部小說中,阿加莎運用了弗洛伊德「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人格三層面理論,小姑娘無疑處在內心慾望還未被教化(「自我」)調和的「本我」階段,然而在她不成熟的心靈發生異化時,身邊的成年人漠然處之乃至冷嘲熱諷,最終使得喬瑟芬活在自我的偏執世界中,並把這種偏執轉換成一種報復成人的變態心理。阿加莎用一個孩子的視角,以一種令人心痛的方式展現了人性異化的悲劇。

第三宗:自 私

人物:模特

罪行:自私

案件:五隻小豬

手法:下毒

地點:花園

那一刻,我感到從未有過的活力、喜悅和精力。我看著他死掉,但是我卻不知道我殺死的其實是我自己──不是他。

事件:偵探波洛受委託調查一樁16年前的謀殺懸案。當年,才華橫溢的風流畫家喝下一瓶啤酒后毒發身亡。所有證據指向妻子卡羅琳,她被處以絞刑。經過波洛與當年的五位嫌疑人的對話,結局令人震驚——青春逼人的模特埃爾莎,意外得知畫家在 完成畫作后就會離開自己,她為了報復畫家,設計殺了他並嫁禍給其妻子。

謀殺本身並不驚奇,震驚的是埃爾莎面對指控時的跋扈。16年前,她的青春擁有一種原始而強壯的美,而這美的另一面是殘酷而熾烈的慾望,這樣無畏且自負的埃爾莎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裡,她被自己自私的愛欲操控。罪行揭露后,在波洛和埃爾莎之 間有這樣令人膽寒的對話:

她盯著他。「你以為我哪怕有一點點在乎我丈夫怎麼想的嗎?」「不,我不認為。我覺得你這一輩子從來沒有在意過別人怎麼想。要是在意過,你興許會幸福得多。」她連忙問:「你怎麼還替我惋惜?」

「因為,我的孩子,你有那麼多東西要學。所有的成人的感情——惋惜,同情,理解。你知道的只是——曾經懂得的——愛和恨。」

「犯罪心理是不會隨著時間而改變的」,16年前根植於人性里的自私,16年後依舊如此。

第四宗:傲 慢

人物:法官

罪行:傲慢

案件:無人生還

手法:連環局

地點:孤島

十個黑孩子去吃飯,一個嗆死剩九個。

九個黑孩子睡過了頭,一個不醒剩八個。

八個黑孩子上德文,一個留下剩七個。

七個黑孩子砍樹枝,一個砍死自己剩六個。

六個黑孩子玩蜂箱,大蜂蜇死一個剩五個。

五個黑孩子打官司,一個進了法院剩四個。

四個黑孩子去出海,熏扉魚吞吃一個剩三個。

三個黑孩子上動物園,大熊抓住一個剩兩個。

兩個黑孩子曬太陽,一個曬焦啦剩一個。

一個黑孩子太孤單,一個黑孩子太孤單,弔死自己全完啦!

事件:十個互不相識的人被邀請到一座荒島上,交通工具全被損毀,失去與外界的聯繫。在一首恐怖的印第安童謠里,預示著每個人曾犯下的罪行和即將到來的死亡方式。一時之間人人自危,相繼死去,活著的人互相懷疑。

這部被譽為「天上掉下來的推理小說」,誰是兇手是最大疑問。結尾處,阿加莎借兇手自述揭開了謎底,又塑造了雙重性格的法官沃爾格雷夫的形象。這個看似戲劇化的兇手,就像是現實生活中強烈主張正義,卻無法伸張正義之人的極端。阿加莎在此討論了一個倫理悖論:誰有權利審判法外之徒?一個世俗意義上的正義之人,是否就能夠傲慢地定奪他人生死?通過既是兇手又是被害人的法官自述,阿加莎給出了人性中如何審判善惡的自我思考。

第五宗:魯 莽

人物:無名氏

罪行:魯莽

案件:奉命謀殺

手法:鈍器擊打

地點:秘密書房

我恨她,因為她是正確的。如果有的人總是那麼一貫正確,那也是很糟糕的。它會使你越來越感到自己的不足。

事件:這個案件的罪犯是誰並不重要,因為它幾乎是一樁教唆犯罪。施恩者越是慷慨大度,受恩者越是心理壓抑,這是一種微妙的人性。浪蕩子傑剋死於監獄,卻聲稱自己清白:他發誓說,養母蕾切爾在自家書房被人用撥火棍擊打頭部時,他正在路上搭便車。阿瑟·卡爾加里博士可以證明傑克的清白——因為兇手另有其人,但是他的證明來得太晚了,而且,真相併不受歡迎。

死者蕾切爾是個樂善好施的女富婆,她瘋狂地收養孩子,被強烈的母性佔有慾遮住了雙眼,她控制主導孩子們的一切,「永遠正確」,卻從來不考慮人性問題。「她從來就不明白人與人是不同的,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反應,有其與眾不同的特點......隨著時間的推移,她越來越獨斷專行。她知道什麼是對的,她知道什麼是最好的。」

這個就像蜂王一樣管理家庭的人,激起的是人性深處最微妙的反感。也許,像王爾德說的那樣,「不服從是人類與生俱來的美德」。但當這逆反遇見一群青春期的孩子,就成了悲劇的核心。他們知道自己的愚蠢,他們只是想用自己的方式來找到正確的路,而蕾切爾無疑不懂這些。

第六宗:憤 怒

人物:眾人

罪行:憤怒

案件:東方快車

謀殺案

手法:刺殺

地點:火車車廂

不可能的事原不會發生,因而不管表面現象如何,發生的事必然是可能的。

事件:這是偵探波洛唯一的一次「法外開恩」,這是一部有驚人想象力的推理小說。在一趟從中東開往歐洲的東方列車上,12名乘客會聚一堂,策劃謀殺曾經的綁匪、現在的美國富商雷切特。波洛對12名旅客的心理做了縝密分析后判斷,殺死這個商人是12個人共同作的案——雷切特曾是一名綁架並殺害一個小女孩的罪犯,破壞了數個完整家庭,製造了令人髮指的悲劇,他最終被12名復仇者合謀殺死。12道用刀 刺的傷口,其深淺分別代表12個人對邪惡不同程度的憤怒。這12個人在被識破后,在代表著法律公正的偵探和法醫的幫助下,逃脫了法律制裁。

這是一場「遲到的正義」,與《無人生還》類似的地方在於——這些平日里隱匿於茫茫人群中的來自各行各業的人們,面對法律無法制裁的罪惡,組成了一個自發的陪審團。雷切特逃脫了法律,卻逃不出人性審判。12個人用「以眼還眼」的方式,對他進行了一場人性制裁。與其說這是一場合力的集體謀殺,不如說這是一次憤怒的集體審判。

當姍姍來遲的所謂正義最終到來,死者的罪惡又被新的罪惡所替代,雖然波洛的成全讓讀者動容,然而,「以眼還眼」的人道主義復仇,其本身是否正義? 當所謂的正義和人性糾纏,孰是孰非?

第七宗:貪 婪

人物:情侶

罪行:貪婪

案件:尼羅河上的

慘案

手法:槍殺

地點:輪船客艙

不要讓邪惡進入你的心房。


事件:所有美好的開始,並不會必然導向美好的結局。人性中的貪婪,會引發接二連三的禍患。家財萬貫的女富豪林內特小姐橫刀奪愛,與閨蜜的男友西蒙·道爾結婚了,他們乘坐由英國駛向埃及尼羅河的豪華郵輪去度蜜月。這艘郵輪上載著來自世界各地的豪紳和名媛,但發生在郵輪上的連環謀殺案使得這場原本甜蜜的旅程變成「死亡之旅」。 一切都源於人性里無止境的貪婪。

這貪婪指向情慾——林內特原本是女王,以為自己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她以為自己的魅力足以征服任何人,卻不知這個她要的男人愛上的只是她的財富;這貪婪指向物慾——男人因對財富的貪婪而動殺念;這貪婪甚至指向愛——被愛沖昏頭腦的閨蜜不惜成為殺人幫凶,她不為錢財,只為得到完整的愛。

這貪婪導致人的心房逐漸向邪惡打開,從此再無關上的可能。人性里的貪婪,會讓一切可能幸福的結局,發生令人唏噓的逆轉。

本文整理自新京報書評周刊B04-05版。作者:柏琳;編輯:柏琳、李佳鈺、張進。未經新京報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歡迎轉發至朋友圈。

8月12日《新京報》B01版~B12版

點擊圖片直接瀏覽

「主題」B01 | 阿加莎·克里斯蒂:人性有罪

「主題」B02 | 想象的重負,讓她綻放勃勃的生命之花

「主題」B03 | 在虛構中,看見人性的複雜與真實

「主題」B04 | 不要讓邪惡進入你的心房

「主題」B05 | 不要讓邪惡進入你的心房

「文學」B06 | 好的小說,會讓讀者成為歷史的在場者

「藝術」B07 | 演員阿米爾·汗:用行動改變不完美的世界

「悅讀」B08 | 青山七惠:《快樂》是一個並不快樂的故事

「溫故」B09 | 漢學家魏斐徳:若無明確史觀,文獻只是素材

「新媒體」B10 | 要愛要動容,要守住內心的良善

《我的前半生》|蔡瀾|王者榮耀 |空巢青年 |宗薩仁波切 |2017年中好書 |六神磊磊 |寒門難出貴子 |恐婚 |冷暴力 |山寨《人類簡史》|林奕含 | 錢理群 | 衡水中學 | 讀書日 | 平庸之惡 | 假課文 | 養貓 | 自閉症 | 法律與輿論 | 原生家庭 | 2084 | 婚外戀 | 性教育 | 古典詩詞 | 刷熱點 | 「愛國主義」 | 共享腳踏車 | 胡適 | 國學低俗化 | 弟子規 | 2016年度好書 | 朋友圈 | 高房價 | 篡改歷史 | 抑鬱症 | 心靈雞湯

可以點擊「閱讀原文去我們的微店看看呀~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