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中國癌症「殺手榜」,肺癌排首位!

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結直腸癌是主要的腫瘤死因,約佔全部腫瘤死亡病例的 70%,肺癌排第一!

據國家癌症中心《2013年惡性腫瘤發病和死亡分析》,2013 年全國新發病例數368.2 萬例(男性204.9 萬例, 女性163.3 萬例),腫瘤死亡數222.9 萬例(男性140.6 萬例,女性82.3 萬例)。2016年1月25日,國家癌症中心赫捷院士、全國腫瘤登記中心陳萬青教授等在CA Cancer J Clin雜誌上發表了2015年癌症統計數據,報告中稱2015年估計有4292,000例癌症新發病例,2814,000例癌症死亡。也就意味著全國每一分鐘就有8人患癌,5人因癌症死亡。

今天小編為大家盤點一下死亡率最高的5種癌症。

1

「殺手榜」第一位——肺癌

(死亡率59.1/10萬)

肺癌同時也是人類發病率最高的癌症,佔據男性惡性腫瘤發病第一位及女性第三位,全球範圍內每年新發病例及死亡病例分別為180萬和160萬(2012年),值得一提的是,每年新發及死亡病例中超過三分之一來自於。

肺癌的發病與環境因素密不可分,吸煙(包括吸二手煙)、職業暴露、環境污染等是引發肺癌的重要原因,另外,某些類型的肺癌與特定基因的變異也不無關係。

晚期肺癌五年生存率不到2%,即使是最早期的肺癌五年生存率也不到50%,因此,肺癌重在預防,減少煙草攝入是其中最有效的一項,在2014年「世界癌症報告」中,WHO特別指出,在,減少煤爐的使用也是預防肺癌的重要措施。另外,每年定期體檢也有助於肺癌的早期發現及治療。

2

「殺手榜」第二位——肝癌

(死亡率31.6/10萬)

肝癌是全球發病率位居第五位的惡性腫瘤,佔據全球惡性腫瘤發病及死亡人口的6%和9%,是惡性腫瘤死亡的第二大死因,年死亡人口74萬(2012年),將近四分之三的病例發生於不發達或發展家,發病及死亡人數中將近一半發生在,以侵襲性強、死亡率高著稱。

慢性肝臟炎症的持續進展和惡性轉化可以導致肝癌發生。而有大約 3 億人患有肝臟疾病,主要包括病毒性肝炎 ( 感染 HBV 的乙型肝炎和感染HCV 的丙型肝炎為主, HBV 感染的乙型肝炎更多見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酒精性肝病等。

肝癌患者被診斷時多已處於進展期或晚期,其治療手段非常受限,同時伴隨著血行轉移和癌栓形成,直接導致肝癌術后五年生存率與歐美髮達國家相比處於較低的水平。

肝癌可無明顯癥狀,往往於常規體檢時發現,重在預防。生活方式的改變、肝炎的預防和及時治療都能降低肝癌的發病,台灣一項研究顯示,出生時接種乙肝疫苗可以預防超過70%的肝癌發生。

3

「殺手榜」第三位——胃癌

(死亡率30.1/10萬)

是一個胃癌大國,胃癌位居惡性腫瘤發病率為第2位,死亡率為第3位,發病人數及死亡人數均佔全球胃癌發病總人數的一半左右。不同於日韓等國,的胃癌具有發病率和病死率高、早期胃癌比例低(僅10 %左右)、進展期病例為主要診治對象等特點。另外,近年來新發胃癌患者呈現年輕化趨勢,30歲以下年輕患者的比例由上世紀 70 年代的 1.7%躥升至當前的 3.3%。

目前經實驗研究或流行病學研究發現與胃癌發生的相關因素,主要包括攝鹽、蔬菜與水果攝入、維生素 C、食物冷藏、吸煙、飲酒和不良飲食行為等。國內研究較為公認的是,如進食不按時、過快、過熱、過咸、不吃早餐、暴飲暴 食、吃 剩 飯 菜、常食 油 炸 食 品、常食 用 燒烤等。這些飲食習慣導致損傷上消化道內壁黏膜的頻率增加,長期作用引起慢性胃炎和不典型增生,是引發癌變的重要因素。

除此之外,大量的流行病學資料表明,既往有消化系統疾病史及腫瘤家族史是胃癌發生的危險因素。而WHO把指幽門螺桿菌感染列為發生胃竇和( 或) 胃 體癌的Ⅰ類致癌原,認為 Hp 感染與胃癌發生密切相關。

胃癌的發生是一個漸進性的過程,從最初的胃炎、癌前病變到胃癌的發生經歷 3~ 5 年,甚至更長; 但一般在這過程中無明顯的癥狀,發現時大都處於中晚期。胃癌早期篩查費用較高,一直採用門診機會性篩查,導致胃癌早期診斷率< 10% 。依據胃癌診治時期的不同,胃癌 5 年生存率有極其顯著性的差異,胃癌早期手術后 5 年存活率Ⅰ期為 90% ,Ⅱ期為 66% ,Ⅲ期為 51% ,而胃癌晚期僅為 14%。

胃鏡檢測被認為是胃癌檢測的「金標準」,其靈敏度和特異度均超過 90% ,是目前最直觀、最有效的胃癌早期檢測手段。

4

「殺手榜」第四位——食管癌

(死亡率20.6/10萬)

食管癌是最為高發的惡性腫瘤之一,以食管鱗癌為主,食管癌的高發省份為河北、河南、福建和重慶。食管癌的發病因素很多,目前公認飲酒、吸煙、對食管造成損傷的各類慢性刺激及環境因素是食管鱗癌發病的主要原因。調查發現喜吃燙食、超量飲酒、低收入、低體質指數、既往食管病變、不按時就餐、喜食辣食及腫瘤家族史等均是增加食管癌患病風險的因素。多食蔬菜水果雖可降低食管癌的發病,但仍無法抵消煙酒因素所造成的影響。

目前 , 超過 90% 的食管癌患者確診時已進展至中晚期 , 生活質量低 , 總體 5 年生存率不足 20%。而僅累及黏膜層和黏膜下淺層的早期食管癌通常經內鏡下微創治療即可根治, 取得與外科手術相當的療效, 且具有創傷小、痛苦少、恢復快的優勢, 患者5 年生存率可超過95%。

符合第1 條和2~6 條中任一條者應列為食管癌高危人群, 建議作為篩查對象:

(1) 年齡超過40 歲;(2) 來自食管癌高發區;(3) 有上消化道癥狀;(4) 有食管癌家族史;(5) 患有食管癌前疾病或癌前病變者;(6) 具有食管癌的其他高危因素( 吸煙、重度飲酒、頭頸部或呼吸道鱗癌等)。

內鏡及病理活檢是目前診斷早期食管癌的金標準。內鏡下食管黏膜碘染色加指示性活檢的組合操作技術已成為現階段最實用有效的篩查方法。既往使用的食管拉網細胞學檢查和上消化道鋇餐等篩查方法因診斷效能及接受度等問題, 已基本被淘汰。

5

「殺手榜」第五位——結直腸癌

(死亡率16.5/10萬)

在世界範圍內,結直腸癌發病率男性居常見惡性腫瘤的第 3 位、女性居第 2 位。在,結直腸癌的發病率呈明顯的上升趨勢,發病率的升高主要與飲食結構的改變有密切的關係。結直腸癌發生的危險因素有高脂肪、高動物蛋白、低纖維素飲食,肥胖和缺少體力活動等。肉類食物在人們日常飲食中比重的增加與結直腸癌發病率的升高呈正相關。典型例子來自於移民流行病學調查資料,例如移民夏威夷的日本人的結直腸癌發病率就比日本國內高出2.5倍。

家族史、腸道腺瘤和慢性炎症等遺傳和疾病因素也與結直腸癌的發生有關。有家族史者散發性結直腸癌發病可能性大大提高。結直腸癌是由腸道腺瘤性息肉演變形成的,腺瘤的直徑越大則癌變的可能性越大。長期的慢性潰瘍性結腸炎可發生癌變,病史越長者癌變可能性就越大。

結直腸癌早期篩查效果非常明確,通過篩查早期發現結直腸癌可有效提高病人存活率,降低病死率;50歲以上人群結直腸癌發生率顯著上升,因此推薦以50歲為篩查的起始年齡。傳統腸癌篩查方法有大便隱血試驗和纖維結腸鏡檢查,而新型的篩查方法則有糞便核酸測試、CT腸鏡和電子腸鏡等。結腸鏡是迄今為止最準確的結直腸癌篩查方法,腸鏡加病理活檢是結直腸癌篩查和診斷的金標準。

對結直腸癌的預防主要在於減少和消除這些危險因素,飲食結構要合理,多進食蔬菜和水果,適當減少肉類的攝入,積极參加體育鍛煉;有腸癌家族史和炎性腸病者要定期到醫院做腸鏡檢查,發現腺瘤要立即摘除。

癌症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對癌症的無知。

參考文獻:

1.陳萬青, 鄭榮壽, 張思維,等。 2013年惡性腫瘤發病和死亡分析[J]. 腫瘤, 2017(1):1-7.

2.Chen W, Zheng R, Baade P D, et al. Cancer statistics in China, 2015[J].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2016, 66(2):115.

3.柏愚, 楊帆, 馬丹,等。 早期結直腸癌篩查及內鏡診治指南(2014年,北京)[J]. 胃腸病學, 2015, 32(6):345-365.

4.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醫政醫管局。 結直腸癌診療規範(2015年版)[J]. 實用外科雜誌, 2015, 53(11):1177-1191.

5.汪建平。 重視結直腸癌流行病學研究[J]. 實用外科雜誌, 2013(8):622-624.

6.抗癌協會腫瘤內鏡專業委員會。 早期食管癌篩查及內鏡診治專家共識意見(2014年,北京)[J]. 實用內科雜誌, 2015(4):320-337.

7.赫捷, 邵康。 食管癌流行病學現狀、診療現狀及未來對策[J]. 癌症雜誌, 2011(7):501-504.

8.李康, LIKang. 胃癌早期篩查研究新進展[J]. 醫學綜述, 2014, 20(17):3125-3128.

9.季加孚。 胃癌防治研究三十年回顧[J]. 腫瘤臨床, 2013(22):1345-1351.

10.呂桂帥, 陳磊, 王紅陽。 肝癌研究的現狀與前景[J]. 生命科學, 2015(3):237-248.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