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生態紅線逼出綠色「紅利」

原標題:生態紅線逼出綠色「紅利」

江水通過南水北調中線丹江口水庫大壩泄洪深孔閘門下泄 郝同前攝/本刊

作者: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葉俊東 李偉

日前,《瞭望》新聞周刊記者調研了解到,湖北十堰市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地,按照湖北環保部門生態紅線劃定要求,十堰市67%的區域被划入水源涵養區生態保護紅線區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紅線區,面積達到15768平方公里,位居湖北全省第一。

對此,基層幹部群眾表示,一方面,守好北方人民「大水缸」是十堰的重要使命;另一方面,地處秦巴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十堰市,面臨著脫貧攻堅重任。採訪中,本刊記者了解到,近年來,面對生態約束,十堰順勢而為,探索經濟綠色生態化,生態紅線正成為調整優化經濟結構的倒逼機制,並開始產生真金白銀。2016年,十堰地區生產總值增速,位居湖北全省第一。

一庫清水擦亮「生態名片」

「快看,那就是農夫山泉的取水口。」行走在丹江口水庫大壩,導遊自豪地向前來參觀的遊客介紹,丹江口水庫水質優良,已經擁有包括農夫山泉在內的多家飲用水企業,從丹江口水庫中直接「賣水」。

來自十堰市環保局的監測數據最有說服力:環保部門通過對水庫和庫區多條支流進行的109項環保監測項目顯示,丹江口水庫水質各項指標常年穩定達到或優於地表水Ⅱ類指標。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曾在丹江口市當地開辦的潤京水業公司看到,清澈的庫水到達企業后,經過一套先進水處理設施加工,進入灌裝機、封蓋機、檢測機、貼標機、膜包機、箱包機等組成的流水線,變成銷往市場的新品牌礦泉水。

該公司負責人告訴本刊記者,公司過去以生產黃磷、化工等產品為主,為了「一庫清水北送」,企業被關停。2013年年底開始轉型做「水文章」,2014年開始建廠產品上市。如今,可年生產20萬噸天然飲用水。

環保部華南環境科技研究所副所長劉曉文等專家研究認為,丹江口水源地水質優良,符合「好水」標準。

「保持水質穩定達標,對我們來說壓力不小,一直不敢放鬆懈怠。」十堰市茅箭區委書記周慶榮說,2014年通水之前,轄區主河道治理已確保了「河水不黑不臭,水質明顯改善」。近年來,當地還對流域內13條支溝「毛細血管」加強管護保潔。

茅箭區是十堰市主城區所在地,十堰市「先有廠后建市」的情況,形成了城市納污溝直排河流的歷史現象。為了保清水北送,十堰市各城區先後開展清淤清污、管網建設等大量工作。

據十堰市環保局介紹,當地在治水過程中探索出了「截污、清污、減污、控污、治污」系統性治理措施,全市先後投資18億元對域內河流全線治理。

目前,十堰市污水收集率達95%以上,垃圾收集處理率達97%,成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先行示範區。

生態紅線釋放綠色「紅利」

「一庫好水,離不開生態紅線的保護。」十堰市環保局自然生態與農村環境保護科科長曲學軍對此深有感觸。他指著辦公室一張全市地圖告訴《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全市67%的區域被划入水源涵養區生態保護紅線區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紅線區,生態紅線內面積達到15768平方公里,位居全省第一。

生態紅線,是一條約束線。曲學軍為本刊記者解釋說,按照湖北生態紅線管控要求,尤其在一類管控區禁止任何形式的開發建設活動,不得發放排污許可證。

在十堰,守好生態紅線就是守好北方人民的「大水缸」,全市幹部群眾都對此有清晰認識,並從中感受到了好生態帶來的「獲得感」。「瞧瞧這水,多清澈,我們一早一晚都喜歡到這裡轉一轉。」在十堰市茅箭區馬家河段,居民們稱讚河道保護。而在以前這裡污水橫流、雜草叢生。

游步道、健身台階,路旁花草樹木鬱鬱蔥蔥。坐落在十堰城區的四方山生態公園,如今成為了十堰市民近山親山、親近大自然的好去處。晨起傍晚,總能看到前往登山鍛煉的人群,人人皆可盡享綠色福利。

四方山所在的張灣區過去正是「汽車城」的核心所在地,寸土寸金。近年來,當地多次拒絕開發商開發四方山投項目建廠的主意,最終選擇了為居民打造綠色休閑之地。

四方山公園的成型,也是這座城市轉型的一個縮影。十堰這個原本名不見經傳的窮山溝,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在國家布局汽車工業基地的戰略下,迅速成長為全國汽車產業化程度最高、產業集群優勢最明顯的地區之一。然而,伴隨著東風汽車公司總部等企業相繼搬離十堰。加上嚴守生態紅線、保南水北調的任務,倒逼這個老工業基地城市走生態發展之路。

破立結合,十堰從此提出了生態工業發展理念,以綠色環保為標準。在引進重大項目時,嚴格實行環保、發改、國土資源、招商等部門聯合會審制度,對有污染的項目堅決說「不」。近年來,當地先後關停重污染小企業329家。

對於保生態和謀發展,十堰市委書記張維國有著清晰的認識,「生態建設並不是十堰發展的制約,而是十堰發展的前提,抓生態建設就是抓發展。」十堰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了《環境保護「一票否決」制度實施辦法》,「一票否決制」適用於全市行政區域內的各級政府、相關部門的主要負責人、直接責任人。

在生態環保約束下,一庫好水,正從生態資本轉變為產業優勢。當前,水資源利用已經成為丹江口市支柱產業。優質的水資源吸引著客商前來投資,十堰市已建成農夫山泉、源頭水、武當山泉等多家水資源利用企業,洋河酒業等10餘個新型水經濟項目也陸續建成投產。

如今,十堰市大力培育生態產業,構建生態產業集群,為幾十萬貧困人口脫貧提供強有力的產業支撐。「現在我們村的有機茶基地已有2000畝規模,帶動200多戶村民脫貧致富。」鄖陽區南化塘鎮黃柿坪村村支書盧強告訴《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有415戶,為了脫貧,唯有走綠色產業脫貧之路。

有著多年種植蔬菜基礎的黃柿坪村,正在調整新增小水果項目,還在試驗種植油牡丹成功以來,準備流轉荒坡1500畝種植油牡丹,在發展觀光旅遊同時,進行加工提煉增加附加值。

綠色經濟逐步崛起

在「國貧縣」鄖西縣,當地以五龍河景區等旅遊項目為重點,著力以「全域景區、全域生態區、全域水源區」為方向,大力推進旅遊產業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老百姓在享受綠色福利的同時,還吃上了「旅遊飯」。

近日,《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在當地採訪時發現,鄖西縣、房縣、鄖陽區等多地,都已經成型多個集現代生態、休閑、農耕體驗等於一體的綜合性旅遊區。擁有著武當山、丹江水兩張世界名片的十堰,去年共計接待國內外遊客4700萬人次,旅遊總收入達360億元,年均分別增長20.3%、24.7%。

「我在聖和茶廠上班,每月工資2000多元,家裡的茶園加入了聖和茶園合作社,年底可以分紅2萬元左右,加上孩子他爸打工,一年收入加起來也能脫貧了。」在丹江口市浪河鎮青莫村聖和茶葉公司,正在工作的曾秀芳給本刊記者算了一筆脫貧收入賬。

原來,貧困戶曾秀芳家公婆有病無勞力,丈夫常年在外打工,孩子還在幼稚園,家中重擔全在丈夫一人身上。聖和茶葉合作社負責人吳紅梅知道后,上門鼓勵曾秀芳加入合作社,為她提供就業崗位,離家近方便照顧家裡。

吳紅梅告訴《瞭望》新聞周刊記者,自己的合作社已有122戶社員,其中貧困戶佔了一半以上。如今,採茶期來臨,合作社成為了採茶觀光地,吸引了大量自駕遊客前來。山秀、水清、氣凈的生態條件,茶產業為支撐,帶動農民脫貧致富。

新招牌越擦越亮,傳統優勢也在發揮功能。本刊記者近日在東風商用車總部車間看到,衝壓、焊接、塗裝、內飾裝配各大工藝流水線開足馬力,物流繁忙、秩序井然。原來,在高標準環保約束下,十堰「汽車城」的品牌效應依然強勁,形成了汽車生產的新形態、新活力和新優勢。

激活「山水文章」內生動力

利用丹江口庫區優質山水資源發展生態經濟的市場前景,正在不斷凸顯優勢。據《瞭望》新聞周刊記者了解,當地政府在對外招商時,一說是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不少外地企業都表現出強烈的興趣。丹江口庫區的優質山水資源,正成為庫區生態產業發展的金字招牌。

依託豐富的優質山水資源優勢,全面發展生態綠色產業,丹江口庫區經濟轉型發展形勢喜人。但是,水源地作為國家秦巴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受自然條件、區位特徵和歷史欠賬等多重因素影響,脫貧攻堅任務艱巨。如部分地區自然環境惡劣,基礎發展條件較差;豐富的資源優勢還有待更加充分的轉化,拉長產業鏈條;部分基層幹部對於經濟發展仍存依賴上級部門投資等思維。

對此,張維國表示,水源地生態經濟要實現跨越式發展,對內需要加快產業的發展,對外需要加快開放的力度,實現「內外兼修」,尤其需要激發內生動力。令他欣喜的是,目前越來越多的十堰基層幹部,主動產生了加大水源地品牌宣傳力度的判斷和共識,只有不斷放大生態優勢,才能換來金山銀山,才能護好綠水青山。

在張維國看來,當前十堰水經濟正在崛起,品種逐漸多元化,發展前景樂觀。比如,水源地柑橘等生態農業資源同樣具有優勢,可以嘗試水資源綜合開發利用,鼓勵企業加大研發力度,在市場細分化中提升效益。

本刊記者了解到,湖北十堰為保水質,全面取締庫區網箱養魚。今年上半年,這一任務必須全面完成。下一步如何做好生態漁業發展規劃,為當地老百姓找到一條脫貧致富新出路,正成為擺在當地幹部面前的一道急需解決的必答題。

此外,專家們也建議,水源地可積極利用京津冀等受水區對口協作機制,通過興辦項目、拓展市場、人才交流、資金幫扶等途徑,進一步放大生態優勢,招商引資,做大「水文章」,在生態文化旅遊等方面提升合作空間,促進水源區轉型發展。

「這幾年,我們著力將十堰打造成為宜居宜人的生態城、山水城、旅遊城。」張維國說,我們相信能夠守好綠水青山,更能為老百姓換來金山銀山。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