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拍照前後那些小事 篇一:正確合理利用高感光度拍照

大家好,我是專註折騰拍靜物的魯斯蘭。

寫這篇原創,源於朋友圈一篇過於半畫幅機器和全畫幅機器的爭執,大家的關注點都在高感畫質和虛化能力上,似乎,APS-C畫幅機器以及更小底的機器,高感可用範圍比較窄,而全畫幅毋庸置疑範圍更廣,拍照如果有可能,盡量用低感光度來拍攝。

盡量用低感來拍攝,有必要麼?

感光度,最早源於膠片對於光線的反應速度,感光度越高,膠捲對於光線就越敏感,相應的顆粒噪點也會越來越多和大,所以膠片時代高感光度的膠捲主要用途還是偏向高速攝影,如體育和新聞報道。

感光度英文縮寫為ISO,美國部分地區標識為ASA,德國地區則稱之為「DIN」,後來ISO一統天下。

賓得SP機型,感光度標識為ASA。

膠捲時代,ISO數值可以做到很低,比如ISO數值為6的Lomography某款膠捲,低於50感光度的比比皆是,低感光帶來的細膩畫面感和白天可以不依靠減光鏡達到長曝的效果,讓攝影師樂此不疲。

德國攝影師Michael Wesely拍攝曝光長達三年的攝影作品。

數碼時代,ISO的概念依舊存在,這不過這次從化學反應調整為「增益信號」等物理方式,不論是增益信號還是多個像素合併為一個像素、數碼機型過程中產生的噪點依舊不可避免,早期數碼單反技術不佳,提高感光度意味著畫質急劇惡化,比如5D和1DS mark2 ,兩者原生ISO最高只有1600,擴展後為3200,實際上無論是5D還是1DS mark2,想要保證畫質,ISO最高只能用到800。

5D和1DS mark 2,都是05年左右的機型,這兩者也都是全畫幅,09年出現的半幅旗艦7D,雖然ISO原生上限提高到6400,拓展為12800,畫質依舊差的一塌糊塗,7D我用了兩年,好鏡頭對畫質有加成作用,普通非L鏡頭,ISO 800的時候,顆粒就已經大到讓你心痛,ISO800以上,不用RAW後期降噪,直出的畫面,說句實話,和后出來的三位數機型,以及尼康同價位機型D300S,真的是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下。

這是一張APS-C畫質最差機型之一7D,ISO開到1250的小圖,小圖看起來似乎還可以接受是吧?前提是這是用RAW格式拍攝,後期輕微降噪。

放大到100%,這顆粒感,已經無敵了。

如果RAW格式大幅度降噪呢?

這是一張ISO高達3200的小圖,也是7D拍攝,鏡頭是適馬的17-70 F4,同樣RAW格式拍攝,後期手動降噪。

不過這次降噪幅度很大,可以看到對焦區域,100%截圖,畫面塗抹感非常嚴重,細節丟失了很多。

這個時代,估計是眾多老司機豎立起「盡量用低感」拍攝,ISO不超過800觀念的原因之一。

我也持有這個觀念好幾年,直到索尼發力感測器的這幾年,技術的日益進步,讓高感光度,不再成為一個雞肋。

早期的普遍觀念:

室外光線良好的時候:ISO100-200

陰天:200-400

傍晚:400-800

800以上盡量避免。

保持低感有時候意味著低於安全快門,我一直認為攝影和拍照,拍的到不拍糊永遠比拍不到,拍模糊重要, 曝光準確永遠比欠曝光太多重要。

那麼現在的相機可用ISO範圍究竟可以到多少?

以全畫幅畫質比較差的佳能5D3為例。

先丟幾張RAW格式拍攝,後期處理降噪的圖片:

ISO:1600,鏡頭EF35 1.4,後期輕微降噪。

ISO:2000,鏡頭EF35 1.4,後期輕微降噪。

ISO:3200,鏡頭EF35 2,後期中度降噪。

ISO:6400,鏡頭EF35 2,後期重度降噪。

它們的100%截圖畫質如下:

開啟RAW,最高ISO極限可以用到6400,前提是手動降噪。

如果再加一檔ISO8000呢?這個ISO我僅僅用過一次,RAW格式下也難挽救噪點。

當然對於5D4和更高級別的旗艦,8000也是個小意思。

再來看看JPEG直出,相機默認降噪設置再手機後期的圖片(手機APP後期並無降噪處理):

ISO:1600,EF 35 1.4。

ISO:6400,EF17-40 F4。

可以看出6400的RAW格式和6400的直出,差距太大,畫質幾乎是肉眼可見的損失,因為平時很少在高感下用JPEG直出還不帶閃光燈的,所以只能大概預估下可用ISO極限在3200

直出的話,如果ISO設置範圍超過3200的,建議小圖網路傳播,發發朋友圈什麼的。

APS-C畫幅,本來想借一台80D評測,後來借到了一台富士XA-2入門級微單,這台APS-C畫幅的感測器相比富士更高級別的機身的感測器,並不是那麼優秀,相信採用了新感測器生產技術的80D,其畫質應該可以和XA-2打平手。

這次先看JEPG直出,畢竟購買微單的用戶都普遍喜歡直出。

ISO:800,套頭16-50拍攝。

ISO:1600,套頭16-50拍攝。

ISO:2500,套頭16-50拍攝。

ISO:3200,套頭16-50拍攝。

ISO:6400,套頭16-50拍攝。

它們的100%截圖如下:

這台富士XA-2的直出畫質有些出乎我的意料,基本上3200都完全可用,富士JPEG演算法還是很強悍的,單就畫質而言,XA-2並不比5D3直出畫質差多少。比起7D時代的差畫質機型,真的是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底下,技術的進步,已經讓拍照成為非常輕鬆的事情了。

那麼還需要降噪看看畫質么?我還是做了一個類似的輕微降噪處理:

好像並沒有什麼實質的改變,當然也可能是因為我採樣拍攝的樣片太少的緣故。

富士已經徹底折服我了,佳能祖傳的感測器畫質確實比較弱,當然對於新出的5D4和80D,以及更高級別的1系列,這些都不是問題。

採用了索尼感測器技術的尼康、索尼就更不必擔心了,比較新的機型畫質只會比5D3和80D更強。

那麼可用範圍呢?直出可以用到3200,RAW放心用到6400。

這張富士X70的直出照片,你能猜出ISO是多少么?

M43畫幅的的微單,松下GM1我也保留了之前直出的照片,GM1的畫質在M43畫幅中算的上中上,但是礙於和APS-C畫幅大小差距,畫質還是被拉開了一個檔次。

以下照片均是直出,手機APP修圖過程中並未降噪。

ISO:1250,松下14 2.5鏡頭拍攝。

ISO:1600,松下14 2.5鏡頭拍攝。

ISO:3200,松下14 2.5鏡頭拍攝。

它們100%截圖畫質如下:

可以看這台相機直出的最高ISO為3200,3200的時候畫質就已經算得上墊底,畫質也非常鬆散,細節丟失比較多,相對於全畫幅和APS-C畫幅,差距挺大的。

就算是M43畫幅,直出也可以維持3200的最高ISO。

另外要提的一句就是,高感ISO配合閃光燈用,要遠比單純的弱光下開高ISO畫質要強,比如拍人和現場活動。

單純3200的ISO和開了閃光燈補光的3200的ISO,是截然不同的兩類畫質。

聊一聊前期高感的一些應用及後期降噪

提到高感,就要說說尼康和佳能中高端機型都具備的一個特別棒的功能:

自動ISO。

這個功能可以在光線變化特別快的時候有效選擇最適合當時環境的最低ISO,配合一個最低快門,應付弱光和快速變化的光線環境時可謂無敵。

簡單來說,開啟了自動ISO範圍,相機就會在這個範圍內隨機選擇一個最適合當前的最低感光度,並維持在你設置的最低快門以上防止糊片。

比如這個自動ISO範圍是100-6400,最低快門1/125秒,那麼你拍攝的照片會維持最低1/125以上並隨機選擇一個ISO。

尼康中高端單反相機說明書中關於自動ISO感光度控制的介紹:

自動ISO佳能上顯示為A,它的設置界面是這樣的:

我對這個功能特別讚賞,在很多場合下,比如旅遊和活動現場,你可以安心的設置一個畫質還可以的ISO上限,安心大膽的拍攝,而不用擔心拍攝糊掉。

這是我一場活動拍攝中利用自動ISO,拍攝得到的數據,用的還是直出JPEG,當然這些照片要求並不是太高,可以容忍小圖用到3200甚至更高的ISO。

如果你要拍人像,拍妹子,高感還是控制在1600以內吧,記得,弱光下補光。

後期降噪,最簡單的通用軟體就是LR和PS自帶的ACR了。

當然還有效果更出眾的Noiseware以及NIK dfine系列降噪插件。

無論怎麼降噪,主要還是處理黑白噪點(對比度噪點or 明度噪點)和彩噪。

大部分情形下都是以黑白噪點出現比較多,彩噪主要出現在長時間曝光(感光元件溫度上升)以及強行提亮超出寬容度限制導致的彩噪激增。

黑白噪點處理比較容易,對畫質破壞也小一些。

LR和ACR中,有一個細節選項,明亮度就是手動降低黑白噪點的,與之對應的是顏色,這是手動降低彩色噪點的。

細節和對比可以挽回一部分因為演算法而被塗抹的細節表現,可酌情增加相應的強度。

NIK dfine2比LR和ACR自帶的降噪插件多了一個範圍選擇,可以手動選擇區域進行部分降噪,用法其實差不多。

好了,其實你可以放心大膽的用上高感拍攝了,尤其是新出來的機型,大家都不用太擔心畫質的問題,畢竟還有RAW格式可以後期降噪,還有閃光燈可以彌補高感下的差畫質。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