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又一位醫生自己給自己做腸鏡,做完啥感受?

這一次是「開眼」的採訪……

來源 | 周到健康

作者 | 謝竲

前陣子有個醫生自己幫接生的消息上了熱搜——

光圖片,就能看出濃濃的,額,勇氣!

周到君聽說,昨天又有個健健康康的滬上肛腸科醫生自己給自己做了個腸鏡!聽著,就很疼!!!

大多做過腸鏡、胃鏡的「過來人」,提及曾經的經歷都是一臉后怕,這個醫生,是有多想不開!

然鵝,檢查現場卻很歡樂

昨天,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醫院肛腸科副主任醫師馮卓發了一條朋友圈,稱終於完成了自己「蓄謀已久」的自我腸鏡檢查。

圖片上,馮醫生靠坐在病床上,左手控制著腸鏡的大小旋鈕,右手握著鏡子前進和旋轉,床前的顯示器正現場「直播」腸內情況。一旁還有他的同事、學生積極「圍觀」,拍照、錄視頻忙得不亦樂乎,總共持續了大約15分鐘。

乍看起來,還以為在看電視↓↓↓

整個過程沒有太大的痛苦,視頻的末尾,馮醫生還笑著對鏡頭比了個大拇指:「現場氣氛很歡樂啊,大家都覺得很稀奇、很好玩,還有醫生自己給自己做腸鏡的。」

今年35歲,從醫十年的馮醫生平時生活習慣良好,胃腸情況也很不錯,這回的「壯舉」也就是想做了就去做了,「一直有這個想法,其實沒什麼大不了的,對我來說就是件好玩的事情,同時也能換到了病人的立場,全方位體會了整個過程。」

過程:瀉藥不好吃,這幾個階段有點難受

和普通病人一樣,從腸鏡檢查前幾日的飲食控制,到檢查當天瀉藥的服用,馮醫生把該走的常規流程都走了一遍。

「這個瀉藥真的不好吃,之前很多病人反映,說醫生你們這個葯太難吃了,這回真的是自己喝過才知道。」按照藥物說明調製的瀉藥,原本應該2、3升的量,他只喝了1.5升就扛不住了,好在腸胃功能一直比較好,第二次喝的時候排便已呈水樣,才算熬了過去:「我們使用的是國內最常用的瀉藥,嘗起來口感微苦微澀還有點咸,一口下去,想吐的慾望非常強烈。」

而檢查過程中,也並非完全順順利利,據馮醫生回憶,最開始時肛門口和直腸那段腸子會攣縮,還是有一些痛感的,「而最不舒服的要屬乙狀結腸那部分,所有的不適和腹脹幾乎都在這裡。」馮醫生表示,由於乙狀結腸是遊離狀態,在腹腔內會動來動去,所以不適感較強。

未來:為病人考慮更多

之所以大家對腸鏡、胃鏡都心懷恐懼,其操作過程中人體所承擔的痛苦佔了絕大部分,又經過了口口相傳,甚至達到了「妖魔化」的程度。身為肛腸科醫生,自己給自己做了一迴腸鏡檢查,這次的「挑戰」可謂收穫頗豐。

之前有部分病人可能接受過不愉快的檢查,或是單純地出於內心的恐懼,強烈要求做無痛腸鏡,而事實上,無論是麻醉或是操作上都增加了相應的風險。

「這次體驗,一是告訴大家,腸鏡並沒有想象中那麼痛苦,現在很多醫生都有高超的手法和技術,你看,我自己都能給自己做。」他把腸鏡體驗的照片、視頻都好好存在手機里,「以後要是有患者精神高度緊張,還能播放給他們看,全程並沒有非常痛苦,身邊的同事、學生包括我自己在內,都很輕鬆,希望能通過這個緩解他們的情緒。」

而在具體流程中,此次體驗也幫忙找到了不少能夠提升的地方,首先就是那一言難盡的瀉藥……

在進修的過程中,馮醫生就注意到日本當地在腸鏡檢查前服用的瀉藥很多都是水果口味的,「其實體驗的時候我也想加點檸檬茶粉之類的,不過我太太當時建議,反正是體驗病人的感受,就喝普通的,最後實在覺得難喝,還是加了3勺白砂糖。

吃過了這回的「苦」,今後在準備過程中,他就會建議患者加一些果味茶、檸檬茶改善口感,「之前還聽說有病人實在喝不下,就先用500毫升的水溶解藥物服下,再喝大量的水,能達到同樣的效果,值得推廣。」

有點甜啊有木有!

此外,馮醫生這回親身感受了檢查初期和乙狀結腸階段的不適感,今後在溝通時會提前提醒,讓患者不要有過高的期望值,檢查過程中也會更加小心、更加註意這些部分的手法和技術,盡最大可能減輕病人的不適感。

腸鏡的痛苦程度和醫生手法以及個人耐受度有關,有了這次的體驗,他在檢查操作的過程中也會加強與病人的溝通和交流,到了容易不適的位置提前做一下提醒、安慰,讓他們覺得被關注、被關心。「其實醫生和患者之間需要更多的信賴,我們並不是站在對立面的,而是應該共同面對。」

意外發現腸內腺瘤,早查早治很重要

周到君了解到,在此次檢查中,還發生一個「意外之喜」——在升結腸中找出了一個小腺瘤。

腸道腺瘤屬於我們日常說法中的良性腫瘤,如果長時間不作處理的話,癌變風險會增高很多,五到十年內就有可能演變為大腸癌。

在最近的工作中,馮醫生也發現了好幾例30多歲中青年人的腸道腺瘤,包括他自己在內,很多都沒有腸癌和腸息肉家族史,「所以查出來的時候我還是很驚訝的,息肉、腺瘤在腸子中是沒有任何癥狀的,臨床上最難的宣教就是無癥狀人群,因為大腸癌的緣故出現了身體不適等癥狀,大部分情況都已經晚了。」

這場檢查中的「意外」也再次重申了大腸癌「早查早治」的重要性,「即使沒有癥狀也要做,你看我一個35、36歲的醫生,生活習慣、胃腸功能良好,都有息肉了,全腸鏡普查的年齡真的可以考慮提前。」

據2017年2月由上海市疾控中心發布的最新流行病學統計數據顯示,在上海市最常見的癌症發病譜中,大腸癌近年來上升到惡性腫瘤第二位,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也被稱為「吃出來的癌症」。除了那些因不良飲食及生活方式導致的大腸癌以外,臨床上另有5%~8%的患者為遺傳性大腸癌。

馮卓醫生提醒,「吃」這件事在文化中所受的重視實在是太多了,加上如今上海人的生活習慣偏西化,愛吃夜宵、口味又重,導致過度肥胖人群越來越多,不得不對大腸癌引起足夠的重視,早查早治非常重要。

而隨著近年來內鏡診療設備和技術的不斷發展,大腸息肉可以在內鏡下通過多種手段做出精確診斷,準確率可達到96%以上。這樣的診斷方法更全面、精確和安全,並且更有利於後續內鏡下手術的施行。相比傳統的外科手術,病人的痛苦將大大減輕,對於術后恢復以及今後的日常生活都有很多益處。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