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怎樣讓今天的孩子擁有自己的兒歌

「床前的月光,窗外的雪,高飛的白鷺,浮水的鵝,唐詩里有畫,唐詩里有歌,唐詩像清泉,流進我心窩……」這是谷建芬「新學堂歌」系列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首《讀唐詩》。日前,由文化部主辦,文化部藝術司、東方演藝集團承辦的谷建芬「新學堂歌」音樂會在北京舉辦。這場音樂會讓現場觀眾耳目一新,「沒想到現在還有這麼好聽的兒歌。」一位帶孩子來觀看演出的家長,在音樂會後說。

這場別緻的音樂會,也引發了我們對當代兒歌現狀的思考。年過八旬的谷建芬創作的「新學堂歌」,脫胎於「學堂樂歌」。學堂樂歌指的是20世紀初在新式學堂中傳唱的一些歌曲,曲調來自日本、歐洲以及美國,由人以中文重新填詞。李叔同的《送別》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兒歌是兒童的文藝啟蒙

「小耗子上燈台,偷油吃下不來……」「拉大鋸,扯大鋸,姥姥家門口唱大戲……」說起兒歌,我們並不陌生。那些滿懷溫情的兒歌,構成了我們對音樂和世界的最初理解。印度作家泰戈爾在《我的童年》中寫道:「從母親嘴裡聽來的兒歌,倒是孩子們最初學到的文學,在他們心上最有吸引盤踞的力量。」

兒童文學作家金波認為,兒歌是引導孩子們學習語言的母乳,是進入閱讀世界的最初導向,是世代傳遞的文化瑰寶,在世代相傳中,兒歌發揮著遊戲、審美、認知和教化的作用。

兒歌不僅讓兒童開始了解世界,也是孩子生活娛樂的重要組成部分。金波認為,現在文化生活豐富多彩,吸引孩子的視聽娛樂項目非常多。我們的兒歌作品要讓孩子喜歡,首先要研究孩子們的心理。正是因為我們對孩子的生活、心靈深入得不夠,寫出的作品才打動不了孩子。

對於兒童歌曲的現狀,文化部社會文化圖書館司副司長李宏認為,少兒歌曲創作隊伍日益萎縮,適合少兒演唱的歌曲日益短缺,而少年兒童對兒歌的需求又非常強烈,由此出現兒歌成人化、粗俗化現象,這些影響了未成年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時代的兒歌去哪了

很多承載著「70后」「80后」甚至「60后」美好記憶的兒歌,不可謂不好,但其內容已經陳舊,難以打動當代兒童的心靈。而《好聲音》《我是歌手》等綜藝節目,讓孩子們的欣賞口味日趨「成人化」;在市場化進程中,無利可圖的兒歌創作,難以調動音樂人才的創作積極性。

據報道,優質兒童歌曲資源的匱乏導致一些中國小取消了「課前一支歌」,一些學校還因此停辦了歌詠比賽。一位媽媽在網上發帖介紹,上幼稚園的女兒回來唱了一首很奇怪的歌。「倫敦大橋倒塌了,倒塌了,倒塌了。」女兒說是老師教的。對此,幼稚園解釋,在沒有多少童謠可教的時候,他們將國外一首幾十年前的童謠引進了幼稚園。

從20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有一批優秀的兒歌創作人員。瞿希賢、劉熾、李群、寄明、張文綱、喬羽、金波、潘振聲、楊春華、望安、李幼容、徐錫宜等。當時產生了不少好的兒歌作品。而現在,當年兒歌作者都已是70歲以上的人,中青年作者並沒有補充進來。

音樂家協會名譽主席傅庚辰認為,兒童歌曲創作面臨嚴重短缺的現實。一是由於老一代兒童歌曲作家大多已退出工作崗位,新一代音樂工作者不願從事收入微薄的兒歌創作;二是兒童音樂教材陳舊,不能喚起兒童興趣;三是兒歌推廣力度弱;四是兒童音樂創作經費不足,音樂工作者沒有創作熱情。

為優秀兒歌提供生存土壤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一代兒童應有一代之兒歌。可是,現在的孩子,能夠接觸的兒歌,大多是父輩、祖輩流傳下來的。甚至,許多兒童口中哼唱的是少兒不宜的「灰色兒歌」。《小蘋果》《愛情買賣》等流行歌曲「乘虛而入」,搶佔了本屬於兒歌的陣地。

「音樂是童年飛翔的翅膀。」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專家孫雲曉認為,今天的社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少年兒童與大人是平等的,其主體地位、自主性、創造意識很強烈,因此歌曲反映出來的視角也應是平視的。今天這個時代需要自己的經典,優秀的兒童歌曲一定要反映出當代的節奏、格調、情趣。

樂評人范忠東認為,今天的孩子唱什麼,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到明天的人們想什麼、關注什麼。要想讓孩子有更多優秀兒歌可唱,除了鼓勵詞曲作家創作更多優秀作品,還應該給兒歌創作傳播提供土壤和平台。讓優秀的兒歌作品傳播有平台,專輯有市場。

谷建芬用十餘年的時間,打磨出五十首用古詩詞譜曲的兒歌,傳播效果如何我們拭目以待。她譜成的一系列「新學堂歌」,為打開少兒的心扉提供了一種可能,讓我們看到新的兒歌生長的力量。(記者 郭超)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