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長征路上紅軍將士走多遠,黨章黨證帶多遠

原標題:長征路上紅軍將士走多遠,黨章黨證帶多遠

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的長征均經過甘肅,而且在甘肅行軍和作戰的時間都比較長。上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甘肅省博物館在甘南和隴東等地徵集了一批珍貴的紅軍長征文物,並進行了整理與研究。

甘肅省博物館有一項常設展,名為「紅色甘肅——走向一九四九」,其特點之一是展出了一批長徵文物文獻的珍貴原件。該館研究部主任李永平尤其關注與紅軍紀律有關的文書、布告、書籍等。他帶領記者詳細參觀展覽,並深入介紹了《紅軍須知》《十要十不準》等紀律文書以及紅軍戰士隨身攜帶的黨章、黨證。透過這些珍貴文物,我們可以從一個側面了解到,紅軍的二萬五千里征程,無時無刻不以嚴明的紀律作為行動的準繩。

《紅軍須知》把紀律編成冊傳遍隊伍

《紅軍須知》,縱10厘米,寬8厘米。其第四頁左邊縫處印有「紅軍須知」和「第三冊」字樣。文書後署「紅二十五軍印」和「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翻印」等字樣,時間為1935年9月10日。

文書中的內容主要為:「紅軍中為什麼要政治委員」「政治委員的職責與工作」「政治部是什麼」「蘇維埃是什麼」「紅軍是哪個的軍隊」「紅軍的宗旨是什麼」「紅軍的紀律有幾條」「紅軍經常做些什麼工作」「怎樣才能是好的革命戰士」「常夫、伙夫、勤務、馬夫十大注意」等。

解讀:甘肅省博物館館藏的《紅軍須知》原件,保存較為完整,仍可清晰辨認字跡。內容包括要求紅軍戰士「對群眾說話態度要和平」「沒有事時就要讀書寫字」等,還要求常夫、伙夫、勤務、馬夫要「遵守行軍秩序」「不要擾亂別人的瞌睡」等。這份《紅軍須知》由紅二十五軍印發。李永平介紹說,紅二十五軍與陝北紅軍的會師是在1935年9月,關於會師的時間和經過,《紅二十五軍的長征》 中記載:「(1935年)9月7日,我軍到達陝甘根據地保安(志丹)縣的豹子川,鄂豫皖省委在此開會,決定徐海東任軍長,程子華任政委,9月15日,在陝甘邊黨政領導和人民群眾的歡迎聲中,到達延川縣永坪鎮。」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成立於1934年11月。紅二十五軍領導人與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領導的聯絡和具體見面的時間,在有關材料中有明確記錄,即1935年9月9日,「紅二十五軍到達永寧山,與陝甘邊區黨組織取得聯繫。習仲勛、劉景范代表陝甘邊區特委、陝甘邊區軍委到永寧山迎接紅二十五軍」。而且「中共西北工委組織部印發了 《為迎接紅二十五軍北上給各級黨支部的緊急通知》」。

「能在領導人見面后的第二天就印發《紅軍須知》,說明紅二十五軍與陝北紅軍及蘇維埃政府在宣傳工作方面是互相配合的,而且行動十分迅速。」李永平說。

《紅軍須知》 的內容主要涉及紅軍中黨的領導作用和政治工作、宣傳蘇維埃政權、對士兵的紀律和職責的規定等。李永平介紹說,這份《紅軍須知》印有「第三冊」字樣,說明在此之前紅二十五軍一定印過第一、第二冊。根據曾隨紅二十五軍長征的陳先瑞回憶,紅二十五軍在1934年12月的庾家河會議不久「就以『工農紅軍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隊政治部』 之名義,編印了《什麼是紅軍》的張貼傳單,就工農紅軍的性質、宗旨、任務以及有關政策、廣為宣傳」。對此,李永平認為,這表明共產黨對紅軍中黨的建設和士兵的紀律與職責管理是十分嚴格的,宣傳工作亦很積極。

《十要十不準》《八要十不準》 把紀律寫成歌牢記心中

《十要十不準》,長12厘米,寬10厘米,計20頁。內容為「十要十不準」,音樂調採用「小放牛」的曲調。歌詞後面署有「總政治部,三月十六日」,即1936年3月16日。該文書應為紅四方面軍在長征途中所制定。

《八要十不準》,紙質,墨寫,一頁。文字通俗,形式為按條逐寫。該文書來自甘肅省靖遠縣。

解讀:紅軍長征,沿途經過不少少數民族地區,嚴格的紀律為保證紅軍的供給和順利行軍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李永平說,紅四方面軍在四川制定的有關少數民族的政策,在進入甘肅后仍然繼續執行,「甘肅省博物館的藏品中,有紅四方面軍長征經過甘南地區時寫在木板上的標語,用以宣傳紅軍政策」。許世友曾回憶,紅軍在經過少數民族聚居區時曾喊話給當地居民,大致內容是「紅軍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保護你們的利益」。對此,李永平說,1935年春紅軍在大涼山地區以總司令朱德名義發布了《工農紅軍布告》,布告中將少數民族同胞稱為「兄弟骨肉」,表示紅軍要幫助他們實現「平等自由」「再不受人欺負」。

無論是《十要十不準》,還是《八要十不準》,都列出了一系列對紅軍的紀律要求,例如要尊重當地居民的風俗習慣,不準不尊重少數民族飲食禁忌,不準隨便亂翻,等等。李永平說,紅軍進入甘肅以後,將尊重習俗作為一項重要紀律,做了具體的規定。

李永平說:「這兩份文書語言通俗,用『幾要幾不準』來進行歸納,簡潔易懂,通俗明了,非常有利於宣傳。」

長征走多遠 黨章黨證帶多遠

《共產黨黨章》,薄光紙張,油印本,縱12厘米,寬10厘米。從甘肅省張掖市徵集而來。扉頁圖案由三部分組成,上部為五角星光芒四射和鐮刀斧頭,中部為地球圖案,並書「共產黨黨章」,下面書「第三十軍政治部翻印」,再下為時間「1934.4.5」。

黨證,從甘肅省隴西縣徵集而來。蓋有「共產黨紅四方面軍第卅軍黨務委員會」方形印章。紙質。縱19.5厘米、寬13.5厘米,上有列寧、斯大林的頭像和五角星、鐮刀、斧頭圖案。下部為表格,空白。有姓名、籍貫、住址、年齡、性別、何時何地入黨,何人介紹等欄目。

解讀:李永平介紹說,徵集來的黨章共15章53條,其內容與1928年6月在莫斯科召開的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的黨章相同。

「從這份黨章可以看出,川陝根據地的紅三十軍政治部在1934年4月曾經翻印中共六大通過的黨章。而1936年底到1937年初,在紅西路軍中這個黨章仍被西路軍戰士保存著。」李永平表示,紅西路軍在河西走廊的張掖一帶曾進行艱苦卓絕的戰鬥,高台戰役、倪家營子戰役中許多紅軍戰士獻出寶貴的生命,董振堂、楊克明等烈士都是在高台戰役中犧牲的。他說:「在那麼艱苦的歲月里,黨章仍被紅軍戰士攜帶在身上,這充分體現了共產黨員對黨的事業的忠誠和對共產主義的信念。關於紅軍長征時期黨的建設的具體問題,相關回憶錄中提到的不多,但這兩件文物文獻充分說明,當時在行軍戰鬥的間隙,紅軍隊伍亦十分注重黨員的發展工作。」(記者王研)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